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
·七月与安生·
随着‘七月与安生’电影上映,‘安妮宝贝’这个名字再次浮现出来了。一直都不太明白,一个把文字写的那么矫情,那么文艺的人,为什么会取了一个如此俗气的笔名。后来她改了名字,庆山。
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书应该是初中吧,在那个年代,郭敬明是主流的校园文化,而安妮宝贝,似乎是一种边缘文化,甚至同学们看到其中某一个段落的时候,都觉得我在看黄色书刊。那个年纪的我们还是白衣飘飘的清纯年代,阳光灿烂。抑郁症、安眠药、酗酒、香烟、做爱、一夜情……都是禁忌的词语。
一个小城镇的姑娘,在安妮宝贝的书里面看到了上海的霓虹夜景,知道了伊都锦、百盛、帕格尼尼……
大大的木质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纯白的棉质床单,麻质的窗帘,大杯冰水,爱尔兰民谣,白色棉质连衣裙,光脚穿白色的球鞋,银手镯,穿棉质格子衬衫黑色袜子的男人……
以上是十多年后,我对安妮宝贝文字所有的记忆。
在看电影之前,重新看了一遍小说,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一个喜欢平淡安稳的生活,一个追求流浪漂泊的人生,同时爱上一个男人,之后就相互撕逼,再之后一个生了孩子后死了,另一个和那个男人一起抚养孩子长大……
在现在看来,整篇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略显单薄,不太明白十多年前到底是什么让我深深的感动,也许是一种情境,一种阴暗、抑郁的感觉让我莫名的痴迷。
关于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相比较小说而言,人物和内容都相当饱满,整个情节也很丰富连贯,结局也有让人惊喜的部分,但是,就是没有安妮宝贝的感觉,‘七月与安生’就不该有色彩,有了色彩后,再细腻的故事情节都无法表现出那种让我感动的情境。
也许是同为香港导演的原因,电影里透露出了一丝丝王家卫的感觉,周冬雨的泡面头和桀骜的表情,剧情空隙的背景音乐‘la jam bo’都让我想到了‘重庆森林’里的王菲。
演员和造型,简直就是无法认同,七月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有着一头黑色及腰长发,身材单薄较小的女生,而马思纯,有着一种北方女生的大气和倔强,没有了小说里七月对安生的依赖感。安生,应该是一个高高的清瘦女生,有着一种对世俗的不屑和桀骜的感觉,周冬雨,为了表现出安生的那种桀骜,有点用力过猛,刻意而为之,让我很难有角色的代入感,每次镜头转到她那一头小卷的泡面头,我分分钟就出戏。苏家明,皮肤白净,嘴唇单薄,头发柔软较浅,穿格子衬衫木质纽扣,修长干净的手指,穿系带的鞋子,带皮质表带的手表,而演员,除了那件格子衬衫,其他没有让我找到一点苏家明的影子,电影里面,苏家明表现的过于软弱,小说里的苏家明,虽然徘徊在两个女生间犹豫不决,那并不是软弱,而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表面上他和七月一样,追求安定平稳的人生,而骨子里,他却有着和安生一样漂泊流浪的灵魂,安生就是镜子里的苏家明,他对安生有着一种怜悯和心疼,那种感觉并不只是对于安生,同样也是在怜悯和心疼自己,安生死后,苏家明向现实的生活妥协了,选择了安静平稳的生活。
电影里面,‘七月与安生’有三种结局。在网上连载小说的结局,安生和一个成熟可靠的男人结婚了,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七月在结婚前让苏家明不要再出现了,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结束这样的生活,之后七月离开了,去住安生住过的小旅馆,走过了安生走过的地方,遇见了很多在以前没有遇见的人,在漂泊流浪里找寻人生的意义。安生告诉苏家明的结局,婚礼上,苏家明逃离了,七月踏上了漂泊的旅程,之后,七月挺着肚子回到了安生的身边,安生陪她生下了孩子,七月离开了,继续她的旅程去过她想过的自由人生。真实的结局,七月生下孩子后因大出血死了,安生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结尾的时候,安生站在玻璃面前,看见了七月的样子,安生过上了七月的人生,七月的灵魂在安生的身体里生长,慢慢的,七月与安生变成了一个人。
其实去用小说来评判电影的好与坏并不客观,小说提供了一个故事的框架和意境,而电影在这个框架上填补了丰富细腻的内容。独立出安妮宝贝的文字风格和小说塑造的意境和人物感觉来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有层次的剧情,弥补了小说架构和人物上的空洞。
随着‘七月与安生’电影上映,‘安妮宝贝’这个名字再次浮现出来了。一直都不太明白,一个把文字写的那么矫情,那么文艺的人,为什么会取了一个如此俗气的笔名。后来她改了名字,庆山。
第一次看安妮宝贝的书应该是初中吧,在那个年代,郭敬明是主流的校园文化,而安妮宝贝,似乎是一种边缘文化,甚至同学们看到其中某一个段落的时候,都觉得我在看黄色书刊。那个年纪的我们还是白衣飘飘的清纯年代,阳光灿烂。抑郁症、安眠药、酗酒、香烟、做爱、一夜情……都是禁忌的词语。
一个小城镇的姑娘,在安妮宝贝的书里面看到了上海的霓虹夜景,知道了伊都锦、百盛、帕格尼尼……
大大的木质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籍,纯白的棉质床单,麻质的窗帘,大杯冰水,爱尔兰民谣,白色棉质连衣裙,光脚穿白色的球鞋,银手镯,穿棉质格子衬衫黑色袜子的男人……
以上是十多年后,我对安妮宝贝文字所有的记忆。
在看电影之前,重新看了一遍小说,一对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一个喜欢平淡安稳的生活,一个追求流浪漂泊的人生,同时爱上一个男人,之后就相互撕逼,再之后一个生了孩子后死了,另一个和那个男人一起抚养孩子长大……
在现在看来,整篇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都略显单薄,不太明白十多年前到底是什么让我深深的感动,也许是一种情境,一种阴暗、抑郁的感觉让我莫名的痴迷。
关于电影版的‘七月与安生’,相比较小说而言,人物和内容都相当饱满,整个情节也很丰富连贯,结局也有让人惊喜的部分,但是,就是没有安妮宝贝的感觉,‘七月与安生’就不该有色彩,有了色彩后,再细腻的故事情节都无法表现出那种让我感动的情境。
也许是同为香港导演的原因,电影里透露出了一丝丝王家卫的感觉,周冬雨的泡面头和桀骜的表情,剧情空隙的背景音乐‘la jam bo’都让我想到了‘重庆森林’里的王菲。
演员和造型,简直就是无法认同,七月在我的想象中应该是一个有着一头黑色及腰长发,身材单薄较小的女生,而马思纯,有着一种北方女生的大气和倔强,没有了小说里七月对安生的依赖感。安生,应该是一个高高的清瘦女生,有着一种对世俗的不屑和桀骜的感觉,周冬雨,为了表现出安生的那种桀骜,有点用力过猛,刻意而为之,让我很难有角色的代入感,每次镜头转到她那一头小卷的泡面头,我分分钟就出戏。苏家明,皮肤白净,嘴唇单薄,头发柔软较浅,穿格子衬衫木质纽扣,修长干净的手指,穿系带的鞋子,带皮质表带的手表,而演员,除了那件格子衬衫,其他没有让我找到一点苏家明的影子,电影里面,苏家明表现的过于软弱,小说里的苏家明,虽然徘徊在两个女生间犹豫不决,那并不是软弱,而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表面上他和七月一样,追求安定平稳的人生,而骨子里,他却有着和安生一样漂泊流浪的灵魂,安生就是镜子里的苏家明,他对安生有着一种怜悯和心疼,那种感觉并不只是对于安生,同样也是在怜悯和心疼自己,安生死后,苏家明向现实的生活妥协了,选择了安静平稳的生活。
电影里面,‘七月与安生’有三种结局。在网上连载小说的结局,安生和一个成熟可靠的男人结婚了,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七月在结婚前让苏家明不要再出现了,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结束这样的生活,之后七月离开了,去住安生住过的小旅馆,走过了安生走过的地方,遇见了很多在以前没有遇见的人,在漂泊流浪里找寻人生的意义。安生告诉苏家明的结局,婚礼上,苏家明逃离了,七月踏上了漂泊的旅程,之后,七月挺着肚子回到了安生的身边,安生陪她生下了孩子,七月离开了,继续她的旅程去过她想过的自由人生。真实的结局,七月生下孩子后因大出血死了,安生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结尾的时候,安生站在玻璃面前,看见了七月的样子,安生过上了七月的人生,七月的灵魂在安生的身体里生长,慢慢的,七月与安生变成了一个人。
其实去用小说来评判电影的好与坏并不客观,小说提供了一个故事的框架和意境,而电影在这个框架上填补了丰富细腻的内容。独立出安妮宝贝的文字风格和小说塑造的意境和人物感觉来说,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有层次的剧情,弥补了小说架构和人物上的空洞。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