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学作业
20岁的年纪,算的上青春期的末尾。就在这种紧迫感下,我不无悲哀地发现,所谓的未来,不过是拖着过去的一切前行。而我高考后遥远的逃离,在一次次回头之后,也变成了一场笑话。刚开始认识到这些难免会消沉,但到了如今,我早已明白,是过去那些艰难、无奈以及开心的经历共同塑造了我,而我也有能力把不合适的关系重构。当然,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只要想明白,再加上一点点勇气和时间,也许让我们束手无策的家庭会变得独特而又温馨。
关于听话。前几天自己曾写道:“我其实并不讨厌辅导班,只是满脑子都是某天放学后,我妈把门开到一半,然后转过身慎重地问我要学书法还是画画。”这些年慢慢咀嚼,内心中始终有这样的怨气:“请问我可以躲在被窝里不出门吗...我知道了。好的,请你们不要嫌弃我;好的,这样就不会太差劲了;好的,这样就会得到我喜欢的东西了;好的,要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一天;好的,你看我不是再害怕啊;好的,我能听懂你的话,我知道你是对的,我正在按照你的做,我将获得你的东西;好的,都见鬼去吧;对不起,我的意思是,你们很棒。”看起来委屈求全又悲观厌世。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虽然我的父母会就一些问题征求我的意见,但大部分情况我都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直在用随便的态度敷衍他们。以至于虽说家确实是我真心放下戒备与疲劳的地方,但在内心深处,我一直会感受到明显的格格不入。那种不匹配的状态,想法得不到满足的委屈,时时刻刻困扰着我。结果到了如今,我面对大多数情况,仍会优先满足他人利益,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善于也没勇气表达出来。现在想来,这种性格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浮现了。那时候因为害怕和别人交流,害怕被别人伤害,一直在刻意回避与人的互动。不仅如此,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意见并不会发生多大的作用,所以当我在高中自己决定文理分科的时候,表现得又害怕又激动。也就是高中起,我希望父母可以不用再束缚我,甚至于很多时候他们一些带有控制性的表达,我也会变得不耐烦。我自己挑学校,挑专业,决定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反向的抗拒,又使我在面对生命中的困难时,只能选择自己硬抗或者找朋友帮忙。讲到这种程度,我突然觉得,这团过去的乱麻早已分不清了具体的因果关系。
关于压抑。前半年参加过一个个体心理学的培训,就在学习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早在最初的记忆里出现并伴随到了至今。小时候的状态,其实和现在仍伴随我的压抑、隔阂没什么不同。陌生的环境,不敢与别人交流,找不到朋友,因为自己的笨拙尽做些给别人添麻烦的事,只有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才会感到开心,例如上课、听歌和看书。而家里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妈妈下岗,爸爸的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却还要还贷款,弟弟又刚出生,爷爷的厂倒闭,种种事情压在我们家的头上,蔓延了很长时间。那时候感到委屈,自己只能躲在被子里无声哭泣,因为我爸并不喜欢我和弟弟哭,甚至于我在上高中时才认识到,自己的那种感受叫做委屈。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要表现出任何情绪,不能给家里添任何麻烦。我记得最开心的儿童节是我幼儿园毕业那天。那天阳光刚刚好,我和爸妈在幼儿园组织的游戏中尽情玩耍,自己还获得了一些名次。在我们将要下楼离开的时候,我还在想“以后还要这么玩。”从此之后再无以后。
关于负面情绪。也许当时的真实情况没有我描述的那么糟,也许我只是为自己这么多年艰难的感受寻求合理化。我还记得自己和很多很多同学的互动,哪怕如今我们再也不会联系,我还记得我爸送我的玩具以及幼时的玩乐,爷爷奶奶对我的包容与爱。但就像我一直都在描述家庭的负面影响一样,一旦负面情绪爆发,我经常会觉着自己是一座孤岛,内向、自卑、压抑和软弱,它们就像黑暗中的彼此相连的海浪,而那拉我下坠的消极情绪,便是塞壬的歌声。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要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其他人表现的那么乐观积极,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为什么我想要的希望还没来或是一次次落空。像个自怨自艾的傻瓜。大学之前,从来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别人建立联系,如何面对爱与分离,如何追逐自己的目标与快乐,等等等等。我只能靠自己在迷雾中四处碰壁,直到抓到了心理学的稻草。而这根稻草,可能在我不经意间,已经长成了我们家的小树。
关于学习与表达。看书读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接触电脑游戏和小说,学书法,对数字和建筑敏感,等等等等,无不是受了我爸的影响。就在20年来的相处中,我学会了他的生闷气、语言永远大于行动、负性表达和强撑的脸面。或许不止是他,我的爷爷,我的叔叔,我身边的朋友,我的弟弟,他们或多或少只会用拙劣的手段表达自己。他们渴望与彼此产生联系,像我一样,他们又害怕与别人产生联系,像我一样。我们都是分裂的两极,只是偶尔在下雨天,喝醉酒的时候交织在一起——那天我爸喝醉酒躺在床上,对我讲:“你妈也很辛苦的。”
关于和解与未来。这么多年,敏感于自己的感受,困囿于自己的内心,将叙事风格束缚在自己身上,面对更多不安全的广阔世界,眼界太低而又错过了太多。事实上,我和其他人的艰难困苦没有什么不同,我的父母同样承受着许许多多的压力,比我更甚。这也是我开始想要和他们,和过去和解的原因。当年的他们比我大不了几岁,在独立面临生活的困境时,又要想办法照顾我,在那样的情境下,我很难做的比他们更好。而我,作为一个拥有独立能力的人,尽管因为一些原因缺乏勇气与经验,却不能因此陷入负性的循环之中。只要面对着目标坚持的走下去,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就像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亲戚朋友这些年所做的一样。虽然我的爸爸仍有些时候很混蛋,弟弟、妈妈和我的联系仍不够深,但我在他们注视下,终于开始了自己跌跌撞撞的前行。而那些辩驳不清的牵绊,可能就是因为过去不了解才求不得的爱吧。
关于听话。前几天自己曾写道:“我其实并不讨厌辅导班,只是满脑子都是某天放学后,我妈把门开到一半,然后转过身慎重地问我要学书法还是画画。”这些年慢慢咀嚼,内心中始终有这样的怨气:“请问我可以躲在被窝里不出门吗...我知道了。好的,请你们不要嫌弃我;好的,这样就不会太差劲了;好的,这样就会得到我喜欢的东西了;好的,要开开心心地度过这一天;好的,你看我不是再害怕啊;好的,我能听懂你的话,我知道你是对的,我正在按照你的做,我将获得你的东西;好的,都见鬼去吧;对不起,我的意思是,你们很棒。”看起来委屈求全又悲观厌世。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虽然我的父母会就一些问题征求我的意见,但大部分情况我都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一直在用随便的态度敷衍他们。以至于虽说家确实是我真心放下戒备与疲劳的地方,但在内心深处,我一直会感受到明显的格格不入。那种不匹配的状态,想法得不到满足的委屈,时时刻刻困扰着我。结果到了如今,我面对大多数情况,仍会优先满足他人利益,自己的内心想法不善于也没勇气表达出来。现在想来,这种性格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便已经开始浮现了。那时候因为害怕和别人交流,害怕被别人伤害,一直在刻意回避与人的互动。不仅如此,父母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会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意见并不会发生多大的作用,所以当我在高中自己决定文理分科的时候,表现得又害怕又激动。也就是高中起,我希望父母可以不用再束缚我,甚至于很多时候他们一些带有控制性的表达,我也会变得不耐烦。我自己挑学校,挑专业,决定自己的未来。但是这种反向的抗拒,又使我在面对生命中的困难时,只能选择自己硬抗或者找朋友帮忙。讲到这种程度,我突然觉得,这团过去的乱麻早已分不清了具体的因果关系。
关于压抑。前半年参加过一个个体心理学的培训,就在学习中我认识到,自己的不安全感早在最初的记忆里出现并伴随到了至今。小时候的状态,其实和现在仍伴随我的压抑、隔阂没什么不同。陌生的环境,不敢与别人交流,找不到朋友,因为自己的笨拙尽做些给别人添麻烦的事,只有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才会感到开心,例如上课、听歌和看书。而家里的情况也不太乐观,妈妈下岗,爸爸的公司出现财务问题却还要还贷款,弟弟又刚出生,爷爷的厂倒闭,种种事情压在我们家的头上,蔓延了很长时间。那时候感到委屈,自己只能躲在被子里无声哭泣,因为我爸并不喜欢我和弟弟哭,甚至于我在上高中时才认识到,自己的那种感受叫做委屈。自己能做的就是不要表现出任何情绪,不能给家里添任何麻烦。我记得最开心的儿童节是我幼儿园毕业那天。那天阳光刚刚好,我和爸妈在幼儿园组织的游戏中尽情玩耍,自己还获得了一些名次。在我们将要下楼离开的时候,我还在想“以后还要这么玩。”从此之后再无以后。
关于负面情绪。也许当时的真实情况没有我描述的那么糟,也许我只是为自己这么多年艰难的感受寻求合理化。我还记得自己和很多很多同学的互动,哪怕如今我们再也不会联系,我还记得我爸送我的玩具以及幼时的玩乐,爷爷奶奶对我的包容与爱。但就像我一直都在描述家庭的负面影响一样,一旦负面情绪爆发,我经常会觉着自己是一座孤岛,内向、自卑、压抑和软弱,它们就像黑暗中的彼此相连的海浪,而那拉我下坠的消极情绪,便是塞壬的歌声。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事情要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其他人表现的那么乐观积极,不会像我一样难受,为什么我想要的希望还没来或是一次次落空。像个自怨自艾的傻瓜。大学之前,从来没有人教过我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与别人建立联系,如何面对爱与分离,如何追逐自己的目标与快乐,等等等等。我只能靠自己在迷雾中四处碰壁,直到抓到了心理学的稻草。而这根稻草,可能在我不经意间,已经长成了我们家的小树。
关于学习与表达。看书读诗,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接触电脑游戏和小说,学书法,对数字和建筑敏感,等等等等,无不是受了我爸的影响。就在20年来的相处中,我学会了他的生闷气、语言永远大于行动、负性表达和强撑的脸面。或许不止是他,我的爷爷,我的叔叔,我身边的朋友,我的弟弟,他们或多或少只会用拙劣的手段表达自己。他们渴望与彼此产生联系,像我一样,他们又害怕与别人产生联系,像我一样。我们都是分裂的两极,只是偶尔在下雨天,喝醉酒的时候交织在一起——那天我爸喝醉酒躺在床上,对我讲:“你妈也很辛苦的。”
关于和解与未来。这么多年,敏感于自己的感受,困囿于自己的内心,将叙事风格束缚在自己身上,面对更多不安全的广阔世界,眼界太低而又错过了太多。事实上,我和其他人的艰难困苦没有什么不同,我的父母同样承受着许许多多的压力,比我更甚。这也是我开始想要和他们,和过去和解的原因。当年的他们比我大不了几岁,在独立面临生活的困境时,又要想办法照顾我,在那样的情境下,我很难做的比他们更好。而我,作为一个拥有独立能力的人,尽管因为一些原因缺乏勇气与经验,却不能因此陷入负性的循环之中。只要面对着目标坚持的走下去,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就像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亲戚朋友这些年所做的一样。虽然我的爸爸仍有些时候很混蛋,弟弟、妈妈和我的联系仍不够深,但我在他们注视下,终于开始了自己跌跌撞撞的前行。而那些辩驳不清的牵绊,可能就是因为过去不了解才求不得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