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
前几天在课上,从君权加强,说到了康熙,然后鳌拜,然后鹿鼎记,然后是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不可避免想起来兴致盎然读小说的青春少年时代。
我从小学时候开始读小说,而对书的喜爱据说是从婴幼儿时候开始的。婴幼儿时期的事情,我当然不记得,爸妈在回忆的时候总会说,“你小时候给你块饼干,再给本书,就能自己玩一上午,倒拿着本书咿咿呀呀,手舞足蹈……”这是我小时候,我猜能坐着玩,多数是饼干的魅力,再加上装腔作势、学大人的派头。
虽然喜欢读书,但现在看来,所读的书都不太正。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没有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从小在家翻看有没有好东西,翻出了一本残缺的《射雕英雄传》,故事的开头读了无数遍,但从来没看过结尾,因为那本书只有上卷,即便后来看过多个版本的《射雕》,也一直不知道正统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那时候三叔是小学的教师,家里有个书柜,我从里边看到很多书,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逆水寒》,记得那是三卷本的温润安小说,侠义大气的戚少商,睿智坚韧的毁诺城主息红泪,还有惊才绝艳的顾惜朝,忠正的铁手等,那样的江湖在稚龄的小学生面前展现开来,冲击巨大,以至于后来看到电视剧《逆水寒》的时候,倍感亲切。
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哥哥读书很厉害,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考高中,高中各学校争着要招他进去,那时候就觉得他很了不起,后来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就是读书最厉害的人了,因为我去了他也没能考上的市里最好的学校。小时候从他的书柜里借读过《天龙八部》《西游记》等等大部头的书,特别厚,然后捧在手里慢慢读……总是读完之后又去换新的来,我记得哥哥家的叔叔总是小心翼翼开锁打开书柜,给我换新的书,那段读书生涯让我回味。
小学看完《西游记》,初中作为解决课堂困乏的工具,又慢慢读完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水浒》一直没有碰过,四大名著倒是很早就读完了三本,但囫囵吞枣,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后来教材中中《西游记》反映了冲破封建束缚的决裂之心,《红楼梦》通过一个家庭的发展没落影射封建时代的悲歌,我完全不明所以,所以我读书非常不正。
小时候读书还喜欢过连环画《呼延家将》、评书《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等。因为条件所限,这些书不容易找到,《薛仁贵征东》上部在堂外祖父家中看到的,下部是帮六年级同桌抄书换来的,《薛刚反唐》是幺奶奶搬家后杂物里抖落出来的,《薛丁山征西》则是几年后在书店偶然看到的,求了老板很久才能租回去看看……科技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要看一本书,网上搜索,立马就可能找到电子版本的,txt、mobi等各种格式的,但奇怪的是,我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往读书的迫切心情。
初中时代,广泛接触了杂志读物和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依旧小而破旧,但我在里边接触到了武侠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科幻小说。偶然的某天,整理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了《巧夺死光表》、《血战黑龙党》,倪匡的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全套总共60个故事,应该是分12本书出版的,5个故事一本书(很久之后才知道似乎大陆地区只有发行这2本)。图书馆只有前2本,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找剩下的10本,只高中时候偶然看到过另外的一个不同版次的,讲述安妮出现后的故事,大学还在图书馆搜寻过,也未看见女黑侠系列的书,但科技如此发达,我找到了电子版本,可惜从未打开。
广泛看杂志是在初中到高中的时代,当然有被提倡的《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但更多的是《故事会》、《今古传奇·武侠》、《今古传奇·奇幻》,从此枯燥学习生活外知道了奇谈怪事,知道了沧月、小椴、凤歌等等。时间总是相对的,各种书看疯的时候免不了课上也在看,以至于在去年的同学聚会上,还有人津津乐道于我当年的顽皮和如此不务正业顽皮之下的好成绩,初中毕业我全校第一。
后来就迷上了言情小说,我们那所重点高中附近有不少小说出租屋,价格不贵,我每周固定光顾。那时候中国的网络文学才刚刚起步,市面上还极少看到各种小说,更多的是台湾小言,那段时间我熟知了古灵、席绢、郑媛等等,白天认真上课、写作业,晚上回宿舍打着手电筒看小说,熬夜的习惯养成了,眼睛更近视了,学习成绩也成了不好不坏的中下游水平,所幸的是还未丧失理智,高考前三个月努力认真,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看小说,最后高考以历史最好成绩和吊车尾的好运气进入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
后面的大学时代,更加自由,各种不务正业、乱七八糟的兴趣算是彻底没了压制,乱七八糟。回头有机会来回忆看看我和动漫,我和电视以及我和《今古传奇》,我和……的故事。总体来说,少年时代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但大部分美好。
我从小学时候开始读小说,而对书的喜爱据说是从婴幼儿时候开始的。婴幼儿时期的事情,我当然不记得,爸妈在回忆的时候总会说,“你小时候给你块饼干,再给本书,就能自己玩一上午,倒拿着本书咿咿呀呀,手舞足蹈……”这是我小时候,我猜能坐着玩,多数是饼干的魅力,再加上装腔作势、学大人的派头。
虽然喜欢读书,但现在看来,所读的书都不太正。那个时候物质匮乏,没有电视、电脑等娱乐活动,从小在家翻看有没有好东西,翻出了一本残缺的《射雕英雄传》,故事的开头读了无数遍,但从来没看过结尾,因为那本书只有上卷,即便后来看过多个版本的《射雕》,也一直不知道正统的结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 |
那时候三叔是小学的教师,家里有个书柜,我从里边看到很多书,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逆水寒》,记得那是三卷本的温润安小说,侠义大气的戚少商,睿智坚韧的毁诺城主息红泪,还有惊才绝艳的顾惜朝,忠正的铁手等,那样的江湖在稚龄的小学生面前展现开来,冲击巨大,以至于后来看到电视剧《逆水寒》的时候,倍感亲切。
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哥哥读书很厉害,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考高中,高中各学校争着要招他进去,那时候就觉得他很了不起,后来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就是读书最厉害的人了,因为我去了他也没能考上的市里最好的学校。小时候从他的书柜里借读过《天龙八部》《西游记》等等大部头的书,特别厚,然后捧在手里慢慢读……总是读完之后又去换新的来,我记得哥哥家的叔叔总是小心翼翼开锁打开书柜,给我换新的书,那段读书生涯让我回味。
小学看完《西游记》,初中作为解决课堂困乏的工具,又慢慢读完了《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水浒》一直没有碰过,四大名著倒是很早就读完了三本,但囫囵吞枣,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后来教材中中《西游记》反映了冲破封建束缚的决裂之心,《红楼梦》通过一个家庭的发展没落影射封建时代的悲歌,我完全不明所以,所以我读书非常不正。
![]() |
![]() |
小时候读书还喜欢过连环画《呼延家将》、评书《杨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等。因为条件所限,这些书不容易找到,《薛仁贵征东》上部在堂外祖父家中看到的,下部是帮六年级同桌抄书换来的,《薛刚反唐》是幺奶奶搬家后杂物里抖落出来的,《薛丁山征西》则是几年后在书店偶然看到的,求了老板很久才能租回去看看……科技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要看一本书,网上搜索,立马就可能找到电子版本的,txt、mobi等各种格式的,但奇怪的是,我似乎已经没有了以往读书的迫切心情。
初中时代,广泛接触了杂志读物和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依旧小而破旧,但我在里边接触到了武侠之外的另一个世界,科幻小说。偶然的某天,整理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了《巧夺死光表》、《血战黑龙党》,倪匡的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全套总共60个故事,应该是分12本书出版的,5个故事一本书(很久之后才知道似乎大陆地区只有发行这2本)。图书馆只有前2本,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在找剩下的10本,只高中时候偶然看到过另外的一个不同版次的,讲述安妮出现后的故事,大学还在图书馆搜寻过,也未看见女黑侠系列的书,但科技如此发达,我找到了电子版本,可惜从未打开。
![]() |
广泛看杂志是在初中到高中的时代,当然有被提倡的《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但更多的是《故事会》、《今古传奇·武侠》、《今古传奇·奇幻》,从此枯燥学习生活外知道了奇谈怪事,知道了沧月、小椴、凤歌等等。时间总是相对的,各种书看疯的时候免不了课上也在看,以至于在去年的同学聚会上,还有人津津乐道于我当年的顽皮和如此不务正业顽皮之下的好成绩,初中毕业我全校第一。
后来就迷上了言情小说,我们那所重点高中附近有不少小说出租屋,价格不贵,我每周固定光顾。那时候中国的网络文学才刚刚起步,市面上还极少看到各种小说,更多的是台湾小言,那段时间我熟知了古灵、席绢、郑媛等等,白天认真上课、写作业,晚上回宿舍打着手电筒看小说,熬夜的习惯养成了,眼睛更近视了,学习成绩也成了不好不坏的中下游水平,所幸的是还未丧失理智,高考前三个月努力认真,早睡早起,不熬夜,不看小说,最后高考以历史最好成绩和吊车尾的好运气进入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
后面的大学时代,更加自由,各种不务正业、乱七八糟的兴趣算是彻底没了压制,乱七八糟。回头有机会来回忆看看我和动漫,我和电视以及我和《今古传奇》,我和……的故事。总体来说,少年时代浪费时间,虚度光阴,但大部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