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祭,写给伊妮 3
“最好的结局是失踪”。是的,伊妮,你为白绫安排了出走作为故事最后的终局,然而我想说,这并不意味着白绫的软弱或逃避,而是他无法在神的面前做一件虚假的事来为自己圆谎。然而虹霞是否真正理解这点呢?看来她不是全然明白,虹霞与白绫之间的爱情,时晴时雨,起起落落,似乎都是因着白绫的缘故,然而白绫自己心中所经历的痛苦岂不更多吗?
在他们爱情最灿烂的时候,也是行至未端的时候,再没有归途可以回去,白绫的信仰选择并没有挽救他的婚姻,这也许与虹霞的愿望想违,然而正是因着白绫对真理的认识,使他再也无法承受谎言与面具。在他跪倒在神的面前要说出那句履行婚约的话时,他心中所有紧闭多时的窗全部打开了,他看到了那片无比夺目灿烂的光芒,尤如梵高在麦田的上空所看到的辉煌摇荡的阳光,梵高在阳光下死去了,而白绫在婚礼的最后一刻出走了,到底他们明白了什么,看清了什么?
我想,这也许和一直困扰着白绫的“罪感”有关吧。白绫一直生活在自责与向往自由之中,即使他从神那儿得着释然之后,也依然如此。正是这种内心冲突构成了他遗世独立的美。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要他们承认自己内心的“罪感”确是一件艰难的事,然而我觉得这正是无神论者与基督徒之间真正区别:无神论者确实可以因此减轻良心的谴责,而基督徒却能从忧伤痛悔中得着属天的信心与希望,如果我们同意费尔巴哈所说的“宗教是人类心灵的梦想”的话,我想说,生活使一颗光明的心遭到不幸之时,神来到他心中,抚平他心灵的伤痛,用慈爱体恤他,因为神靠近伤心的人,拯救灵性痛悔的人。
当尼采宣称“神死了”时,没有人感觉出他心里非常的伤感,其实在他的一生中,直到神志失常,都在苦苦寻找一位鼓舞自己勇往直前的神。我想,应世与宿命,当是束缚人类自由的两个方面,如果我们不是从自己真实的处境出发,去认真寻求生命的丰盛,作为有限的我们,就永远无法与无限者沟通,在应世的生活里,也无法从生命的尊严出发保持我们心中的自由与专注。 伊妮,我要感谢你对剧中人白绫的内心世界所作的探与认识,因为这些年来,在你的作品中一直关注着人性的尊严与真正的宗教精神,你通过白绫风雨飘摇的心灵路,看到了人类灵魂前行之路上的荆棘与石壁,也看到了远方亮丽的光景。正如白绫所说的:“生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礼物,然而我们又负载着痛苦在路上前行。”
白绫是一个从小在冥想与思索的路上走得很远的人,当他从安徒生老柳树下的梦里醒来,而对世界真实的痛苦与灾难,恐怖与不幸时,曾经觉得孤苦伶仃,孤立无援,他无法解释充满纯净气息的生活为什么必须用谎言来掩盖,人们为什么没有权利选择他自己尊重的生活,因而幸福之于他,曾经是那么阴郁,仿若隔着蓝玻璃的毒酒,然而他没有没落与颓废过,在那么多纵情的面孔之中,他始终凛然地张开眼睛,注视着他所寻找的光明。当他终于痛器着出走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一种永远无法告诉世界的幸福。因为在过去的痛苦里,已经静静长满了希望。 虹霞曾经分别在第一章与第八章中给白绫作过两个论断。当白绫第一次出现于她的生活之中,象爱的使者越夜而来,带给她青春无比的温馨与美丽,那是多么流光溢采的浪漫啊,那时的白绫在她心中,“是一个美丽的童话”。然而当她经历爱情的沧桑与痛苦,许多次在爱情里无所适从之后,在爱情的最后一击里她所有的梦想都已经破碎,那时白绫之于她,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可爱的虹霞,其实她从未深入过白绫最深的一间房子,美丽的音乐令人震颤,美丽爱情也同样令人震颤。有一天也许虹霞会怀疑,他们曾彼此拥有过吗?
当白绫的歌声冻成白雪纷纷扬扬飘落在她的生命里,她的心一定也被冻结了。只有夸俄在一旁,作为一个参与白绫和虹霞生活的人,仿佛早有预见地深深思考着,是的,这两个论断他是作为唯一的听众而被虹霞告知的。他理解虹霞,非常的同情与爱着她。然而当他最后明白白绫内心的选择,在尾声里默默地为白绫担忧与祝福时,他不会同意个说法。不是不同意这两个论断,这两个论断无疑是真切的,然而它们在白绫真实的生存状态中出现的次序完全颠倒了。当白绫作为一个刚成名的歌人在小说出现时,他也刚刚告别了一段沉重的往事,将走向生活新的一幕。尽管他有着许多无奈与泪水,然而在所有的人物面前,他不得不做一个漂亮的微笑,虚伪的微笑,来掩饰心中的伤痛与真实。在娱乐世界这样一块是非之地,他的戒备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也是他日后更加焦虑和紧张的缘由了。真正的泪水不是胭脂,已经在心里默无声息地满了,然而他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童话般的孩子,这才是真正谎言啊。
而当白绫经历了燕子、虹霞、苇苇和夸俄的感情冲击,神的拯救和对终极关怀的人认识之后,他已经能够明白,在一生前行的路上,终究必须放弃的是什么,得着的是什么,他因着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放弃了对生活虚伪的想法,专注地理解着神恩与生命,关心着自己灵性里的希望和信心,省察着自己的内心与世界的冲突。在最后的那些日子,他几乎已经重新回到他一直愿望的生活中去了:平平淡淡的一方天地,音乐与神学,一个人静静地沉思默想,自由而平安,口唱心和对生命由衷地感谢。是的,那时他已经不再需要理会世上的虚伪与名利,只要在耶酥基督的真实与生命里成长,象一个孩子那样把一切重负都交托给神。因为耶酥基督曾应许说,在天国的,正是些小孩一样的人。那时,他又回到做一个清纯的孩童的愿望,也正是那时,他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美丽的童话。
对于最后的结局,夸俄能够明白,出走有时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象约翰•连依说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我不能够唤醒你,你只有自己唤醒自己”。 夸俄,白绫,虹霞,苇苇,愿他们能彼此珍惜生命里曾有过的一份真感动吧。
另外,那些在小说中反反复复出现的无名信件,同样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知道这些信件是真实的,也知道在信件背后发生的真实故事。伊妮,你在小说里的用心,是让它介于公开与隐晦之间,故而我不便画蛇添足。然而重读那些信件,我知道了我们言语的脆弱和有限。绵绵的信里,写不尽的是回忆与遗忘那份花开花落的心痛。当你因着这些信件有一份泪涌的感动时,你一定是一个内涵丰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