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 | 他只用两本书就征服了我
本文涉及严重的东野圭吾的作品《信》的剧透。
你肯定听过东野圭吾的大名。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嫌疑犯X的献身》、《白夜行》等,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驰名。 但我对他的认识,还是来自于前两年出版的《解忧杂货店》。这是典型的治愈系小说,尽管只是一个加入了些推理奇思的小故事,但你无可选择地被感动。 于是又看了他的《信》。

如果要说到偏好,我更推荐《信》。其实东野圭吾有许多书都更加有名,但不知为何我先翻开了《信》,开头着实有些枯燥,一直是描写男主角受到抢劫杀人的哥哥连累在各处碰壁的篇章。 但慢慢地,男主角的生活有了起色。被录取进入了函授班,虽然本来成绩很好完全可以上大学进了函授班还得辛苦打工养活自己;加入了仗义朋友的乐队,虽然歌声出众可以出道却因为“杀人犯弟弟”的身份而不得不退出;遇到了真心相爱的女孩,虽然最后又因为哥哥的问题而忍痛分开…… 可就在你每次饱含期待男主角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时,每次都是哥哥那来自监狱的信戳破希望的泡沫。 男主角很痛苦,我也很心累,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后来,男主角终于进入一家日本知名电器行。按照鸡汤文和各种电视剧的套路,男主角最终应该能成一番大事业,然后那些曾经看轻他的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世界一片和平……但梦想再次破灭,因为一次电器行遭窃事件,警察彻底调查各个工作人员,男主角曾经面试时撒的“哥哥在国外读书”的谎轻易被拆穿,生活的一切又变了样。 还好,这次没有像之前那样丢了工作,只是被换到了较差的部门。 后来社长出现在了男主身边,按照套路,男主应该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NO,这不是东野圭吾。 这样的境况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不好意思,无穷无尽,每一次男主重拾希望努力生活的时候,总会有哥哥的信来破坏,不仅男主自己,连妻女都备受连累,没有朋友交心,没有小伙伴玩耍,日子清苦又无望。 于是男主终于下定决心和哥哥断绝关系,一封决绝的信寄给哥哥后,事情竟然峰回路转,男主和昔日乐队好友重聚,决定去监狱慰问演出,而且是哥哥所在的监狱。 『哥哥——直贵在胸中呼唤着。 哥哥,我们为什么要生到这个世上来呢? 哥哥,我们也有幸福的那一天吗?我们在一起交谈,就像我们两个给妈妈剥栗子时那样。 …… 直贵终于张开嘴,准备唱。 可是,发不出声音来。 怎么也发不出声音。』 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不知道应该是感动还是感慨,可能还是没办法实在地感受到男主那种处境的痛苦,这种经历,我可能也一辈子都不会有。 可也正是因为这种经历的稀缺性,东野圭吾才会写出《信》来呼吁大众关注罪犯亲人反歧视的社会问题。 老实说,一开始看到男主人公这么可怜的遭遇,我一边抱持着“为什么要歧视他呢他又不是犯罪的那一个社会应该帮助这类群体的社会适应”的想法,一边又觉得“旁人这种想法和做法也是情有可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避着些总是保险的做法”。 可后来,当看到东野圭吾借着社长的嘴说出来的想法“犯罪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就是自己犯罪的同时也抹杀了自己亲属在社会上的存在。为了显示这种客观事实,也需要存在歧视。”时,又觉得深有道理。对犯罪者的惩罚,不仅在于罪犯本身,还包括他亲友受到的歧视。 不过好像,后面这种惩罚犯罪者犯罪时很少考虑,后期也往往不知情或不敏感,痛苦往往要犯罪事实既定后才会出现,所以这种惩罚好像意义不大? 不管怎么样,这的确冲击了我之前对于歧视和反歧视的单纯认识,启发了我关于社会的一些认知。所以也就更喜欢东野圭吾了。 东野圭吾是个犀利的作家,类似的探讨社会问题的作品还有许多——揭露医疗黑幕的《宿命》、描述虐童问题的《我以前死去的家》、涉及影子作家捉到现象的《恶意》、探讨家庭伦理关系的《秘密》……虽然没看过,但相信不会令人失望。

也许你也可以去读读东野圭吾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