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一章1
一 1974年夏
孩子们的好奇心总是让大人们惊骇不已,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这未知世界。从呱呱坠地还没睁开眼睛,他们就用嘴摸索着。有时候是母亲的乳房,有时候是自己的脚趾,有时候对着空气,他们的小嘴巴还是一张一合吐着泡泡。就算是长大也挡不住他们口欲。在镇上你会看见他们三五成群,蹲在街角。掘出雨后钻出土层的泥鳅,然后连着泥土裹在衣服里,三人掩护下偷偷跑进某家人的院子里。过会你便会看见院内冒出缕缕轻烟,几人吃着烤焦了的蚯蚓,不亦乐乎。我有一次在镇外不远处的土坡,迎面撞上两个七八岁的孩子。两个孩子跑的很快,我也没看见,两个人连着撞在我身上。孩子被撞个七昏八素,手里的东西洒了出来。我眼疾手快抓住快要倒地的孩子,他们手中的东西有一部分洒在我的胳膊上。我立马闻见一股恶臭,看了眼胳膊上粘的东西不禁要吐了出来。两个孩子大哭起来,拉着我不放,说我弄坏了他们的东西,硬生生将我拖上了土坡。
土坡上面还站着三个孩子,其中为首的那个我认识,那是镇长的孙子年万顺。 几个孩子商量着,我听见年万顺对他们说:“现在大家都没有了,只能这样了。先都回去吧。” “不行啊顺哥,过几天俺娘可就不让我出来了。” 众人纷纷点头,年万顺学着大人的模样无奈的摊摊手:“那还能怎样,是你们谁还能拉出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了看我,我隐约有种不详的预感。这几个孩子聚集在此莫不是在这里“吃屎”? 果不其然,我在几个孩子的威逼下给他们提供了“食物”。
他们开始对那东西有些排斥,一人拿根小棍子可谁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说再不吃就不新鲜了,他们捏着鼻子用棍子挑了一点往嘴里送。 我一直以为自己童心未泯,看来和孩子们还是有些代沟的。两个孩子用舌头舔了一口立马把棍子扔的老远,干呕不止。剩下三个可能觉得不错商讨着要用火烤着试一试。
可是这样子吃迟早要出问题,最近我便听说镇长的孙子年万顺病了,刚开始以为是发烧,后来开始呕吐,整个人昏迷不醒。他奶奶看见孙子吐的东西都能喷一米多远,吓坏了。此时镇上好几家孩子都患了同样的疾病,镇上的赤脚医生束手无策,镇长年有泉向县里申请医生念着孙子病情严重心里着急。镇上有人说“神仙鱼”治病,附近渔民前阵子捕捞的一批鱼,个头比寻常河中鱼大了好几倍。有的人吃过后觉着自己精神百倍,干活也有了力气。于是十传百,百传千。这鱼便成了包治百病的“神仙鱼” 这几天,镇上连一个渔民都见不着,鱼摊全部停业。镇上的人纷纷猜想:眼下正直发水,淮河水都快要漫上土坝子。这些渔民该是被迫搬到别处了吧?这么大群人怎么就悄无声息地搬走了?镇长救孙心切,就算这鱼没有用他也要试试,而且这群渔民算是镇上的人,私自搬去别处上头定会怪罪,无论如何嘚找到他们。于是在镇上召集一群人沿河去找。
县里来的医生诊断几个孩子得的是一种脑炎,接到县医院治疗去了。这时的我们也已经出发沿河去找渔民。
沿河的村落都是泄洪村,能搬走的全搬走了。众人寻至一处村子,隐约听见村里传来阵阵唱戏的声音,那唱腔怪异时而尖锐时而咆哮又像是咯咯笑声。总之不像是人发出的声响。
尽管是大白天听了也是让人发毛,一人慌了神道:“建国前我曾听说一件事情,大家知不知道京剧里分生、旦、净、丑四角?有一戏子生前是出演正净也就是俗称的‘大花脸’,等他死了以后家里人按照他的意愿在坟头请戏班子接连唱了21天。等戏班子走后不久总是能远远听见唱戏声音,等人走到了坟头那声音也消失了,接连几个月延绵不断。戏子生前酷爱唱戏,死了没戏唱了却在棺材里夜夜笙歌!他儿子以为真的是父亲显灵便半夜跑到坟头等候,不一会果然有人唱戏!可仔细听却不是父亲的声音,那声音尖锐,唱的内容根本听不清楚。他儿子四下寻找声音源头,在坟头旁的一个枯树下发现了一只狐狸,那狐狸全身雪白,鼻翼旁的两嘬胡须快要和胸毛连在一块了。眼睛耷拉着,嘴里念念有词,可不就是它唱的戏!狐狸本身就精,越老越成精了。它听戏班子唱了20多天的戏竟自己也会唱了。眼下这村子看着也没有人住,那戏估计也不是人唱的。万一遇上狐狸大家可千万别看它的眼睛,听说狐狸会蛊惑人心尤其是那双眼......”
“少他妈在这里扯蛋,现在是新中国了,收起你那些牛鬼蛇神骗人把戏,那些鬼东西早被毛主席他老人家给赶跑了。再说就算是有,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一切恶势力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我们可都是无产阶级的好同志,破除封建迷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到要看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几个胆大的打头阵,一群人摸索着进了村。
白花花的纸钱铺满了。进村的路,周围也是遍地冥镪、纸船。众人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故人。路一转角见一席红毯,遍地开满了红炮仗。红毯尽头果见一戏台。台下左右各站一群人:左边披麻戴孝,仰天大笑;右边则穿着红罩衫,抽抽泣泣。
见有外人来,才渐渐将响声停下。仔细询问,这群人就是附近的渔民,前些日子出船也就是打捞“神仙鱼”那次出来意外死了不少人。渔民们商议后决定上岸,安抚招魂,祭拜天神。可环顾四周没见一口棺材,镇上的人一片哗然:“连个死人都没有,招什么魂?再说社会主义国家哪里来的天神?” 镇上人的眼睛随着红白两队人的指示,缓缓落在了戏台悬梁中央挂着的东西上。
……
一个月前,渔民照例沿河设下渔网,鱼却像是装上了雷达似的,十多天下来颗粒无收。再这样子下去可就要揭不开锅了。渔民们心里犯急,船老大和众人商量后决定,出船,到上游捕捞鱼。
又是十多天毫无收获,渔民们一点头绪也没有,这都上行了一百多里水路,怎么会一条鱼也没有?没办法,只得返航。
此时已到了雨季,淮河因上游分流入长江的河水寥寥,入海口又被黄河霸占。一遇洪水灾害严重。这个季节变天像变脸一样快,此时的阴云已袭满河岸,八方风雨如约而来,渔船在河中摇曳,随时都会被吞没。 忽听远方传来辚辚之声,犹如马车奔腾而来。只见远方水花四起,隐约可见一巨大生物向他们疾行。渔民们打了一辈子渔,也没见过这阵势。船老大指挥众人,将船上的马达开到最大向岸边驶去……
阿江已经多次跟随父亲外出捕鱼了,尽管只有十五岁,但已经头角峥嵘,和他一块长大的孩子没一个有他水性好,也没一人有他力气大。常年的捕鱼生活让他拥有一身黝黑健硕的肌肉,走到哪里都虎虎生风,器宇非凡。船老大很是喜欢,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他。
开始的声响让他感到一丝慌乱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他清楚以他们的速度,不多会就要被追上,阿江眼睛死死盯着那滩水花,等那生物离得更近些阿江看清了它的面目,便一面兴奋向着众人道:“大家快看,不是怪物,是鱼!是鱼群!”
渔民们听了他的话这才反应过来,“可不就是这些天消失的无影无踪的鱼儿们?奶奶的,想得我们好苦啊!”
船老大命人将船停下,设下层层渔网。尽管这样的情况下捕鱼危险,可这到嘴边的肉又怎舍得丢掉?
随着鱼群越来越近,渔民们心里泛起嘀咕:“打了半辈子渔了,何时见过有鱼成群结队在水中横行?再说这鱼也忒大些了!绝对不是淮河的鱼种。” 可刚意识到不对渔船就开始左右晃动。看来,“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冲击渔网了。
鱼群靠近船时丝毫没有避开的意思反而是加速冲击。成百上千条横冲直撞,不一会功夫船已经千疮百孔不知道被凿开了多少口子。一些渔民禁不住颠簸加之被飞鱼击中,有的撞倒在甲板上,有的坠入河中。白花花的河水泛起了血红色的浪花。
阿江躲到一处桅杆后面横劈竖砍,密集的鱼群穿梭他根本挣不了眼睛。不过他闻得到空气中的血腥,也感觉得到洒落在他身上带着温度的液体——不知道是鱼的还是人的。渐渐地耳边声响变小,阿江才敢睁开眼睛。甲板上就像是修罗殿堆满了死鱼和等死的鱼、呻吟着和已经说不出话的渔民。阿江拨开趴在他身上的死鱼,那鱼眼犹如牛眼盯着他,看得心里直发毛。小腿开了口子,鲜血毫不吝啬地往外冒。他也顾不上这点伤,跛着脚去找阿爹。
阿爹不见了,阿江跑遍了整艘船也没找到他。阿江去问别人,别人也答不上来,怕是被鱼群带到河里了。阿江跳进河里,在一片殷红之中寻找阿爹的身影……
这次出行搭进了十几条渔夫的性命,船老大不敢再耽搁下去,即刻返程。大家伙都忙活起来,修船的,收尸的,收网的,各司其职。可这渔网也太重了,收网机只能听见声音却拽不上来渔网,几个人用手帮着收网。“网那么沉,看来还是收获颇多。”聚过来的渔民一齐帮忙,网子一点点收起。果然看见不少条大鱼在网中甩尾挣扎。渔民们心里高兴手上的动作也就变快,等不及的渔夫把头凑过去想看看收成。只听:“啊!”的一声大叫,那渔夫一屁股坐在甲板上,颤颤巍巍道:“水底下有张人脸,他对着我笑……” 网子一点点收起,一张青铜巨脸浮出水面。
……
孩子们的好奇心总是让大人们惊骇不已,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感受这未知世界。从呱呱坠地还没睁开眼睛,他们就用嘴摸索着。有时候是母亲的乳房,有时候是自己的脚趾,有时候对着空气,他们的小嘴巴还是一张一合吐着泡泡。就算是长大也挡不住他们口欲。在镇上你会看见他们三五成群,蹲在街角。掘出雨后钻出土层的泥鳅,然后连着泥土裹在衣服里,三人掩护下偷偷跑进某家人的院子里。过会你便会看见院内冒出缕缕轻烟,几人吃着烤焦了的蚯蚓,不亦乐乎。我有一次在镇外不远处的土坡,迎面撞上两个七八岁的孩子。两个孩子跑的很快,我也没看见,两个人连着撞在我身上。孩子被撞个七昏八素,手里的东西洒了出来。我眼疾手快抓住快要倒地的孩子,他们手中的东西有一部分洒在我的胳膊上。我立马闻见一股恶臭,看了眼胳膊上粘的东西不禁要吐了出来。两个孩子大哭起来,拉着我不放,说我弄坏了他们的东西,硬生生将我拖上了土坡。
土坡上面还站着三个孩子,其中为首的那个我认识,那是镇长的孙子年万顺。 几个孩子商量着,我听见年万顺对他们说:“现在大家都没有了,只能这样了。先都回去吧。” “不行啊顺哥,过几天俺娘可就不让我出来了。” 众人纷纷点头,年万顺学着大人的模样无奈的摊摊手:“那还能怎样,是你们谁还能拉出来?” 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约而同地看了看我,我隐约有种不详的预感。这几个孩子聚集在此莫不是在这里“吃屎”? 果不其然,我在几个孩子的威逼下给他们提供了“食物”。
他们开始对那东西有些排斥,一人拿根小棍子可谁也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人说再不吃就不新鲜了,他们捏着鼻子用棍子挑了一点往嘴里送。 我一直以为自己童心未泯,看来和孩子们还是有些代沟的。两个孩子用舌头舔了一口立马把棍子扔的老远,干呕不止。剩下三个可能觉得不错商讨着要用火烤着试一试。
可是这样子吃迟早要出问题,最近我便听说镇长的孙子年万顺病了,刚开始以为是发烧,后来开始呕吐,整个人昏迷不醒。他奶奶看见孙子吐的东西都能喷一米多远,吓坏了。此时镇上好几家孩子都患了同样的疾病,镇上的赤脚医生束手无策,镇长年有泉向县里申请医生念着孙子病情严重心里着急。镇上有人说“神仙鱼”治病,附近渔民前阵子捕捞的一批鱼,个头比寻常河中鱼大了好几倍。有的人吃过后觉着自己精神百倍,干活也有了力气。于是十传百,百传千。这鱼便成了包治百病的“神仙鱼” 这几天,镇上连一个渔民都见不着,鱼摊全部停业。镇上的人纷纷猜想:眼下正直发水,淮河水都快要漫上土坝子。这些渔民该是被迫搬到别处了吧?这么大群人怎么就悄无声息地搬走了?镇长救孙心切,就算这鱼没有用他也要试试,而且这群渔民算是镇上的人,私自搬去别处上头定会怪罪,无论如何嘚找到他们。于是在镇上召集一群人沿河去找。
县里来的医生诊断几个孩子得的是一种脑炎,接到县医院治疗去了。这时的我们也已经出发沿河去找渔民。
沿河的村落都是泄洪村,能搬走的全搬走了。众人寻至一处村子,隐约听见村里传来阵阵唱戏的声音,那唱腔怪异时而尖锐时而咆哮又像是咯咯笑声。总之不像是人发出的声响。
尽管是大白天听了也是让人发毛,一人慌了神道:“建国前我曾听说一件事情,大家知不知道京剧里分生、旦、净、丑四角?有一戏子生前是出演正净也就是俗称的‘大花脸’,等他死了以后家里人按照他的意愿在坟头请戏班子接连唱了21天。等戏班子走后不久总是能远远听见唱戏声音,等人走到了坟头那声音也消失了,接连几个月延绵不断。戏子生前酷爱唱戏,死了没戏唱了却在棺材里夜夜笙歌!他儿子以为真的是父亲显灵便半夜跑到坟头等候,不一会果然有人唱戏!可仔细听却不是父亲的声音,那声音尖锐,唱的内容根本听不清楚。他儿子四下寻找声音源头,在坟头旁的一个枯树下发现了一只狐狸,那狐狸全身雪白,鼻翼旁的两嘬胡须快要和胸毛连在一块了。眼睛耷拉着,嘴里念念有词,可不就是它唱的戏!狐狸本身就精,越老越成精了。它听戏班子唱了20多天的戏竟自己也会唱了。眼下这村子看着也没有人住,那戏估计也不是人唱的。万一遇上狐狸大家可千万别看它的眼睛,听说狐狸会蛊惑人心尤其是那双眼......”
“少他妈在这里扯蛋,现在是新中国了,收起你那些牛鬼蛇神骗人把戏,那些鬼东西早被毛主席他老人家给赶跑了。再说就算是有,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过‘一切恶势力都是纸老虎,真正强大的力量不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的’我们可都是无产阶级的好同志,破除封建迷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到要看看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
几个胆大的打头阵,一群人摸索着进了村。
白花花的纸钱铺满了。进村的路,周围也是遍地冥镪、纸船。众人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故人。路一转角见一席红毯,遍地开满了红炮仗。红毯尽头果见一戏台。台下左右各站一群人:左边披麻戴孝,仰天大笑;右边则穿着红罩衫,抽抽泣泣。
见有外人来,才渐渐将响声停下。仔细询问,这群人就是附近的渔民,前些日子出船也就是打捞“神仙鱼”那次出来意外死了不少人。渔民们商议后决定上岸,安抚招魂,祭拜天神。可环顾四周没见一口棺材,镇上的人一片哗然:“连个死人都没有,招什么魂?再说社会主义国家哪里来的天神?” 镇上人的眼睛随着红白两队人的指示,缓缓落在了戏台悬梁中央挂着的东西上。
……
一个月前,渔民照例沿河设下渔网,鱼却像是装上了雷达似的,十多天下来颗粒无收。再这样子下去可就要揭不开锅了。渔民们心里犯急,船老大和众人商量后决定,出船,到上游捕捞鱼。
又是十多天毫无收获,渔民们一点头绪也没有,这都上行了一百多里水路,怎么会一条鱼也没有?没办法,只得返航。
此时已到了雨季,淮河因上游分流入长江的河水寥寥,入海口又被黄河霸占。一遇洪水灾害严重。这个季节变天像变脸一样快,此时的阴云已袭满河岸,八方风雨如约而来,渔船在河中摇曳,随时都会被吞没。 忽听远方传来辚辚之声,犹如马车奔腾而来。只见远方水花四起,隐约可见一巨大生物向他们疾行。渔民们打了一辈子渔,也没见过这阵势。船老大指挥众人,将船上的马达开到最大向岸边驶去……
阿江已经多次跟随父亲外出捕鱼了,尽管只有十五岁,但已经头角峥嵘,和他一块长大的孩子没一个有他水性好,也没一人有他力气大。常年的捕鱼生活让他拥有一身黝黑健硕的肌肉,走到哪里都虎虎生风,器宇非凡。船老大很是喜欢,无论去哪里都要带着他。
开始的声响让他感到一丝慌乱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他清楚以他们的速度,不多会就要被追上,阿江眼睛死死盯着那滩水花,等那生物离得更近些阿江看清了它的面目,便一面兴奋向着众人道:“大家快看,不是怪物,是鱼!是鱼群!”
渔民们听了他的话这才反应过来,“可不就是这些天消失的无影无踪的鱼儿们?奶奶的,想得我们好苦啊!”
船老大命人将船停下,设下层层渔网。尽管这样的情况下捕鱼危险,可这到嘴边的肉又怎舍得丢掉?
随着鱼群越来越近,渔民们心里泛起嘀咕:“打了半辈子渔了,何时见过有鱼成群结队在水中横行?再说这鱼也忒大些了!绝对不是淮河的鱼种。” 可刚意识到不对渔船就开始左右晃动。看来,“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冲击渔网了。
鱼群靠近船时丝毫没有避开的意思反而是加速冲击。成百上千条横冲直撞,不一会功夫船已经千疮百孔不知道被凿开了多少口子。一些渔民禁不住颠簸加之被飞鱼击中,有的撞倒在甲板上,有的坠入河中。白花花的河水泛起了血红色的浪花。
阿江躲到一处桅杆后面横劈竖砍,密集的鱼群穿梭他根本挣不了眼睛。不过他闻得到空气中的血腥,也感觉得到洒落在他身上带着温度的液体——不知道是鱼的还是人的。渐渐地耳边声响变小,阿江才敢睁开眼睛。甲板上就像是修罗殿堆满了死鱼和等死的鱼、呻吟着和已经说不出话的渔民。阿江拨开趴在他身上的死鱼,那鱼眼犹如牛眼盯着他,看得心里直发毛。小腿开了口子,鲜血毫不吝啬地往外冒。他也顾不上这点伤,跛着脚去找阿爹。
阿爹不见了,阿江跑遍了整艘船也没找到他。阿江去问别人,别人也答不上来,怕是被鱼群带到河里了。阿江跳进河里,在一片殷红之中寻找阿爹的身影……
这次出行搭进了十几条渔夫的性命,船老大不敢再耽搁下去,即刻返程。大家伙都忙活起来,修船的,收尸的,收网的,各司其职。可这渔网也太重了,收网机只能听见声音却拽不上来渔网,几个人用手帮着收网。“网那么沉,看来还是收获颇多。”聚过来的渔民一齐帮忙,网子一点点收起。果然看见不少条大鱼在网中甩尾挣扎。渔民们心里高兴手上的动作也就变快,等不及的渔夫把头凑过去想看看收成。只听:“啊!”的一声大叫,那渔夫一屁股坐在甲板上,颤颤巍巍道:“水底下有张人脸,他对着我笑……” 网子一点点收起,一张青铜巨脸浮出水面。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