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的思考
![]() |
“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我们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命运主宰了我们的人生。这就是世上最大的谎言。”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很早便有人给推荐读了,一直拖到现在。不过幸好是现在读的,不然就算当时读了也记不住。即使现在,我也不敢说我读懂了,至少书中还有好几段令我很费解,不过这本书对我们这些迷茫的困惑的闲的蛋疼的人来说倒是有很大益处。
书中反复提及“天命、预兆、世界之魂、宝藏、梦、万物皆为一物”,在我看来,要说的也只是一句话:追逐梦想,你永远要遵行预兆行事,倾听并相信自己的心声,你最终将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宝藏。
我没有一个圣地亚哥父亲那样的家长,所以我早已忘记了当初的梦想是什么。用它的话说,我早已遗弃了本该属于我的天命,所以上帝不会出现在我周围助我踏上命运的轨迹。或许那也并不是我的天命,如同圣地亚哥一样,在决定寻宝之前,他一直以为那个收购羊毛的商人的女儿就是自己的天命,自见到她之后,就一直为她而活。而见到沙漠的那个女人后,才意识到她才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并非所有的人都以一样的方式对待梦想,有的人耗费一生去追逐,有的人害怕会大失所望,选择保留。我宁愿保留,“我现在活着。当我吃东西时,就只管吃;当我走路时,就只管走。如果必须去打仗,今天死还是明天死对我都一样,因为我既不生活在过去,也不生活在未来。我只有现在,他才是我感兴趣的。如果你能永远停留在现在,那你将是最幸福的人.......生活就是一个节日,是一场盛大的庆典,因为生活永远是也仅仅是我们现在经历的一刻。”我有点象书中水晶店的老板,希望准备好一切之后一举实现梦想,可是也说不清楚到时会徒增什么新的变故,害怕与自己想的不一样,害怕会大失所望,所以明知人应该活在当下,还是选择了保留。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你一人的举动,要牵扯到一张很大的网络,很有可能引起蝴蝶效应,这种属性不允许我率性而为。所以只能同大多数人一样,保留这份最纯真的梦。我依然会很幸福,只要永远不忘记勺里的那两滴油而又能看到世上的奇珍异宝。
书中一直在讲“天命”,在看到”马克图布“时,我不禁想到了一首歌,”天命最高“。似乎有别于儒家、道家所讲的天命。他说,“天命就是你一直期望去做的事情。人一旦步入青年时期,就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天命了,在人生的这个阶段,一切都那么明朗,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人们敢于梦想,期待完成他们一生中喜欢做的一切事情。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股神秘的力量开始企图证明,根本不可能实现天命。”在追逐天命的过程中,他强调“你永远要遵行预兆行事”。我一开始把它理解为道家所说的天道,道法自然。可是后来我发现,他的遵循预兆行事采取的是很积极的心态,而并非消极的放任事态任由其发展。”每一天都一成不变,是因为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觉。然而,只要有明媚的阳光,人们的生活中就会出现美好的事物“。相信希望,不绝望,不放弃就能获得成功。”每个人的寻梦过程都是以‘新手的运气’为开端,又总是以‘对远征者的考验’为收尾。“考验中如果不能够坚持,特别是意志不坚,摇摆不定的,那就很危险了。有句谚语说得好,“夜色之浓,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追寻天命的人知道自己需要掌握的一切,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
![]() |
书中讲了很多关于炼金术士的事,而作者本身也曾花费巨大的精力钻研炼金术。我想,追寻天命本身不也是学习炼金术的过程吗?最后你能否点石成金、长生不老,就看你追寻天命时是否”遵行预兆行事了“。”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天命,但是天命都有一天会完成,于是就需要转化成更优异的事物,并产生一个新的天命,直到世界之魂化为唯一之物“。从前以为正确的如今不一定还可以继续执行,当我们寻求变得比现在更好的时候,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更好。学会倾听心灵的声音,学习世界之音,万物皆为一物。
引子中所讲水仙花的故事,我看了很久都不甚明白。当读到这段话时:“当巨大的财富就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却从来都觉察不到,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们不相信财宝存在。”我突然有所体悟。王子每天都要到池边照看自己的模样,池子每天也都能从王子眼中看到他的模样,因为王子看到的是自己啊!可是池子却不明白这一点,直到王子死去,池子仍以为它看到的是自己。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池子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已经摆在眼前,却也曾经被眼前的东西所感动。大多数人恐怕没有这样的运气,我们往往容易忽略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而不断苦苦追寻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飘渺的东西,或许在追寻的同时我们已经错过了我们所需要的。
作为一本备受推崇的书,他确实有可取之处,推荐大家有空读读,或许我读这个版本翻译的不好,有些句子无法理解,或许应该多读几遍......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