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日常

Ⅰ 《Oimiakon》——A Red Season Shade 我住的城市鲜少下雨,一年下来,总有几个月份处于干旱期。 抬起头,明晃晃的阳光落在身上,把日子照亮。亮处却又似乎空无一物。有的人,拼命向前走着,眼睛里却下起了一场雾霾。 是时候下一场雨了,即便洗不清你的眼睛,也能落得一身清凉。 九月已经结束,还有三个月,这一年就要走完。今天早晨,急急的下了一场雨,楼下的狗喊叫了几声,地上的积水还拢着昨夜月亮的残影。 什么东西,在死亡之后却又能照亮自身?大概就是雨吧。 Ⅱ 《Ledge》——Seas Of Years 以前没接触后摇的时候,我就喜欢听摇滚乐高潮部分大段的吉他solo。那种类似于噪音的东西,鲜少具有音乐上的审美性,但却能极度的渲染情绪。 将音量放大,耳膜受到强烈刺激。感受这短暂的地动山摇般地呐喊。 后摇的模式,通常是低沉、缓慢的旋律做前奏。像是在一片安静水域中缓缓漂浮,头顶是挥散不去的阴霾。你举着一把火,却哪里都照不亮。水流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无从得知。 《Between Consciousness And Sleep》——I Hear Sirens 或许会突然坠落悬崖,狂啸似的节奏喷涌而出。几个或一个中年男人用尽气力扫着琴弦,积累半生的力量从动脉中爆裂而出。他走到了人生巅峰,他感情炽烈,却仿佛正处于一个活不下去的年纪。喜欢这类后摇的人较多,它可以不断挑拨你的神经,使你在压抑后瞬间达到一种兴奋甚至爆裂的状态。摇滚乐大概就是因此而迷人,使集体容易陷入一种狂欢状态,暂时丧失理智。但我们往往需要一种控制血液的能力,不能因狂热而低智,不能受其控制。 《Normanmusc》——Pg.lost 又或许这片水域没有尽头。滞缓且干涩的音乐仿佛是附着在耳朵里的一个噩梦,你睁着眼睛,四周却是无限的阴暗。这类后摇,通常时常过长。尽管它难以使你陷入狂热,但却会因过度压抑而使人妄想逃脱。可以很直接的说,像我这种无聊的人,还听不进这种看似无聊的歌。 对于后摇来说,一首音乐二十分钟不算稀奇。而这二十分钟里,可以没有一句人声,或许甚至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与波动。 相信你有过在噩梦中用力奔跑却始终逃脱不了的感受吧。听这类后摇就大抵是这种感觉了。 Ⅲ 《Letters To The Metro》——Mogwai 我常常好奇,后摇究竟在讲些什么。我不相信它们只是摇滚中的纯音乐,我知道这沉默背后是有一些话要说的,但是最终,我们都成为了失语的人。 放弃语言沟通,那就换种方式。用你的音乐浸透我的血液好了。 《Kortege》——Our Last Hope Lost Hope 后摇对听众的吸引,大概主要在于情绪与氛围的渲染。 心情不好的时候听的不是音乐,顶多算是听的一种情绪、氛围。客观、冷静的时候适合听音乐。即便创作者不说话,你也能感受到他要讲些什么。 Ⅳ 《Am Sky》——Happy Particles 不过,还有一类后摇像仙音,听了之后可以飞起。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