她在丛中舞 敬《驴得水》之张一曼
电影结束的时候,我哭的很痛。我是写不了别人的,也只有张一曼我还可以聊聊。
我看了很多影评,几乎热门的影评写的都是张一曼,是的不论如何,张一曼这个角色在《驴得水》这部电影里都如同旖旎绽放在沙漠里的红玫瑰,那么耀眼,那么妖娆。
豆瓣和知乎上的大多数影评,基本都偏向于同一个基调。张一曼这个人物的悲剧,是来自于时代的压制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让人略略失望的是,我发现但凡这两年的影视剧中出现类似张一曼这种勇敢做自己的女孩,这种基调的言论就会一波又一波的出现。同样的话,只是不同的角色,既没有更多的角度也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很难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老生不常谈,关于张一曼这个人物,我想提出两个新观点,与大家讨论。
裴魁山与铜匠。
裴魁山与铜匠做过相同的事,他们都在得不到一曼的时候,用最恶毒的方式去伤害这个他们曾经深爱的女人。绝大多数的影评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对女性赤裸裸的压迫。可我想说的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压迫的背后又是什么?压迫只是最终事件所呈现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根本是其背后人性对得不到的毁灭和男性的懦弱。
第一,对得不到的就毁灭。其实毁灭本身与性别是无关的,它只关乎人性。在裴魁山与铜匠得不到一曼的时候,他们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报复张一曼,去毁灭掉这个荡妇以此泄愤。裴魁山指着鼻子骂一曼是个不要脸见谁睡谁的臭婊子,铜匠则坐在讲台上看着校长一刀又一刀的剪掉了一曼那一头的卷发。这是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物但不能属于自己时,只有将其毁灭,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失败的一种报复心态。类似的场景还常见于,老婆到出轨老公的公司里,大哭大闹的喊:“你这个臭不要脸的渣男,居然敢背着我出轨,那老娘就让你从此不能抬头做人”。所以,这种将心爱之物毁灭的报复行为,仅仅是人性心态的失衡。本身并没有性别问题,更与男权社会压迫女性无关。
第二,我们说说男性的懦弱。有意思的是,裴魁山是清楚张一曼的性子的,正如一曼自己的评价:“我就这么一人”。对,张一曼就是这么一个勇敢享受性爱的人,裴魁山这你是知道的。铜匠当然心里也是明白的,一曼“睡服”你就是为了让你帮她圆谎的,并无他意。铜匠对于这点你也应该是清楚的呀。你们既然都知道张一曼就是这么一个放浪的人,你们本身又都不是什么思想开放的主,那之前为什么还要爱她呢?为什么?你们不是鄙视荡妇的吗?你们不是看不上婊子的吗?那你们爱她干什么呢?大概这天下的所有的男人都傻过,都天真的以为,自己会是某人的最后一任,之后她就会安安生生的跟我生活在一起,只爱我一个,只上我一个。可张一曼是这种安生的人吗?
这份不安分让男人们愤怒了,他们要将一曼毁灭,但毁灭一曼的方式,正好把自己的懦弱也暴露无疑。男人们寻来千百年以来最坚固绳索,找到人们心中最炽烈的火焰,然后将懦弱的自己藏在那不容质疑也未曾受到过质疑道德里,在混杂的人群中大喊,来啊!让我们烧死这个臭婊子吧!来!烧啊!多么可悲的男人们,多么可悲的无能与脆弱,多么可悲啊!他们是说不出张一曼的错的,一曼没有错,他们只是不能接受一个没有错的张一曼居然不爱我。那就将她毁灭吧,用永远不能翻案的理由——荡妇。
张一曼的命中注定
我跟朋友聊到张一曼的时候,我说,张一曼这个人物是注定悲剧的。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当校长给一曼剪头时,有一个一曼眼部的特写,那眼睛平静如水,并无丝毫波澜。我想这女人真是厉害呀,心沉大海,淡然尘世。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在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顶着露着头皮的丑陋短发的时候,她居然疯了。我本以为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会拿把剃刀,将剩下的那点头发全都剃个干干净净,来一个对脆弱男性彻彻底底的鄙视,但她没有。一曼终究也是脆弱的。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邵氏兄弟拍过的一个类似的女子《唐朝豪放女》里的主角鱼玄机。
鱼玄机也是这样一个不在乎世俗看法,放浪生活的女子。面对强盗,她可以跟侍女上演一场唯美的女同性爱。在泼水节中,她用不容反抗的力量去保护那些被压迫妇女。你甚至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内心里那股强大的力量。鱼玄机最后在法场将被砍头前,她的老情人骑马来救,她说,我走过太多女人不敢走的路,不想再走。鱼玄机算是看透尘世的人了,她的死亡,是一种解脱。但张一曼的死确确实实是悲剧的,我在想,将一曼这样的女子放在今天社会,日子应该多少会好过一点,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一个想要生活在“体制”外的人,那你就应该具备一颗能抵抗世俗压力的强大心脏,就算死亡那也是流芳,而不至于是悲剧收场。就如同我常常跟咨询我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强大的心脏,就不要玩弄感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曼天真烂漫的性格配上她道德枷锁外的性思想,悲剧自然注定。
我是爱张一曼的,道德很残忍,她在丛中舞。
我说这电影沉重,是因为我感到了我们的弱小,知识分子的酸腐,男人的无能,女人的脆弱,理想跟着枪走,枪跟着钱走……愿你们都拥有配得上你们选择的那股力量吧,这是我一个理智至死的人最后能给的,可以让你们好过一点的忠告。
我看了很多影评,几乎热门的影评写的都是张一曼,是的不论如何,张一曼这个角色在《驴得水》这部电影里都如同旖旎绽放在沙漠里的红玫瑰,那么耀眼,那么妖娆。
豆瓣和知乎上的大多数影评,基本都偏向于同一个基调。张一曼这个人物的悲剧,是来自于时代的压制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让人略略失望的是,我发现但凡这两年的影视剧中出现类似张一曼这种勇敢做自己的女孩,这种基调的言论就会一波又一波的出现。同样的话,只是不同的角色,既没有更多的角度也没有更深入的分析,很难让人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
老生不常谈,关于张一曼这个人物,我想提出两个新观点,与大家讨论。
裴魁山与铜匠。
裴魁山与铜匠做过相同的事,他们都在得不到一曼的时候,用最恶毒的方式去伤害这个他们曾经深爱的女人。绝大多数的影评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对女性赤裸裸的压迫。可我想说的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压迫的背后又是什么?压迫只是最终事件所呈现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根本是其背后人性对得不到的毁灭和男性的懦弱。
第一,对得不到的就毁灭。其实毁灭本身与性别是无关的,它只关乎人性。在裴魁山与铜匠得不到一曼的时候,他们做的同一件事就是报复张一曼,去毁灭掉这个荡妇以此泄愤。裴魁山指着鼻子骂一曼是个不要脸见谁睡谁的臭婊子,铜匠则坐在讲台上看着校长一刀又一刀的剪掉了一曼那一头的卷发。这是绝大多数人在面对自己心爱之物但不能属于自己时,只有将其毁灭,以此来平衡自己的失败的一种报复心态。类似的场景还常见于,老婆到出轨老公的公司里,大哭大闹的喊:“你这个臭不要脸的渣男,居然敢背着我出轨,那老娘就让你从此不能抬头做人”。所以,这种将心爱之物毁灭的报复行为,仅仅是人性心态的失衡。本身并没有性别问题,更与男权社会压迫女性无关。
第二,我们说说男性的懦弱。有意思的是,裴魁山是清楚张一曼的性子的,正如一曼自己的评价:“我就这么一人”。对,张一曼就是这么一个勇敢享受性爱的人,裴魁山这你是知道的。铜匠当然心里也是明白的,一曼“睡服”你就是为了让你帮她圆谎的,并无他意。铜匠对于这点你也应该是清楚的呀。你们既然都知道张一曼就是这么一个放浪的人,你们本身又都不是什么思想开放的主,那之前为什么还要爱她呢?为什么?你们不是鄙视荡妇的吗?你们不是看不上婊子的吗?那你们爱她干什么呢?大概这天下的所有的男人都傻过,都天真的以为,自己会是某人的最后一任,之后她就会安安生生的跟我生活在一起,只爱我一个,只上我一个。可张一曼是这种安生的人吗?
这份不安分让男人们愤怒了,他们要将一曼毁灭,但毁灭一曼的方式,正好把自己的懦弱也暴露无疑。男人们寻来千百年以来最坚固绳索,找到人们心中最炽烈的火焰,然后将懦弱的自己藏在那不容质疑也未曾受到过质疑道德里,在混杂的人群中大喊,来啊!让我们烧死这个臭婊子吧!来!烧啊!多么可悲的男人们,多么可悲的无能与脆弱,多么可悲啊!他们是说不出张一曼的错的,一曼没有错,他们只是不能接受一个没有错的张一曼居然不爱我。那就将她毁灭吧,用永远不能翻案的理由——荡妇。
张一曼的命中注定
我跟朋友聊到张一曼的时候,我说,张一曼这个人物是注定悲剧的。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当校长给一曼剪头时,有一个一曼眼部的特写,那眼睛平静如水,并无丝毫波澜。我想这女人真是厉害呀,心沉大海,淡然尘世。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女人,在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顶着露着头皮的丑陋短发的时候,她居然疯了。我本以为她看见镜子里的自己会拿把剃刀,将剩下的那点头发全都剃个干干净净,来一个对脆弱男性彻彻底底的鄙视,但她没有。一曼终究也是脆弱的。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邵氏兄弟拍过的一个类似的女子《唐朝豪放女》里的主角鱼玄机。
鱼玄机也是这样一个不在乎世俗看法,放浪生活的女子。面对强盗,她可以跟侍女上演一场唯美的女同性爱。在泼水节中,她用不容反抗的力量去保护那些被压迫妇女。你甚至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内心里那股强大的力量。鱼玄机最后在法场将被砍头前,她的老情人骑马来救,她说,我走过太多女人不敢走的路,不想再走。鱼玄机算是看透尘世的人了,她的死亡,是一种解脱。但张一曼的死确确实实是悲剧的,我在想,将一曼这样的女子放在今天社会,日子应该多少会好过一点,但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作为一个想要生活在“体制”外的人,那你就应该具备一颗能抵抗世俗压力的强大心脏,就算死亡那也是流芳,而不至于是悲剧收场。就如同我常常跟咨询我的人说的那样,没有强大的心脏,就不要玩弄感情,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一曼天真烂漫的性格配上她道德枷锁外的性思想,悲剧自然注定。
我是爱张一曼的,道德很残忍,她在丛中舞。
我说这电影沉重,是因为我感到了我们的弱小,知识分子的酸腐,男人的无能,女人的脆弱,理想跟着枪走,枪跟着钱走……愿你们都拥有配得上你们选择的那股力量吧,这是我一个理智至死的人最后能给的,可以让你们好过一点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