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
近现代新疆蒙古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地方史的研究范围。国外虽然没有新疆近现代蒙古史方面的研究专著,但在一些专著、调查报告、游记等涉及,主要有俄国人尼·维·鲍伊戈亚夫连斯基的《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丹麦人亨宁·哈士纶《蒙古的人和神》,(苏)符拉基米尔佐夫著、刘荣焌译《蒙古社会制度史》,(意)图齐、(西德)海西希著《西藏和蒙古的宗教》,(日)田山茂著《清代蒙古社会制度》等。
由于史料缺乏和分散,近现代新疆蒙古社会史研究呈现薄弱环节,国内研究者也少。目前只有《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土尔扈特部落史》(张体先,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和硕特蒙古史》(纳·巴生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加·奥其尔巴特等著《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2013年),吐娜、潘美玲、巴特尔著《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道·乃岱著《土尔扈特源流》(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道尔基、巴·巴图巴雅尔、格·李杰著《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印章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娜拉著《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耿加甫著《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族历史文化概况》(蒙古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乌·叶尔达、巴·巴图巴雅尔著《和布克赛尔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蒙古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乌·叶尔达著《跨州东归土尔扈特》(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等,以上著作涉及近现代新疆蒙古族历史研究。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为维护祖国统一,在安内攘外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做了探讨。但只是对新疆蒙古族的个别部落和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研究者比较重视政治和经济史,对社会生活和平民社会关注少。因新疆蒙古族近现代史的资料整理和研究有其特殊的困难和复杂性。
过去的一段时间,对新疆蒙古族近现代史的研究显得不足。迄今为止,区内外尚无一部关于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研究的著作问世。
《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一书的写作难度较大,主要是史料缺乏、分散。社会制度、经济的发展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
庆幸的是,近些年来,出版了一些有关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方面的档案及文史资料,主要有:2008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吐娜主编《民国新疆焉耆地区蒙古族档案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吴元丰、胡兆斌等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伊犁文史资料·蒙古族专辑》(托忒蒙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文史资料选编》(托忒蒙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以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塔城地区等地文史资料。还有察合台文献,苗普生主编《清代察合台文献译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对近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因此笔者大力发掘档案资料,特别是清代满文档案史料及各地州新修的方志史料,搜集少数民族文字的资料及参阅近些年国内出版的国内外探险家的游记等资料,充分吸收新疆蒙古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弥补前辈学者研究之不足。该书意图通过研究新疆蒙古族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使人们能够了解新疆蒙古族这段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社会制度和阶级结构的变迁、民间宗教、社会生活、家庭婚姻、社会教育以及驻守祖国西北边疆的历史过程等等。
《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以时代为章,以民族发展为纲,作为基本框架,具体化地再现和研究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发展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研究清朝统一新疆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新疆蒙古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该书作者认为要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历史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了解前期的历史,尤其是近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状况大多延续了清代的社会因素和统治政策,因此,从清代社会入手,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经济状况。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乘清朝腐朽没落之机,对中国进行公开的侵略。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最重、苦难最深。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发展比较落后,相当一部分民族在近、现代尚处于地主经济初步发展、又保留着前地主制经济残余形态,有的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相当多的劳动人民受地主、封建领主或奴隶主残酷的阶级压迫,过着牛马般的生活。特别是由于反动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压榨、掠夺、限制、封锁,致使少数民族群众地位低下,困苦不堪。
从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到国民党统治时期,都奉行大民族主义,加之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有的地区长期停滞。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少数民族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近、现代,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反动统治者,共同抵御外侮。
在盟旗制度统治下,近代以来新疆的蒙古族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即使如此,他们生息繁衍、发展生产,并与各族人民一起为开发边疆,前赴后继、艰苦创业。作为清朝的八旗兵,为保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在同沙俄入侵者、阿古柏匪帮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均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该书出版后有助于填补新疆近现代史及新疆蒙古族社会史研究的空白。
由于笔者掌握的史料有限,水平有限,对于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还不能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尚不清楚。但愿后继者能填补憾缺。
(编辑:闫若之)
由于史料缺乏和分散,近现代新疆蒙古社会史研究呈现薄弱环节,国内研究者也少。目前只有《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96年);《土尔扈特部落史》(张体先,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和硕特蒙古史》(纳·巴生等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加·奥其尔巴特等著《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史》(2013年),吐娜、潘美玲、巴特尔著《巴音郭楞蒙古族史》(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年),道·乃岱著《土尔扈特源流》(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道尔基、巴·巴图巴雅尔、格·李杰著《清代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印章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娜拉著《清末民国时期新疆游牧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耿加甫著《塔尔巴哈台十苏木蒙古族历史文化概况》(蒙古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乌·叶尔达、巴·巴图巴雅尔著《和布克赛尔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蒙古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乌·叶尔达著《跨州东归土尔扈特》(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等,以上著作涉及近现代新疆蒙古族历史研究。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为维护祖国统一,在安内攘外的斗争中所作的贡献做了探讨。但只是对新疆蒙古族的个别部落和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研究者比较重视政治和经济史,对社会生活和平民社会关注少。因新疆蒙古族近现代史的资料整理和研究有其特殊的困难和复杂性。
过去的一段时间,对新疆蒙古族近现代史的研究显得不足。迄今为止,区内外尚无一部关于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研究的著作问世。
《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一书的写作难度较大,主要是史料缺乏、分散。社会制度、经济的发展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
庆幸的是,近些年来,出版了一些有关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方面的档案及文史资料,主要有:2008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近代新疆蒙古历史档案》,吐娜主编《民国新疆焉耆地区蒙古族档案选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吴元丰、胡兆斌等主编《清代西迁新疆察哈尔蒙古满文档案全译》(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伊犁文史资料·蒙古族专辑》(托忒蒙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等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文史资料选编》(托忒蒙文,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以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塔城地区等地文史资料。还有察合台文献,苗普生主编《清代察合台文献译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13年),对近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因此笔者大力发掘档案资料,特别是清代满文档案史料及各地州新修的方志史料,搜集少数民族文字的资料及参阅近些年国内出版的国内外探险家的游记等资料,充分吸收新疆蒙古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弥补前辈学者研究之不足。该书意图通过研究新疆蒙古族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发展轨迹,使人们能够了解新疆蒙古族这段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社会制度和阶级结构的变迁、民间宗教、社会生活、家庭婚姻、社会教育以及驻守祖国西北边疆的历史过程等等。
《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以时代为章,以民族发展为纲,作为基本框架,具体化地再现和研究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发展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研究清朝统一新疆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新疆蒙古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该书作者认为要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历史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了解前期的历史,尤其是近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状况大多延续了清代的社会因素和统治政策,因此,从清代社会入手,这样才能使人们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经济状况。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乘清朝腐朽没落之机,对中国进行公开的侵略。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从此中国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中国近、现代,少数民族受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最重、苦难最深。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发展比较落后,相当一部分民族在近、现代尚处于地主经济初步发展、又保留着前地主制经济残余形态,有的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形态。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相当多的劳动人民受地主、封建领主或奴隶主残酷的阶级压迫,过着牛马般的生活。特别是由于反动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压榨、掠夺、限制、封锁,致使少数民族群众地位低下,困苦不堪。
从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时期到国民党统治时期,都奉行大民族主义,加之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缓慢,有的地区长期停滞。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少数民族处于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近、现代,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各民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反对反动统治者,共同抵御外侮。
在盟旗制度统治下,近代以来新疆的蒙古族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即使如此,他们生息繁衍、发展生产,并与各族人民一起为开发边疆,前赴后继、艰苦创业。作为清朝的八旗兵,为保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在同沙俄入侵者、阿古柏匪帮的战斗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切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在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均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该书出版后有助于填补新疆近现代史及新疆蒙古族社会史研究的空白。
由于笔者掌握的史料有限,水平有限,对于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还不能进行详细完整的描述,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细节,至今尚不清楚。但愿后继者能填补憾缺。
(编辑:闫若之)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