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
![]() |
刚拿到莫言的书时,厚厚的,沉甸甸的,有一种不想打开的想法。我怀着一种在大学期间就应该用书本充实自己大脑的想法翻开了《檀香刑》。
小说着重描写的是刽子手赵甲的家庭生活风波,侧重展现的是中国古代的“刑罚”文化。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刑罚”文化是一种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传统的“刑罚”不仅名目繁多,而且对施刑的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并且还附带许多仪式性的程序,因此,最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
莫言通过刽子手赵甲将这种文化又一次展现给读者。赵甲是一名经过严格训练的刽子手,从小就接受了“刑罚”文化。刽子手的职业以及“刑罚”文化的教育对他的性格和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老到和冷酷,甚至有种阴鸷和可怕。在赵甲的手中,“刑罚”文化犹如艺术一样特色鲜明,可以说,“刑罚”文化在赵甲的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现。赵甲将杀人看成是一种艺术,在刑罚的范围内杀人,而且要杀得精致,通过这种方式,赵甲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莫言在作品中着重描写了赵甲对“凌迟”这种刑罚的研究:“师傅说过,凌迟是很有讲究的,无论要割多少刀,必须在犯人毙命时进行最后一刀。因此,在施刑时要根据犯人的生理特征进行精确的计算,从何处下刀,间隔时间。一旦犯人毙命时割的刀数过多或者是不足都是刽子手的问题。而且,最完美的凌迟刑罚,在行刑时,割下的肉必须厚薄一致,大小相同,即使拿戥子也称不出太大差别。这种刑罚要求,对刽子手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不仅下手时要果断,而且还要平心静气;所谓干的是屠夫杀驴的活,做的是绣女绣花的功,真正的刽子手在割肉时用的是心和眼,而不是手和刀。”一种最为残酷的刑罚到了赵甲的口中仿佛成了精致的艺术,从而也体现出中国传统刑罚的冷酷和阴鸷。这种文化的内涵从赵甲这个刑罚执行者身上表现得一览无余。
表面上,这种刑罚是为了惩罚犯罪而进行的处罚,但是它的实际意义已经超出了惩罚的范畴,从操作过程上看,这完全是一种人类嗜血性和杀戮欲的体现,施刑者或者是判刑者是在以同类的恐惧和痛苦取乐。“文化”在这里已经产生的质的变异。(以上为复制粘贴)
说过了本书的大概内容,就来聊一聊我对书中人物的理解。
孙媚娘性格洒脱,泼辣,在外人看起来不守妇道,但在我看来其实她是守的,在街上遇到对她眼神打量的,对她脑中意淫的,媚娘都狠狠地啐了一口,媚娘知道她美,别人也知道他美,如果不是遇到了钱大人,那个让她牵魂梦萦的人,媚娘可能一生都要守着那个不懂事的小甲。我相信媚娘是爱钱大人的,在她为了能和钱大人相好去抓蛇,在她为了能与钱大人相见去爬墙,在她不顾世俗的目光追求自己的爱情,我就相信。
在全书中最单纯最无污染的就是小甲了。书中的人都说他傻,我倒是不以为然,在清末傻反倒是一种福分吧。小甲相信他娘对他说的胡须的故事,他竟然真的能看到人的本相?我知道是假的,是莫言通过小甲的眼睛看到社会的映射。但我想让小甲相信他眼中的世界,就是动物,不是别的。小甲不懂什么是爱,他知道媚娘对她好,他喜欢媚娘。
钱大人是清明廉洁的父母官,我看到他会在节日里陪着父老乡亲种树,看到他为了26条人命奔走,为了孙丙不惜顶撞外国人。是清朝少有的好官,却不受重用,可想清朝覆灭的缘由。钱大人对妻子的敬重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夫人是曾国藩的孙女,而是夫人的聪慧和对事情的见解,是与生俱来的,在媚娘同乞丐劫狱被发现时体现的尤为明显。如果不是夫人有一张马脸,他们也会如胶似漆吧。钱大人对媚娘我想也不只是肉体的依赖,更多是精神上的愉悦吧,毕竟媚娘年轻俊俏。
赵甲是侩子手,被慈禧接见过的刽子手。回到他的故乡,那个小城,没有见过皇上慈禧的小城,我想我是能明白他心中的优越感的。他的手艺名不虚传,我想如果他不是刽子手也是一名侠肝义胆的好汉。是真的好奇为什么他的手会发红发热,难道是不行刑手痒痒?
以上皆为我对书中人物的部分理解,很表层,但我能探究到莫言想通过书中人物传递给读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