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习得——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每天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意见、观点,告诉你这里发生了什么,那里发生了什么。每天有形形色色的人,告诉你要干这个,不干那个,这是对的,那是错的。每天你自己也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情绪在纠结、打架。
拉扯中,人真的需要静一静。跟自己呆一会。
静一静,让身体回归平静,让心放下来。
李一道长说,静功静坐的基本要诀是调身,调心,调息。
1)坐姿
静坐本来是要放松身体的,所以任何坐得别扭、不舒服的姿势都不合适。可能我们在影视片里看到大师盘着标准的莲花坐,但对于平日连运动时间都没有的上班族来讲,要有这样的韧劲很难。所以可以用力所能及舒服的半莲花坐,普通盘腿,或者平直坐在凳子上都可以。尽量不要让双腿有压迫感,因为腿上的压迫感会影响静坐的专注力。
腰板要挺直。这个可能坚持几分钟是没问题的,再往下就容易变形了。
放松的坐姿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真的不容易。除了毅力,正确的辅助不单让身体舒服,还能减少因长期不科学坐姿带来筋骨的劳损。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坐姿才会不含胸驼背,昏沉掉举呢?答案是:髋关节必须要比膝关节高!各人可以多尝试,找到自己合适的垫高。
2)手势
静坐的手势常让人联想到瑜伽的手印。
手印就像一条天线,联通身体经络,帮助气息的流通,同时接通外界的气流,融通体内与体外。
结印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双手结印方式很简单,男的左手放在右手上,女的反过来,掌心朝上,两个大拇指相接。注意,双手不要碰到双腿,双手托空,提起来,不能和身体的任何部位相碰着。不用收腹,全身放松。像传统的太极图图案,两极接通。轻轻的,若有若无的把双手掌放开一点点,留下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缝,大拇指之间气路相通了。就像这个图里一样。
3)呼吸
呼吸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尽量平缓地呼气,吸气,呼气,感受呼吸之间那短暂的停顿。记着不要把意念死死地盯着呼吸,揪着它,而要像看着一个小孩在玩一样静静地观察,轻松地关照。一开始会比较难,各种外界的干扰会吸引你,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奔腾不定,呼吸用力太大,太急促,需要不断地把自己的思绪从外部或者内部拉回到呼吸上。
一、二、三,一、二、三,尽量地放慢呼吸,彻底地放松。古人说,“真人之息在踵”。踵是我们的脚后跟,说真人的呼吸,一口气可以呼吸到脚后跟,意思就是一口气很长。我们一般人是胸式呼吸,很慢;再远一点的,吸到了腹部,叫腹式呼吸;而还有更多的人,我们现在一般的人,呼吸只到了喉咙就止住了。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修炼呼吸,做到呼吸尽量悠长,让气息滋养肌肤、内脏。
没有人三两天就能做好,需要每天持之以恒,哪怕五分钟,三分钟也好。不在达到道人的境界,只求在烦嚣的世事中寻找一丝丝的宁静,跟心里的真我更近地交通。
拉扯中,人真的需要静一静。跟自己呆一会。
静一静,让身体回归平静,让心放下来。
李一道长说,静功静坐的基本要诀是调身,调心,调息。
1)坐姿
静坐本来是要放松身体的,所以任何坐得别扭、不舒服的姿势都不合适。可能我们在影视片里看到大师盘着标准的莲花坐,但对于平日连运动时间都没有的上班族来讲,要有这样的韧劲很难。所以可以用力所能及舒服的半莲花坐,普通盘腿,或者平直坐在凳子上都可以。尽量不要让双腿有压迫感,因为腿上的压迫感会影响静坐的专注力。
![]() |
腰板要挺直。这个可能坚持几分钟是没问题的,再往下就容易变形了。
![]() |
放松的坐姿是前提,在此基础上要坚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真的不容易。除了毅力,正确的辅助不单让身体舒服,还能减少因长期不科学坐姿带来筋骨的劳损。那么到底是怎么样的坐姿才会不含胸驼背,昏沉掉举呢?答案是:髋关节必须要比膝关节高!各人可以多尝试,找到自己合适的垫高。
![]() |
![]() |
2)手势
静坐的手势常让人联想到瑜伽的手印。
手印就像一条天线,联通身体经络,帮助气息的流通,同时接通外界的气流,融通体内与体外。
![]() |
结印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双手结印方式很简单,男的左手放在右手上,女的反过来,掌心朝上,两个大拇指相接。注意,双手不要碰到双腿,双手托空,提起来,不能和身体的任何部位相碰着。不用收腹,全身放松。像传统的太极图图案,两极接通。轻轻的,若有若无的把双手掌放开一点点,留下一条肉眼看不见的缝,大拇指之间气路相通了。就像这个图里一样。
![]() |
3)呼吸
呼吸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尽量平缓地呼气,吸气,呼气,感受呼吸之间那短暂的停顿。记着不要把意念死死地盯着呼吸,揪着它,而要像看着一个小孩在玩一样静静地观察,轻松地关照。一开始会比较难,各种外界的干扰会吸引你,自己脑海里的想法奔腾不定,呼吸用力太大,太急促,需要不断地把自己的思绪从外部或者内部拉回到呼吸上。
一、二、三,一、二、三,尽量地放慢呼吸,彻底地放松。古人说,“真人之息在踵”。踵是我们的脚后跟,说真人的呼吸,一口气可以呼吸到脚后跟,意思就是一口气很长。我们一般人是胸式呼吸,很慢;再远一点的,吸到了腹部,叫腹式呼吸;而还有更多的人,我们现在一般的人,呼吸只到了喉咙就止住了。我们就是要通过不断地修炼呼吸,做到呼吸尽量悠长,让气息滋养肌肤、内脏。
没有人三两天就能做好,需要每天持之以恒,哪怕五分钟,三分钟也好。不在达到道人的境界,只求在烦嚣的世事中寻找一丝丝的宁静,跟心里的真我更近地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