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卧功
睡功卧式有两种:仰卧式、侧卧式。
[分类一]
*仰卧式—养真椿 (此式即为道长所授---仰卧式)
金刚卧石·养真椿姿式: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
两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男左上、女右上)。中间三指交叉,拇指、小指分别相对。掌心对小腹,扶放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阙,小指对耻骨处) 朗合壁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是传统内功“金刚铁板桥”养育真元功法之睡功卧式。两足相搭使足三阳经气摄交注,周身有挺拔的内力生之。两手扶在丹田,久习此式,可强壮身心。有生热耐寒之功效。
*仰卧式—养丹椿
碧落游仙·养丹椿 姿式:自然仰卧式,全身放松。两腿平伸,脚尖外展。两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对。掌心向下,扶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阕(肚脐),小指对耻骨处。闭合双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出自《碧落游仙》睡功卧式。如果觉得保持手的姿式,会使大臂悬离床面,可将大臂用软棉物塾起,以舒适为度。大指定在神阙,小指抵在耻骨,使丹田之气温合,注自身气机往来,此式最为舒适,易宜松静,属温养行功。
[分类二]
侧卧式--希夷睡
希夷睡是以著名道士陈抟(号希夷)之号而命名。男左侧而卧,屈其左臂,女反之。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古同“气”)。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腭。屈其左腿,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上。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于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
仰卧——环阳睡
环阳睡是以茅山道士柏子老君之号而命名。柏子老君,姓李,号环阳,生平不详。环阳睡是仰面安睡,两手各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入静。
此时存想氤氲之炁,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注释:“氤氲” yīnyūn
a.烟云弥漫。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b.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c. 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曹植《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d. 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收功
收功时,停止意念观想。收功准备: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至下腹丹田。莫急于起身,应安心静卧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响练功效果。
最后卧床收功,方法同导引术等:双手相交于小腹丹田处,双掌重叠,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置于下丹田处,用力收小腹、提肛,意念全身真气沉入气海,不再启动;约三分钟左右。
一 式
侧身而卧。或者左侧着床,或者右侧着床,身体蜷起,如犬曲,似龙盘。左侧着床则左腿全屈,右腿半伸。左手放耳下使耳心对手心,手心要空。右手放在肚脐上。如右侧着床,做法则相反。意念似有似无,观注下丹田,与气交合。这样心肾相交,水火互相溶合,则神不外驰,则气自安定。睡意浓时,放心睡去,睡自稳定,睡中做功,时间不限。至醒来时,慢慢睁眼,此时正是一念未生,心似虚空。再将意念不即不离,似有似无地近现下丹田,几分钟,十几分钟均可,如能大静一场,效验非常。然后,坐起,搓热手,搓脸,搓耳,搓大推穴,收功。
此为睡法,即日常生活中睡眠应遵守之固本还元之法。
功用:
一、对失眠,神经衰弱,肠炎,便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冷等均有疗效。
二、此功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久练自然入大定,人股息。
三、卧时枕头要高于肩,使颈椎平直,不要下垂弯曲。头稍前倾,使下颌压喉节。这样做使气容易注入中脉,可减少杂念,易人静。以下几式要求相同。
二 式
身体无论仰卧,还是侧卧均可。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松。两眼平视,凝神,然后闭合。返现身体,意想全身上下毛细孔全部张开,身体如一圆筒形似筛子,内外畅通,配合呼吸。吸气时观想白色灵气从高空经毛细孔进人身体内部变为红色,流向全身。呼气时,观想身体内病气、污秽之气变为蓝色或者黑色,经毛细孔向天空远方发射。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三十六次后转为自然呼吸,不要有任何意念。睡时,观想自己正在练功即可放心睡去。醒时,再如上法行之。这样,一宿都在练功。
功用:
一、对遗精、失眠等症有疗效。
二、配合搓脸、搓耳、搓身体,可使肌肤亮丽。
三. 久统此功,人静时有飘浮感,有时会在定中飘离床面。可不理会,此为功效好现象,不要刻意追求,泰然处之。
四、入门者可于睡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如师尊侧身而卧,然后默念师尊心咒或名号七七四十九遍。观想喉间有丹字放射红光,红光如网状罩自身。这样可防邪魔入侵睡中,有利功效速进。
五、久练出现体感特异功能。
三 式
左侧着床,左手托耳,耳心对手心。右手紧握外肾。左腿全屈,右腿半仰。意念凝视下丹田。默默注视呼吸出入之数。数息三百六十次为一周。心息相依,不得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然后,正面仰卧,两手用力握外肾,用力握十二次,再将两手放头部两侧。玉枕、手、脚跟着床,闭气,身体弓形腾空,连腾三次,一次闭气一次腾空。稍事休息后,再右侧着床,如左侧法行功一遍。睡眠时,侧身用双手紧紧抱住睾丸,意念不即不离注视一会下丹田,气息双忘。放心入睡。夜半,如有性欲发生,即可采用“吸”“撮”“闭”“呼”之法,使气行周天,下注丹田。睡醒起床前,行功一遍。
功用:
一、对阳萎不举、早泄等男性疾病有特殊疗效。
二、久练入胎息、入定,通周天。
四 式
正面仰卧,两足跟并拢相对,呈八字形。两手手心向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首先采用三线放松法放松身体。然后,两眼向上凝视片刻,收神光于两眉中间,顺鼻尖看到小腹处,闭眼。配合呼吸服气时观想气从空中挤压人小腹部;呼气时观想气向身体各部放射。呼吸三十六次后放弃意念,自然呼吸。接做下法。两手相抱覆于下丹田处,如上法行之。吸气时观想气从下丹田(气海穴)人身体,呼气时观想气从丹田处向全身放射。呼吸三十六次后,自然呼吸一会。然后,两手手心向上,再如上法行之,吸气时观想气从高空挤压入两眉中间,呼气时观想气通过任脉下注丹田。呼吸三十六次后
自然呼吸,观想空中美丽景色。
功用:
一、对肠胃系统疾患、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有疗效。
二、此法可贯通任脉,因气行天目,可诱发透视等特异功能。
三、意守上丹田,易使气血上行。高血压病,心脏病患者忌练。
注意:
一、此四式最适于体弱者、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卧床患者习练,作恢复神力、精力、体力之法。可安神,延年,益寿。
二、此四式相辅相成,可任选一式单独司练。也可四式都练但要分开时间,不要在同一时间练四式。
侧卧式--希夷睡--陈抟老祖睡功修功要领
1、姿势:同上
2、心法:臆想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做三线放松。
3、口诀:念诵“嗡”字,浩然正气。默思--元亨利贞 。
4、作用:本法有采气、养气的作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奥妙无穷,惟勤习者方能知之! 青年人久练强健筋骨、精气神旺盛;中老年及体弱多病者久练必然健体康复,身心舒畅,食欲、睡眠好。对背、颈、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症有防治或辅助疗效。
5、口诀浅释:道家、佛家、瑜伽等都有口诀,道家称之为咒语,佛家称之为真言,瑜伽称之为特音。《易经》曰:“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现代科学只证实了其中声音的共振效应。其他的如“声音”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声音”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声音”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及利用“声音”促进人与动物的生命或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尚需科学进一步研究。
密宗学派认为:“嗡”字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作用。对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当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的心脏和血液流动的声音相近。
念诵“嗡”字,最低效果,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注释]“嗡”
嗡、嘛、呢、叭、咪、吽,六字源于梵文,象征一切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六字注音]: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元亨利贞]:拼音:yuán hēng lì zhēn
来源:《易经》乾卦的卦词,原文“乾。元亨利贞。”
释义:元亨利贞四个字本分开解释,分别讲作“大”“通”“顺”“正”,现被多数人连作一词,指人运气通达。此四字包含重要的思想内涵,据李鼎祚《周易集解》云:“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此四德即指“元亨利贞”。
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根据<卜辞>,解释如下:元:占卜。亨:祭祀。利:利于。贞:贞问。
总之,睡仙功法多种,每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尝试,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再确定一种适合自我的方法并慢慢调整。相信,只要坚持---必有成效!
仙功法,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心息相依、悠然入睡、睡中无梦、感阴摄阳、防疾祛病,也并不容易。只有深刻领会功决并掌握入静要领,才可能心息相依,防病祛病,得其妙用!
睡丹功诀
中华道家秘传睡功法诀,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一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气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曰: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气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
致虚之极,守静之笃。神气自然归根,人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
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气,而气机自然降伏。
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
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收功起卧。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
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就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入境要领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hāo] )矢,定从睡中产生。
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睡功效验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一.悠然速睡。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二.睡中无梦。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三.感阴摄阳。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四.防疾祛病。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分类一]
*仰卧式—养真椿 (此式即为道长所授---仰卧式)
金刚卧石·养真椿姿式:仰卧躺平,自然放松,舒适为度。
两腿平伸,左右脚交叉,上下相搭(男左上、女右上)。中间三指交叉,拇指、小指分别相对。掌心对小腹,扶放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阙,小指对耻骨处) 朗合壁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是传统内功“金刚铁板桥”养育真元功法之睡功卧式。两足相搭使足三阳经气摄交注,周身有挺拔的内力生之。两手扶在丹田,久习此式,可强壮身心。有生热耐寒之功效。
*仰卧式—养丹椿
碧落游仙·养丹椿 姿式:自然仰卧式,全身放松。两腿平伸,脚尖外展。两手指交叉,大拇指、小指相对。掌心向下,扶在丹田处。大拇指对神阕(肚脐),小指对耻骨处。闭合双眼,自然呼吸一吸一呼为行气运功一遍,连续行功36遍,多则不限。
注释:此式出自《碧落游仙》睡功卧式。如果觉得保持手的姿式,会使大臂悬离床面,可将大臂用软棉物塾起,以舒适为度。大指定在神阙,小指抵在耻骨,使丹田之气温合,注自身气机往来,此式最为舒适,易宜松静,属温养行功。
[分类二]
侧卧式--希夷睡
希夷睡是以著名道士陈抟(号希夷)之号而命名。男左侧而卧,屈其左臂,女反之。以左手心垫于面部下方,张开虎口,左耳安于大拇指和食指开空之处,以使耳窍通炁(古同“气”)。头脊保持正直,舌顶上腭。屈其左腿,泰然安贴于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于左腿之上。以右手心贴放于肚脐之上,而凝神于脐内丹田。
此时存想吾之身体,如同水晶一般透明。而又好象安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
仰卧——环阳睡
环阳睡是以茅山道士柏子老君之号而命名。柏子老君,姓李,号环阳,生平不详。环阳睡是仰面安睡,两手各握固(握固即屈大拇指以其余四指攥住,如同新生婴儿握拳之状),直伸两臂,往外八字放开;两腿同样八字放开,而于开处各离肾囊一二寸许。闭目内视,舌顶上腭,敛藏心意,调息入静。
此时存想氤氲之炁,如云似雾,环绕于一身内外。心意凝定于中宫之内,若存若亡,绵绵不绝。神意观照于腰背褥下,如若无物无底之状。不可过于着意,周身放松,稍有照顾即可。
注释:“氤氲” yīnyūn
a.烟云弥漫。如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b.古代指阴阳二气交会和合之状。《白虎通·嫁娶》引《易》:“天地氤氲,万物化淳。”
c. 迷茫貌;弥漫貌。 三国 魏曹植《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d. 浓烈的气味。多指香气。 南朝 梁 沉约 《芳树》诗:“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色。”
收功
收功时,停止意念观想。收功准备:用鼻子缓缓吸气,使腹部渐渐凸起充满之后即闭气(口不吐气鼻不呼气);同时用心默数数字,以计算闭息的时间长短。当久不可耐时,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待呼吸调和平稳之后,即可将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至下腹丹田。莫急于起身,应安心静卧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响练功效果。
最后卧床收功,方法同导引术等:双手相交于小腹丹田处,双掌重叠,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置于下丹田处,用力收小腹、提肛,意念全身真气沉入气海,不再启动;约三分钟左右。
一 式
侧身而卧。或者左侧着床,或者右侧着床,身体蜷起,如犬曲,似龙盘。左侧着床则左腿全屈,右腿半伸。左手放耳下使耳心对手心,手心要空。右手放在肚脐上。如右侧着床,做法则相反。意念似有似无,观注下丹田,与气交合。这样心肾相交,水火互相溶合,则神不外驰,则气自安定。睡意浓时,放心睡去,睡自稳定,睡中做功,时间不限。至醒来时,慢慢睁眼,此时正是一念未生,心似虚空。再将意念不即不离,似有似无地近现下丹田,几分钟,十几分钟均可,如能大静一场,效验非常。然后,坐起,搓热手,搓脸,搓耳,搓大推穴,收功。
此为睡法,即日常生活中睡眠应遵守之固本还元之法。
功用:
一、对失眠,神经衰弱,肠炎,便秘,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经冷等均有疗效。
二、此功不调息而息自调,不伏气而气自伏,久练自然入大定,人股息。
三、卧时枕头要高于肩,使颈椎平直,不要下垂弯曲。头稍前倾,使下颌压喉节。这样做使气容易注入中脉,可减少杂念,易人静。以下几式要求相同。
二 式
身体无论仰卧,还是侧卧均可。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自然放松。两眼平视,凝神,然后闭合。返现身体,意想全身上下毛细孔全部张开,身体如一圆筒形似筛子,内外畅通,配合呼吸。吸气时观想白色灵气从高空经毛细孔进人身体内部变为红色,流向全身。呼气时,观想身体内病气、污秽之气变为蓝色或者黑色,经毛细孔向天空远方发射。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三十六次后转为自然呼吸,不要有任何意念。睡时,观想自己正在练功即可放心睡去。醒时,再如上法行之。这样,一宿都在练功。
功用:
一、对遗精、失眠等症有疗效。
二、配合搓脸、搓耳、搓身体,可使肌肤亮丽。
三. 久统此功,人静时有飘浮感,有时会在定中飘离床面。可不理会,此为功效好现象,不要刻意追求,泰然处之。
四、入门者可于睡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如师尊侧身而卧,然后默念师尊心咒或名号七七四十九遍。观想喉间有丹字放射红光,红光如网状罩自身。这样可防邪魔入侵睡中,有利功效速进。
五、久练出现体感特异功能。
三 式
左侧着床,左手托耳,耳心对手心。右手紧握外肾。左腿全屈,右腿半仰。意念凝视下丹田。默默注视呼吸出入之数。数息三百六十次为一周。心息相依,不得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然后,正面仰卧,两手用力握外肾,用力握十二次,再将两手放头部两侧。玉枕、手、脚跟着床,闭气,身体弓形腾空,连腾三次,一次闭气一次腾空。稍事休息后,再右侧着床,如左侧法行功一遍。睡眠时,侧身用双手紧紧抱住睾丸,意念不即不离注视一会下丹田,气息双忘。放心入睡。夜半,如有性欲发生,即可采用“吸”“撮”“闭”“呼”之法,使气行周天,下注丹田。睡醒起床前,行功一遍。
功用:
一、对阳萎不举、早泄等男性疾病有特殊疗效。
二、久练入胎息、入定,通周天。
四 式
正面仰卧,两足跟并拢相对,呈八字形。两手手心向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首先采用三线放松法放松身体。然后,两眼向上凝视片刻,收神光于两眉中间,顺鼻尖看到小腹处,闭眼。配合呼吸服气时观想气从空中挤压人小腹部;呼气时观想气向身体各部放射。呼吸三十六次后放弃意念,自然呼吸。接做下法。两手相抱覆于下丹田处,如上法行之。吸气时观想气从下丹田(气海穴)人身体,呼气时观想气从丹田处向全身放射。呼吸三十六次后,自然呼吸一会。然后,两手手心向上,再如上法行之,吸气时观想气从高空挤压入两眉中间,呼气时观想气通过任脉下注丹田。呼吸三十六次后
自然呼吸,观想空中美丽景色。
功用:
一、对肠胃系统疾患、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有疗效。
二、此法可贯通任脉,因气行天目,可诱发透视等特异功能。
三、意守上丹田,易使气血上行。高血压病,心脏病患者忌练。
注意:
一、此四式最适于体弱者、老年人、脑力劳动者、卧床患者习练,作恢复神力、精力、体力之法。可安神,延年,益寿。
二、此四式相辅相成,可任选一式单独司练。也可四式都练但要分开时间,不要在同一时间练四式。
侧卧式--希夷睡--陈抟老祖睡功修功要领
1、姿势:同上
2、心法:臆想睡于平静无波之水面之上,下面空洞无底。同时又存想一身被褥尽都化为白炁,如同鸡卵一般,而我蛰藏其中,得大自在。做三线放松。
3、口诀:念诵“嗡”字,浩然正气。默思--元亨利贞 。
4、作用:本法有采气、养气的作用。浩然正气充满天地间,奥妙无穷,惟勤习者方能知之! 青年人久练强健筋骨、精气神旺盛;中老年及体弱多病者久练必然健体康复,身心舒畅,食欲、睡眠好。对背、颈、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症有防治或辅助疗效。
5、口诀浅释:道家、佛家、瑜伽等都有口诀,道家称之为咒语,佛家称之为真言,瑜伽称之为特音。《易经》曰:“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现代科学只证实了其中声音的共振效应。其他的如“声音”与宇宙本体的关系,“声音”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声音”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思想情感,以及利用“声音”促进人与动物的生命或感受死亡的秘密等,尚需科学进一步研究。
密宗学派认为:“嗡”字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根本音,它含有无穷无尽的作用。对人体而言,它是头顶内部的声音,当人们掩盖耳朵时,自己所听到的心脏和血液流动的声音相近。
念诵“嗡”字,最低效果,可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
[注释]“嗡”
嗡、嘛、呢、叭、咪、吽,六字源于梵文,象征一切慈悲与加持。六字大明咒,其内涵异常丰富、奥妙无穷、至高无上,蕴藏了宇宙中的大能力、大智慧、大慈悲。
[六字注音]:嗡(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òng)
[元亨利贞]:拼音:yuán hēng lì zhēn
来源:《易经》乾卦的卦词,原文“乾。元亨利贞。”
释义:元亨利贞四个字本分开解释,分别讲作“大”“通”“顺”“正”,现被多数人连作一词,指人运气通达。此四字包含重要的思想内涵,据李鼎祚《周易集解》云:“言乾禀纯阳之性,故能首出庶物......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此四德即指“元亨利贞”。
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元亨利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根据<卜辞>,解释如下:元:占卜。亨:祭祀。利:利于。贞:贞问。
总之,睡仙功法多种,每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尝试,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再确定一种适合自我的方法并慢慢调整。相信,只要坚持---必有成效!
仙功法,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心息相依、悠然入睡、睡中无梦、感阴摄阳、防疾祛病,也并不容易。只有深刻领会功决并掌握入静要领,才可能心息相依,防病祛病,得其妙用!
睡丹功诀
中华道家秘传睡功法诀,为:“东首而寝,侧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龙之盘。一手屈肱枕头,一手直摩脐眼。一只脚伸,一只脚绻。神不外驰,炁自安然。收心下藏丹田,神炁和合成丹。”
此诀大意是说:头靠东方而卧(东方为太阳出升之地,乃是生气之所),侧着身体而眠。好象犬之屈身而睡(道谚曰:学道不学道,学个狗睡觉),又似龙之盘曲环绕。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手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气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炁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睡功起始,应当先睡心(先收心养静),后睡眼(后闭目入睡)。
致虚之极,守静之笃。神气自然归根,人于丹田之内;呼吸自然绵绵,归于元海之中。
此时不必有心调息,而呼吸自会安定;不必用意伏气,而气机自然降伏。
临醒之时,应当先醒眼(先睁开眼睛),后醒心(后心生知觉)。
然后慢慢展转身躯,收功起卧。睡功做到好处,自可入于大静,一念不生,心同虚空。
其后如果能够放下身心,静定一场,还会出现其他良好效验,妙不可言。
以上道家睡功的法诀,不是一般的小法小术可以比拟,乃是主静立极的上乘大道。当初陈抟祖师留其肉身于西岳华山,就是修习睡功得道的古代仙真。
入境要领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hāo] )矢,定从睡中产生。
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睡功效验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一.悠然速睡。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后,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后,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二.睡中无梦。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质量,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质量,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三.感阴摄阳。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四.防疾祛病。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