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智杂记》琉璃篇
![]() |
《开智杂记》琉璃篇
四海之内,八荒之外,无知帝所何,时乃不知名。于此不知名时,有一女,居于山中,不知山中日月,不识四季交替。山有幽穴一,敏行如猿猴者,亦不可往。久之,愈无人迹。
洞中无昼夜,以琉璃为瓦椽,四角皆闭,岁无暖寒。
“吾生天地,寄之须臾,为欢几何?——况乃多艰,又为之何?”
女苦思久,衣带日缓,形容憔悴。有仙女游四方者,出于湘,白襦短裙,面目清圆,甚可亲也。见之不忍,宽而慰之:“汝思之久,何也?”又言,“思无行迹,语不留影。忧而太息,不如觅其行迹、追其影光。”
乃去,遗女笔一,恒而存墨,写之无尽。又兼纸一,恒而可书,裁而无穷。
又留书单,列书百二十种,读之可立于世,俯仰无愧于时。
渐长,始觉不足。乃画投石械,置锥于其上,取而用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瀑击雾溅,碎冰裂玉。琉璃四散,一女步出。
须臾,纸动不已,字出其上,乃《明月敲窗》《赠朱君》《龟辞之一生》《老唐传奇》《三月望日赏樱论修辞》。
兴而发之,手舞足蹈,不知日升月落。
“吾将侣辞文而友同侪,浮生短促,当长歌且行。天地有常,人生其一,不可妄薄而止,不可自矜而伐。当自勉之。”
离索居主人曰:善!追兮其犹未远,何惶惑而多嗟?北有高山,南有沧海,东方星出,西方月落,此皆造物之所遗。耳之为声,目之成色,万万年得所出,留于世人为歌为文者,又悲夫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