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的墙》——遍寻不到
![]() |
晴姑娘慷慨赠送的书,自己选的,这书此时没有可以下载的电子版,我又很想读。从哪里知道这本书的?我竟然也记不得了。淇淇选了《火车上的女孩》,灵儿选了《白说》,而晴姑娘自己选了一本清朝八卦。
书的字数不多,只15万,排版舒服。从拿到书到读完只用了10天(9月2日到11日),其间还包括给书缝制了布艺书皮的时间。而9月11日读完此书,仿佛也很应景。我终归是想要从各种角度去理解一些人和一些事,遇到这样内容的书,总想从字里行间找到那些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
“若无法共享幸福,那么幸福又有何用?阿敏,我的爱,只要你没跟着我一起快乐,我的快乐也会失色。你想要孩子,我希望自己配得起生孩子。没有国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孩子可以得享安全……别怪我。”这是丝涵留给阿敏的唯一信息。
他们活在两个世界里——在他的世界,周围人的挑衅,是他施展宽容的机会;而在她的世界里,那些另眼相看,便成为了一次次的冲破底线。两个相互无法理解的人却仍然相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悖论么?那么在那两种世界中,“爱”分别都是什么呢?
若我挚爱的人,有着一些我无法理解的价值观点,我又该何去何从呢?相爱的两个人——男孩子觉得应该让老人享受安静的晚年生活,每年只需逢年过节看望即可;女孩子生活在大家庭中,每周都要四世同堂的聚在一起。他们选择分开,因为男孩子受不了每周聚餐的压力,感觉累心;女孩子也不能忍受对老人置之不理,感觉亏欠。可是如果那些无法理解的观点出自父母、孩子或者是相伴多年的另一半该如何是好呢?
外公觉得母亲不能外对孩子太过严厉,因为母亲小的时候,外公就不会那么严厉。婆婆觉得儿媳不该那么娇气,因为自己当年做儿媳的时候就什么都干,哪怕是在怀孕。老公觉得老婆应该辞职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和先生,因该让先生到家就有热汤喝,可是老婆觉得自己工作赚的比丈夫多,辞职的应该是丈夫。孩子长大觉得自己应该到更大的世界去闯荡,父母希望孩子好,同时又怕孩子远。老人需要陪伴,后代更需要照顾……生活中那么多那么多的难以权衡的事情,难道一个“宽容”就能全部迎刃而解?是不是被骗了?人类从来就不会全部学会宽容。
如果有这样一种另类的秩序,虽然略显武断,但是消除了一切需要权衡的矛盾。上面的问题都可以轻易解决:外公说的必须执行;丈夫的决定都是对的;孩子必须听从父亲的安排;老人永远比孩子重要。那么,你愿意去选择么?你不愿意,你希望任何事情都可以商量着来,可那怎么可能呢?所谓商量,总要有人做出让步的。
遍寻不到,说的是电子书还没有出现,也是说故事中的矛盾和我们生活中的问题都一样遍寻不到答案。我们,将永远在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