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嘉兴纪行
嘉兴在浙北,上接苏州,左右有湖州,上海,下与宁波隔杭州湾相望,地处吴根越角,历数江南繁华富庶之地。中秋,从宁波往嘉兴住三日,游南湖、绮园、曝书亭等名胜,是以作文纪之,聊以追忆。
—— 题记
嘉兴下面的西塘和乌镇早几年去过,市区是第一次去,倒不陌生,因为临近,气候、饮食、方言都相差无几,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只是天公不作美,第一天因为台风下雨,一天不曾间断,雨势愈大,行走也愈困难。幸好后两日渐渐雨止,城区排水通畅,也没什么积水。
第一天上午到嘉兴,下午去了南湖。南湖在今人眼里大概多会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金庸笔下的射雕场景,烟雨楼成为决战之地。二是湖中的红船,是中共一大的会址。然而这两种都不是我此行的目的。张宗子写过一篇《烟雨楼》: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我迷宗子,自然也迷他笔下风景,便欣欣然前去,寻一寻前人遗迹。
烟雨楼在湖中岛上,需坐船前往。船是定时的,人满则开,那天虽然有雨,也载了满满的人,船中有本地的学生,上海的老人,北方的妇人,还有日本来的游人,他们兴致都很高。行驶途中,发现湖中有人在游泳,身后绑了黄色的浮球,游得很快,也不吃力,在风雨天里也自得其乐。船上人向他招手,他也回应。
很快到岛上,大家各自散开游玩。我直奔烟雨楼而去,进得大门,先是一个小园,芭蕉翠绿惹眼,穿过洞门到楼后,有一座大假山作为屏障,气势不凡,据说是戈裕良手笔。烟雨楼分两层,一楼是正厅,有牌匾“分烟话雨”,二楼可远眺,有牌匾“湖天一览”,登楼看景,可以看到宗子所说的莺泽湖,这天也正好是雨天,天色阴沉,视野倒不坏,远处湖水,近处堤岸,柳树于风中颤颤巍巍,颇有不胜之态。可惜并没有看到宗子笔下载书画茶酒的美人画舫,这种韵事,大概也不为当世所容了吧。
在楼上徜徉几许,复登船往另一岛。岛上有伍相祠和高塔壕股塔。体力尚存,收了伞,决定去登高。塔高七层,登顶不难,从塔顶不只能俯瞰南湖,还能看到市区,高处无遮挡,塔铃作响,风雨相杂,人在栏边,不敢大意。但这情景却令人舒畅,衣袖发丝被吹得翻飞,颇有小天下的感觉。
南湖出来去了附近的梅湾街和月河街,天气缘故,营业者无几,匆匆过一遍,晚餐去了八佰伴吃。
第二天坐车去海盐,同车人多是去看大潮,我去游园。绮园,妆奁绮丽之园。曾见陈从周先生夸她是浙中第一,存了好奇,决意要看。海盐虽未到过,名字却不陌生。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就是其一,明代士大夫们迷昆山腔之前,爱的是海盐腔,说她体局静好。之后,昆山腔取而代之,海盐腔没落无闻。嘉兴也是昆曲传承地之一,有兴工的说法。
绮园是家族园林,冯氏靠做酱园发家,后人中亦多翘楚,有一位小姐冯之榴美貌多才,是一位物理学家。绮园的名字颇有意思,妆奁绮丽,因为这园子中的假山古树就是陪嫁来的,当时的主人冯赞斋娶亲时获得妻子陪嫁的两座园林,却都荒废,于是将园中的古树佳石移到自己园中,他很聪明,因为园林的建筑格局可以造,而古树却需要经年累月的生长,不可多得。
绮园与我之前所见过的苏州园林大有不同,一是园宅分明,住宅区和园林区并不在一起。二是园林部分布局,建筑极少,也疏散,多假山群,小径,水池,树木,野趣盎然,山林味道极浓。资料说,苏州园林多是晚明造园变革后的产物,而海盐属于越地,变化滞后,是而保留多些古早味,这种不同,才是个性所在,才能区别于苏式的园林。以为然。
园林里有人穿古装拍照,众人围绕,有碍清赏。但模特还是不难看的。我是遇山则爬,遇桥则渡,遇亭则进,一处处看过,期间恍若置身迷宫,叠嶂重峦,不辨前路。幸好园子不大,也有指示,顺着水岸便可到达开旷之处。园中有座石拱桥,罨画,可通船。桥对面有临湖水榭风荷轩,轩前水域种有荷花,顾名思义。
住宅区域的侧面厅室有蕴山琴社,当时手痒,抹挑几下,隐隐自得,之前在太仓的张溥故居里看到溪山琴社,觉得十分相配,琴曲这类需要清幽氛围的技艺,是很适合在园林里的,园中还有一处假山中的小岛,叫做幽谷听琴,猜测主人也通琴艺。
从绮园出来就是商业街,吃了午饭,计划要去平湖莫氏庄园,因为又下雨,也不近,作罢。下午到酒店,晚上去旭辉广场吃饭。
第三日早起退房,去王店镇曝书亭,从作家赵柏田先生那里知道这座园林,主人朱彝尊,明末清初文学家,浙西派词人,常在江南一带活动,交游广泛。曝书亭在景致上不算有名,却以主人名。曝书亭没有门票,类似公园,所以里面也缺少修缮,房屋大多杂草藤蔓遍布,油漆斑驳,走道苔藓湿滑,略显破败。但仍有不少当地人在其间,一座建筑名为娱老轩,门口就坐了几个老人在聊天。将园子走了一圈,有一部分已经不存,只留下一个空地被充作门球场。园后的池塘几乎淤塞,一座石狮子被胡乱摆放。前面倒还整洁,大概游人走得多。每座建筑里都是空的,只有一些桌椅,已经没有了主人的气味。看了几眼主建筑曝书亭,匆匆退出,去往高铁站。
在高铁站才想起嘉兴的粽子,买了一只当做午饭,味道蛮好。中秋三天,赶上台风影响,听说宁波再次淹了水,而嘉兴却没什么事,看到城建标语:打造海绵城市,很服气。
—— 题记
嘉兴下面的西塘和乌镇早几年去过,市区是第一次去,倒不陌生,因为临近,气候、饮食、方言都相差无几,也没什么可担忧的。只是天公不作美,第一天因为台风下雨,一天不曾间断,雨势愈大,行走也愈困难。幸好后两日渐渐雨止,城区排水通畅,也没什么积水。
第一天上午到嘉兴,下午去了南湖。南湖在今人眼里大概多会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金庸笔下的射雕场景,烟雨楼成为决战之地。二是湖中的红船,是中共一大的会址。然而这两种都不是我此行的目的。张宗子写过一篇《烟雨楼》: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然烟雨楼故自佳。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我迷宗子,自然也迷他笔下风景,便欣欣然前去,寻一寻前人遗迹。
![]() |
烟雨楼在湖中岛上,需坐船前往。船是定时的,人满则开,那天虽然有雨,也载了满满的人,船中有本地的学生,上海的老人,北方的妇人,还有日本来的游人,他们兴致都很高。行驶途中,发现湖中有人在游泳,身后绑了黄色的浮球,游得很快,也不吃力,在风雨天里也自得其乐。船上人向他招手,他也回应。
![]() |
很快到岛上,大家各自散开游玩。我直奔烟雨楼而去,进得大门,先是一个小园,芭蕉翠绿惹眼,穿过洞门到楼后,有一座大假山作为屏障,气势不凡,据说是戈裕良手笔。烟雨楼分两层,一楼是正厅,有牌匾“分烟话雨”,二楼可远眺,有牌匾“湖天一览”,登楼看景,可以看到宗子所说的莺泽湖,这天也正好是雨天,天色阴沉,视野倒不坏,远处湖水,近处堤岸,柳树于风中颤颤巍巍,颇有不胜之态。可惜并没有看到宗子笔下载书画茶酒的美人画舫,这种韵事,大概也不为当世所容了吧。
![]() |
![]() |
![]() |
在楼上徜徉几许,复登船往另一岛。岛上有伍相祠和高塔壕股塔。体力尚存,收了伞,决定去登高。塔高七层,登顶不难,从塔顶不只能俯瞰南湖,还能看到市区,高处无遮挡,塔铃作响,风雨相杂,人在栏边,不敢大意。但这情景却令人舒畅,衣袖发丝被吹得翻飞,颇有小天下的感觉。
![]() |
南湖出来去了附近的梅湾街和月河街,天气缘故,营业者无几,匆匆过一遍,晚餐去了八佰伴吃。
第二天坐车去海盐,同车人多是去看大潮,我去游园。绮园,妆奁绮丽之园。曾见陈从周先生夸她是浙中第一,存了好奇,决意要看。海盐虽未到过,名字却不陌生。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就是其一,明代士大夫们迷昆山腔之前,爱的是海盐腔,说她体局静好。之后,昆山腔取而代之,海盐腔没落无闻。嘉兴也是昆曲传承地之一,有兴工的说法。
![]() |
绮园是家族园林,冯氏靠做酱园发家,后人中亦多翘楚,有一位小姐冯之榴美貌多才,是一位物理学家。绮园的名字颇有意思,妆奁绮丽,因为这园子中的假山古树就是陪嫁来的,当时的主人冯赞斋娶亲时获得妻子陪嫁的两座园林,却都荒废,于是将园中的古树佳石移到自己园中,他很聪明,因为园林的建筑格局可以造,而古树却需要经年累月的生长,不可多得。
绮园与我之前所见过的苏州园林大有不同,一是园宅分明,住宅区和园林区并不在一起。二是园林部分布局,建筑极少,也疏散,多假山群,小径,水池,树木,野趣盎然,山林味道极浓。资料说,苏州园林多是晚明造园变革后的产物,而海盐属于越地,变化滞后,是而保留多些古早味,这种不同,才是个性所在,才能区别于苏式的园林。以为然。
![]() |
园林里有人穿古装拍照,众人围绕,有碍清赏。但模特还是不难看的。我是遇山则爬,遇桥则渡,遇亭则进,一处处看过,期间恍若置身迷宫,叠嶂重峦,不辨前路。幸好园子不大,也有指示,顺着水岸便可到达开旷之处。园中有座石拱桥,罨画,可通船。桥对面有临湖水榭风荷轩,轩前水域种有荷花,顾名思义。
![]() |
住宅区域的侧面厅室有蕴山琴社,当时手痒,抹挑几下,隐隐自得,之前在太仓的张溥故居里看到溪山琴社,觉得十分相配,琴曲这类需要清幽氛围的技艺,是很适合在园林里的,园中还有一处假山中的小岛,叫做幽谷听琴,猜测主人也通琴艺。
![]() |
![]() |
从绮园出来就是商业街,吃了午饭,计划要去平湖莫氏庄园,因为又下雨,也不近,作罢。下午到酒店,晚上去旭辉广场吃饭。
第三日早起退房,去王店镇曝书亭,从作家赵柏田先生那里知道这座园林,主人朱彝尊,明末清初文学家,浙西派词人,常在江南一带活动,交游广泛。曝书亭在景致上不算有名,却以主人名。曝书亭没有门票,类似公园,所以里面也缺少修缮,房屋大多杂草藤蔓遍布,油漆斑驳,走道苔藓湿滑,略显破败。但仍有不少当地人在其间,一座建筑名为娱老轩,门口就坐了几个老人在聊天。将园子走了一圈,有一部分已经不存,只留下一个空地被充作门球场。园后的池塘几乎淤塞,一座石狮子被胡乱摆放。前面倒还整洁,大概游人走得多。每座建筑里都是空的,只有一些桌椅,已经没有了主人的气味。看了几眼主建筑曝书亭,匆匆退出,去往高铁站。
![]() |
![]() |
在高铁站才想起嘉兴的粽子,买了一只当做午饭,味道蛮好。中秋三天,赶上台风影响,听说宁波再次淹了水,而嘉兴却没什么事,看到城建标语:打造海绵城市,很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