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逆流而上,寻找诗的踪迹
![]() |
导演/编剧: 杨超
主演: 秦昊 / 辛芷蕾 / 邬立朋 / 江化霖 / 谭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6-09-09(中国大陆) / 2016-02-15(柏林电影节)
片长: 116分钟(柏林电影节) / 115分钟(中国大陆)
又名: Crosscurrent
*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金熊奖(提名) 杨超
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银熊奖 杰出艺术成就奖 李屏东
*
![]() |
![]() |
【写于2016.09.09深夜】
-
大陆的首映场看完,走在灯光霓黄的夜路上,就好像能体会高淳为了寻找安陆而一个人被困在三峡水中央的迷惘孤寂一般。但白露刚过,暑气飘散,路上车来车往,鸣号声不绝,怎么都无法和漆黑死寂的三峡夹道相提并论吧。
-
![]() |
-
电影的主线是高淳的回溯,逆流长江而上,寻找诗的踪迹。就空间变换来看,电影层次非常清晰易懂,从长江下游上海出发,到江阴、南京、铜陵......宜昌、宜宾,最后到长江源头。伴随着不断出现的诗句旁白、提醒时间变化的左下角标注以及高淳时不时研究的地图线路,溯回而上的空间变换十分清晰。
唯独故事缺失的几个片段,许是因为三峡工程周边的几座城市被水淹了,没有城市没有故事没有岸边一直等你的人儿,导演借此探讨了“三峡工程与中国”的主题,隐秘宏大。被水淹没,这一点在安陆出轨的一段故事中就有提及。其实我不是很明白安陆为什么希望洪水最好每年来一次,是希望村里的人被洪水逼走然后整个村庄就只剩下她和高淳厮守吗?
-
![]() |
![]() |
-
就时间变换来看这部电影,略显复杂。倒叙安陆,顺序高淳,而高淳又是在逆流而上寻找安陆的过往。每遇见一次,都仿佛前世知己一般,只不过,安陆变得越来越年轻,脸上的斑纹不见了,头发越发整洁从潦草的拾掇变成双马尾。但越接近上游,安陆出现的地点越发不确定,慌神间在悬崖峭壁上看见这个魂牵梦萦 的身影,高淳撕心裂肺地呼喊,甚至不顾一切抛锚停船,但一转身,安陆又不见了。天亮以后,锚又奇迹般的可收回,鲸伴着鸣叫也获得了自由,瘫倒下船板上的高淳仿佛释然了,但,安陆已经慢慢地从可触摸的具象变成了幻象。
锈迹斑斑的广德号突然变回了刚造好时的崭新模样,安陆站在二楼小望江水,高淳站地另一块甲板上,向安陆伸出手。明明那么远,一瞬间,却又靠近在一起,高淳拿过安陆递过来的诗集,撕碎了。这场放逐的线索,就在另一时空里被高淳撕碎。白日的欢声笑语自我放逐和夜晚的孤寂交织,梦境还是穿越,惶惶不可分辨。
-
![]() |
![]() |
![]() |
![]() |
-
好在,只身一人的船长真的到达了长江源头,风吹雪花,干结的雪与枯草交织,呼啸的风吹的一切都凛冽生疼。高淳找到了安裰(安陆母亲)的墓碑,温柔地摩挲立碑者安陆的名字的时候,身后传来藏语“不能摸”,回头一看,人已不见。我记得在三峡一带,高淳与安陆之间有一段“长江变了......你也变了”的对话,也许安陆就是长江的化身,高淳的逆流而上在心理上是在寻找安陆的出身,在空间是在寻找长江的源头。
-
![]() |
-
若把把倒叙变成顺序来看,那么安陆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江边小城的女子出轨,追寻丈夫请求原谅未果,白日去尼姑庵修行,夜晚回家休息,丈夫看着她熟睡的模样依然忍不住被背叛的绝望,然后自杀。安陆继续修行着,直到屡次为高淳背叛修行本身,而沦为妓女。修行,这个关键词在某个高淳未停靠的江岸直接点出。安陆在江岸呼喊吟诗控诉,不免让人想到汨罗江畔的屈原,但这一情节处理在影片中略显浮夸。
-
![]() |
-
影片开头在荻港时,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安陆在佛前忏悔的辩难。字字珠玑,直击心脏:罪,是冷漠;罪,是没有信仰。可见杨导在这部影片中还想探讨人生与佛教,元素渗透的无可厚非,但一部电影想表达的太多,会厚重的让观众无所适从。哲学,是艺术;留白,也是艺术。
-
![]() |
![]() |
![]() |
*
宏大瑰丽的长江图景,每一帧都是绝妙的摄影作品,
光因视觉盛宴,就已足够。
*
![]() |
↑ 高淳,秦昊 |
![]() |
↑ 安陆,辛芷蕾 |
<<<剧照:豆瓣《长江图》;两张线路图:豆瓣@罗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