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广告人转行要6思 (转)
一茬庄稼一茬人。
最近很多4A的老朋友,老同事都陆续离开了4A公司。有的自己创业,有的转行到企业做起职业经理人,或者其他的管理职位。
其中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做不下去被迫转行,很多人是在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时候离开的。离开的人很多,离开后又回到广告业的也很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二:
一、对自我心态、状态认识不足。
尽管很多大企业拥有比较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招聘程序,但真正合作起来是否能快速进入角色,做出业绩就全在个人的心态和能力了。
职业心态、职业状态是个硬标准,成就能做好,不成就只能走回头路。
二、没有看清企业状况。转换人生跑道时,没有看清路线找准定位。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那些有了多年的广告传播经验,已经担任过几年中高层职务的广告人,在重新选择职业并且选择高管职位时都遇到了很多判断思考的盲点,毕竟企业跟广告公司不一样。
但是这一点是个软标准,只要能把握以下几条思考主线,一定可以洞察前途,事半功倍:
广告转行第一思:企业规模的大小?
要表演,首先要有个舞台。舞台大小,灯光、音响等设施配备是否齐全,直接影响演员水平的发挥。对于资深广告人来讲,选择一个比较坚实、稳固的企业平台,是成就你新职业生涯的前提。
韦尔奇只所以成为改变GE历史的了不起的人物,是因为他拥有GE这样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推行他的“数一数二”战略,如果他赤手空拳的走向战场,或许他能照样成功,但他的一生将完全不会是这个样子。郭士纳是伟大的,是他带领IBM走出困境,创造了IBM新的辉煌,但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是IBM成就了郭士纳的伟大?
中国企业的短命,使你不得不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一般来讲,具备规模的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要大的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到7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这就是职场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考虑的企业现状。而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绝对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概念,更没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条件。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神话,很短时间内完成财富的积累,已经不可能再现。现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理性,包括操作企业的理性,消费者的理性,金融系统的理性等等,在一个理性的环境里,企业的快速成长就有了很多条件的限制,致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具备规模的企业,才能有你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规模证明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具备实力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当然,企业规模并不意味着有高的盈利能力,但它可以给你一个施展和操作的空间。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只能容纳十几个人表演的小舞台,那你就必须充分考虑你是否能尽情地发挥自己,表演出你的最高水平;你还要注意你是否能在这个小舞台上能够站稳,会不会一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你还要考虑这个小小的舞台因为容纳不了太多的人的表演,会在某一天突然坍塌,会把你摔的个粉身碎骨。
做为在职场上拼杀多年的大家来讲,已经不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已经没有等待企业成长的时间,也没有和企业一起走马拉松的耐性。那么,选择一个具备规模的企业,将自己的经验尽快地在里面施展,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此,在接到面试通知后,不妨对这个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对相关情况有个详尽的了解,确定你是否参加面试,或者参加面试时采取的基本策略。
广告转行第二思:核心业务要知道?
核心业务是企业的命根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就如同一个人一样,你不可能样样优秀、项项全能,或者你擅长技术,或者你精于管理,只要你有过人之处,你也就会有短人一点。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这个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费用由哪里出,究竟哪一块业务是支撑这个企业的基础,是保证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虽然广告是一个“忽悠”和研究“忽悠”的行业,资深广告人都是资深“忽悠”的行家,但现在的中国企业更能“忽悠”,有着太多的名不副实,动不动就是个集团公司,把你给唬的一楞一楞的。也正因为这样,不仅“忽悠”了很多的资深广告人,看的眼花缭乱,难察真相;同时企业老板把自己也给“忽悠”的够呛,搞的每天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忘记了做企业的核心使命是盈利,是挣钱。有的企业,下属子公司很多,并且是毫不相干的行业,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大多数子公司不盈利,甚至亏损。
在真假难辨、良莠难分的大环境下,就需做认真的分析。如果这个公司没有核心业务,或者由于市场的原因,过去的核心业务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或者由于盲目多元化,使得核心业务逐步失去了市场地位,那么,在选择这个企业的时候,你就要特别小心,因为这样的企业正在走向衰落,离破产倒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从网络上是能够得到的,或者从这个企业的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到一些,弄清楚这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员工人数等等,从这些数字里面把握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基本情况。当然,你要有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网络上的东西尤其是企业网站的东西,有很多是虚假的,你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
广告转行第三思:老板心态好不好?
老板心态决定企业的未来。具备良好心态的老板,是个可以让人信赖的老板,是个可以成就大事的老板。现在的中国民企,可以说,成也老板,败也老板。
所以在应聘企业时,在和老板的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看老板是否具备良好理性心态,这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再谈谈怎么把握老板。因为你应聘的是高管职位,企业肯定要安排你与老板的交流与沟通,在交谈的过程中,你就要动用你多年职场的阅人经验,去观察、去体味、去揣摩、去感受这个老板,看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另外,从其他的信息渠道,也可以了解老板的做派。
广告转行第四思:职位状况要明了
有些老板,能够经的住创业时期艰难困苦的考验,却经不住企业发展时期的种种诱惑。很多的老板,在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就会出现心浮气躁、自傲自大、自闭自欺、盲目扩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面对一个正在逐步走向理性的社会,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加速毁灭。
但恰恰是这种初尝富裕的企业,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大肆扩张,盲目招聘。什么品牌总监、整合传播总监、品牌副总裁...连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职位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区别?负什么职责?...能好的了么?
广告人天天把策略挂在最边——“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在企业里,正确地做事应该是战略问题,它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做正确的事应该是战术问题,决定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所以要看清企业状况:企业的部门设置是怎样?部门之间如何沟通作业?企业是否真的需要这个职位?职位的职责范围是否清楚?找你来是解决什么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就折在这个问题上)你知道你需要跟哪些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打交道?(这也是广告人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你认为你在这个企业里面能够发挥出作用吗?你有多大本事来改变状况,使企业走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
...多想。
广告转行第五思:薪资待遇认真要
一个清醒的高管或职业经理人,自己吃几碗干饭自己是清楚的,你对自己市场的定位,对自己薪资待遇的定位,在面试之前应该早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另外,有的职场人羞于谈薪资,耻于讲待遇,这是绝对错误的。
切不可狂妄,以为“只要能力强,到哪儿都吃饭”
马克思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想,马老人家的“资本”概念和现在这个时代的“资本”概念,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现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还不是上市公司,老板是企业资本的完全拥有者,作为依靠资本创造财富的老板,和作为输出知识、技能来赢得报酬的打工者,相互之间的劳资矛盾事实上是存在的,这种对立有时是很激烈的。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讲,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板永远都不会相信你!你最多是个事业同盟者,永远都不可能是利益共享者。
应聘新的企业,必然涉及薪资待遇,你必须清楚地开出自己的价码,对此绝对不能让步。同时,你要搞清楚,这个企业的基本薪资制度是个什么样的。如果实行的是年薪制,那么固定部分和考核部分又是怎么划分的;固定的月薪何时发放,浮动部分如何考核、如何发放、何时发放,这些问题都要尽可能地进行了解。当然,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内部管理是相对规范的,都有比较成熟的薪资制度和考核制度,对这样的企业可不比过分追问。如果这个企业与你同级别职位的薪资标准不同,你就要了解是否有相对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了解考核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以考察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不可否认,职场中有一些“混子”,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老板中的歹毒如蛇蝎者也不在少数,还是先小人后君子的好!
广告转行第六思:观察细节胜算高
尽管应聘面试的时间不会太长,但你还是要充分地运用好这个机会,注意把握这个过程中几个细节,对你尽快认识这个企业肯定会有帮助。
一是你不妨在接到这个公司给予的面试通知后,看能否在他们上班之前赶到,观察一下员工是否按时上班,到岗后是否打卡或签到;二是你观察高层主管是否按时到岗,如果高层主管都不能按时到岗,说明这个企业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到位的;三是你看这个公司的员工着装是否整齐划一;四是观察这个公司的办公环境是否整洁,尤其你一定要抽机会到他们的卫生间看一看。
比如说,一个连卫生都不能搞好,着装都不能统一,上班签到都流于形式的企业,其管理水平肯定是个很差的企业。
这样你就对这个企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使自己做到心里有数。
一实足成千古恨。为了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想清楚再决定吧。资深的广告老鸟们。
以上原则,同样适用于要到本土公司做总监的4A老鸟们。
最近很多4A的老朋友,老同事都陆续离开了4A公司。有的自己创业,有的转行到企业做起职业经理人,或者其他的管理职位。
其中大多数人不是因为做不下去被迫转行,很多人是在自己职业生涯最好的时候离开的。离开的人很多,离开后又回到广告业的也很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有二:
一、对自我心态、状态认识不足。
尽管很多大企业拥有比较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招聘程序,但真正合作起来是否能快速进入角色,做出业绩就全在个人的心态和能力了。
职业心态、职业状态是个硬标准,成就能做好,不成就只能走回头路。
二、没有看清企业状况。转换人生跑道时,没有看清路线找准定位。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对于那些有了多年的广告传播经验,已经担任过几年中高层职务的广告人,在重新选择职业并且选择高管职位时都遇到了很多判断思考的盲点,毕竟企业跟广告公司不一样。
但是这一点是个软标准,只要能把握以下几条思考主线,一定可以洞察前途,事半功倍:
广告转行第一思:企业规模的大小?
要表演,首先要有个舞台。舞台大小,灯光、音响等设施配备是否齐全,直接影响演员水平的发挥。对于资深广告人来讲,选择一个比较坚实、稳固的企业平台,是成就你新职业生涯的前提。
韦尔奇只所以成为改变GE历史的了不起的人物,是因为他拥有GE这样的一个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可以推行他的“数一数二”战略,如果他赤手空拳的走向战场,或许他能照样成功,但他的一生将完全不会是这个样子。郭士纳是伟大的,是他带领IBM走出困境,创造了IBM新的辉煌,但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是IBM成就了郭士纳的伟大?
中国企业的短命,使你不得不考虑企业规模大小的问题,一般来讲,具备规模的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要大的多。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5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6到7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年,这就是职场人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考虑的企业现状。而现在企业所处的环境,已经绝对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概念,更没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条件。那个时代一夜暴富的神话,很短时间内完成财富的积累,已经不可能再现。现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理性,包括操作企业的理性,消费者的理性,金融系统的理性等等,在一个理性的环境里,企业的快速成长就有了很多条件的限制,致富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具备规模的企业,才能有你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规模证明一个企业的整体实力,企业具备实力才有竞争力,有竞争力才有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当然,企业规模并不意味着有高的盈利能力,但它可以给你一个施展和操作的空间。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个只能容纳十几个人表演的小舞台,那你就必须充分考虑你是否能尽情地发挥自己,表演出你的最高水平;你还要注意你是否能在这个小舞台上能够站稳,会不会一不小心从上面掉下来;你还要考虑这个小小的舞台因为容纳不了太多的人的表演,会在某一天突然坍塌,会把你摔的个粉身碎骨。
做为在职场上拼杀多年的大家来讲,已经不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已经没有等待企业成长的时间,也没有和企业一起走马拉松的耐性。那么,选择一个具备规模的企业,将自己的经验尽快地在里面施展,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此,在接到面试通知后,不妨对这个企业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对相关情况有个详尽的了解,确定你是否参加面试,或者参加面试时采取的基本策略。
广告转行第二思:核心业务要知道?
核心业务是企业的命根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就如同一个人一样,你不可能样样优秀、项项全能,或者你擅长技术,或者你精于管理,只要你有过人之处,你也就会有短人一点。企业的核心业务,就是这个公司的利润从哪里来,费用由哪里出,究竟哪一块业务是支撑这个企业的基础,是保证企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虽然广告是一个“忽悠”和研究“忽悠”的行业,资深广告人都是资深“忽悠”的行家,但现在的中国企业更能“忽悠”,有着太多的名不副实,动不动就是个集团公司,把你给唬的一楞一楞的。也正因为这样,不仅“忽悠”了很多的资深广告人,看的眼花缭乱,难察真相;同时企业老板把自己也给“忽悠”的够呛,搞的每天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本事,忘记了做企业的核心使命是盈利,是挣钱。有的企业,下属子公司很多,并且是毫不相干的行业,表面上红红火火,实际上大多数子公司不盈利,甚至亏损。
在真假难辨、良莠难分的大环境下,就需做认真的分析。如果这个公司没有核心业务,或者由于市场的原因,过去的核心业务已经失去了竞争优势;或者由于盲目多元化,使得核心业务逐步失去了市场地位,那么,在选择这个企业的时候,你就要特别小心,因为这样的企业正在走向衰落,离破产倒闭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从网络上是能够得到的,或者从这个企业的网站上也可以查阅到一些,弄清楚这个企业的固定资产、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员工人数等等,从这些数字里面把握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的基本情况。当然,你要有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网络上的东西尤其是企业网站的东西,有很多是虚假的,你要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
广告转行第三思:老板心态好不好?
老板心态决定企业的未来。具备良好心态的老板,是个可以让人信赖的老板,是个可以成就大事的老板。现在的中国民企,可以说,成也老板,败也老板。
所以在应聘企业时,在和老板的交流过程中,一定要看老板是否具备良好理性心态,这样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十分重要。
说到这里,我们再谈谈怎么把握老板。因为你应聘的是高管职位,企业肯定要安排你与老板的交流与沟通,在交谈的过程中,你就要动用你多年职场的阅人经验,去观察、去体味、去揣摩、去感受这个老板,看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心态。另外,从其他的信息渠道,也可以了解老板的做派。
广告转行第四思:职位状况要明了
有些老板,能够经的住创业时期艰难困苦的考验,却经不住企业发展时期的种种诱惑。很多的老板,在企业进入发展期后,就会出现心浮气躁、自傲自大、自闭自欺、盲目扩张,“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面对一个正在逐步走向理性的社会,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加速毁灭。
但恰恰是这种初尝富裕的企业,在对自己认识不清的情况下,大肆扩张,盲目招聘。什么品牌总监、整合传播总监、品牌副总裁...连老板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职位是干什么的?有什么区别?负什么职责?...能好的了么?
广告人天天把策略挂在最边——“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在企业里,正确地做事应该是战略问题,它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做正确的事应该是战术问题,决定企业的成本和盈利。
所以要看清企业状况:企业的部门设置是怎样?部门之间如何沟通作业?企业是否真的需要这个职位?职位的职责范围是否清楚?找你来是解决什么问题?(我的很多朋友就折在这个问题上)你知道你需要跟哪些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打交道?(这也是广告人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你认为你在这个企业里面能够发挥出作用吗?你有多大本事来改变状况,使企业走到正确的轨道上去? ...
...多想。
广告转行第五思:薪资待遇认真要
一个清醒的高管或职业经理人,自己吃几碗干饭自己是清楚的,你对自己市场的定位,对自己薪资待遇的定位,在面试之前应该早就有了明确的标准。另外,有的职场人羞于谈薪资,耻于讲待遇,这是绝对错误的。
切不可狂妄,以为“只要能力强,到哪儿都吃饭”
马克思他老人家早就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想,马老人家的“资本”概念和现在这个时代的“资本”概念,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现在,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还不是上市公司,老板是企业资本的完全拥有者,作为依靠资本创造财富的老板,和作为输出知识、技能来赢得报酬的打工者,相互之间的劳资矛盾事实上是存在的,这种对立有时是很激烈的。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讲,你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老板永远都不会相信你!你最多是个事业同盟者,永远都不可能是利益共享者。
应聘新的企业,必然涉及薪资待遇,你必须清楚地开出自己的价码,对此绝对不能让步。同时,你要搞清楚,这个企业的基本薪资制度是个什么样的。如果实行的是年薪制,那么固定部分和考核部分又是怎么划分的;固定的月薪何时发放,浮动部分如何考核、如何发放、何时发放,这些问题都要尽可能地进行了解。当然,对于相对成熟的企业,内部管理是相对规范的,都有比较成熟的薪资制度和考核制度,对这样的企业可不比过分追问。如果这个企业与你同级别职位的薪资标准不同,你就要了解是否有相对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并且了解考核的主要内容、基本程序,以考察考核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不可否认,职场中有一些“混子”,但同样也不可否认,老板中的歹毒如蛇蝎者也不在少数,还是先小人后君子的好!
广告转行第六思:观察细节胜算高
尽管应聘面试的时间不会太长,但你还是要充分地运用好这个机会,注意把握这个过程中几个细节,对你尽快认识这个企业肯定会有帮助。
一是你不妨在接到这个公司给予的面试通知后,看能否在他们上班之前赶到,观察一下员工是否按时上班,到岗后是否打卡或签到;二是你观察高层主管是否按时到岗,如果高层主管都不能按时到岗,说明这个企业的执行力是不可能到位的;三是你看这个公司的员工着装是否整齐划一;四是观察这个公司的办公环境是否整洁,尤其你一定要抽机会到他们的卫生间看一看。
比如说,一个连卫生都不能搞好,着装都不能统一,上班签到都流于形式的企业,其管理水平肯定是个很差的企业。
这样你就对这个企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使自己做到心里有数。
一实足成千古恨。为了少走弯路,不走回头路,想清楚再决定吧。资深的广告老鸟们。
以上原则,同样适用于要到本土公司做总监的4A老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