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弑母事件中的五个家庭教育误区及解决方案
少女弑母事件中的五个家庭教育误区及解决方案
2016-09-25 侃侃如也 侃侃如也
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亲爱的小孩
华语群星 - 亲爱的 电影原声带
银色金属分割线
原创 文丨侃侃如也
事件概述
9月16日,16岁的黑龙江女孩陈欣然成为警方悬赏的在逃嫌犯。次日,她向警方投案自首。案发前,她把母亲李晓梅囚禁在肇东市的家中8天,其中有4天没给母亲吃饭,并且用胶带和布条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最终被折磨致死。
十月怀胎,一个可爱的新生命的诞生让一家人欣喜不已。不管是男孩或女孩,所有的人对这个孩子寄予了人生最美好的希望。在父母的想像中,孩子生来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天使,他们会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光宗耀祖,结婚生子,延续父辈的生命,完成父母而完成的梦想……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很多父母恨不得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把自己多年修炼的功力,全部注入到孩子身体里。
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弑父弑母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每一个被孩子杀死的父母都是那样深深地爱着孩子,甚至有一位父亲在被儿子用刀刺中后还说:“孩子你快跑吧,不要被警察抓住了……”上文所提到的弑母女孩陈欣然的父母,也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孩子。
陈欣然的父亲陈永林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发过不少与女儿有关的内容,却多是些舐犊情深,也有些为父亲的无奈。出事前不久,陈欣然把父亲扎了一刀,陈永林被送到医院。后来,他到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住下。而陈欣然的母亲李晓梅是一个身材瘦削、温柔贤惠的女人,这位母亲对女儿百依百顺,照料得无微不至。在临死前的几晚,她与女儿多次发生争端,多次被女儿赶出家门,她便坐在楼梯间的一张小凳子上,直至天亮……
再后来,就发生了本文最初的惨剧,女儿绑架母亲,现场视频在家族群播放四天,要求给5万元钱,最后母亲被虐待至死。尸体被解剖后,胃里空无一物。
“我现在已经家破人亡了。”陈欣然的父亲陈永林双手交叉在胸前,站起又蹲下,双手捂着眼睛,最后在亲人的搀扶下,离开了殡仪馆。
(以上部分文字转自澎湃新闻网)
陈欣然母亲接送孩子所用自行车
这,便是一个梦想幻灭的故事,结局就是四个字“家破人亡”。本来以为女儿的诞生是天使的降临,会给家里带来欢乐、幸福和希望。谁知道,随着女儿每一天的长大,希望一分分减少,梦想一分分淡去,最后连湮没于平凡都做不到,而是绝决地选择了伤父弑母这一方式。原因在哪里?现在新闻媒体纷纷剑指少女被送去的那所学校——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一所“问题少年纠偏”学校,一个“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笼”。但我认为,这不是陈欣然成为弑母凶手的决定因素,最多只是个助推器。
这起少女弑母案,在媒体报道中,很多地方语言不详,尤其是对陈欣然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经验,父母与女儿之间的真实关系,她在学校的表现、师生关系,她受到谁的影响使得性情发展至此,以及她的家族内部又是怎样……这些具体的答案,恐怕很难被世人知道,因为陈的父亲可能再不想去回忆和分析这一恶梦,这些真相将会从此掩埋。
但是,我们从相关文章和视频中,会发现一些细节,结合近年来多起弑父弑母事件,引发对事实的猜想,可以总结出有几大家庭教育误区必须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
1
误区一
孩子是大人生出来的,因此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溺爱、打骂、处置,甚至决定生死。
孩子虽然在生理上与你血脉相连,但在精神上他(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在法律上是一个受保护的公民,在人际关系上和你是平等的。孩子和你一样,有尊严,有个性,有底线。 对这样一个生命,父母要多点敬畏之心。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是很强的,他(她)有可能成为孝子孝女,也有可能是一个“不肖子弟”(肖就对吗?未必,这是另一个话题),他甚至可能是一个超级天才,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可能性很多!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没有思想的物品任你摆布。
陈欣然弑母事件中,她的父母对她的种种强制要求,后来强行送到问题孩子学校受到粗暴对待,都是没有视她为一个有意愿的独立人,没有尊重她的人格,从而积下长期以来的逆反积怨,最终酿成了惨剧。是人,就有人性的优点与弱点,不是谁是谁的子女就例外的。
解决方案
尊重孩子的意愿,发现孩子的天赋,敬畏生命,保持界限,将孩子视为与自己一样的平等人格的独立人,将哺育培养孩子成年视为社会使命,去除太多的功利主义和私心。
圆点分割线
2
误区二
我只管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陈欣然的父母深爱着孩子,他们尽可能地让她衣食无忧。我猜想,她的学前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可是,当陈欣然上学之后,她与同学的差距便暴露出来了。父母此时必然是紧张、焦虑、不知所措,孩子随之自卑、烦躁、逆反。随着年纪的增长,这样的恶性循环将越来越严重,陈欣然后来成为了“问题少女”也是一种反抗方式,心理上从另外的地方找到的寄托。从案件中还可以看中,父母对她无能为力之后,她的小姨也加入了教育行列。山东那个暴力学校便是小姨介绍的,陈欣然绑架自己母亲后,是小姨一直在谈判劝说,最后凑3.5万元。更可笑的是,父母想推给学校,后来搞不定后,没办法,又推给小姨,小姨没办法了,居然又推给一所暴力学校,最后是将孩子的逆反情绪推到了顶峰。
我身边也有一些家长,从小学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与母亲无法沟通,不听话,甚至打骂母亲。一离异的单亲妈妈女友声泪俱下地说:“只要这一天,孩子乖乖去学校上了学,我便心满意足了!我是我唯一的要求!我是不是前世欠了他?”她儿子才五年级。她说曾经希望孩子能感恩她的付出,以后长大成材报答她,骂也骂过,打也打过,一点用都没有,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是泡影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不难,运用智慧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家长可真得开动脑筋多学习才行。
解决方案
必须认识到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还要讲方式方法。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需要学习!
圆点分割线
3
误区三
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是做父母的本份,现在父母照顾好孩子,以后父母老了,孩子自然会感恩,会好好照顾年迈的双亲,养老送终。
“慈母膝下多败儿”,陈欣然的母亲是一个标准的慈母。她几乎用所有的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被女儿打骂也不还手,最后被饿了四天四夜,死在女儿手里。是什么让自己深爱孩子变成了白眼狼,变成了魔鬼?
那是因为从婴儿到成人,孩子的心智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常说,大猩猩的智力相当于几岁的孩子,海豚的智力又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几岁的孩子就是小动物,未成年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动物性。比如十年动乱里的红卫兵,破坏力杀伤力为什么如此之大,重要的原因是被诱发了身体里的动物属性。意识到人的本性恶的原罪,把孩子想成小动物,很多问题就好办了。小动物是要训练的,是要引导的,好的驯养,可以让小动物成为救生员喔。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会培养一个只知索取的孩子。父母无条件的付出,让他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不懂感恩,以为得到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长此以往,还会滋长“欺弱怕硬”的丛林意识,把父母当成善良温顺的羊羔,任意欺侮。
解决方案
有手有脚的孩子不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自己照顾自己,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感恩他人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人世间真正的爱是什么。这一切,都需要家长花时间去跟孩子沟通交流。
圆点分割线
4
误区四
当孩子失控时,相信“黄金棍下出好人”这句老话,用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以为孩子会屈服于武力之下,乖乖听话。
我前面说到的女友,年轻时看到小老鼠都会尖叫啊,是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拿起棍子,嚎叫着将孩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呢?就是在她觉得孩子已经失控和脱轨的时候。她说根本没想过自己会打人,而且是打自己最爱的人!
陈欣然让父母一次次失望甚至绝望后,她的父母没有去反省自己,也没有试图去了解过她,而是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黄金棍下出好人”,她的父亲开始粗暴地打骂她,但是没有效果,反而让她更加痛恨这个家庭。2016年2月26日被“设套”抓进学校后,陈欣然在车上咬掉上一个女工作人员脸上的肉,从此便开始了梦魇般的生活,这个名为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地方对她进行了更加暴力的虐待。“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最后弑母血案发生了。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孩子真的屈服于你的淫威下,成了丛林法则的牺牲品。那么,以后他遇到强有力的敌人,也是屈服。又或者,他以后强过你之后,是否你应该向他屈服?以暴制暴,绝对是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
提早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和智慧,要舍得投入大量的时间慢慢引导,学会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暴制暴。
圆点分割线
5
误区五
讳疾忌医,不愿接受孩子的缺点,不愿承认孩子是不良少年的现实。为了面子一味包庇孩子的错误,结果孩子见到有人收拾烂摊子,便一错再错,变本加厉。最终酿成大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晚年得子的李双江,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为天才,他觉得他儿子怎么也不会学坏(在鲁豫的访谈中他说)。父母的主观和面子观念,让李双江梦鸽夫妇一直在为李天一收拾乱局,直到轮奸事件,纸再也包不住火了,不仅毁了李天一的前程,也让李双江夫妇名誉扫地。
陈欣然最后绑架母亲四天,居然没有人报案,很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很好理解,父母爱她至深,不想报案,让她的档案上有污点,影响她的前程。我想这不是一次两次了,以陈欣然这种嘴里叼着烟,剃着半阴阳头的“问题少女”,惹出祸事应该不少,可能够格送少管所了。就这样,她绑架、虐待自己母亲长达四天,这样的恶劣行为都能得到容忍,最终的结果除了“家破人亡”还能有什么?
解决方案
让孩子从小开始,做错事都必须付出代价,受到应有惩罚,绝不姑息迁就,让他(她)从小就知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让他(她)对这个世界有所敬畏,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圆点分割线
由于篇幅关系,如姐今天就少女弑母事件的分析就到这里(删掉了好些文字,心痛啊!)。今后有机会,还会写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不是什么教育学家和心理专家,只是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关于家庭教育,我非常有兴趣,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心得体会,欢迎各位微友留言与我交流探讨,祝你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END】-
"作者
陈侃如
现任民革湛江市委会秘书长,湛江市政协委员,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企业高管。19岁开始写作,在各大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撰写的政协提案多次获湛江市优秀提案奖。
侃侃私语,如是我闻。
热点时事,人生感悟。
独特视角,观点新颖。
启发心灵,收获人生。
支持原创
尊重原创
“如果你喜欢侃如姐姐的原创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2016-09-25 侃侃如也 侃侃如也
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
点击题目下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亲爱的小孩
华语群星 - 亲爱的 电影原声带
银色金属分割线
原创 文丨侃侃如也
事件概述
9月16日,16岁的黑龙江女孩陈欣然成为警方悬赏的在逃嫌犯。次日,她向警方投案自首。案发前,她把母亲李晓梅囚禁在肇东市的家中8天,其中有4天没给母亲吃饭,并且用胶带和布条把母亲捆在椅子上殴打,母亲最终被折磨致死。
十月怀胎,一个可爱的新生命的诞生让一家人欣喜不已。不管是男孩或女孩,所有的人对这个孩子寄予了人生最美好的希望。在父母的想像中,孩子生来是一个善良可爱的天使,他们会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光宗耀祖,结婚生子,延续父辈的生命,完成父母而完成的梦想……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很多父母恨不得像武侠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把自己多年修炼的功力,全部注入到孩子身体里。
但,世界上的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近年来,弑父弑母的事件层出不穷,而每一个被孩子杀死的父母都是那样深深地爱着孩子,甚至有一位父亲在被儿子用刀刺中后还说:“孩子你快跑吧,不要被警察抓住了……”上文所提到的弑母女孩陈欣然的父母,也是如此深爱自己的孩子。
陈欣然的父亲陈永林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发过不少与女儿有关的内容,却多是些舐犊情深,也有些为父亲的无奈。出事前不久,陈欣然把父亲扎了一刀,陈永林被送到医院。后来,他到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住下。而陈欣然的母亲李晓梅是一个身材瘦削、温柔贤惠的女人,这位母亲对女儿百依百顺,照料得无微不至。在临死前的几晚,她与女儿多次发生争端,多次被女儿赶出家门,她便坐在楼梯间的一张小凳子上,直至天亮……
再后来,就发生了本文最初的惨剧,女儿绑架母亲,现场视频在家族群播放四天,要求给5万元钱,最后母亲被虐待至死。尸体被解剖后,胃里空无一物。
“我现在已经家破人亡了。”陈欣然的父亲陈永林双手交叉在胸前,站起又蹲下,双手捂着眼睛,最后在亲人的搀扶下,离开了殡仪馆。
(以上部分文字转自澎湃新闻网)
陈欣然母亲接送孩子所用自行车
这,便是一个梦想幻灭的故事,结局就是四个字“家破人亡”。本来以为女儿的诞生是天使的降临,会给家里带来欢乐、幸福和希望。谁知道,随着女儿每一天的长大,希望一分分减少,梦想一分分淡去,最后连湮没于平凡都做不到,而是绝决地选择了伤父弑母这一方式。原因在哪里?现在新闻媒体纷纷剑指少女被送去的那所学校——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一所“问题少年纠偏”学校,一个“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笼”。但我认为,这不是陈欣然成为弑母凶手的决定因素,最多只是个助推器。
这起少女弑母案,在媒体报道中,很多地方语言不详,尤其是对陈欣然从儿童到少年的成长经验,父母与女儿之间的真实关系,她在学校的表现、师生关系,她受到谁的影响使得性情发展至此,以及她的家族内部又是怎样……这些具体的答案,恐怕很难被世人知道,因为陈的父亲可能再不想去回忆和分析这一恶梦,这些真相将会从此掩埋。
但是,我们从相关文章和视频中,会发现一些细节,结合近年来多起弑父弑母事件,引发对事实的猜想,可以总结出有几大家庭教育误区必须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
1
误区一
孩子是大人生出来的,因此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溺爱、打骂、处置,甚至决定生死。
孩子虽然在生理上与你血脉相连,但在精神上他(她)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在法律上是一个受保护的公民,在人际关系上和你是平等的。孩子和你一样,有尊严,有个性,有底线。 对这样一个生命,父母要多点敬畏之心。 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可塑性是很强的,他(她)有可能成为孝子孝女,也有可能是一个“不肖子弟”(肖就对吗?未必,这是另一个话题),他甚至可能是一个超级天才,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可能性很多!不要把孩子看成一个没有思想的物品任你摆布。
陈欣然弑母事件中,她的父母对她的种种强制要求,后来强行送到问题孩子学校受到粗暴对待,都是没有视她为一个有意愿的独立人,没有尊重她的人格,从而积下长期以来的逆反积怨,最终酿成了惨剧。是人,就有人性的优点与弱点,不是谁是谁的子女就例外的。
解决方案
尊重孩子的意愿,发现孩子的天赋,敬畏生命,保持界限,将孩子视为与自己一样的平等人格的独立人,将哺育培养孩子成年视为社会使命,去除太多的功利主义和私心。
圆点分割线
2
误区二
我只管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行了,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
陈欣然的父母深爱着孩子,他们尽可能地让她衣食无忧。我猜想,她的学前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可是,当陈欣然上学之后,她与同学的差距便暴露出来了。父母此时必然是紧张、焦虑、不知所措,孩子随之自卑、烦躁、逆反。随着年纪的增长,这样的恶性循环将越来越严重,陈欣然后来成为了“问题少女”也是一种反抗方式,心理上从另外的地方找到的寄托。从案件中还可以看中,父母对她无能为力之后,她的小姨也加入了教育行列。山东那个暴力学校便是小姨介绍的,陈欣然绑架自己母亲后,是小姨一直在谈判劝说,最后凑3.5万元。更可笑的是,父母想推给学校,后来搞不定后,没办法,又推给小姨,小姨没办法了,居然又推给一所暴力学校,最后是将孩子的逆反情绪推到了顶峰。
我身边也有一些家长,从小学就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与母亲无法沟通,不听话,甚至打骂母亲。一离异的单亲妈妈女友声泪俱下地说:“只要这一天,孩子乖乖去学校上了学,我便心满意足了!我是我唯一的要求!我是不是前世欠了他?”她儿子才五年级。她说曾经希望孩子能感恩她的付出,以后长大成材报答她,骂也骂过,打也打过,一点用都没有,现在看来这个愿望是泡影了。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不难,运用智慧去教育和引导孩子,家长可真得开动脑筋多学习才行。
解决方案
必须认识到父母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还要讲方式方法。要教育好孩子,首先父母需要学习!
圆点分割线
3
误区三
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是做父母的本份,现在父母照顾好孩子,以后父母老了,孩子自然会感恩,会好好照顾年迈的双亲,养老送终。
“慈母膝下多败儿”,陈欣然的母亲是一个标准的慈母。她几乎用所有的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被女儿打骂也不还手,最后被饿了四天四夜,死在女儿手里。是什么让自己深爱孩子变成了白眼狼,变成了魔鬼?
那是因为从婴儿到成人,孩子的心智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常说,大猩猩的智力相当于几岁的孩子,海豚的智力又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几岁的孩子就是小动物,未成年的孩子都有很强的动物性。比如十年动乱里的红卫兵,破坏力杀伤力为什么如此之大,重要的原因是被诱发了身体里的动物属性。意识到人的本性恶的原罪,把孩子想成小动物,很多问题就好办了。小动物是要训练的,是要引导的,好的驯养,可以让小动物成为救生员喔。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会培养一个只知索取的孩子。父母无条件的付出,让他们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更不懂感恩,以为得到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长此以往,还会滋长“欺弱怕硬”的丛林意识,把父母当成善良温顺的羊羔,任意欺侮。
解决方案
有手有脚的孩子不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除了自己照顾自己,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感恩他人的习惯。要让孩子明白人世间真正的爱是什么。这一切,都需要家长花时间去跟孩子沟通交流。
圆点分割线
4
误区四
当孩子失控时,相信“黄金棍下出好人”这句老话,用暴力来解决一切问题,以为孩子会屈服于武力之下,乖乖听话。
我前面说到的女友,年轻时看到小老鼠都会尖叫啊,是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拿起棍子,嚎叫着将孩子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呢?就是在她觉得孩子已经失控和脱轨的时候。她说根本没想过自己会打人,而且是打自己最爱的人!
陈欣然让父母一次次失望甚至绝望后,她的父母没有去反省自己,也没有试图去了解过她,而是后悔自己没有早一点“黄金棍下出好人”,她的父亲开始粗暴地打骂她,但是没有效果,反而让她更加痛恨这个家庭。2016年2月26日被“设套”抓进学校后,陈欣然在车上咬掉上一个女工作人员脸上的肉,从此便开始了梦魇般的生活,这个名为山东科技防卫专修学院的地方对她进行了更加暴力的虐待。“哪里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最后弑母血案发生了。
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孩子真的屈服于你的淫威下,成了丛林法则的牺牲品。那么,以后他遇到强有力的敌人,也是屈服。又或者,他以后强过你之后,是否你应该向他屈服?以暴制暴,绝对是一个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
提早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注重心理辅导,正确引导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和智慧,要舍得投入大量的时间慢慢引导,学会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暴制暴。
圆点分割线
5
误区五
讳疾忌医,不愿接受孩子的缺点,不愿承认孩子是不良少年的现实。为了面子一味包庇孩子的错误,结果孩子见到有人收拾烂摊子,便一错再错,变本加厉。最终酿成大祸。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歌唱家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晚年得子的李双江,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捧为天才,他觉得他儿子怎么也不会学坏(在鲁豫的访谈中他说)。父母的主观和面子观念,让李双江梦鸽夫妇一直在为李天一收拾乱局,直到轮奸事件,纸再也包不住火了,不仅毁了李天一的前程,也让李双江夫妇名誉扫地。
陈欣然最后绑架母亲四天,居然没有人报案,很多网友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很好理解,父母爱她至深,不想报案,让她的档案上有污点,影响她的前程。我想这不是一次两次了,以陈欣然这种嘴里叼着烟,剃着半阴阳头的“问题少女”,惹出祸事应该不少,可能够格送少管所了。就这样,她绑架、虐待自己母亲长达四天,这样的恶劣行为都能得到容忍,最终的结果除了“家破人亡”还能有什么?
解决方案
让孩子从小开始,做错事都必须付出代价,受到应有惩罚,绝不姑息迁就,让他(她)从小就知道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让他(她)对这个世界有所敬畏,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
圆点分割线
由于篇幅关系,如姐今天就少女弑母事件的分析就到这里(删掉了好些文字,心痛啊!)。今后有机会,还会写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与大家分享。我不是什么教育学家和心理专家,只是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关于家庭教育,我非常有兴趣,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心得体会,欢迎各位微友留言与我交流探讨,祝你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END】-
"作者
陈侃如
现任民革湛江市委会秘书长,湛江市政协委员,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企业高管。19岁开始写作,在各大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撰写的政协提案多次获湛江市优秀提案奖。
侃侃私语,如是我闻。
热点时事,人生感悟。
独特视角,观点新颖。
启发心灵,收获人生。
支持原创
尊重原创
“如果你喜欢侃如姐姐的原创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