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吧!合并!
开战吧!合并!
吱吱吱整理
(汇总了很多资料,感谢各路大神总结。)
啦拉啦拉啦~说一下这个文章的结构~~
拉框架:
一、定义
二、同一控制
三、非同一控制
四、内部损益抵消(债务/存货/固资无资)
五、特殊交易
六、2013-2015近三年五个合并大题考点分析
填细节:
一、定义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必须满足以下两条:
取得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
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
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和事项不形成合并。
不形成企业合并事项:
• 取得了控制权,但并不构成业务
• 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
• 两方或多方形成合营企业。
合并方式:
控股合并:A+B=A+B
吸收合并:A+B=A
新设合并:A+B=C
确定购买日:一定是必须要能够控制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
具体来说,主要是满足以下条件:
1、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
2、得到相关部门批准。
3、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4、购买法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
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找“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须由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实际控制了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not股权登记日
(以上有点鸡肋,没啥考点。判断购买日反正看实际控制了就行。)
二、同一控制
无论是子公司,还是合营联营企业,发股/发债的相关费用均如下处理:
➢ 发行股票例如支付给券商的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银存
➢ 发行债券相关手续费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0、合营企业(共同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
(20%-50%,不形成控股合并)
初始投资成本=含税公允价+负债公允+股票公允+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费
(这种中介费用,要计入投资成本,是和控股合并区别的地方)
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资本公积=股票公允价-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2014年大题写分录,支付中介机构佣金1000,借资公1000 贷银存1000)
1、子公司(控制)
(50%以上,形成控股合并)
Step1:做题时,看到50%以上,立马反应是控股合并,条件反射:
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计入当期损益
(2014真题写分录,发生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100,借管费100 贷银存100)
(这部分就不要管是否是同一控制)(这个管理费用影响合并损益,别忘记了,2014真题)
(对比,不形成控股合并的也就是权益法下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成本,而不是管理费用。)
Step2:判断同一控制or非同一控制
如何判断?题目中会告诉的,例如从母公司手中购买xxx,就是同一控制
1)如果是同一控制,
初始投资成本=子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上の账面价值×份额
关于商誉:不会产生新的商誉,但是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之前,是最终控制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取得并产生商誉了,要把旧商誉加上。
举个栗子,一个真题的栗子,来源2014年的选择题:
• 甲公司20×3年7月1日自母公司(丁公司)取得乙公司60%股权,当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该股权系丁公司于20×1年6月自公开市场购入,丁公司在购入乙公司60%股权时确认了800万元商誉。20×3年7月1日,按丁公司取得该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4 800万元。为进行该项交易,甲公司支付有关审计等中介机构费用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4 800×60%+800=3 680(万元)
关于资本公积:倒挤
A、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负债
资本公积=初始投资成本-上述支付的账面价值(并不是确认处置收益)
(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跟投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记住,不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发行权益性证券
资本公积=初始投资成本-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回忆后续计量————————
无论哪种计量方法,
➢ 减值:不能转回
➢ 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备查簿中登记
1、子公司(控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
(50%以上,形成控股合并)
用成本法
只有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需要做处理,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2014大题)
(联想: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收到股利,也是确认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不发生变化,不调长投
2、合营企业(共同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
(20%-50%,不形成控股合并)
用权益法(六步)
1)调初始:
初始投资成本(之前算出的公允+费用)vs 可辨认净资公允价×份额
A、正商誉,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
B、负商誉,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银存,营业外收入
小细节看清选项表述(一般真题这里不陷阱):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后的账面金额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二级科目投资成本
举个例子:
• 甲公司于2010年8月1日以存货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该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80万元,公允价值为680万元,为进行该项投资甲公司支付相关税费为5万元。在2010年8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680*(1+17%)+5=800.6 万,而这里2500*30%=750万,不用调初始,初始投资成本为800.6万。
2)调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份额
小细节:①评估是否有重大影响时,应考虑潜在表决权,潜在表决权对应的权益份额不予考虑。
②被投资单位发行优先股,均应从股利中扣除。
③无论顺流逆流,为实现的内部交易,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的,有关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
在2014真题里,合营企业(共同控制50%)初始投资用的无资,视同内部交易处理无资。
很多栗子:
•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2月10日从其拥有80%股份的子公司购进管理用设备一台,该设备系其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成本140万元,售价200万元(不含增值税),另支付运输安装费10万元,甲公司已付款且该设备当月投入作为固定资产使用,预计使用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甲公司于2015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合并报表中该项固定资产的金额:
2015年末个别报表:210-210/5/12*(12+10)=133(此类题吱吱见得少!)
2015年末合并报表:个报基础上133-60+60/5/12*(12+10)=95
• 甲公司2015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乙公司80%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2015年1月1日,乙公司除一项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5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600万元。2015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B商品,该批B商品售价为20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80%。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5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该批A商品售价为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60%。假定:(1)合并报表中对固定资产的调整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2)未实现内部损益的调整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则甲公司2015年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甲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
+(600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10公允账面差额折旧)*母公司份额80%
-顺流调整未实现内部损益100*(1-25%)*剩下20%*100%全额
-逆流调整未实现内部损益40*(1-25%)*剩下40%*母公司份额80%=2447.4
说明:关于顺逆流在这里对净利润影响是一样的处理方法:假设持股比例是30%,
A)逆流情况下,[联营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30%,因为联营企业利润中的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要扣除。
B)顺流情况下,投资企业确认的收入及结转的成本中30%是卖给自己的,要做一次扣减(收入-成本)*30%;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净利润*30%。两个因素结合=净利润*30%-(收入-成本)*30%,简化后即和逆流公式一样=[联营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30%
(哎呀呀吱吱自己都忘了哪里有题目体现,如何考察这个知识点,望告知)
3)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确认亏损:
举个例子:
• 甲公司2010年初按投资份额出资170万元对乙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乙公司股权比例的30%,甲公司对乙公司没有其他长期权益,投也未约定需要承担额外损失赔偿义务。投资当年乙公司亏损120万元;2011年乙公司亏损450万元;2012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万元。2012年A公司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亏损120万,账面价值170-120*30%=134万
亏损450万,450*30%=135万,冲减长投134万,题目中没说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直接备查账簿中登记亏损1万。
实现净利50万,50*30%=15万,恢复备查账簿亏损1万,再恢复长投,借长投14,贷投资收益14
5)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6)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华丽丽的分割线是我—以上是基础,选择会考,以及,大题做对的基础,不大会考合并日的处理,爱考合并日后(资产负债表日,年末)的抵消调整分录————
个别报表: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股利)
管理费用(有关费用,也可以分成两笔分录写)
贷:银行存款/股本
资本公积(倒挤)
合并报表(合并日):抵消。
借:股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
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少数股东权益(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A公司母公司记录的长投——B公司,和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合并报表(合并日):转回。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子的盈余公积*母份额)
未分配利润(子的未分配利润*母的份额)
(上一步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被抵消了,需要恢复母的比例,转回。体现一体化存续。)
(小细节:以母公司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贷方余额为限)(2015年真题转回过,不过没发现这个限额的陷阱。)
———————嘻嘻嘻,合并日后(资产负债表日)如何编表呢?吱吱敲黑板,必须记住做对!2015年考了同一控制,其他一般都考非同一控制,以下结合2015真题看———
(合并日后)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反映子公司的变动情况,为了抵消。
例如:80%股份,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00万(调整后的意思:购买日评估增值差额的调整,补提折旧,存货对外销售),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也是相同要按权益法那种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投资收益 80(100*80%=80)
借:投资收益 32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 (40*80%=32)
(合并日后)抵消:合并资负表。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
资本公积(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盈余公积(子期初数+提取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个表中账面+上一步调整)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子新净资的少份额)
(合并日后)抵消:合并利润表。
借:投资收益(子调整后净利润归属母公司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调整后净利属少股东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题目照抄)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本期计提,题目照抄)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本期分配,题照抄)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上笔抄过来)
[小花第1朵:有些题没有合并利润表贷方的向股东分配利润这一项,看题意。
小花第2朵: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方的未分配利润=合并利润表中贷方的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调整后的母公司份额,净利润增加投资收益,宣告股利减少投资收益)-盈余公积-分配股利not傻傻加上净利*90%要按这个公式
小花第3朵:合并资负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小花第4朵:合并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总结: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处理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个别报表确认长期 股权投资——第二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第三步是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在合并日 后的处理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是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第二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步是抵消子公司的利润分配”。]
三、非同一控制
继续回忆:
2)如果是非同一控制,
初始投资成本=含税公允价+负债公允+股票公允
(其实爱考两次变成控股,合并成本=购买日原公允+新公允,总之合并报表都公允。)
类似卖掉,例如合并成本是固定资产,公允价800万,账面300万,贷:固定资产清理300万,营业外收入500万,应交税费-增值税(销)800*17%
(同理:存货,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及税,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均要转出。)
(注意: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其他业务收入/成本,均影响损益;
[选择题陷阱]but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损益内部结转,不影响损益)
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资本公积=股票公允价-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美丽的分割线还是我——————-
个别报表: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支付价)
贷:银行存款/股本
资本公积
合并报表(购买日):计算商誉。如上公式。(对比,同一控制不产生新的信誉)
合并报表(购买日):调整。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公允账面差)
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减值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贷:应收账款、预计负债(公允账面差)
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增值)
资本公积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对应科目资本公积。)
(这一步是同一控制下合并日没有的调整,因为同一控制下不用看公允价。但是非同一控制下没有转回,可能因为非同一控制下抵消了就抵消了,之前和大集团也没啥关系,不用再转回了,所以购买日也不用编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了,只要资产负债表这个时间对了就可以,不用追溯利润表期间发生数。)
合并报表(购买日):抵消。
借:股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上一步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子公司购买日抄上)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购买日抄上)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总之公允和公允)
少数股东权益(购买日子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少最终份额)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A公司母公司记录的长投之B公司,和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2014真题中并没有上一步资本公积调整,但是有个差额10000,抵消分录别忘!)
小细节:无形资产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才能确定。
或有负债,公允价可靠计量,可以确认为预计负债。
非同一控制购买日,只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编制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嘻嘻嘻,购买日后(资产负债表日,期末)如何编表呢?————————
(购买日后)调整第1颗:期末账面调公允,根据业务变动,进行进一步调整。
借:营业成本(购买日评估增值存货存货全部出售,已经转为成本)
管理费用(公允账面差的折旧摊销,补提)
应收账款(公允账面差的减值)
贷:存货(公允账面差要抵消)
固定资产(公允账面差通过折旧抵消,累计折旧但是报表科目固资)
资产减值损失(全额收回,坏账核销)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或在借方)
(第二年,营业成本、存货、所得税费用需要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其他不变。且计提本年折旧&调 本年所得税同上年,如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
(购买日后)调整第2颗: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反映子公司的变动情况。
例如:80%股份,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也是相同要按权益法那种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投资收益 80(100*80%=80)
借:投资收益 32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 (40*80%=32)
[和同一控制下的处理相同呀。](2014年真题直接从这一步开始调整的。)
(购买日后)抵消第3颗:合并资负表。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2013真题直接给了期末数,那直接抄)
资本公积(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盈余公积(子期初数+提取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2015真题就让算了,如下公式)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上一步调整)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子新净资的少份额)
(购买日后)抵消第4颗:合并利润表。
借:投资收益(子调整后净利归母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调整后净利属少股东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题目照抄)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本期计提,题目照抄)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本期分配,题照抄)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上笔抄过来)
[小花第1朵:有些题没有合并利润表贷方的向股东分配利润这一项,看题意。
小花第2朵: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方的未分配利润=合并利润表中贷方的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子净利润,净利润增加投资收益,宣告股利减少投资收益)-盈余公积-分配股利
小花第3朵:合并资负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小花第4朵:合并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和同一控制相同阿,除了有个商誉,其他处理原理都是一样的。]
[长投和商誉可以互相验算,商誉=长投调整为权益法后的金额-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母持股比例]
[总结: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处理就是四步走“第一步就是个别报表确认 长期股权投资——第二步就是计算出商誉——第三步就是调整子公司的账面价值到公允价 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第四步就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后的处理也是四步走 “第一步是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注意这里只用管购买的时候的公允和账 面之差的影响,不用管内部交易的影响)——第二步是继续讲前面讲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 值的分录写下来——第三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步是抵消利润分配”。]
四、内部损益抵消(存货/固资无资/债务)
1、存货
第一年
(期末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倒计)
存货(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毛利率)
若逆流交易情况(没太考过):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抵消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说明:两条线:第一条线是个别报表的价格(也就是购买法的账面价值),第二条线是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也就是买卖前的账面价值)。记住:跌价只要不超过第二条线就要全额转回, 如果超过,那就只转回两根线的差额。比如账面价值400万元的商品,卖给子公司600万元。如果子公司说减值了100万元, 只剩下了500万元,那站在合并报表角度并没有减值,所以100 万元的减值全部转回。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消分录中存货贷方减借方发生*25%)
贷:所得税费用
若逆流交易情况(没太考过):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说明:三个价值:第一个是个别报表的价值,也就是买价;第二个是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就是税务机关认可的账面价值,那就是买价,因为是公允价值买过来的,税务机关才不管你是不是内部交易;第三个是合并报表的价值,也就是初始的账面价值!比如400万元的商品卖给子公司600万元,个别报表的账面价值是600万元,计税基础也是600 万元,而合并报表只有400万元!因此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 万元!假如子公司的计入了 1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那么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跟计税基础出现了100万元的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这个时候合并报表只需要补充确认 25 万元!
第二年
(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毛利率)
贷:营业成本
(抵消上年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计提上年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期末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先抵消期初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再抵消今年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同理)
第一年
(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
存货变成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内销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销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多计的)
固定资产变成固资:
借:营业外收入(卖固资是营业外啦)
贷:固定资产-原价
(当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期初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上期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当期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
贷:管理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先抵消期初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再抵消今年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小细节1朵:增值税不能抵消,题目含税价要换成不含税金额。
小细节2朵:运杂费、安装费不能抵消。
小细节3朵:内部交易形成固资折旧也是当月增加下月提,无资摊销当月增加当月摊。
小细节4朵:内部交易资产形成收益,借记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3、债务
第一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应收账款
贷: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分录,看情况)
(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相反分录,看情况)
—~~~biu biu biu~~最最最最不能不拿分的点,这里就是默写,不管任何情况!所以考试看到合并,不要慌,再难如果有内部交易的抵消,就先写这里!这部分的分一定要到手!——~~~~biu biu biu~~~
五、特殊交易
放两个方法的目的:
第一个,有些答案是第一种,可以看懂;
第二个,我们自己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是合并成本出发。
举个小例子:
2012年a卷题目,
(1)甲公司于20×6年7月1日出售其所持子公司(乙公司)股权的60%,所得价款100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当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后,仍持有乙公司28%股权并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出1名董事。
甲公司原所持乙公司70%股权系20×5年6月30日以11000万元从非关联方购入,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除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4000万元外,其余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办公楼按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购买日开始尚可使用1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5年7月1日至20×6年6月30日,乙公司按其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算的净资产增加2400万元,其中:净利润增加2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400万元。
~~~~
合并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
=10000+6500-{11000合并成本+(2000-4000/16+400)*70%}+400*70%
[小细节1朵:②权益→成本,⑥成本→权益, 记住原则:合并中,看的都是公允。
小细节2朵:关于商誉:商誉在购买日确认后,保持控制权不变情况下,不会因为(与少
数股东交易的)增资减资发生变化。但是控制权发生变化(从
20%到60%,从60%到20%),合并报表中就要重新计算。
小细节3朵:除了上面6种之外,还有5种:
⑦母公司购买子公司股权(60%→80%),
⑧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55%),
⑨被动稀释: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
⑩交叉持股
11反向购买]
[以下,除了④权益→金资(20%→5%)、⑤成本→金资(60%→5%)不解释]
1、增加投资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60%→80%)(商誉不变,不产生新损益)⑦
(个别报表)实际支付价款或公允确认长投,以非货币性资产对价确认处置损益
(合并报表)调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支付价款-新增长投相对应享有
子公司自购买日或者合并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相当于权益法下账面价值)
(2015真题在合并日抵消前做了调减资本公积的分录,和期末按权益法调整长投前,也做了此分录,5000支付价款-8000*40%=1800,借资公1800,贷长投1800)
多次增资实现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同一控制下的5%→60%①,20%→60%②)
(个别报表)
A、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子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上の账面价值×份额
B、合并对价账面=原账面(记得权益法是初始调过损益等之后的)+新账面
(都是账面噢!)
C、B与A的差额,调资本公积,不足的调留存收益
D、新增部分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的账面价值
E、以前用权益法的其他综合收益,合并日不进行处理
(合并报表)
A、借:资产负债 贷:长投&资本公积
B、原股权取得之日与双方同处于最终控制孰晚日至合并日之间损益
借:期初留存收益,投资收益 贷:长投(没太遇到,没太看明白)
多次增资实现非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5%→60%①,20%→60%②)
A、合并成本=原来投资购买日公允+新公允
B、购买日合并商誉=A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Ps:如果是“一揽子交易”那就是“买买买,花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不构成一揽子交易,就要区分个别和合并。
2、减少投资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55%)⑧(商誉不变)
(个别报表)借:银行存款 贷:长投,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合并资产负债表确认增加资本公积=收到价款-新增长投相对应享有子公 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合并报表:成本转成本,进资本公积;权益到权益,进资本公积;
成本转权益,权益转成本,进投资收益)(口诀做题思路!)
一次减资丧失子公司控制权(60%→20%⑥,60%→5%⑤)
补充: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分录:
调整剩余长投到公允价值:
借:长投(剩余公允价)
贷:长投[(原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原持股比例+商誉)*剩余比重]
贷:投资收益
将出售比例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的出售比例)
贷:投资收益(跨年的话上年就是未分配利润)(所以不跨年这笔分录没意义)
将剩余比例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的剩余比例)
贷:投资收益(剩余比例转入本年投资收益)
(参见2012年a卷第三大题第一问)
多次交易丧失控制权
如果是“一揽子交易” 前面每次的处理的收入跟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记入“其他综合收益”,待最终一次性的转入“投资收益”。
3、⑨被动稀释: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
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增资前母公司股权比例
vs增资后子公司账面净资产*增资后母公司股权比例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调资本公积的原理和同一控制一样,不影响利润表的损益,只是影响所有者权益内部)
(也不知道会怎么考查,考场如果真考到,随机应变吧)
4、⑩交叉持股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正常处理,母长投与子所有者权益抵消
子公司持有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为库存股,冲销子可供金资公允变
(这个也是呵呵哒,感觉考试真考到了也是蒙b。。)
5、反向购买再补充。
六、2013-2015近三年五个合并大题考点分析
2013年考查:
熊大:非同一控制60%成本法,购买日判断(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存在实质性障碍),商誉计算(购买日股价-子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初始确认的分录(评估费法律费入管理费用,支付券商佣金入资本公积),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抵消分录(抵资负表抵利润表),内部交易抵消(存货卖为固定资产,折旧抵消,应收应付抵消,坏账抵消,第二年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分录)。
熊二:30%权益法判断,初始确认调整的分录(负商誉调整营业外收入),投资时点的公允账面差异对净利润的调整,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不满一年,要*9/12是个小陷阱)。
2014年A卷:
熊大:非同一控制30%到90%权益法到成本法,个别报表账面价值(原账面+公允),追加投资确认分录(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合并报表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合并报表损益影响(原公允-原账面-追加投资时候产生的管理费用)(题中说了没有其他综收,所以不用转出),成本法后续计量(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熊二:共同控制50%权益法,初始投资确认分录(无资作为对价确认营业外收入),投资时候类似内部交易带来的净利润的调整,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
熊三:40%权益法(同2013年熊二)。
2014年B卷:
熊大:非同一控制30%权益法判断,初始投资确认分录(支付中介机构佣金1000万冲减资本公积),(其他同2013年熊二)。
熊二:非同一控制30%到60%权益法到成本法,购买日判断,合并成本(原公允+公允),合并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追加投资分录(无资作为对价确认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损益计算(就是无资确认的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账面价值(原账面+公允),合并报表损益计算(原公允-原账面+其他综收转出+个别报表损益)(对比2014年A卷是考虑了管理费用,这里是个别报表的营业外收入,所以要活学活用看情况分析,不能学得太死),购买日抵消分录(抵资产负债表)。
熊三:内部交易抵消(存货卖为固定资产,折旧抵消,应收应付抵消,坏账抵消,第二年抵消)。(和2013年熊大的内部交易抵消几乎一样就是换了个数字诶)。
2015年A题:
熊大:同一控制60%到100%,初始投资成本确认(账面的份额),初始投资成本分录(账面价-股本=资本公积,倒挤的资本公积),追加投资分录,追加投资后账面价值(账面份额+支付现金),合并日分录(60%到100%调减资本公积,抵资负表,转回资本公积,内部交易抵消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分录(60%到100%调减资本公积,按权益法调长投,抵资负表,抵利润表,转回资本公积,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合并日也要做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2015年B题:
熊大:非同一控制30%到80%权益法到成本法,个别报表投资成本(原账面+公允),初始投资确认分录,合并报表成本(原公允+公允),合并报表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合并报表损益计算(原公允-原账面+其他综收/资本公积转出),追加投资分录(原公允账面差确认投收,其他综收/资本公积转入投收),资负债日1调整(公允账面的差调增资本公积,折旧确认管理费用),2调整(投资时点的公允账面差异对净利润的调整,调投收,调其他综收)3抵资负表4抵利润表。
熊二:80%到10%成本法到金资,个别投收计算[=卖掉部分投资收益(公允卖价-个别报表长投成本/原持股比例*卖掉比例)+剩余部分投资收益(剩余公允价-个别报表长投成本/原持股比例*剩余比例)];@@以及@@,合并投收计算[=(公允卖价+剩余公允价)-(长投合并成本+调整)+其他综合转投收]。
(2015年算个别投收,加上60是第一次30%到80%转换日没有结转的资本公积,现在进行处置,要把这个原30%投资确认的60资本公积结转到投资收益。)
整体预测:总之就是知识点的排列组合>.<长投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合并报表调整/抵消/特殊交易/内部抵消,都是一个个点扎实掌握。真题至少这5个题做三遍三遍三遍!今年考试考到类似考点的时候,不允许丢分了!!!!
吱吱吱整理
(汇总了很多资料,感谢各路大神总结。)
啦拉啦拉啦~说一下这个文章的结构~~
拉框架:
一、定义
二、同一控制
三、非同一控制
四、内部损益抵消(债务/存货/固资无资)
五、特殊交易
六、2013-2015近三年五个合并大题考点分析
填细节:
一、定义
企业合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必须满足以下两条:
取得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或业务)的控制权。
所合并的企业必须构成业务。
企业合并的结果通常是一个企业取得了对一个或多个业务的控制权。如果一个企业取得了对另一个或多个企业的控制权,而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并不构成业务,则该交易和事项不形成合并。
不形成企业合并事项:
• 取得了控制权,但并不构成业务
• 购买子公司的少数股权(不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不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
• 两方或多方形成合营企业。
合并方式:
控股合并:A+B=A+B
吸收合并:A+B=A
新设合并:A+B=C
确定购买日:一定是必须要能够控制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
具体来说,主要是满足以下条件:
1、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
2、得到相关部门批准。
3、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
4、购买法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
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找“公司章程规定,其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须由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表决通过”。(实际控制了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not股权登记日
(以上有点鸡肋,没啥考点。判断购买日反正看实际控制了就行。)
二、同一控制
无论是子公司,还是合营联营企业,发股/发债的相关费用均如下处理:
➢ 发行股票例如支付给券商的费用,冲减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贷:银存
➢ 发行债券相关手续费计入发行债券的初始确认金额。
0、合营企业(共同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
(20%-50%,不形成控股合并)
初始投资成本=含税公允价+负债公允+股票公允+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费
(这种中介费用,要计入投资成本,是和控股合并区别的地方)
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资本公积=股票公允价-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2014年大题写分录,支付中介机构佣金1000,借资公1000 贷银存1000)
1、子公司(控制)
(50%以上,形成控股合并)
Step1:做题时,看到50%以上,立马反应是控股合并,条件反射:
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计入当期损益
(2014真题写分录,发生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100,借管费100 贷银存100)
(这部分就不要管是否是同一控制)(这个管理费用影响合并损益,别忘记了,2014真题)
(对比,不形成控股合并的也就是权益法下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成本,而不是管理费用。)
Step2:判断同一控制or非同一控制
如何判断?题目中会告诉的,例如从母公司手中购买xxx,就是同一控制
1)如果是同一控制,
初始投资成本=子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上の账面价值×份额
关于商誉:不会产生新的商誉,但是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日之前,是最终控制方通过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取得并产生商誉了,要把旧商誉加上。
举个栗子,一个真题的栗子,来源2014年的选择题:
• 甲公司20×3年7月1日自母公司(丁公司)取得乙公司60%股权,当日,乙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 200万元。该股权系丁公司于20×1年6月自公开市场购入,丁公司在购入乙公司60%股权时确认了800万元商誉。20×3年7月1日,按丁公司取得该股权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持续计算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4 800万元。为进行该项交易,甲公司支付有关审计等中介机构费用1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应确认对乙公司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4 800×60%+800=3 680(万元)
关于资本公积:倒挤
A、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承担负债
资本公积=初始投资成本-上述支付的账面价值(并不是确认处置收益)
(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跟投出的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记住,不是“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发行权益性证券
资本公积=初始投资成本-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回忆后续计量————————
无论哪种计量方法,
➢ 减值:不能转回
➢ 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备查簿中登记
1、子公司(控制)(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
(50%以上,形成控股合并)
用成本法
只有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需要做处理,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2014大题)
(联想: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收到股利,也是确认投资收益)
账面价值不发生变化,不调长投
2、合营企业(共同控制)、联营企业(重大影响)
(20%-50%,不形成控股合并)
用权益法(六步)
1)调初始:
初始投资成本(之前算出的公允+费用)vs 可辨认净资公允价×份额
A、正商誉,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
B、负商誉,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贷:银存,营业外收入
小细节看清选项表述(一般真题这里不陷阱):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后的账面金额
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二级科目投资成本
举个例子:
• 甲公司于2010年8月1日以存货为对价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该批存货的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80万元,公允价值为680万元,为进行该项投资甲公司支付相关税费为5万元。在2010年8月1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680*(1+17%)+5=800.6 万,而这里2500*30%=750万,不用调初始,初始投资成本为800.6万。
2)调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净利润×份额
![]() |
小细节:①评估是否有重大影响时,应考虑潜在表决权,潜在表决权对应的权益份额不予考虑。
②被投资单位发行优先股,均应从股利中扣除。
③无论顺流逆流,为实现的内部交易,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的,有关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
在2014真题里,合营企业(共同控制50%)初始投资用的无资,视同内部交易处理无资。
很多栗子:
•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2月10日从其拥有80%股份的子公司购进管理用设备一台,该设备系其子公司生产的产品,其成本140万元,售价200万元(不含增值税),另支付运输安装费10万元,甲公司已付款且该设备当月投入作为固定资产使用,预计使用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0。甲公司于2015年年末编制合并报表时,合并报表中该项固定资产的金额:
2015年末个别报表:210-210/5/12*(12+10)=133(此类题吱吱见得少!)
2015年末合并报表:个报基础上133-60+60/5/12*(12+10)=95
• 甲公司2015年1月1日从集团外部取得乙公司80%股份,能够对乙公司实施控制。2015年1月1日,乙公司除一项固定资产外,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2015年甲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乙公司实现净利润为600万元。2015年甲公司向乙公司销售一批B商品,该批B商品售价为200万元,成本为10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乙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80%。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5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A商品,该批A商品售价为100万元,成本为60万元,至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将上述商品对外出售60%。假定:(1)合并报表中对固定资产的调整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2)未实现内部损益的调整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则甲公司2015年合并利润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
甲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
+(600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10公允账面差额折旧)*母公司份额80%
-顺流调整未实现内部损益100*(1-25%)*剩下20%*100%全额
-逆流调整未实现内部损益40*(1-25%)*剩下40%*母公司份额80%=2447.4
说明:关于顺逆流在这里对净利润影响是一样的处理方法:假设持股比例是30%,
A)逆流情况下,[联营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30%,因为联营企业利润中的收入确认及成本结转并没有真正实现,所以要扣除。
B)顺流情况下,投资企业确认的收入及结转的成本中30%是卖给自己的,要做一次扣减(收入-成本)*30%;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净利润*30%。两个因素结合=净利润*30%-(收入-成本)*30%,简化后即和逆流公式一样=[联营企业的利润-(收入-成本)]*30%
(哎呀呀吱吱自己都忘了哪里有题目体现,如何考察这个知识点,望告知)
3)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确认亏损:
![]() |
举个例子:
• 甲公司2010年初按投资份额出资170万元对乙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乙公司股权比例的30%,甲公司对乙公司没有其他长期权益,投也未约定需要承担额外损失赔偿义务。投资当年乙公司亏损120万元;2011年乙公司亏损450万元;2012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50万元。2012年A公司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
亏损120万,账面价值170-120*30%=134万
亏损450万,450*30%=135万,冲减长投134万,题目中没说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直接备查账簿中登记亏损1万。
实现净利50万,50*30%=15万,恢复备查账簿亏损1万,再恢复长投,借长投14,贷投资收益14
5)其他综合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综合收益
6)其他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华丽丽的分割线是我—以上是基础,选择会考,以及,大题做对的基础,不大会考合并日的处理,爱考合并日后(资产负债表日,年末)的抵消调整分录————
个别报表: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应收股利(享有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股利)
管理费用(有关费用,也可以分成两笔分录写)
贷:银行存款/股本
资本公积(倒挤)
合并报表(合并日):抵消。
借:股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
盈余公积(子公司)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
贷:长期股权投资(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少数股东权益(最终控制方账面价值份额)
(A公司母公司记录的长投——B公司,和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合并报表(合并日):转回。
借: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子的盈余公积*母份额)
未分配利润(子的未分配利润*母的份额)
(上一步子公司的留存收益被抵消了,需要恢复母的比例,转回。体现一体化存续。)
(小细节:以母公司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贷方余额为限)(2015年真题转回过,不过没发现这个限额的陷阱。)
———————嘻嘻嘻,合并日后(资产负债表日)如何编表呢?吱吱敲黑板,必须记住做对!2015年考了同一控制,其他一般都考非同一控制,以下结合2015真题看———
(合并日后)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反映子公司的变动情况,为了抵消。
例如:80%股份,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100万(调整后的意思:购买日评估增值差额的调整,补提折旧,存货对外销售),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也是相同要按权益法那种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投资收益 80(100*80%=80)
借:投资收益 32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 (40*80%=32)
(合并日后)抵消:合并资负表。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
资本公积(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盈余公积(子期初数+提取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个表中账面+上一步调整)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子新净资的少份额)
(合并日后)抵消:合并利润表。
借:投资收益(子调整后净利润归属母公司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调整后净利属少股东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题目照抄)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本期计提,题目照抄)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本期分配,题照抄)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上笔抄过来)
[小花第1朵:有些题没有合并利润表贷方的向股东分配利润这一项,看题意。
小花第2朵: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方的未分配利润=合并利润表中贷方的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调整后的母公司份额,净利润增加投资收益,宣告股利减少投资收益)-盈余公积-分配股利not傻傻加上净利*90%要按这个公式
小花第3朵:合并资负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小花第4朵:合并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总结: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处理就是三步走“第一步是个别报表确认长期 股权投资——第二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第三步是转回子公司的留存收益”;在合并日 后的处理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是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第二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 第三步是抵消子公司的利润分配”。]
三、非同一控制
继续回忆:
2)如果是非同一控制,
初始投资成本=含税公允价+负债公允+股票公允
(其实爱考两次变成控股,合并成本=购买日原公允+新公允,总之合并报表都公允。)
类似卖掉,例如合并成本是固定资产,公允价800万,账面300万,贷:固定资产清理300万,营业外收入500万,应交税费-增值税(销)800*17%
(同理:存货,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及税,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投资性房地产,确认其他业务收入,结转其他业务成本;
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均要转出。)
(注意:营业外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其他业务收入/成本,均影响损益;
[选择题陷阱]but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到投资收益,损益内部结转,不影响损益)
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资本公积=股票公允价-股本-支付券商的钱
————-美丽的分割线还是我——————-
个别报表:确认。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支付价)
贷:银行存款/股本
资本公积
合并报表(购买日):计算商誉。如上公式。(对比,同一控制不产生新的信誉)
合并报表(购买日):调整。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公允账面差)
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减值确认递延所得税影响)
贷:应收账款、预计负债(公允账面差)
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增值)
资本公积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值,对应科目资本公积。)
(这一步是同一控制下合并日没有的调整,因为同一控制下不用看公允价。但是非同一控制下没有转回,可能因为非同一控制下抵消了就抵消了,之前和大集团也没啥关系,不用再转回了,所以购买日也不用编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了,只要资产负债表这个时间对了就可以,不用追溯利润表期间发生数。)
合并报表(购买日):抵消。
借:股本(子公司)
资本公积(子公司+上一步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子公司购买日抄上)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购买日抄上)
商誉(借方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总之公允和公允)
少数股东权益(购买日子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少最终份额)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
(A公司母公司记录的长投之B公司,和子公司B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2014真题中并没有上一步资本公积调整,但是有个差额10000,抵消分录别忘!)
小细节:无形资产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才能确定。
或有负债,公允价可靠计量,可以确认为预计负债。
非同一控制购买日,只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不编制合并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嘻嘻嘻,购买日后(资产负债表日,期末)如何编表呢?————————
(购买日后)调整第1颗:期末账面调公允,根据业务变动,进行进一步调整。
借:营业成本(购买日评估增值存货存货全部出售,已经转为成本)
管理费用(公允账面差的折旧摊销,补提)
应收账款(公允账面差的减值)
贷:存货(公允账面差要抵消)
固定资产(公允账面差通过折旧抵消,累计折旧但是报表科目固资)
资产减值损失(全额收回,坏账核销)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或在借方)
(第二年,营业成本、存货、所得税费用需要换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其他不变。且计提本年折旧&调 本年所得税同上年,如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
(购买日后)调整第2颗: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反映子公司的变动情况。
例如:80%股份,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00万,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万。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也是相同要按权益法那种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80
贷:投资收益 80(100*80%=80)
借:投资收益 32
贷:长期股权投资 32 (40*80%=32)
[和同一控制下的处理相同呀。](2014年真题直接从这一步开始调整的。)
(购买日后)抵消第3颗:合并资负表。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2013真题直接给了期末数,那直接抄)
资本公积(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期初数+本期增减)
盈余公积(子期初数+提取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2015真题就让算了,如下公式)
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上一步调整)
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子新净资的少份额)
(购买日后)抵消第4颗:合并利润表。
借:投资收益(子调整后净利归母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调整后净利属少股东份额)
年初未分配利润(子公司,题目照抄)
贷:提取盈余公积(子本期计提,题目照抄)
向股东分配利润(子本期分配,题照抄)
年末未分配利润(从上笔抄过来)
[小花第1朵:有些题没有合并利润表贷方的向股东分配利润这一项,看题意。
小花第2朵: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借方的未分配利润=合并利润表中贷方的年末未分配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投资收益(调整后的子净利润,净利润增加投资收益,宣告股利减少投资收益)-盈余公积-分配股利
小花第3朵:合并资负表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小花第4朵:合并利润表中的少数股东损益=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比例]
[和同一控制相同阿,除了有个商誉,其他处理原理都是一样的。]
[长投和商誉可以互相验算,商誉=长投调整为权益法后的金额-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借方中(股本+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母持股比例]
[总结: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合并日的处理就是四步走“第一步就是个别报表确认 长期股权投资——第二步就是计算出商誉——第三步就是调整子公司的账面价值到公允价 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第四步就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后的处理也是四步走 “第一步是将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到权益法(注意这里只用管购买的时候的公允和账 面之差的影响,不用管内部交易的影响)——第二步是继续讲前面讲账面价值调整到公允价 值的分录写下来——第三步是抵消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步是抵消利润分配”。]
四、内部损益抵消(存货/固资无资/债务)
1、存货
第一年
(期末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收入(内部销售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倒计)
存货(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毛利率)
若逆流交易情况(没太考过):
借:少数股东权益
贷:少数股东损益
(抵消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说明:两条线:第一条线是个别报表的价格(也就是购买法的账面价值),第二条线是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也就是买卖前的账面价值)。记住:跌价只要不超过第二条线就要全额转回, 如果超过,那就只转回两根线的差额。比如账面价值400万元的商品,卖给子公司600万元。如果子公司说减值了100万元, 只剩下了500万元,那站在合并报表角度并没有减值,所以100 万元的减值全部转回。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抵消分录中存货贷方减借方发生*25%)
贷:所得税费用
若逆流交易情况(没太考过):
借:少数股东损益
贷:少数股东权益
说明:三个价值:第一个是个别报表的价值,也就是买价;第二个是计税基础,计税基础就是税务机关认可的账面价值,那就是买价,因为是公允价值买过来的,税务机关才不管你是不是内部交易;第三个是合并报表的价值,也就是初始的账面价值!比如400万元的商品卖给子公司600万元,个别报表的账面价值是600万元,计税基础也是600 万元,而合并报表只有400万元!因此合并报表的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0×25%=50 万元!假如子公司的计入了 100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那么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跟计税基础出现了100万元的差异,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这个时候合并报表只需要补充确认 25 万元!
第二年
(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期末内部购销形成的存货*毛利率)
贷:营业成本
(抵消上年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计提上年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当期内部购进商品全部对集团外销售)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期末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先抵消期初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再抵消今年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同理)
第一年
(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
存货变成固定资产:
借:营业收入(内销的不含税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销成本)
固定资产-原价(多计的)
固定资产变成固资:
借:营业外收入(卖固资是营业外啦)
贷:固定资产-原价
(当期多提折旧抵消)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管理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第二年
(期初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抵消)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固定资产原价
(上期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当期多提折旧摊销)
借:固定资产
贷:管理费用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先抵消期初的: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再抵消今年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小细节1朵:增值税不能抵消,题目含税价要换成不含税金额。
小细节2朵:运杂费、安装费不能抵消。
小细节3朵:内部交易形成固资折旧也是当月增加下月提,无资摊销当月增加当月摊。
小细节4朵:内部交易资产形成收益,借记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
3、债务
第一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资产减值损失
(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二年
(内部应收账款抵消)
借:应付账款(含税金额)
贷:应收账款
(内部计提坏账准备)
借:应收账款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应收账款
贷: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分录,看情况)
(抵消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或相反分录,看情况)
—~~~biu biu biu~~最最最最不能不拿分的点,这里就是默写,不管任何情况!所以考试看到合并,不要慌,再难如果有内部交易的抵消,就先写这里!这部分的分一定要到手!——~~~~biu biu biu~~~
五、特殊交易
![]() |
![]() |
放两个方法的目的:
第一个,有些答案是第一种,可以看懂;
第二个,我们自己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是合并成本出发。
举个小例子:
2012年a卷题目,
(1)甲公司于20×6年7月1日出售其所持子公司(乙公司)股权的60%,所得价款10000万元收存银行,同时办理了股权划转手续。当日,甲公司持有乙公司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为6500万元。甲公司出售乙公司股权后,仍持有乙公司28%股权并在乙公司董事会中派出1名董事。
甲公司原所持乙公司70%股权系20×5年6月30日以11000万元从非关联方购入,购买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5000万元,除办公楼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4000万元外,其余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办公楼按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自购买日开始尚可使用1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5年7月1日至20×6年6月30日,乙公司按其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计算的净资产增加2400万元,其中:净利润增加2000万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400万元。
~~~~
合并报表中确认的投资收益
=10000+6500-{11000合并成本+(2000-4000/16+400)*70%}+400*70%
[小细节1朵:②权益→成本,⑥成本→权益, 记住原则:合并中,看的都是公允。
小细节2朵:关于商誉:商誉在购买日确认后,保持控制权不变情况下,不会因为(与少
数股东交易的)增资减资发生变化。但是控制权发生变化(从
20%到60%,从60%到20%),合并报表中就要重新计算。
小细节3朵:除了上面6种之外,还有5种:
⑦母公司购买子公司股权(60%→80%),
⑧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55%),
⑨被动稀释: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
⑩交叉持股
11反向购买]
[以下,除了④权益→金资(20%→5%)、⑤成本→金资(60%→5%)不解释]
1、增加投资
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60%→80%)(商誉不变,不产生新损益)⑦
(个别报表)实际支付价款或公允确认长投,以非货币性资产对价确认处置损益
(合并报表)调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支付价款-新增长投相对应享有
子公司自购买日或者合并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相当于权益法下账面价值)
(2015真题在合并日抵消前做了调减资本公积的分录,和期末按权益法调整长投前,也做了此分录,5000支付价款-8000*40%=1800,借资公1800,贷长投1800)
多次增资实现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同一控制下的5%→60%①,20%→60%②)
(个别报表)
A、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子公司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上の账面价值×份额
B、合并对价账面=原账面(记得权益法是初始调过损益等之后的)+新账面
(都是账面噢!)
C、B与A的差额,调资本公积,不足的调留存收益
D、新增部分的成本=合并日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的账面价值
E、以前用权益法的其他综合收益,合并日不进行处理
(合并报表)
A、借:资产负债 贷:长投&资本公积
B、原股权取得之日与双方同处于最终控制孰晚日至合并日之间损益
借:期初留存收益,投资收益 贷:长投(没太遇到,没太看明白)
多次增资实现非同一控制的控股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5%→60%①,20%→60%②)
A、合并成本=原来投资购买日公允+新公允
B、购买日合并商誉=A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Ps:如果是“一揽子交易”那就是“买买买,花了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不构成一揽子交易,就要区分个别和合并。
![]() |
![]() |
2、减少投资
不丧失控制权部分处置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60%→55%)⑧(商誉不变)
(个别报表)借:银行存款 贷:长投,投资收益
(合并报表)合并资产负债表确认增加资本公积=收到价款-新增长投相对应享有子公 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份额
(合并报表:成本转成本,进资本公积;权益到权益,进资本公积;
成本转权益,权益转成本,进投资收益)(口诀做题思路!)
一次减资丧失子公司控制权(60%→20%⑥,60%→5%⑤)
![]() |
![]() |
补充:成本法转权益法,合并报表分录:
调整剩余长投到公允价值:
借:长投(剩余公允价)
贷:长投[(原购买日持续计算可辨认净资产*原持股比例+商誉)*剩余比重]
贷:投资收益
将出售比例的投资收益进行确认:
借:投资收益(调整后净利润的出售比例)
贷:投资收益(跨年的话上年就是未分配利润)(所以不跨年这笔分录没意义)
将剩余比例的其他综合收益变动转入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其他综合收益的剩余比例)
贷:投资收益(剩余比例转入本年投资收益)
(参见2012年a卷第三大题第一问)
多次交易丧失控制权
如果是“一揽子交易” 前面每次的处理的收入跟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记入“其他综合收益”,待最终一次性的转入“投资收益”。
3、⑨被动稀释:子公司少数股东增资导致稀释母公司股权比例
增资前子公司账面净资产*增资前母公司股权比例
vs增资后子公司账面净资产*增资后母公司股权比例
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调资本公积的原理和同一控制一样,不影响利润表的损益,只是影响所有者权益内部)
(也不知道会怎么考查,考场如果真考到,随机应变吧)
4、⑩交叉持股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正常处理,母长投与子所有者权益抵消
子公司持有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为库存股,冲销子可供金资公允变
(这个也是呵呵哒,感觉考试真考到了也是蒙b。。)
5、反向购买再补充。
六、2013-2015近三年五个合并大题考点分析
2013年考查:
熊大:非同一控制60%成本法,购买日判断(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存在实质性障碍),商誉计算(购买日股价-子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初始确认的分录(评估费法律费入管理费用,支付券商佣金入资本公积),资产负债表日调整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抵消分录(抵资负表抵利润表),内部交易抵消(存货卖为固定资产,折旧抵消,应收应付抵消,坏账抵消,第二年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分录)。
熊二:30%权益法判断,初始确认调整的分录(负商誉调整营业外收入),投资时点的公允账面差异对净利润的调整,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不满一年,要*9/12是个小陷阱)。
2014年A卷:
熊大:非同一控制30%到90%权益法到成本法,个别报表账面价值(原账面+公允),追加投资确认分录(与合并直接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合并报表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合并报表损益影响(原公允-原账面-追加投资时候产生的管理费用)(题中说了没有其他综收,所以不用转出),成本法后续计量(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熊二:共同控制50%权益法,初始投资确认分录(无资作为对价确认营业外收入),投资时候类似内部交易带来的净利润的调整,权益法后续计量的分录(调投收,调其他综合收益)。
熊三:40%权益法(同2013年熊二)。
2014年B卷:
熊大:非同一控制30%权益法判断,初始投资确认分录(支付中介机构佣金1000万冲减资本公积),(其他同2013年熊二)。
熊二:非同一控制30%到60%权益法到成本法,购买日判断,合并成本(原公允+公允),合并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追加投资分录(无资作为对价确认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损益计算(就是无资确认的营业外收入),个别报表账面价值(原账面+公允),合并报表损益计算(原公允-原账面+其他综收转出+个别报表损益)(对比2014年A卷是考虑了管理费用,这里是个别报表的营业外收入,所以要活学活用看情况分析,不能学得太死),购买日抵消分录(抵资产负债表)。
熊三:内部交易抵消(存货卖为固定资产,折旧抵消,应收应付抵消,坏账抵消,第二年抵消)。(和2013年熊大的内部交易抵消几乎一样就是换了个数字诶)。
2015年A题:
熊大:同一控制60%到100%,初始投资成本确认(账面的份额),初始投资成本分录(账面价-股本=资本公积,倒挤的资本公积),追加投资分录,追加投资后账面价值(账面份额+支付现金),合并日分录(60%到100%调减资本公积,抵资负表,转回资本公积,内部交易抵消分录),资产负债表日分录(60%到100%调减资本公积,按权益法调长投,抵资负表,抵利润表,转回资本公积,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合并日也要做内部交易抵消分录?)
2015年B题:
熊大:非同一控制30%到80%权益法到成本法,个别报表投资成本(原账面+公允),初始投资确认分录,合并报表成本(原公允+公允),合并报表商誉(原公允+公允-子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新份额),合并报表损益计算(原公允-原账面+其他综收/资本公积转出),追加投资分录(原公允账面差确认投收,其他综收/资本公积转入投收),资负债日1调整(公允账面的差调增资本公积,折旧确认管理费用),2调整(投资时点的公允账面差异对净利润的调整,调投收,调其他综收)3抵资负表4抵利润表。
熊二:80%到10%成本法到金资,个别投收计算[=卖掉部分投资收益(公允卖价-个别报表长投成本/原持股比例*卖掉比例)+剩余部分投资收益(剩余公允价-个别报表长投成本/原持股比例*剩余比例)];@@以及@@,合并投收计算[=(公允卖价+剩余公允价)-(长投合并成本+调整)+其他综合转投收]。
(2015年算个别投收,加上60是第一次30%到80%转换日没有结转的资本公积,现在进行处置,要把这个原30%投资确认的60资本公积结转到投资收益。)
整体预测:总之就是知识点的排列组合>.<长投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合并报表调整/抵消/特殊交易/内部抵消,都是一个个点扎实掌握。真题至少这5个题做三遍三遍三遍!今年考试考到类似考点的时候,不允许丢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