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流言和三胖表情包,朝鲜还贡献了这座充满魔幻气息的建筑
“本文为马良行MAHOOOO(ID:cn-mlhang)的原创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咨询。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天点开各大建筑资讯网站,琳琅满目的西方新建筑层出不穷,却让人感到一丝审美疲劳。偶然看到一组在朝鲜平壤拍摄的当地建筑照片,颇具魔性的气质,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平壤国际电影院 by Raphael Olivier
平壤溜冰场 by Raphael Olivier
党纪念碑 by Raphael Olivier
即便只是透过一些照片,也依然让人感受到时刻身处肃穆的氛围中。和国家赋予的特殊环境相关,他们的建筑也带有一种另类的美感。
身兼建筑师、摄影师以及评论家于一身的奥利弗温赖特(Oliver Wainwright),去完朝鲜之后这样形容:
“朝鲜的民族思想完全体现在城市的建筑结构上,纵观整个城市结构,从街道到内部的具体设计,都表达着一种意识形态驱动的政权的价值观和野心,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很多人对于朝鲜建筑的了解,始于那座怎么建都建不完的平壤柳京饭店。
平壤柳京饭店 by Raphael Olivier
这座屹立于平壤的地标式建筑(实质是世界最大烂尾楼)始建于1987年,原本将打造拥有3,000个房间的全球最高旅馆,预计在1989年完工开幕。但终究因各种原因一直搁置到现在还未完工。
柳京饭店是朝鲜政府在当时“亚洲摩天大楼热”的跟风决策,最初是想吸引第一批西方投资者。
然而,由于工程进度落后太多,不仅赶不上1989年度世界青少年和学生节,甚至在1992年结构封顶工程完成后,彻底中止了整个建筑的工程,主要原因是资金和电力资源的匮乏。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近期朝鲜政府开放柳京饭店内部空间参观,才让人意识到当时设计的野心是多么宏大:上图所展示的地方,日后将会变成柳京大酒店的主要餐厅,但陈旧的水泥墙壁和生锈的护栏,都让人意识到这栋楼已空置了多年。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先不论它建成与否的外力因素,从建筑的角度看,柳京饭店在当时的国际上也算是一个大工程。
建筑高105层330米,楼面总面积360,000平方米,是混凝土结构的三角金字塔型建筑,斜面角度为75度。
1992年封顶时,大楼结构就成为当时世界第7高大楼结构,也是世界上位于美国(纽约、芝加哥)境外首座及亚洲首座逾100层的建筑结构,同时还是世界第一大金字塔型结构的建筑。
与迪拜帆船酒店高度对比
特别讽刺的是,即便柳京饭店封顶后成为平壤最显眼的地标建筑,但这个工程在朝鲜一度是个禁忌,甚至于平壤的地图上都没有标记。
要知道这座一开始被朝鲜政府给予厚爱的地标建筑还未动工时,就已被添加到地图中,在工程施工期间就发行了主题邮票。
自工程停工之后,朝鲜政府不断寻求外国投资,但由于当局始终未放松对游客的强力管制,使外资进驻更加不可能。常年的干旱、饥荒更导致这个五星级饭店运营起来极其困难。
所以自从1992年封顶后,柳京饭店就赤裸着外立面,在平壤的土地上屹立至今。期间虽然有外资投资入驻,但最终还是由于政府的一些过激作为,导致柳京饭店的开业无限期搁置。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经过多年荒废,极差的混凝土品质致使大楼地基沉降,即使恢复建设也需对框架进行重新翻修,这又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工程。而且如果要保证这栋庞然大物通电成功,负荷的电力足以导致整个平壤瞬间停电。
另一方面,柳京饭店的建造过程实际上也是朝鲜经济从繁荣到萧条的体现。
朝鲜战争期间,平壤在遭到美国的轰炸后完全夷为平地。1953年起平壤从零开始重建,该国的开国元勋和永恒的总统金日成设想,要将整个平壤建设成“主题思想建筑的大花园”。
从主体思想塔的顶端俯瞰平壤
By Oliver Wainwright
图纸是典型的苏联风格:以轴线总体规划,雄伟的广场大道相连。虽然许多早期结构大量借鉴了斯大林的新古典主义,各种镶嵌更是明显效仿莫斯科富丽堂皇的地铁,但许多结构还是带着显而易见的朝鲜风格。
平壤地铁借鉴了莫斯科的富丽堂皇的地下铁
By Koryo Group/Eddo Hartmann
笨重的花岗岩石柱支撑着过重的屋顶,但石柱上的装饰得非常精细。石柱往往是八角形,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朝鲜时期的庙宇。然而,屋顶是曲折的,采用多层次的绿色波形瓦和突出的横梁,用混凝土或石材模仿传统的木质结构。
平壤建筑 by Raphael Olivier
这样的规划让平壤成为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城市。这里每一个远景都是经过精心架构,为了空间最大化每一条路线都是刻意安排。
在城市里漫步或乘坐小巴,感觉就像在一系列舞台布景中穿越。行军柱廊和对称的纪念碑两侧翼,强化了这一巨大的轴线末端隐藏的意义——通常是一尊金氏雕像。
By Koryo Group/Eddo Hartmann
金正日在他160页关于建筑的论文中,清晰地阐述修建建筑物的原则(该书于1991年出版,并成为朝鲜建筑师设计建筑的最重要依据):
“专注于领袖的雕塑,并确保雕像在城市的建筑形成中占据主导地位。”
平壤建筑 by Raphael Olivier
朝鲜三大宪章纪念塔 by Raphael Olivier
上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的建筑野心经历了一个特别大胆的阶段,出现了大量奇特的建筑。
同时这也是一个壮观的狂妄自大时期。在这不久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朝鲜经济一落千丈,苏联的解体使该国陷入大规模的饥荒。这种繁荣和萧条在柳京饭店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即便在现在,朝鲜的建筑仍以一种异于世界主流的方向而发展。有人笑说,朝鲜的建筑形态完全就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朝鲜建筑师设想的未来建筑
倘若朝鲜建筑师想象中的建筑成功建成,必定会是一番特别的景致。
从柳京饭店的命运折射出的是朝鲜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没了解这些之前,马小良是不会想到建筑设计是如此受到政治的左右,而整个城市乃至国家都统一地体现出民族意志,却是在这个地球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作为建筑师,除了以猎奇的心理去看柳京饭店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国内前些年经济迅猛发展之下,一些规划决策与实施的偏差,导致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房地产泡沫导致大批烂尾楼、预估城市规模失误造成楼多人少的“空城”现象。
即便建筑师没有左右政权、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求自己笔下的每条线条都能忠于自己选择从事建筑设计的初心。
每天点开各大建筑资讯网站,琳琅满目的西方新建筑层出不穷,却让人感到一丝审美疲劳。偶然看到一组在朝鲜平壤拍摄的当地建筑照片,颇具魔性的气质,顿时让人眼前一亮。
![]() |
平壤国际电影院 by Raphael Olivier
![]() |
平壤溜冰场 by Raphael Olivier
![]() |
党纪念碑 by Raphael Olivier
即便只是透过一些照片,也依然让人感受到时刻身处肃穆的氛围中。和国家赋予的特殊环境相关,他们的建筑也带有一种另类的美感。
身兼建筑师、摄影师以及评论家于一身的奥利弗温赖特(Oliver Wainwright),去完朝鲜之后这样形容:
“朝鲜的民族思想完全体现在城市的建筑结构上,纵观整个城市结构,从街道到内部的具体设计,都表达着一种意识形态驱动的政权的价值观和野心,让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 |
很多人对于朝鲜建筑的了解,始于那座怎么建都建不完的平壤柳京饭店。
![]() |
平壤柳京饭店 by Raphael Olivier
这座屹立于平壤的地标式建筑(实质是世界最大烂尾楼)始建于1987年,原本将打造拥有3,000个房间的全球最高旅馆,预计在1989年完工开幕。但终究因各种原因一直搁置到现在还未完工。
柳京饭店是朝鲜政府在当时“亚洲摩天大楼热”的跟风决策,最初是想吸引第一批西方投资者。
![]() |
然而,由于工程进度落后太多,不仅赶不上1989年度世界青少年和学生节,甚至在1992年结构封顶工程完成后,彻底中止了整个建筑的工程,主要原因是资金和电力资源的匮乏。
![]() |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近期朝鲜政府开放柳京饭店内部空间参观,才让人意识到当时设计的野心是多么宏大:上图所展示的地方,日后将会变成柳京大酒店的主要餐厅,但陈旧的水泥墙壁和生锈的护栏,都让人意识到这栋楼已空置了多年。
![]() |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先不论它建成与否的外力因素,从建筑的角度看,柳京饭店在当时的国际上也算是一个大工程。
建筑高105层330米,楼面总面积360,000平方米,是混凝土结构的三角金字塔型建筑,斜面角度为75度。
1992年封顶时,大楼结构就成为当时世界第7高大楼结构,也是世界上位于美国(纽约、芝加哥)境外首座及亚洲首座逾100层的建筑结构,同时还是世界第一大金字塔型结构的建筑。
![]() |
与迪拜帆船酒店高度对比
特别讽刺的是,即便柳京饭店封顶后成为平壤最显眼的地标建筑,但这个工程在朝鲜一度是个禁忌,甚至于平壤的地图上都没有标记。
要知道这座一开始被朝鲜政府给予厚爱的地标建筑还未动工时,就已被添加到地图中,在工程施工期间就发行了主题邮票。
![]() |
自工程停工之后,朝鲜政府不断寻求外国投资,但由于当局始终未放松对游客的强力管制,使外资进驻更加不可能。常年的干旱、饥荒更导致这个五星级饭店运营起来极其困难。
所以自从1992年封顶后,柳京饭店就赤裸着外立面,在平壤的土地上屹立至今。期间虽然有外资投资入驻,但最终还是由于政府的一些过激作为,导致柳京饭店的开业无限期搁置。
![]() |
柳京饭店内部空间
经过多年荒废,极差的混凝土品质致使大楼地基沉降,即使恢复建设也需对框架进行重新翻修,这又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工程。而且如果要保证这栋庞然大物通电成功,负荷的电力足以导致整个平壤瞬间停电。
另一方面,柳京饭店的建造过程实际上也是朝鲜经济从繁荣到萧条的体现。
朝鲜战争期间,平壤在遭到美国的轰炸后完全夷为平地。1953年起平壤从零开始重建,该国的开国元勋和永恒的总统金日成设想,要将整个平壤建设成“主题思想建筑的大花园”。
![]() |
从主体思想塔的顶端俯瞰平壤
By Oliver Wainwright
图纸是典型的苏联风格:以轴线总体规划,雄伟的广场大道相连。虽然许多早期结构大量借鉴了斯大林的新古典主义,各种镶嵌更是明显效仿莫斯科富丽堂皇的地铁,但许多结构还是带着显而易见的朝鲜风格。
![]() |
平壤地铁借鉴了莫斯科的富丽堂皇的地下铁
By Koryo Group/Eddo Hartmann
笨重的花岗岩石柱支撑着过重的屋顶,但石柱上的装饰得非常精细。石柱往往是八角形,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朝鲜时期的庙宇。然而,屋顶是曲折的,采用多层次的绿色波形瓦和突出的横梁,用混凝土或石材模仿传统的木质结构。
![]() |
平壤建筑 by Raphael Olivier
这样的规划让平壤成为了一个非常戏剧性的城市。这里每一个远景都是经过精心架构,为了空间最大化每一条路线都是刻意安排。
在城市里漫步或乘坐小巴,感觉就像在一系列舞台布景中穿越。行军柱廊和对称的纪念碑两侧翼,强化了这一巨大的轴线末端隐藏的意义——通常是一尊金氏雕像。
![]() |
By Koryo Group/Eddo Hartmann
金正日在他160页关于建筑的论文中,清晰地阐述修建建筑物的原则(该书于1991年出版,并成为朝鲜建筑师设计建筑的最重要依据):
“专注于领袖的雕塑,并确保雕像在城市的建筑形成中占据主导地位。”
![]() |
平壤建筑 by Raphael Olivier
![]() |
朝鲜三大宪章纪念塔 by Raphael Olivier
上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的建筑野心经历了一个特别大胆的阶段,出现了大量奇特的建筑。
同时这也是一个壮观的狂妄自大时期。在这不久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朝鲜经济一落千丈,苏联的解体使该国陷入大规模的饥荒。这种繁荣和萧条在柳京饭店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即便在现在,朝鲜的建筑仍以一种异于世界主流的方向而发展。有人笑说,朝鲜的建筑形态完全就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 |
![]() |
![]() |
朝鲜建筑师设想的未来建筑
倘若朝鲜建筑师想象中的建筑成功建成,必定会是一番特别的景致。
从柳京饭店的命运折射出的是朝鲜这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没了解这些之前,马小良是不会想到建筑设计是如此受到政治的左右,而整个城市乃至国家都统一地体现出民族意志,却是在这个地球上真实发生的事情。
![]() |
作为建筑师,除了以猎奇的心理去看柳京饭店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国内前些年经济迅猛发展之下,一些规划决策与实施的偏差,导致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房地产泡沫导致大批烂尾楼、预估城市规模失误造成楼多人少的“空城”现象。
即便建筑师没有左右政权、改变世界的力量,但求自己笔下的每条线条都能忠于自己选择从事建筑设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