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回东北了
我大姑回东北了,刚开始告诉我他们确定要回东北了,我还挺开心,一是为我大姑开心,因为她很想回去,亲戚都在东北,好多年没见了,每次我从家里回来,去看她,她总要问这问那。七十多岁的多人,从来没读过书,连打电话都不会,每次想和谁打电话,都要我大姑夫打好,她来说话,更别说坐车坐飞机来回东北了,还有她的腿又点不好,走多路要疼的,她在上海的这几年挺开心,但是也特别想家,想念家里的人,想念家里夏天的香瓜,想念家里的豆角,想念家里的早市,她已经想过好久要回家,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能回去,这次趁着十一,我大姐大姐夫来了,正好把他们接回去,她终于可以回老家了,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还能有几年,再不回去就见不到亲戚了。我很为她高兴,她终于可以实现了她的愿望了。
另一个我高兴的原因,是最开始得知他们开始计划回去时,想着不用再大老远跑去看望他们了,因为有时真的是在不想动不想动的时候还要坐2个小时地铁去看望他们,不用再折腾了,也不用每次去我大姑夫都催我找对象,也不用每次打电话都要给我相亲而我要想着办法怎样拒绝,我有点小开心,但这只是在最开始得知他们计划回去的时候,直到买好机票,确定下来具体回去的时间后,我有点难过了。他们打算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回去,第二天正好我大姐大姐夫上班。可十一我去参加婚礼,直到最后5号下午才回来,到家换了件衣服,就赶紧往她家赶,到了已经快到7点了,就像每次我周五下班到她家的点,这次因为家里人多,所以没有等我一起吃饭,而是给我留好了,进屋就吃饭。我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天已经黑了,我赶到进屋就有人在等我,就有热乎的饭菜。让我想起初中高中的冬天,家里冬天大约5点天就黑了,大冷天放学天已经黑了,回到家爸妈在等我吃饭,桌上都是热乎的饭菜,这是家的感觉。来上海第四年了,每年都要去看望他们几次,每次差不多都是周五下班后过去,快要到了给她打电话,她开始做菜,等我到屋了,差不多开始吃饭,热乎饭菜,亲切的人,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地方,给了我家的感觉。我大姑夫每次都要和我喝酒,要么开罐啤酒,要么倒一小杯白酒或是黄酒,我说我不能喝酒,可是还是执意给我倒酒,也许这是东北人欢迎人的一种方式,但最后我的酒都是他帮我喝了,最近的一次喝的是苹果酒,因为像饮料一样,所以我喝了些。我大姑夫像个老小孩,说已经把我婚礼上的致辞稿写好了,可是我还没有男朋友呢,他说他要在上海参加我的婚礼,临回去还和我开玩笑,等你这么多年,也不结婚,我们回去了。我姐说那个房子他们也打算卖掉了,要在虹口区附近再买,离小孩上学近点儿,我和那个给我家一般感觉的地方再没有关联了,那里没有给我家一般感觉的人了。回吉林我也可以去看望他们,我姐姐也还在这,可是在上海,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给过我家的感觉……
雪子回东北了,是去年十一后,我十一假期搬家,她来帮我搬家,我说请她吃饭,结果她师兄在这边,她师兄和他女朋友,雪子,我一起吃的饭,她帮我搬家,还是别人请她吃的饭。她走之前,几个高中同学一起聚了一下,聊了很多高中的事情,吃过饭我没回家,去她那住,想在和她多待一些时间,大晚上出了地铁还挺冷,可是没能阻挡我们一起去找一家她总吃的烧烤,然后打包拿回去吃,最后就是她回东北了,因为上班没能送她,李宁去送的,看李宁给她拍的照片,就是一小二货形象,这是她一贯的形象。想想和雪子从初一就开始是同学了,都13年整了,有时人们说当一段友谊没什么可谈的了,才要拿出时间来衡量,我们有很多可谈的,可是还是想说说时间,13年不容易。
雪子和我是一年来上海的,因为暑假她比我早到2个月,之前的十一我都是先去我大姑家,再去雪子家,从她和别人一个房间,到自己一个房间,从她室友好几个到她一人坐拥三室豪华大房,我都经历了,最开始因为她室友多,我不能在她那里住,我这里同样也是,后来我就总去她那里住,感觉那里是我的避风港,工作了一周,去她那里休息,很踏实,有些人就是这样,会让你很有安全感。吃她做的菜,有一次买了三个螃蟹,没绑腿的,洗的时候要到处抓;早上起床她煮粥吃,还有那么大的床睡觉竟然会掉地上。后来李宁也来上海了,三个聚到一起,好像有用不完精力,晚上1点都不困,嘴里说着要赶紧睡了,可是又聊起来了,三个人挤在一个床上,却睡得很踏实。还一起走着去稍远的菜场买菜,对回来后我鞋上厚厚的一层灰印象深刻,还有一起吃东北烧烤过端午节,拿着一整箱酸奶去唱歌。现在想想好像雪子没有在我这里住过,除了和我一起在安亭开过一次房,剩下的就是帮我搬完家,铺好床,躺在床上睡了一小觉,没能一起住在我的床上,还挺遗憾的。以前我们三个的聚集地就是江桥,现在江桥应该是我和李宁的敏感地,再去会想起以前一起的日子,聚在一起一定要去吃马玉涛麻辣烫,还有曹琳米线,我们不停地寻找家乡的味道,然后一起去吃,现在江桥多了一份家乡的味道——杨国福麻辣烫,也是因为吃它,我又去了几次江桥,下车的那站就是我每次去找雪子时下的站,等车时能看到雪子工作的大楼。虽然回家也能见到雪子,但不是在上海,不是在江桥,有点儿空落落。
给我归属感、安全感的他们回东北了,怎么都是十月份回东北呢,秋天本来就伤感,这让以后的好几年秋天都得带着离别的气息。尤其天气渐冷,格外想家,学校发的纸巾一个人用也用不完,都是上次的还有,又发这次的,每周可以在食堂买周末卤味,一个人吃一个菜单调,两个菜又太多,要是和家人分享多好,发了样子好看的碗,可是对于不怎么做饭或是只做一个菜的人,好看的碗派不上什么用场,每每这时候总想,如果爸妈在就好了,想家,想有个家,想大家。不过值得安慰的,是在没有家人的情况下,熟悉的老乡同学还没有都回东北,不用总见面,但给彼此的归属感让我们没那么孤单。
另一个我高兴的原因,是最开始得知他们开始计划回去时,想着不用再大老远跑去看望他们了,因为有时真的是在不想动不想动的时候还要坐2个小时地铁去看望他们,不用再折腾了,也不用每次去我大姑夫都催我找对象,也不用每次打电话都要给我相亲而我要想着办法怎样拒绝,我有点小开心,但这只是在最开始得知他们计划回去的时候,直到买好机票,确定下来具体回去的时间后,我有点难过了。他们打算十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回去,第二天正好我大姐大姐夫上班。可十一我去参加婚礼,直到最后5号下午才回来,到家换了件衣服,就赶紧往她家赶,到了已经快到7点了,就像每次我周五下班到她家的点,这次因为家里人多,所以没有等我一起吃饭,而是给我留好了,进屋就吃饭。我就是喜欢这种感觉,天已经黑了,我赶到进屋就有人在等我,就有热乎的饭菜。让我想起初中高中的冬天,家里冬天大约5点天就黑了,大冷天放学天已经黑了,回到家爸妈在等我吃饭,桌上都是热乎的饭菜,这是家的感觉。来上海第四年了,每年都要去看望他们几次,每次差不多都是周五下班后过去,快要到了给她打电话,她开始做菜,等我到屋了,差不多开始吃饭,热乎饭菜,亲切的人,在离家两千多公里的地方,给了我家的感觉。我大姑夫每次都要和我喝酒,要么开罐啤酒,要么倒一小杯白酒或是黄酒,我说我不能喝酒,可是还是执意给我倒酒,也许这是东北人欢迎人的一种方式,但最后我的酒都是他帮我喝了,最近的一次喝的是苹果酒,因为像饮料一样,所以我喝了些。我大姑夫像个老小孩,说已经把我婚礼上的致辞稿写好了,可是我还没有男朋友呢,他说他要在上海参加我的婚礼,临回去还和我开玩笑,等你这么多年,也不结婚,我们回去了。我姐说那个房子他们也打算卖掉了,要在虹口区附近再买,离小孩上学近点儿,我和那个给我家一般感觉的地方再没有关联了,那里没有给我家一般感觉的人了。回吉林我也可以去看望他们,我姐姐也还在这,可是在上海,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给过我家的感觉……
![]() |
雪子回东北了,是去年十一后,我十一假期搬家,她来帮我搬家,我说请她吃饭,结果她师兄在这边,她师兄和他女朋友,雪子,我一起吃的饭,她帮我搬家,还是别人请她吃的饭。她走之前,几个高中同学一起聚了一下,聊了很多高中的事情,吃过饭我没回家,去她那住,想在和她多待一些时间,大晚上出了地铁还挺冷,可是没能阻挡我们一起去找一家她总吃的烧烤,然后打包拿回去吃,最后就是她回东北了,因为上班没能送她,李宁去送的,看李宁给她拍的照片,就是一小二货形象,这是她一贯的形象。想想和雪子从初一就开始是同学了,都13年整了,有时人们说当一段友谊没什么可谈的了,才要拿出时间来衡量,我们有很多可谈的,可是还是想说说时间,13年不容易。
雪子和我是一年来上海的,因为暑假她比我早到2个月,之前的十一我都是先去我大姑家,再去雪子家,从她和别人一个房间,到自己一个房间,从她室友好几个到她一人坐拥三室豪华大房,我都经历了,最开始因为她室友多,我不能在她那里住,我这里同样也是,后来我就总去她那里住,感觉那里是我的避风港,工作了一周,去她那里休息,很踏实,有些人就是这样,会让你很有安全感。吃她做的菜,有一次买了三个螃蟹,没绑腿的,洗的时候要到处抓;早上起床她煮粥吃,还有那么大的床睡觉竟然会掉地上。后来李宁也来上海了,三个聚到一起,好像有用不完精力,晚上1点都不困,嘴里说着要赶紧睡了,可是又聊起来了,三个人挤在一个床上,却睡得很踏实。还一起走着去稍远的菜场买菜,对回来后我鞋上厚厚的一层灰印象深刻,还有一起吃东北烧烤过端午节,拿着一整箱酸奶去唱歌。现在想想好像雪子没有在我这里住过,除了和我一起在安亭开过一次房,剩下的就是帮我搬完家,铺好床,躺在床上睡了一小觉,没能一起住在我的床上,还挺遗憾的。以前我们三个的聚集地就是江桥,现在江桥应该是我和李宁的敏感地,再去会想起以前一起的日子,聚在一起一定要去吃马玉涛麻辣烫,还有曹琳米线,我们不停地寻找家乡的味道,然后一起去吃,现在江桥多了一份家乡的味道——杨国福麻辣烫,也是因为吃它,我又去了几次江桥,下车的那站就是我每次去找雪子时下的站,等车时能看到雪子工作的大楼。虽然回家也能见到雪子,但不是在上海,不是在江桥,有点儿空落落。
![]() |
![]() |
给我归属感、安全感的他们回东北了,怎么都是十月份回东北呢,秋天本来就伤感,这让以后的好几年秋天都得带着离别的气息。尤其天气渐冷,格外想家,学校发的纸巾一个人用也用不完,都是上次的还有,又发这次的,每周可以在食堂买周末卤味,一个人吃一个菜单调,两个菜又太多,要是和家人分享多好,发了样子好看的碗,可是对于不怎么做饭或是只做一个菜的人,好看的碗派不上什么用场,每每这时候总想,如果爸妈在就好了,想家,想有个家,想大家。不过值得安慰的,是在没有家人的情况下,熟悉的老乡同学还没有都回东北,不用总见面,但给彼此的归属感让我们没那么孤单。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