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书评-名家点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读者评价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经典语录
一、书籍简介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各条战线传来了整顿的喜讯。原县委宣传部长颜少春来到葫芦坝住在许茂家。许茂是土改积极分子、合作化时的作业组长,但长期“左”的政策使他变得孤僻自私,在集市上他竟压价买下别人用来付药钱的食油,再高价售给他人。连大女儿病逝,他也因大女婿金东水刚挨了整怕受牵连就不闻不问。但他勤劳善良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工作组来后生活有了转机,他就逐渐清醒了起来,并满怀深情地接纳了金东水一家。他的四女儿许秀云性格温和又坚韧不拔,是富有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她受尽了郑百如的欺凌折磨,又遭他遗弃,但她仍顽强地追求理想的生活,她拒绝家人的安排,决心和她所同情和敬重的金东水生活在一起。当听到别人另为金东水作媒时,她痛苦得投河自尽。最终他俩成了眷属,她担负起抚养大姐遗孤的责任。 金东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在郑百如不断打击陷害下,他中年丧妻,住房被焚,只得拖儿带女蛰居在小小的提水站里。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勤恳忠厚、委屈应付的大队长龙庆排忧解难,为葫芦坝设计了近期和远景的规划。生活正出现转机,工作组却又被撤了回去,颜少春说:“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
二、名家点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书以1975年冬天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故事,真实地讲诉了“文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和在农民精神上造成的严重创伤,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并预示了结束动乱之后必将出现的光明、美好的前景。
三、读者评价
于吃吃
总觉得能获得这样一个文学奖项的文章,一定是华彩纷呈的美文,可是,我失望的读完了整本书,除了对农村生活和风景的描写,就是大段大段的对文革后期时代的政治评价,实在是无趣。读到最后一页,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初稿时间,比我的岁数都大,想读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忽视时代的差距。
Mustakrakish
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各种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很法制日报很知音的桥段。比如强奸然后结婚,带外面的女人回家睡觉,小姨子倒追姐夫,憨直男爱虚荣女,虚荣女爱上小流氓……
局限是有的,作者在小说里电影旁白式的议论很有时代特色。距离小说成文的1978年,35年过去了。造成人民素质低下的四人帮早已经被打倒,农民的素质上来了吗?社会风气好起来了吗?总不能还怪四人帮吧?郑百如应该混的还是会比金东水好吧?好人总会有好报坏人总会被惩罚的故事,终究只能作为劝世的寓言。
另外,我不是四川人,也没在农村待过,不过我还是觉得代入感很强。作者塑造人物编排情节还是下了大功夫的。
雾茫茫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围绕葫芦坝里的一个家庭开始叙事,为我们展示了特定年代的善良与邪恶,爱情与婚姻。小小的葫芦坝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小小的地方汇集各形各色的人物。他们有的叫人佩服,有的叫人同情,有的更叫人想要落泪,还有的让人恨得牙根痒痒。金东水一家悲苦的命运,许秀云悲苦的经历与内心的煎熬让我们为之动容。郑百合所做的龌蹉的事情终有一天会昭之于众人,坏人终会有不好的下场。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没有深刻的大道理,只有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他们的青春触动了我。
谜末memo
那些事,是我用尽想象还是不能清楚体会到得艰难
那些幸福,那些苦楚,那些生活不易的样子,那些现实里的无情,都只是从文字里看到的想象出来的画面
生活,生活,一直都在朝前
父辈们生活得年代,我们只能回望那历史的时间
在文字里,在书本里,在诉说中,去想象体验那么些年的日子
只该庆幸,现在的我们,如此幸福
且听风吟
看过很多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多很不错,尤其喜欢《长恨歌》、《白鹿原》,这两本书都让人感觉很博大,白鹿原如是,长恨歌也涵盖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就连《平凡的世界》,虽然行文风格让我不甚喜欢,可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也足以在数十年后让我这个80后动容。
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却让我很失望,左想右想不明白这种书为什么可以得茅盾文学奖,总觉得这只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应景之作,虽然同样写的是那些我们都未曾经历过的时代,但无论是白鹿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更博大些,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无论是幼稚的笔调,抑或是其所表现的“时代精神”都让我觉得很有局限性,我想这样经不起时间考验、无法让隔代读者在异时异地而有共鸣的作品,是无法成为传世之作的。
四、经典语录
1.寡酒难吃,寡妇难当。
2.青青的麦苗,肥大的莲花白,嫩生生的豌豆苗,雪白的圆萝卜,墨绿的小葱,散发着芳香味儿的芹菜……一畦畦,一垅垅,恰好配成一副美丽的图画。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只有对庄稼活有着潜心研究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因地制宜、经济实效的学问。许茂这块颇具规模的自留地,不是一块地,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他的心血和骄傲。
麦子地,连土疙瘩都有碗口那么粗,一点儿底肥都没有,能收庄稼么?
3.老汉偏是个爱面子的人,多年来严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格言。
4.“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5.旧的传统思想压力曾使他痛苦得咬牙切齿,然而现实主义者的许茂却并不因此悲观厌世,他不久就习惯了,他把老九当儿子看待。在他看来,既然老九被确定为一个“儿子”,那么,必须像教育儿子那样对她的前途进行苦心经营,他尽了最大的力量供她上学,一直读完高中。他从来不反对她参加社会活动,虽然他觉得那是没意思的事。但他相信,这样的世道,一个庄稼人的家庭里,有个把人当点公事也并不是坏事情。
他又开始他的崇高的劳动了。一面干着,一面继续思考。他有着良好的思考习惯,他会自言自语地表达他思想里面的矛盾斗争,而且不向任何人请教就能作出他自以为正确的决断。
每一个豌豆尖几乎都掐得太长了些,带着一截根本没法吃的老杆儿。他这样不顾质量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的丰富经验和通晓价值法则:他知道,眼下即使捎带着更长一点的老杆儿,也能卖出去,大约再过两三天以后,卖豌豆尖的庄稼人多起来了,那时候再注意质量也不为迟。
6.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村土专家,泥木石篾样样精通,编鸳绞索、犁牛打耙、抛粮下种、担抬推拉门门在行,什么样的难活、技巧活,到了他手上,没有做不好的。只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处事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然而,这有啥关系呢?在待人接物、处理有关亲戚邻朋等方面的事情,用不着他动脑子,家中有个聪明干练的女人。
“新式结婚”: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加互相了解自由恋爱。
“粑耳朵”
7.正如没经历过大事的人一样,他是经不起成功也经不起失败的。
8.这才是鸳篼抬狗——不受人尊敬呢!
罗祖华的笑立刻凝固,意外和惊愕竟然使他尴尬得一时发呆了。
9.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漏蹄。一失足成千古恨。
10.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皆因未到伤心处。’
11.农闲吃稀,农忙也吃稀。
12.冬天的夜晚静得出奇,庄稼人多数是不在黑夜互相串门的,除非为着火烧眉毛的急事。有的人,为着人民的利益或别的利益,在这寒风飕飕的夜里还在田野奔走;有的人则纯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出门,而迟迟忘返;有的人却又仅仅是心里有什么话亟待向什么人说一说,真是‘不吐不快’,简直不能等到明天,为这个目的甚至于不顾可能遇到闲言闲语,讽刺打击!
13.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的心受了伤以后,医治起来总是要困难一些的。
16.‘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却遇打头风。’
寡言少语的农民金东水是个喜欢深思默想的人,他固执地认定:历史像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一样,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漩涡, 生活的流水在这里回旋一阵以后,又要浩荡东流的。
由于事情太使人感到意外,也由于过去那些难以说得清楚的情由,老金此刻,眉毛拧成两个疙瘩,心上的血刷地涌到脸上来了。
17.谁家敢挂无事牌,保证没得个三长两短的?
‘要注意影响啊!莫找些虱子在自己脑壳上爬哟!’
老金是一个宁肯割脑壳而不愿割耳朵的汉子,他认为:什么样的打击迫害都好忍受,什么样的屈辱终有澄清之日,唯独那样的男女间的闲话受不了!那是伤风败俗的事情!
18.说话人无意,听话人有心。
19.向来人都以自己的神圣利益为中心,去判断事物的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20.‘金钱上的事,可不兴含糊,各人是各人的。’
21.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的心受了伤以后,医治起来总是要困难一些的。
22.把老虎喂大了,它是要伤人的呀!
23.失望是这样使人痛苦,倒不如当初就不抱希望!
24.正如他的一位领导喜爱他唯命是听一样,他也喜爱这个在他面前无比谦卑温顺的下级。他严肃的脸上,像云破天开似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25.农业谚语:‘云跑西,雨稀稀’‘云跑南,雨绵绵’‘伏天干不干,先看六月二十三,小雨小干,中雨中干,大雨大干’
26.俗话说:“一场浑水,一群鱼。”
27.‘出师未捷身先死’
28.‘身正不怕鞋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29.‘一肥遮百丑’‘哄得了今天,哄不过明天啊!’‘葫芦坝如今是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了。’
30.你总说,这种乱纷纷的世道不会长的,河里的水总有个澄清之日,只要群众都看清楚了问题,只要上边的风气正了,情形就会好转。
五、作者简介
周克芹,农民作家,1937年生,四川省简阳人。1953年考入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井台上》之后,1973年以来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余篇作品。197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0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作家创作道路上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连续获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陆续发表《邱家桥首户》、《晚霞》、《果园的主人》、《上行车、下行车》、《秋之惑》等颇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还有中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桔香,桔香》和《晚》等等。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分 别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调四川省文联任专职作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等。1990年因病逝世。
周克芹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说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韵,不仅蕴蓄着作者对“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
作者:小白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描写四川偏僻山村葫芦坝农民许茂一家的命运遭遇,回顾了合作化以来农村生活的曲折,反映了“文革”后期群众与“四人帮”的较量。1975年“四届人大”召开,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各条战线传来了整顿的喜讯。原县委宣传部长颜少春来到葫芦坝住在许茂家。许茂是土改积极分子、合作化时的作业组长,但长期“左”的政策使他变得孤僻自私,在集市上他竟压价买下别人用来付药钱的食油,再高价售给他人。连大女儿病逝,他也因大女婿金东水刚挨了整怕受牵连就不闻不问。但他勤劳善良的本性并没有改变,工作组来后生活有了转机,他就逐渐清醒了起来,并满怀深情地接纳了金东水一家。他的四女儿许秀云性格温和又坚韧不拔,是富有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她受尽了郑百如的欺凌折磨,又遭他遗弃,但她仍顽强地追求理想的生活,她拒绝家人的安排,决心和她所同情和敬重的金东水生活在一起。当听到别人另为金东水作媒时,她痛苦得投河自尽。最终他俩成了眷属,她担负起抚养大姐遗孤的责任。 金东水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基层干部,在郑百如不断打击陷害下,他中年丧妻,住房被焚,只得拖儿带女蛰居在小小的提水站里。但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为勤恳忠厚、委屈应付的大队长龙庆排忧解难,为葫芦坝设计了近期和远景的规划。生活正出现转机,工作组却又被撤了回去,颜少春说:“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
![]() |
二、名家点评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所著的长篇小说。该书以1975年冬天四川一个偏僻农村的老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生活故事,真实地讲诉了“文革”给农业生产带来的灾难性破坏和在农民精神上造成的严重创伤,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风云变幻的社会面貌并预示了结束动乱之后必将出现的光明、美好的前景。
三、读者评价
于吃吃
总觉得能获得这样一个文学奖项的文章,一定是华彩纷呈的美文,可是,我失望的读完了整本书,除了对农村生活和风景的描写,就是大段大段的对文革后期时代的政治评价,实在是无趣。读到最后一页,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本书初稿时间,比我的岁数都大,想读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不要忽视时代的差距。
Mustakrakish
这本书还是挺有意思的,各种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很法制日报很知音的桥段。比如强奸然后结婚,带外面的女人回家睡觉,小姨子倒追姐夫,憨直男爱虚荣女,虚荣女爱上小流氓……
局限是有的,作者在小说里电影旁白式的议论很有时代特色。距离小说成文的1978年,35年过去了。造成人民素质低下的四人帮早已经被打倒,农民的素质上来了吗?社会风气好起来了吗?总不能还怪四人帮吧?郑百如应该混的还是会比金东水好吧?好人总会有好报坏人总会被惩罚的故事,终究只能作为劝世的寓言。
另外,我不是四川人,也没在农村待过,不过我还是觉得代入感很强。作者塑造人物编排情节还是下了大功夫的。
雾茫茫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围绕葫芦坝里的一个家庭开始叙事,为我们展示了特定年代的善良与邪恶,爱情与婚姻。小小的葫芦坝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小小的地方汇集各形各色的人物。他们有的叫人佩服,有的叫人同情,有的更叫人想要落泪,还有的让人恨得牙根痒痒。金东水一家悲苦的命运,许秀云悲苦的经历与内心的煎熬让我们为之动容。郑百合所做的龌蹉的事情终有一天会昭之于众人,坏人终会有不好的下场。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的,没有深刻的大道理,只有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时时刻刻牵动着我的心。他们的热情感染了我,他们的青春触动了我。
谜末memo
那些事,是我用尽想象还是不能清楚体会到得艰难
那些幸福,那些苦楚,那些生活不易的样子,那些现实里的无情,都只是从文字里看到的想象出来的画面
生活,生活,一直都在朝前
父辈们生活得年代,我们只能回望那历史的时间
在文字里,在书本里,在诉说中,去想象体验那么些年的日子
只该庆幸,现在的我们,如此幸福
且听风吟
看过很多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多很不错,尤其喜欢《长恨歌》、《白鹿原》,这两本书都让人感觉很博大,白鹿原如是,长恨歌也涵盖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就连《平凡的世界》,虽然行文风格让我不甚喜欢,可其中所传达出来的永不言弃的精神也足以在数十年后让我这个80后动容。
可《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却让我很失望,左想右想不明白这种书为什么可以得茅盾文学奖,总觉得这只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应景之作,虽然同样写的是那些我们都未曾经历过的时代,但无论是白鹿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更博大些,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无论是幼稚的笔调,抑或是其所表现的“时代精神”都让我觉得很有局限性,我想这样经不起时间考验、无法让隔代读者在异时异地而有共鸣的作品,是无法成为传世之作的。
四、经典语录
1.寡酒难吃,寡妇难当。
2.青青的麦苗,肥大的莲花白,嫩生生的豌豆苗,雪白的圆萝卜,墨绿的小葱,散发着芳香味儿的芹菜……一畦畦,一垅垅,恰好配成一副美丽的图画。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只有对庄稼活有着潜心研究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因地制宜、经济实效的学问。许茂这块颇具规模的自留地,不是一块地,简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是他的心血和骄傲。
麦子地,连土疙瘩都有碗口那么粗,一点儿底肥都没有,能收庄稼么?
3.老汉偏是个爱面子的人,多年来严守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格言。
4.“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5.旧的传统思想压力曾使他痛苦得咬牙切齿,然而现实主义者的许茂却并不因此悲观厌世,他不久就习惯了,他把老九当儿子看待。在他看来,既然老九被确定为一个“儿子”,那么,必须像教育儿子那样对她的前途进行苦心经营,他尽了最大的力量供她上学,一直读完高中。他从来不反对她参加社会活动,虽然他觉得那是没意思的事。但他相信,这样的世道,一个庄稼人的家庭里,有个把人当点公事也并不是坏事情。
他又开始他的崇高的劳动了。一面干着,一面继续思考。他有着良好的思考习惯,他会自言自语地表达他思想里面的矛盾斗争,而且不向任何人请教就能作出他自以为正确的决断。
每一个豌豆尖几乎都掐得太长了些,带着一截根本没法吃的老杆儿。他这样不顾质量的行为,完全是出于他的丰富经验和通晓价值法则:他知道,眼下即使捎带着更长一点的老杆儿,也能卖出去,大约再过两三天以后,卖豌豆尖的庄稼人多起来了,那时候再注意质量也不为迟。
6.这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农村土专家,泥木石篾样样精通,编鸳绞索、犁牛打耙、抛粮下种、担抬推拉门门在行,什么样的难活、技巧活,到了他手上,没有做不好的。只是,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处事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然而,这有啥关系呢?在待人接物、处理有关亲戚邻朋等方面的事情,用不着他动脑子,家中有个聪明干练的女人。
“新式结婚”:即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加互相了解自由恋爱。
“粑耳朵”
7.正如没经历过大事的人一样,他是经不起成功也经不起失败的。
8.这才是鸳篼抬狗——不受人尊敬呢!
罗祖华的笑立刻凝固,意外和惊愕竟然使他尴尬得一时发呆了。
9.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漏蹄。一失足成千古恨。
10.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皆因未到伤心处。’
11.农闲吃稀,农忙也吃稀。
12.冬天的夜晚静得出奇,庄稼人多数是不在黑夜互相串门的,除非为着火烧眉毛的急事。有的人,为着人民的利益或别的利益,在这寒风飕飕的夜里还在田野奔走;有的人则纯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出门,而迟迟忘返;有的人却又仅仅是心里有什么话亟待向什么人说一说,真是‘不吐不快’,简直不能等到明天,为这个目的甚至于不顾可能遇到闲言闲语,讽刺打击!
13.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的心受了伤以后,医治起来总是要困难一些的。
16.‘屋漏又遭连夜雨,行船却遇打头风。’
寡言少语的农民金东水是个喜欢深思默想的人,他固执地认定:历史像奔腾不息的长江大河一样,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个漩涡, 生活的流水在这里回旋一阵以后,又要浩荡东流的。
由于事情太使人感到意外,也由于过去那些难以说得清楚的情由,老金此刻,眉毛拧成两个疙瘩,心上的血刷地涌到脸上来了。
17.谁家敢挂无事牌,保证没得个三长两短的?
‘要注意影响啊!莫找些虱子在自己脑壳上爬哟!’
老金是一个宁肯割脑壳而不愿割耳朵的汉子,他认为:什么样的打击迫害都好忍受,什么样的屈辱终有澄清之日,唯独那样的男女间的闲话受不了!那是伤风败俗的事情!
18.说话人无意,听话人有心。
19.向来人都以自己的神圣利益为中心,去判断事物的好与坏、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
20.‘金钱上的事,可不兴含糊,各人是各人的。’
21.人怕伤心树怕剥皮,人的心受了伤以后,医治起来总是要困难一些的。
22.把老虎喂大了,它是要伤人的呀!
23.失望是这样使人痛苦,倒不如当初就不抱希望!
24.正如他的一位领导喜爱他唯命是听一样,他也喜爱这个在他面前无比谦卑温顺的下级。他严肃的脸上,像云破天开似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25.农业谚语:‘云跑西,雨稀稀’‘云跑南,雨绵绵’‘伏天干不干,先看六月二十三,小雨小干,中雨中干,大雨大干’
26.俗话说:“一场浑水,一群鱼。”
27.‘出师未捷身先死’
28.‘身正不怕鞋歪’‘宁信其有,不信其无’。
29.‘一肥遮百丑’‘哄得了今天,哄不过明天啊!’‘葫芦坝如今是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了。’
30.你总说,这种乱纷纷的世道不会长的,河里的水总有个澄清之日,只要群众都看清楚了问题,只要上边的风气正了,情形就会好转。
五、作者简介
周克芹,农民作家,1937年生,四川省简阳人。1953年考入成都农业技术学校,
1958年毕业于成都农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回乡务农,先后当过农民、民校教师、生产队长、大队会计、农业技术员、公社和区干部。曾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1959年开始文学创作。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63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井台上》之后,1973年以来陆续发表了《早行人》等20余篇作品。197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0年5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标志着作家创作道路上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连续获1980、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陆续发表《邱家桥首户》、《晚霞》、《果园的主人》、《上行车、下行车》、《秋之惑》等颇有影响的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还有中短篇小说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短篇小说集《石家兄妹》,短篇小说《勿忘草》、《山月不知心里事》、《桔香,桔香》和《晚》等等。其中《勿忘草》和《山月不知心里事》分 别获1980年和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调四川省文联任专职作家。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席,《现代作家》主编等。1990年因病逝世。
周克芹善于描写蜀中农村的生活和人物,小说中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沉委婉的情韵,不仅蕴蓄着作者对“农业问题”、“农民问题”的理性思考,也标志着他的艺术追求。
作者: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