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一
1,心理投射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你的内心在想什么)
2,自我认同感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你认识你自己吗)
3,刺激理论
韦伯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获得一定愉悦感或者新鲜感,那么必须改变周围的事物,从而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不同于以往强度的刺激。
(“喜新厌旧”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本性。
时尚本质是一个群体的“喜新厌旧”心里,而其心理根源就是获得愉悦与快感。)——人们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4,鸡尾酒现象(鸡尾酒会效应 )
听觉注意现象。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因常见于酒会上而得名。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充耳不闻时,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或者朝说话人望去,或者注意说话人下面说的话等。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 (哪些重要信息被你过滤掉了)
5,知觉的特点
知觉物体是我们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开来,识别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它必不可少的天生的视觉能力,也不可缺少成长过程中的知识经验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知觉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6,记忆重构效应
即人的记忆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稳定,当新的信息(特别是具有暗示性的信息)被整合到人对某一事物的最初记忆的时候会发生记忆重构,目击证人在作证词时记住的是“建立在改变了的记忆表征基础上的再生印象”。(眼见一定为实吗)
7,反事实思维
即在头脑中将结果进行假想,从而引起另一个假想前提的思考过程。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目前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反事实思维定向中,个体所采取的关注点不同。随之带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后悔对人们也有用处吗)
8,心理定势效应
人们接受了一个刺激物或刺激信号以后,马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习惯而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有助于人们解决问题,使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能够非常熟练,但也是一种心灵枷锁。(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
9,认知地图
有关自身所处的位置(地理的或是人生的)和周围环境的画图,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心理表征。而过分的动机会使人忘记对自己未来的路和生活构建一副综合的认知地图,他的人生会因忙于赶路而事情很多东西。(为什么动机过强容易有挫败感)
10,功能固着心理
所谓功能固着心理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曲别针除了夹文件还能做什么)
11,快速眼动睡眠
有研究表明,真正实现了精力恢复的是顺利完成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为什么有时睡觉会使人更疲惫)
12,梦的心理
荣格派心理分析家申荷永说:“上帝不会让你浪费1/3的时间的,他会让你做梦。”
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心灵的结构:海面之上是意识;海面之下是无意识,或叫做潜意识;这两个部分之间是前意识。无意识中某些部分被压抑的程度小,就会穿过前意识而上升为意识内容,但绝大部分还是强烈被压抑的,所以处于潜伏状态,而梦就主要来自这里。事实上,意识只是心灵中很小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心灵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状态的。荣格和弗洛伊德都强调了人类心灵的这种无意识,而将此部分逐步进行意识化,同时扩大着意识的领域,就是心灵发展的方向。而梦恰恰是通往无意识的途经。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梦是来帮助我们的吗
13,梦的机制
按照睡眠周期和快速眼动与梦的联系来看,一般的,人们每夜都会做梦,只是有记住和记不住之别。心理学家发现,对梦境内容的遗忘是由于人对它们的心理压抑。(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14,天才的大脑
科学家们发现,从表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普通人一样,他的脑重叶只有1179克,轻于成人大脑的平均值。但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比正常人的这部分要大15%。从神经解剖学来说,顶叶下段皮质是听觉、视觉、触觉信息汇聚之处。神经心理学病例显示,顶叶下段受伤后,病人就无法进行复杂的思考、阅读、写字、计算能力都受损。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个特异之处是,大脑从两侧到下部的沟回,比一般的人多得多。这一特点可能为神经元提供更多的空间。隐私,他们得出结论,爱因斯坦的天才是先天生成,而非全靠后天的努力。(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何过人之处)
15,狄德罗效应
为了与高雅的睡袍相配套,而配置高档的家具、豪华的住宅,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狄德罗效应”,也叫做配套效应。(你有没有别一件睡袍胁迫)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心理学家们称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 (你的内心在想什么)
2,自我认同感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你认识你自己吗)
3,刺激理论
韦伯定律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获得一定愉悦感或者新鲜感,那么必须改变周围的事物,从而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不同于以往强度的刺激。
(“喜新厌旧”是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本性。
时尚本质是一个群体的“喜新厌旧”心里,而其心理根源就是获得愉悦与快感。)——人们为什么会“喜新厌旧”
4,鸡尾酒现象(鸡尾酒会效应 )
听觉注意现象。当人的听觉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意识将一些无关声音刺激排除在外,而无意识却监察外界的刺激,一旦一些特殊的刺激与己有关,就能立即引起注意的现象。因常见于酒会上而得名。如在各种声音嘈杂的鸡尾酒会上,有音乐声、谈话声、脚步声、酒杯餐具的碰撞声等,当某人的注意集中于欣赏音乐或别人的谈话,对周围的嘈杂声音充耳不闻时,若在另一处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他会立即有所反应,或者朝说话人望去,或者注意说话人下面说的话等。该效应实际上是听觉系统的一种适应能力。 (哪些重要信息被你过滤掉了)
5,知觉的特点
知觉物体是我们将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开来,识别为一个整体的过程。它必不可少的天生的视觉能力,也不可缺少成长过程中的知识经验和文化环境的影响。(知觉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6,记忆重构效应
即人的记忆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稳定,当新的信息(特别是具有暗示性的信息)被整合到人对某一事物的最初记忆的时候会发生记忆重构,目击证人在作证词时记住的是“建立在改变了的记忆表征基础上的再生印象”。(眼见一定为实吗)
7,反事实思维
即在头脑中将结果进行假想,从而引起另一个假想前提的思考过程。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目前关于反事实思维的研究已经逐渐引起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的反事实思维定向中,个体所采取的关注点不同。随之带来的情绪也是不同的。(后悔对人们也有用处吗)
8,心理定势效应
人们接受了一个刺激物或刺激信号以后,马上根据以往的经验或习惯而建立起一种相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它有助于人们解决问题,使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时能够非常熟练,但也是一种心灵枷锁。(什么鸭子两条腿走路)
9,认知地图
有关自身所处的位置(地理的或是人生的)和周围环境的画图,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心理表征。而过分的动机会使人忘记对自己未来的路和生活构建一副综合的认知地图,他的人生会因忙于赶路而事情很多东西。(为什么动机过强容易有挫败感)
10,功能固着心理
所谓功能固着心理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曲别针除了夹文件还能做什么)
11,快速眼动睡眠
有研究表明,真正实现了精力恢复的是顺利完成的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为什么有时睡觉会使人更疲惫)
12,梦的心理
荣格派心理分析家申荷永说:“上帝不会让你浪费1/3的时间的,他会让你做梦。”
弗洛伊德用冰山来比喻心灵的结构:海面之上是意识;海面之下是无意识,或叫做潜意识;这两个部分之间是前意识。无意识中某些部分被压抑的程度小,就会穿过前意识而上升为意识内容,但绝大部分还是强烈被压抑的,所以处于潜伏状态,而梦就主要来自这里。事实上,意识只是心灵中很小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心灵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状态的。荣格和弗洛伊德都强调了人类心灵的这种无意识,而将此部分逐步进行意识化,同时扩大着意识的领域,就是心灵发展的方向。而梦恰恰是通往无意识的途经。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部分,超我往往是由道德判断、价值观等组成,本我是人的各种欲望,自我介于超我和本我之间,协调本我和超我,既不能违反社会道德约束又不能太压抑.与超我、自我、本我,相对应的是他对人的心理结构的划分,基于这种划分他提出了人格的三我,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这绝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如此等等。 )——梦是来帮助我们的吗
13,梦的机制
按照睡眠周期和快速眼动与梦的联系来看,一般的,人们每夜都会做梦,只是有记住和记不住之别。心理学家发现,对梦境内容的遗忘是由于人对它们的心理压抑。(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
14,天才的大脑
科学家们发现,从表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爱因斯坦的大脑和普通人一样,他的脑重叶只有1179克,轻于成人大脑的平均值。但是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比正常人的这部分要大15%。从神经解剖学来说,顶叶下段皮质是听觉、视觉、触觉信息汇聚之处。神经心理学病例显示,顶叶下段受伤后,病人就无法进行复杂的思考、阅读、写字、计算能力都受损。爱因斯坦大脑的另一个特异之处是,大脑从两侧到下部的沟回,比一般的人多得多。这一特点可能为神经元提供更多的空间。隐私,他们得出结论,爱因斯坦的天才是先天生成,而非全靠后天的努力。(爱因斯坦的大脑有何过人之处)
15,狄德罗效应
为了与高雅的睡袍相配套,而配置高档的家具、豪华的住宅,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狄德罗效应”,也叫做配套效应。(你有没有别一件睡袍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