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院和永观堂——哲学之道(下)
京都最有名的金阁银阁或是清水寺
总是人满为患
拍照的喧闹的
熙熙攘攘
让人不能静心赏玩
若寻一份空间的清净
觅一份时间的真挚
哲学之道上还有两个
人迹罕至
却又别有风味的寺院
法然院——最僻静的庭院
法然院
坐落于银阁寺附近
建于1680年
发祥于日本净土宗祖法然修行的草庵
哲学之道上最古朴幽静的寺院
茂密阴翳的参道
将寺院和尘世隔绝
拾级而上
当铺路石大道慢慢变成砂石小径
便到了寺院山门
山门虽小却有趣
门旁立着佛家偈语
“不许荤辛酒肉入山门”
似乎在暗示着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一个和尚喝醉了从尘世归来
却被师傅打断了腿出去
京都少有的茅草苫山门
和杜甫草堂的茅屋院门
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杜甫笔下的茅屋破败简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而眼前的山门
却有着一种质朴的温暖
想来觉得有趣
原来时空可以
在变换中有所联结
在联结中又有所变换
法然院内的景致
皆遵循以小见大的准则
一座舒缓的沙坛
一尊玲珑的佛塔
一鉴凝滞的池塘
一汪幽咽的水泉
一地苍翠的苔藓
一席斑驳的卷帘
处处精心布局
意味悠长
据说谷崎润一郎和夫人
同葬于此处的一棵樱树下
左右各立一块石碑
刻着“空”,“寂”二字
每年四月
谷崎的坟前
便会落满粉红的樱花花瓣
如果你读过谷崎的
《阴翳礼赞》
也许就会会心一笑
法然院正是阴翳驻留的最佳之所
永观堂——最适游览的庭院
永观堂
位于哲学之道的尽头
建于855年
日本净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的总本山
平安时代初期
弘法大师弟子真绍僧都创建禅林寺
初为文人藤原关雄的别墅
后因永观律师入主该寺
遂改称永观堂
看寺庙最惬意的
是可观可坐可游
而京都大多著名寺庙
如金阁银阁
都是只可远观不可近赏
永观堂则不然
建筑群高低错落
回廊环绕
庭院交织
人们用身体丈量
建筑的雅致和造园的玄妙
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拖了鞋子踩上褪淡的木板
庭院只回绕着嘎吱的声响
身体和建筑有了最古老的对话
永观堂的木质回廊
婉约曲折 形式各异
间或成盘龙之姿
匍匐在水边
间或腾空而起
陡峭入云霄
间或又如飞龙在天
凌空于山岩之壁
日式木构技艺
可见一斑
不同于中国寺庙外墙常见的红黄色
永观堂的外墙白色和木色相间
而中式斗拱传到日本
也有了新的着色方法
日本人最喜爱的白色
从白墙到斗拱再到飞椽
次第蔓延开来
而木门在时间的浸润下
亦有了如水墨画般的斑驳肌理
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
永观堂用材料的质朴
营造一种时间的奢华
释迦堂、开山堂、御影堂
堂与堂之间回廊相连
围绕各式庭院
入口的游鱼池塘是动的自然庭院
秋天枫树会将这里浸染成极致的红
而越到里面越是静的庭院
偌大的枯山水景观偏安一隅
浩瀚大海或是石上细流
有人静坐着凝视
便是一个下午
永观堂里
有很多国宝级的藏品
如鎌仓时期的
回首阿弥陀佛
释迦堂内
四壁生辉
环绕着的移门上
皆是纸本金地着色的画作
如桃山时代的松鸟图
江户时代的樱菖蒲图
斑驳后却更有韵味
无论是阴翳斑驳的法然院
抑或是琳琅满目的永观堂
它们似乎都在传达一种
空间和时间的奢侈
日式庭院的珍贵之处
在于有为后的无为
在于无为后
留下的空寂
让我们
触摸到
内心的安宁
回溯到
时间的脉络
这比
大张旗鼓
焕然一新
来得珍贵许多
总是人满为患
拍照的喧闹的
熙熙攘攘
让人不能静心赏玩
若寻一份空间的清净
觅一份时间的真挚
哲学之道上还有两个
人迹罕至
却又别有风味的寺院
法然院——最僻静的庭院
![]() |
法然院
坐落于银阁寺附近
建于1680年
发祥于日本净土宗祖法然修行的草庵
哲学之道上最古朴幽静的寺院
茂密阴翳的参道
将寺院和尘世隔绝
拾级而上
当铺路石大道慢慢变成砂石小径
便到了寺院山门
![]() |
![]() |
山门虽小却有趣
门旁立着佛家偈语
“不许荤辛酒肉入山门”
似乎在暗示着
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一个和尚喝醉了从尘世归来
却被师傅打断了腿出去
京都少有的茅草苫山门
和杜甫草堂的茅屋院门
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杜甫笔下的茅屋破败简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而眼前的山门
却有着一种质朴的温暖
想来觉得有趣
原来时空可以
在变换中有所联结
在联结中又有所变换
![]() |
![]() |
![]() |
![]() |
法然院内的景致
皆遵循以小见大的准则
一座舒缓的沙坛
一尊玲珑的佛塔
一鉴凝滞的池塘
一汪幽咽的水泉
一地苍翠的苔藓
一席斑驳的卷帘
处处精心布局
意味悠长
据说谷崎润一郎和夫人
同葬于此处的一棵樱树下
左右各立一块石碑
刻着“空”,“寂”二字
每年四月
谷崎的坟前
便会落满粉红的樱花花瓣
如果你读过谷崎的
《阴翳礼赞》
也许就会会心一笑
法然院正是阴翳驻留的最佳之所
永观堂——最适游览的庭院
![]() |
永观堂
位于哲学之道的尽头
建于855年
日本净土宗西山禅林寺派的总本山
平安时代初期
弘法大师弟子真绍僧都创建禅林寺
初为文人藤原关雄的别墅
后因永观律师入主该寺
遂改称永观堂
看寺庙最惬意的
是可观可坐可游
而京都大多著名寺庙
如金阁银阁
都是只可远观不可近赏
永观堂则不然
建筑群高低错落
回廊环绕
庭院交织
人们用身体丈量
建筑的雅致和造园的玄妙
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 |
![]() |
![]() |
![]() |
拖了鞋子踩上褪淡的木板
庭院只回绕着嘎吱的声响
身体和建筑有了最古老的对话
永观堂的木质回廊
婉约曲折 形式各异
间或成盘龙之姿
匍匐在水边
间或腾空而起
陡峭入云霄
间或又如飞龙在天
凌空于山岩之壁
日式木构技艺
可见一斑
![]() |
![]() |
![]() |
不同于中国寺庙外墙常见的红黄色
永观堂的外墙白色和木色相间
而中式斗拱传到日本
也有了新的着色方法
日本人最喜爱的白色
从白墙到斗拱再到飞椽
次第蔓延开来
而木门在时间的浸润下
亦有了如水墨画般的斑驳肌理
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
永观堂用材料的质朴
营造一种时间的奢华
![]() |
![]() |
![]() |
![]() |
释迦堂、开山堂、御影堂
堂与堂之间回廊相连
围绕各式庭院
入口的游鱼池塘是动的自然庭院
秋天枫树会将这里浸染成极致的红
而越到里面越是静的庭院
偌大的枯山水景观偏安一隅
浩瀚大海或是石上细流
有人静坐着凝视
便是一个下午
![]() |
![]() |
永观堂里
有很多国宝级的藏品
如鎌仓时期的
回首阿弥陀佛
释迦堂内
四壁生辉
环绕着的移门上
皆是纸本金地着色的画作
如桃山时代的松鸟图
江户时代的樱菖蒲图
斑驳后却更有韵味
无论是阴翳斑驳的法然院
抑或是琳琅满目的永观堂
它们似乎都在传达一种
空间和时间的奢侈
日式庭院的珍贵之处
在于有为后的无为
在于无为后
留下的空寂
让我们
触摸到
内心的安宁
回溯到
时间的脉络
这比
大张旗鼓
焕然一新
来得珍贵许多
![]() |
![]() |
查看更多图文,请关注日帆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