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
徐干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陈可抒说,
1
既然「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那么,新婚燕尔,爱巢才筑,宿昔之间,就要匆匆别离,当然使人难以接受。
别离之情甚笃,不免感发四野,使得「凉风」吹动「秋草」,来增添几分寒意,还有蟋蟀单薄的鸣叫相随,宛若悲情的小合唱……以环境来渲染内心,自然读起来苍凉悲切,只是——这不过是些寻常的手法。
此诗中,最精彩动人之处,是这种恋恋不舍的心情,被徐干描述成秋天的寒蝉——
冽冽寒蝉吟。(一翻)
蝉吟抱枯枝。(二翻)
枯枝时飞扬。(三翻)
身体忽迁移。(四翻)
天气寒冷,发出的鸣叫也微弱无力;想要抓住点什么,偏偏只有枯枝可抱;维系全身重量的枯枝,却并不牢靠,忽然被风吹飞;「身体忽迁移」,在此,寒蝉就和故事的主角不留痕迹地合二为一了……
此种悲情,层层递进,到动情处,再翻一层,又翻一层,宛若奇山中的风景,观之不尽,叹之不绝。而最峰回路转之处,是自身难保的寒蝉,却并不以「身体忽迁移」为悲,而是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五翻)
主动从这种小别离中跳出来,感慨岁月之短暂,欢乐之无常,叹息之间,最后再吐出「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的愿望,就显得十分动人了。
白居易《长恨歌》整整用了一百多句的铺垫,最后才落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徐干此诗并不长,却曲折动人,以情取胜,并不处于下风。
2
建安七子中,徐干是个另类的存在,他的诗歌,笔墨基本只是着眼在友人、妻子这样的个人情怀上,不免显得有些「小」,所以钟嵘在《诗品》里说他的作品是「用草茎撞钟(以莛叩钟)」,发不出什么声响。
但是,徐干不是没有指点江山的激昂文字,他的一部《中论》写得洋洋洒洒,大谈治学、法象等各种纵横之道。其中「贵言」一章,也明确地指出,「故君子之与人言也,使辞足以达其知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所以,那些并非是自心而出的应制奉和之作,他从来不写。友人、爱人、思念、别离,这些身边的情感真正地发动了徐干的内心,他才写在诗里,也自然生动感人。
徐干
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
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
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
枯枝时飞扬。身体忽迁移。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
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
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
陈可抒说,
1
既然「洞房花烛夜」是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那么,新婚燕尔,爱巢才筑,宿昔之间,就要匆匆别离,当然使人难以接受。
别离之情甚笃,不免感发四野,使得「凉风」吹动「秋草」,来增添几分寒意,还有蟋蟀单薄的鸣叫相随,宛若悲情的小合唱……以环境来渲染内心,自然读起来苍凉悲切,只是——这不过是些寻常的手法。
此诗中,最精彩动人之处,是这种恋恋不舍的心情,被徐干描述成秋天的寒蝉——
冽冽寒蝉吟。(一翻)
蝉吟抱枯枝。(二翻)
枯枝时飞扬。(三翻)
身体忽迁移。(四翻)
天气寒冷,发出的鸣叫也微弱无力;想要抓住点什么,偏偏只有枯枝可抱;维系全身重量的枯枝,却并不牢靠,忽然被风吹飞;「身体忽迁移」,在此,寒蝉就和故事的主角不留痕迹地合二为一了……
此种悲情,层层递进,到动情处,再翻一层,又翻一层,宛若奇山中的风景,观之不尽,叹之不绝。而最峰回路转之处,是自身难保的寒蝉,却并不以「身体忽迁移」为悲,而是
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五翻)
主动从这种小别离中跳出来,感慨岁月之短暂,欢乐之无常,叹息之间,最后再吐出「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的愿望,就显得十分动人了。
白居易《长恨歌》整整用了一百多句的铺垫,最后才落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徐干此诗并不长,却曲折动人,以情取胜,并不处于下风。
2
建安七子中,徐干是个另类的存在,他的诗歌,笔墨基本只是着眼在友人、妻子这样的个人情怀上,不免显得有些「小」,所以钟嵘在《诗品》里说他的作品是「用草茎撞钟(以莛叩钟)」,发不出什么声响。
但是,徐干不是没有指点江山的激昂文字,他的一部《中论》写得洋洋洒洒,大谈治学、法象等各种纵横之道。其中「贵言」一章,也明确地指出,「故君子之与人言也,使辞足以达其知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安,弗过其任而强牵制也。」
所以,那些并非是自心而出的应制奉和之作,他从来不写。友人、爱人、思念、别离,这些身边的情感真正地发动了徐干的内心,他才写在诗里,也自然生动感人。
陈可抒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要读庄子?
- 庄子放到现在会饿死吗 (1人喜欢)
- “黄蜂尾”张籍,最善于“反转”的诗人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