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客家人的大学回顾之三
某客家人的大学回顾之一
某客家人的大学回顾之二
续上文
二十一
Hi,XXX(我的名字):
“单身节”快乐!无论你是否单身,都希望你幸福快乐!因为一直与我们班滴男生混得不是那么熟,所以对我们班滴男生的情况不是那么了解,而且你们又那么低调…^_^,So,真的蛮希望大家更坦诚,变得更close一点(哈,当然是如果我有这个荣幸dī话)…
对你的印象是有个弟弟(估计是个很宠弟的哥哥吧~),喜欢篮球(因为总在我们班的篮球赛看见你呢~),昨天发现原来你高中时是合唱高声部滴(嘻嘻,不知能否称你作音乐小王子呢?),看来,我们合唱比赛少不了你哦!>v<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次ZJ病了,我们一起去探他,你还蛮讲义气的嘛!还记得在医院玩Killer,你还超会演dī~对了,还有院运会才发现你还是“千王之王”,超会玩扑克的,牛~在我跑800的时候,你们一群男生在喊“加油”陪跑,哈,还真让我感动了一少会儿…(花的图案)
呵呵,啰里啰嗦说了一堆,不过我还想说你笑起来还蛮腼腆,好可爱哦~希望你以后笑口常开啦~(笑脸),最后,真心地祝你幸福快乐!!!
From 316(女生宿舍)
二十二
有晚,隔壁宿舍的一个男生带着凉席、枕头和被子到我们这儿来,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诧异。
他说受不了了,今晚要在我们这儿睡。
原来是他宿舍有人竟把自己的女朋友带回来过夜,另外三人不同意,然而阻止不了事情发生。于是,这另外三人只好出去找地方睡,一个去了校内的招待宾馆,一个去了附近城中村的“十元房”,还有一个来了我们宿舍。
二十三
住在我们楼上的,不知道是哪个学院的学生,从大三那年开始就一直在宿舍门口的楼梯转角处打麻将。
起初,大家觉得他们只是“玩玩下”,毕竟大三是有可能比较空闲的,像我就是,大三下学期甚至一周只有三节课,但即使再闲,也未至于去到“从早打到晚”的地步……
结果他们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2011年6月,我参加完大三最后一科考试,准备迎来一个完全没课的大四,那天下午我收拾完毕背着包走出宿舍时,传入耳朵的是楼上稀里哗啦的洗牌声。
转眼又过一年,我返校参加毕业典礼。走到宿舍楼下时我遇到阔别多时的室友,我的第一反应竟是问他:“那几个住三楼的还在打麻将吗?”
他点了点头。我们沿着楼梯上楼,然后通过一条走了不下千遍的走廊,麻将敲打桌面的声音每五秒响一次,渐强,直到声音完全位于我们的头顶。稍静,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倏而奔来。
二十四
3月7日是“女生节”,早就听师兄说过,那天男生要去女生宿舍帮忙做事,搞卫生,收拾书桌什么的。
因此每次我都躲开这个“女生节”,要么回家,要么借故出门。
也许这是毕业典礼时部分女生对我表示“不认识”、“没印象”的主因之一。
二十五
11月11日是“光棍节”,虽然男生们肯定不都是单身者,但女生们也会过来男生宿舍“窜门”,送上小礼物。上文的那封信,就是一个女生写给我的。
有次,对面宿舍的几个同学收到了一个女生宿舍集体送来的烩番薯四根。
二十六
应该是大二那年。我周末从家返回学校,如果要赶到学校吃晚饭的话,我下午三点就得出家门。
而我希望赖久一些,于是一赖就赖到五、六点,然后什么都不吃。这样的话,到达学校的时间是夜晚九点左右,晚饭是没得吃了,但学校的饭堂还有“夜宵”提供。
主要就是麻辣烫了,不过为了照顾大众口味,它本身并不辣,窗口处放置了一大碗辣椒油供学生自行调味。我不是食辣之人,每次只会意思地点一两滴。
自己一个人坐在灯光微弱的饭堂吃麻辣烫,我想起读小学那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那时,她就会时不时带我去住处附近的路边摊吃麻辣烫。奶奶在我初三那年走了,爷爷也离世于同一年,他们在我的印象里越来越模糊。
二十七
对面宿舍的两个同学在大三那年学起了吉他。二人一起到学校附近的琴行报名上课,第一次课后带回一本“吉他初学者教材”,扉页便是那首经典的《爱的罗曼斯》,简单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路过对面宿舍,还是会看到他们两个坐在床边,反复地弹着《爱的罗曼斯》,然而感觉上他们还未曾熟练地演奏这首曲,两把吉他就被搁置在了宿舍一角,直到尘埃布满。
一年后,毕业季,我和几个同学留到最后,包括上述二人。当然了,我还是比他们先一步告别校园。临走时,我在对面宿舍看到那两本和吉他一起被搁置的“吉他初学者教材”,忽然的一个念头,我拍掉附在教材表面的灰,带走了其中一本。
二十八
忘了是大二还是大三那年的十月,我生日那天。我吃完晚饭回到宿舍坐下,不一会儿,两个室友走出宿舍,我对此并无在意。
十分钟后,他们带回一个生日蛋糕。
说真的我感到意外,因为就算是之前在家过生日,也真的挺久没有吃过蛋糕了,虽然我对蛋糕不算有好感。于是我向室友表示感谢,接着我们几个分享这个尺寸不大的蛋糕,我还叫来附近宿舍的同学。那一瞬间,我有点被感动了。
二十九
室友有些举动令人费解。
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接踵而至。在一门早就听说“非常难过”的课上,老师也毫不意外地拒绝划重点,同学们人心惶惶。
回到宿舍,我如常坐下,打开电脑。室友也和我做着相同的动作。
一会儿,我听见室友喃喃自语,声音还挺大,令我得以清晰地接收他说出来的字句:
“老师呀老师,我来踩你的校内啦,你大发慈悲给我高分点吧……”我转过头一看,他的电脑屏幕显示着该门课老师的人人网个人页面。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求神拜佛呢。
三十
2009年10月。
那个秋天,王菀之发布一首名为《小团圆》的新歌。我查了查该歌的背景资料,原来歌名是来自张爱玲的同名“遗作”。
我很少看书,但我特爱王菀之的歌,也因此我打算拜读这本出自张爱玲之手的小说。以为学校图书馆会收纳这本书,结果我扑了空,后来方知这书也是该年才正式发行。
结果我在网上找了“电子书”,花了几天把它读完,包括利用上课时间。翌年春天,我在书店买下这本书。后来书遗失了,我又买了第二本。
显然,我是一个既留恋过往,又注重仪式感的人。
某客家人的大学回顾之二
续上文
二十一
Hi,XXX(我的名字):
“单身节”快乐!无论你是否单身,都希望你幸福快乐!因为一直与我们班滴男生混得不是那么熟,所以对我们班滴男生的情况不是那么了解,而且你们又那么低调…^_^,So,真的蛮希望大家更坦诚,变得更close一点(哈,当然是如果我有这个荣幸dī话)…
对你的印象是有个弟弟(估计是个很宠弟的哥哥吧~),喜欢篮球(因为总在我们班的篮球赛看见你呢~),昨天发现原来你高中时是合唱高声部滴(嘻嘻,不知能否称你作音乐小王子呢?),看来,我们合唱比赛少不了你哦!>v<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次ZJ病了,我们一起去探他,你还蛮讲义气的嘛!还记得在医院玩Killer,你还超会演dī~对了,还有院运会才发现你还是“千王之王”,超会玩扑克的,牛~在我跑800的时候,你们一群男生在喊“加油”陪跑,哈,还真让我感动了一少会儿…(花的图案)
呵呵,啰里啰嗦说了一堆,不过我还想说你笑起来还蛮腼腆,好可爱哦~希望你以后笑口常开啦~(笑脸),最后,真心地祝你幸福快乐!!!
From 316(女生宿舍)
二十二
有晚,隔壁宿舍的一个男生带着凉席、枕头和被子到我们这儿来,对此我们感到非常诧异。
他说受不了了,今晚要在我们这儿睡。
原来是他宿舍有人竟把自己的女朋友带回来过夜,另外三人不同意,然而阻止不了事情发生。于是,这另外三人只好出去找地方睡,一个去了校内的招待宾馆,一个去了附近城中村的“十元房”,还有一个来了我们宿舍。
二十三
住在我们楼上的,不知道是哪个学院的学生,从大三那年开始就一直在宿舍门口的楼梯转角处打麻将。
起初,大家觉得他们只是“玩玩下”,毕竟大三是有可能比较空闲的,像我就是,大三下学期甚至一周只有三节课,但即使再闲,也未至于去到“从早打到晚”的地步……
结果他们这样的状态维持了一年。2011年6月,我参加完大三最后一科考试,准备迎来一个完全没课的大四,那天下午我收拾完毕背着包走出宿舍时,传入耳朵的是楼上稀里哗啦的洗牌声。
转眼又过一年,我返校参加毕业典礼。走到宿舍楼下时我遇到阔别多时的室友,我的第一反应竟是问他:“那几个住三楼的还在打麻将吗?”
他点了点头。我们沿着楼梯上楼,然后通过一条走了不下千遍的走廊,麻将敲打桌面的声音每五秒响一次,渐强,直到声音完全位于我们的头顶。稍静,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倏而奔来。
二十四
3月7日是“女生节”,早就听师兄说过,那天男生要去女生宿舍帮忙做事,搞卫生,收拾书桌什么的。
因此每次我都躲开这个“女生节”,要么回家,要么借故出门。
也许这是毕业典礼时部分女生对我表示“不认识”、“没印象”的主因之一。
二十五
11月11日是“光棍节”,虽然男生们肯定不都是单身者,但女生们也会过来男生宿舍“窜门”,送上小礼物。上文的那封信,就是一个女生写给我的。
有次,对面宿舍的几个同学收到了一个女生宿舍集体送来的烩番薯四根。
二十六
应该是大二那年。我周末从家返回学校,如果要赶到学校吃晚饭的话,我下午三点就得出家门。
而我希望赖久一些,于是一赖就赖到五、六点,然后什么都不吃。这样的话,到达学校的时间是夜晚九点左右,晚饭是没得吃了,但学校的饭堂还有“夜宵”提供。
主要就是麻辣烫了,不过为了照顾大众口味,它本身并不辣,窗口处放置了一大碗辣椒油供学生自行调味。我不是食辣之人,每次只会意思地点一两滴。
自己一个人坐在灯光微弱的饭堂吃麻辣烫,我想起读小学那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那时,她就会时不时带我去住处附近的路边摊吃麻辣烫。奶奶在我初三那年走了,爷爷也离世于同一年,他们在我的印象里越来越模糊。
二十七
对面宿舍的两个同学在大三那年学起了吉他。二人一起到学校附近的琴行报名上课,第一次课后带回一本“吉他初学者教材”,扉页便是那首经典的《爱的罗曼斯》,简单版。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路过对面宿舍,还是会看到他们两个坐在床边,反复地弹着《爱的罗曼斯》,然而感觉上他们还未曾熟练地演奏这首曲,两把吉他就被搁置在了宿舍一角,直到尘埃布满。
一年后,毕业季,我和几个同学留到最后,包括上述二人。当然了,我还是比他们先一步告别校园。临走时,我在对面宿舍看到那两本和吉他一起被搁置的“吉他初学者教材”,忽然的一个念头,我拍掉附在教材表面的灰,带走了其中一本。
二十八
忘了是大二还是大三那年的十月,我生日那天。我吃完晚饭回到宿舍坐下,不一会儿,两个室友走出宿舍,我对此并无在意。
十分钟后,他们带回一个生日蛋糕。
说真的我感到意外,因为就算是之前在家过生日,也真的挺久没有吃过蛋糕了,虽然我对蛋糕不算有好感。于是我向室友表示感谢,接着我们几个分享这个尺寸不大的蛋糕,我还叫来附近宿舍的同学。那一瞬间,我有点被感动了。
二十九
室友有些举动令人费解。
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考试接踵而至。在一门早就听说“非常难过”的课上,老师也毫不意外地拒绝划重点,同学们人心惶惶。
回到宿舍,我如常坐下,打开电脑。室友也和我做着相同的动作。
一会儿,我听见室友喃喃自语,声音还挺大,令我得以清晰地接收他说出来的字句:
“老师呀老师,我来踩你的校内啦,你大发慈悲给我高分点吧……”我转过头一看,他的电脑屏幕显示着该门课老师的人人网个人页面。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求神拜佛呢。
三十
2009年10月。
那个秋天,王菀之发布一首名为《小团圆》的新歌。我查了查该歌的背景资料,原来歌名是来自张爱玲的同名“遗作”。
我很少看书,但我特爱王菀之的歌,也因此我打算拜读这本出自张爱玲之手的小说。以为学校图书馆会收纳这本书,结果我扑了空,后来方知这书也是该年才正式发行。
结果我在网上找了“电子书”,花了几天把它读完,包括利用上课时间。翌年春天,我在书店买下这本书。后来书遗失了,我又买了第二本。
显然,我是一个既留恋过往,又注重仪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