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赞阿凡达
天神下凡
因缘际会,搁置已久的《AVATAR》观影计划居然在武汉民众乐园的IMAX得以实现。
进入戏院前,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人山人海,160分钟以后,我怀着10年来最激动的心情走出影院,证明了我20多天的等待完全是值得的。
尽管我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电影疯子”,但我还是低估了这部电影的力量。
“视觉震撼、情节感人”这些根本不是我的感受。我惊奇的发现,卡梅隆远不仅是技术和营销做的好,他是天才的电影导演,他完全明白技术是用来干什么的。他实际是回归了电影的本质(即视与听),通过重新打造了视听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得整部电影透出非凡的力量,堪称剧力万钧。《AVATAR》的真正意义在于,人们经历了第一次看到可以移动的画面,第一次看到有声的电影,第一次看到彩色的电影之后,第一次看到IMAX 3D的强大效果。从此,《指环王》时代化作历史,一去不返。
詹姆斯•卡梅隆,是当世最具“库布里克”气场的导演。不仅在于他十几年不出手,出手必是行业标杆、影史留名,更在于背后隐藏的数年的慎独,不懈的追求。不过他和库氏的不同在于,库布里克是通过视听引起你大脑的遐想(你如果有点文化效果就更好了)然后产生震撼,而卡梅隆不同,他的震撼力是现世现报,绝不赊欠。所以卡梅隆成为了好莱坞真正的摇钱树,电影帝王级别的大英雄。
所谓大英雄者,必具备一种男性力量,西楚霸王般的勇力算不得男性力量,太急躁;诸葛孔明般的智慧也算不得男性力量,太轻灵;甚至连“游刃有余”也算不得男性力量,在骨肉之间自由回旋算什么?真正的男性力量是遇上肉切肉,遇上骨头切骨头,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土崩瓦解,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当今世上可以和卡梅隆的比肩的,唯有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两人。而一个太商人,一个太年轻。《AVATAR》有一个中文译名,可以来形容卡梅隆,那便是——天神下凡。
之一
(未完待续)
一以贯之
卡梅隆的特点,是“无所不用其极”,从他每次出手的狠劲就可以看得出来。
和斯皮尔伯格比起来,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实在少的可怜,除去一些水下摄影(《深渊》)与纪录片外,仅有《异形2》、两部《终结者》、《真实的谎言》、《铁达尼号》与《阿凡达》,一共才六部剧情长片,但却部部掷地有声,影史留名。
卡梅隆这个人偏好“大阵仗”,大部分片长都不低于2个半小时,屡次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一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更新了单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以后的电影树立了技术的标杆。
秘密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京剧讲究“手眼身法步”,这些程式化的舞台动作其实是一种标准化。只有这些基本动作被固化下来,表演才能获得自由。同理,只有电影工业中的各类技术工种都被标准化了,“戏”才能获得自由。于是乎,有了《铁达尼号》这部至今难以逾越的票房神话。
《阿凡达》的颠覆之处,在于它把剧情标准化了,于是技术得到了自由。卡梅隆深知电影重要的不是选择一个好故事,而是去选择精彩的讲故事方式。胡金铨说过,一个烂故事照样可以拍出好电影。所以在剧本创作上,卡梅隆选择的是简单、标准化,不需要复杂的故事——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阿凡达》与《幽灵公主》在故事上的相似性。
对的,卡梅隆根本没想在故事上多花费一分精力,他把自己惊人的创作力全部放在了打造特效上去了。
IMAX 3D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阿凡达》中的杰克与娜蒂瑞公主初会一段,是我见过最棒的音画配合,堪称美轮美奂;人类破坏潘多拉星球森林激战一场戏,音乐与画面的化学反应产物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悲壮,片中纳美部落的那种惨状简直穿透了我的身体。
委实让我感到兴奋的,是《阿凡达》的最后一个镜头。卡梅隆处理电影结尾向来是把好手,但这次尤其出色。
这个镜头牛在哪里?且听下回。
之二(待续)
最后一镜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先容许我向詹姆斯•卡梅隆先生深鞠一躬:
第一,我要谈他的情怀。从《真实的谎言》到《铁达尼号》再到《阿凡达》,卡梅隆心中的那股男性情怀一脉相承,那便是“做男人,必有情有义”——对爱人坚贞不移,对以强凌弱者决不留情。从《真实的谎言》说起,见妻子感情出轨便破罐破摔的,在卡导看来便算不得男人,是条汉子的话,就像阿诺州长一样奋力出击,把妻子的心夺回来。同理,你可见过比《铁达尼号》中的杰克更至真至性的男青年?到生死关键时刻,把生的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和彷徨。《阿凡达》里面的杰克是多么的相似!当他发现自己的真爱是娜蒂瑞公主的一刻,心就义无反顾投奔了纳美部落,在人类以强凌弱之际,掉转枪口。人类撤退之后,他选择留在异星球做起了翘脚女婿,更强悍的是,他毫不犹豫抛弃了人类的肉身,彻底化身为“阿凡达”。
最后一个镜头,杰克眼睛睁开的一瞬,他得到了重生!
第二,是卡梅隆剪辑的精准。虽是长片,但毫不拖沓,音乐与剪辑点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尤其是最后一镜,音乐节奏与杰克眼睛睁开那一刻的视听配合,形成的力量是惊人的。
第三,最后一个镜头还是一个主观镜头,就是说人物的眼睛直接对着镜头看。影史上敢这么玩而且还玩精彩的电影可不多,我脑子里好像只有《美国丽人》和《杀人回忆》这两部。普通导演不敢这么玩,因为在这一刻,电影造梦结束了,演员的眼睛把银幕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了。但是卡导玩的有道理,“阿凡达”在看谁,在看银幕前的观众,看你我,笑众生——人类,你们还不醒悟么?
卡梅隆的情怀、技术相依共存,形成一股剑气,直冲影迷心脏。看罢这个镜头,老纳带着得意的微笑缓缓站起。
我的人走出剧院,我的心在潘多拉星球上纵情驰骋。
(全文完)
因缘际会,搁置已久的《AVATAR》观影计划居然在武汉民众乐园的IMAX得以实现。
进入戏院前,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人山人海,160分钟以后,我怀着10年来最激动的心情走出影院,证明了我20多天的等待完全是值得的。
尽管我知道詹姆斯•卡梅隆是“电影疯子”,但我还是低估了这部电影的力量。
“视觉震撼、情节感人”这些根本不是我的感受。我惊奇的发现,卡梅隆远不仅是技术和营销做的好,他是天才的电影导演,他完全明白技术是用来干什么的。他实际是回归了电影的本质(即视与听),通过重新打造了视听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得整部电影透出非凡的力量,堪称剧力万钧。《AVATAR》的真正意义在于,人们经历了第一次看到可以移动的画面,第一次看到有声的电影,第一次看到彩色的电影之后,第一次看到IMAX 3D的强大效果。从此,《指环王》时代化作历史,一去不返。
詹姆斯•卡梅隆,是当世最具“库布里克”气场的导演。不仅在于他十几年不出手,出手必是行业标杆、影史留名,更在于背后隐藏的数年的慎独,不懈的追求。不过他和库氏的不同在于,库布里克是通过视听引起你大脑的遐想(你如果有点文化效果就更好了)然后产生震撼,而卡梅隆不同,他的震撼力是现世现报,绝不赊欠。所以卡梅隆成为了好莱坞真正的摇钱树,电影帝王级别的大英雄。
所谓大英雄者,必具备一种男性力量,西楚霸王般的勇力算不得男性力量,太急躁;诸葛孔明般的智慧也算不得男性力量,太轻灵;甚至连“游刃有余”也算不得男性力量,在骨肉之间自由回旋算什么?真正的男性力量是遇上肉切肉,遇上骨头切骨头,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土崩瓦解,所向披靡,无人能挡。
当今世上可以和卡梅隆的比肩的,唯有斯皮尔伯格与彼得•杰克逊两人。而一个太商人,一个太年轻。《AVATAR》有一个中文译名,可以来形容卡梅隆,那便是——天神下凡。
之一
(未完待续)
一以贯之
卡梅隆的特点,是“无所不用其极”,从他每次出手的狠劲就可以看得出来。
和斯皮尔伯格比起来,卡梅隆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实在少的可怜,除去一些水下摄影(《深渊》)与纪录片外,仅有《异形2》、两部《终结者》、《真实的谎言》、《铁达尼号》与《阿凡达》,一共才六部剧情长片,但却部部掷地有声,影史留名。
卡梅隆这个人偏好“大阵仗”,大部分片长都不低于2个半小时,屡次创造电影投资的最高纪录,拍摄过一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更新了单部影片获得奥斯卡奖数目的纪录,并且每一部影片都为以后的电影树立了技术的标杆。
秘密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京剧讲究“手眼身法步”,这些程式化的舞台动作其实是一种标准化。只有这些基本动作被固化下来,表演才能获得自由。同理,只有电影工业中的各类技术工种都被标准化了,“戏”才能获得自由。于是乎,有了《铁达尼号》这部至今难以逾越的票房神话。
《阿凡达》的颠覆之处,在于它把剧情标准化了,于是技术得到了自由。卡梅隆深知电影重要的不是选择一个好故事,而是去选择精彩的讲故事方式。胡金铨说过,一个烂故事照样可以拍出好电影。所以在剧本创作上,卡梅隆选择的是简单、标准化,不需要复杂的故事——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阿凡达》与《幽灵公主》在故事上的相似性。
对的,卡梅隆根本没想在故事上多花费一分精力,他把自己惊人的创作力全部放在了打造特效上去了。
IMAX 3D的成绩是不言而喻的,《阿凡达》中的杰克与娜蒂瑞公主初会一段,是我见过最棒的音画配合,堪称美轮美奂;人类破坏潘多拉星球森林激战一场戏,音乐与画面的化学反应产物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悲壮,片中纳美部落的那种惨状简直穿透了我的身体。
委实让我感到兴奋的,是《阿凡达》的最后一个镜头。卡梅隆处理电影结尾向来是把好手,但这次尤其出色。
这个镜头牛在哪里?且听下回。
之二(待续)
最后一镜
在写下这段文字之前,先容许我向詹姆斯•卡梅隆先生深鞠一躬:
第一,我要谈他的情怀。从《真实的谎言》到《铁达尼号》再到《阿凡达》,卡梅隆心中的那股男性情怀一脉相承,那便是“做男人,必有情有义”——对爱人坚贞不移,对以强凌弱者决不留情。从《真实的谎言》说起,见妻子感情出轨便破罐破摔的,在卡导看来便算不得男人,是条汉子的话,就像阿诺州长一样奋力出击,把妻子的心夺回来。同理,你可见过比《铁达尼号》中的杰克更至真至性的男青年?到生死关键时刻,把生的机会给自己的爱人,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和彷徨。《阿凡达》里面的杰克是多么的相似!当他发现自己的真爱是娜蒂瑞公主的一刻,心就义无反顾投奔了纳美部落,在人类以强凌弱之际,掉转枪口。人类撤退之后,他选择留在异星球做起了翘脚女婿,更强悍的是,他毫不犹豫抛弃了人类的肉身,彻底化身为“阿凡达”。
最后一个镜头,杰克眼睛睁开的一瞬,他得到了重生!
第二,是卡梅隆剪辑的精准。虽是长片,但毫不拖沓,音乐与剪辑点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尤其是最后一镜,音乐节奏与杰克眼睛睁开那一刻的视听配合,形成的力量是惊人的。
第三,最后一个镜头还是一个主观镜头,就是说人物的眼睛直接对着镜头看。影史上敢这么玩而且还玩精彩的电影可不多,我脑子里好像只有《美国丽人》和《杀人回忆》这两部。普通导演不敢这么玩,因为在这一刻,电影造梦结束了,演员的眼睛把银幕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了。但是卡导玩的有道理,“阿凡达”在看谁,在看银幕前的观众,看你我,笑众生——人类,你们还不醒悟么?
卡梅隆的情怀、技术相依共存,形成一股剑气,直冲影迷心脏。看罢这个镜头,老纳带着得意的微笑缓缓站起。
我的人走出剧院,我的心在潘多拉星球上纵情驰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