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与安生——我们的人生里有谁的影子
中秋,身处异地,看了夜场的《七月与安生》。本来对一些新上映的电影没有什么关注,这部没有太多大牌明星没有过多宣传的电影就更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中秋当天刷微博才知道是根据庆山的小说改编,就临时决定去看了。
从《莲花》开始看庆山,从她开始的颓废到慢慢变的清澈空灵到现在的接地气,惊喜的发现从前对人生的一切抱有怀疑的庆山竟然开始对着读者讲述她跟女儿的日常,甚至在微博上发布一些旅行的见闻和感触。当然,作为还算忠实的读者,也从一个懵懂稚嫩的小姑娘成长为今天不那么懵懂稚嫩的大女孩。《七月与安生》应该就是写在对一切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寻找着对人生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质问着爱情、友情甚至亲情。小说里的结局干脆果断,安生用死亡换来七月和家明的新生。
没看预告片,一直在猜周冬雨和马思纯谁演七月谁演安生,两个人都有乖巧的一面,也都有叛逆的一面,电影给的答案很特别,两个人最后都过着对方的生活。电影拍出了很多细节,演员也都没有让人失望,說了小说里没說出来的东西,庆山对电影大概是满意的,不然也不会发微博特别的介绍。
故事最浅的一层大概就是友情和爱情。相遇、相伴、分离,再相遇,再分离,或者,再也不相遇。每一段缘分看起来如此相似, 每个人都扮演这救赎者和被拯救者的双重身份。表面上七月救了安生的叛逆,给她温暖给她陪伴,跟她分享除了家明之外的一切,但最后亲手送走了安生,给了她未知的黑暗和寒冷,让安生最后选择了七月式的安稳;安生也救赎了七月,让她卸下乖巧的面具,质问内心的自由向往,有所要有所不要,却亲手把七月推向死神。她们踩着对方的影子,没能永远相伴却活成了对方的样子,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另一种陪伴。正如七月說的,她们的友情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些人来来去去,却留下了影子,我们最终活成了他们样子,他们也活成了我们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大抵如此。
我们又能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甚至是,我们有选择吗?这个是故事中较为深刻的问题。太多人随波逐流,活成了大多数人的样子;也有太多人固执己见,却活的无比辛苦接受着来自内心的审问。这也大概是青春特有的迷茫和挣扎,年龄大了些,在一条路上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或者是挣扎累了,也就不必反复思量这个问题,反正谁也都有好有坏,有悲有喜。有些问题从来没有真正的答案,我们坚持并相信自己的认知才最重要。还有,抱着宽容谅解的心看待生活,有时给它另一种可能也未尝不可。
庆山的故事里大都有一种女性主义的玩味。七月和安生有不同的性格和追求,却又一样的勇敢和善良,安生一直为七月妥协甚至牺牲,七月选择原谅安生并托以新生。有人看了电影会觉得七月在婚礼之前让家明替自己逃跑是种软弱,可是,这是她告别既往人生中安分乖巧的一大步,一种里程碑式的告别;又有多少人,心里清楚却没有勇气不嫁给没有那么爱自己或者自己没那么爱的人。安生的善良就体现在,给了七月另一种结局,独自抚养着七月的孩子,当然,这也是对她自己内心的宽慰。她依然深爱家明,深知不能用七月的死去伤害他,所以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确实,相比得知一个人死亡,我们有时宁可不知道他在哪里,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但这对于安生来说是一种无比痛苦的隐瞒和担当,这未尝不是一种坚强而隐忍的女性力量的体现。
关于这个故事的感悟目前就是这些,走出电影,走出故事,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抬头看了眼浑圆的月亮,月光洒在空旷的街道上,思绪划过路边的树木和河流,有些想念那些在我生命中留下影子的人,拯救过我的人,感激你们成就了现在的我。依旧相伴在身边的人,真庆幸你们还都在。
从《莲花》开始看庆山,从她开始的颓废到慢慢变的清澈空灵到现在的接地气,惊喜的发现从前对人生的一切抱有怀疑的庆山竟然开始对着读者讲述她跟女儿的日常,甚至在微博上发布一些旅行的见闻和感触。当然,作为还算忠实的读者,也从一个懵懂稚嫩的小姑娘成长为今天不那么懵懂稚嫩的大女孩。《七月与安生》应该就是写在对一切抱有怀疑态度的时候,寻找着对人生该以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质问着爱情、友情甚至亲情。小说里的结局干脆果断,安生用死亡换来七月和家明的新生。
没看预告片,一直在猜周冬雨和马思纯谁演七月谁演安生,两个人都有乖巧的一面,也都有叛逆的一面,电影给的答案很特别,两个人最后都过着对方的生活。电影拍出了很多细节,演员也都没有让人失望,說了小说里没說出来的东西,庆山对电影大概是满意的,不然也不会发微博特别的介绍。
故事最浅的一层大概就是友情和爱情。相遇、相伴、分离,再相遇,再分离,或者,再也不相遇。每一段缘分看起来如此相似, 每个人都扮演这救赎者和被拯救者的双重身份。表面上七月救了安生的叛逆,给她温暖给她陪伴,跟她分享除了家明之外的一切,但最后亲手送走了安生,给了她未知的黑暗和寒冷,让安生最后选择了七月式的安稳;安生也救赎了七月,让她卸下乖巧的面具,质问内心的自由向往,有所要有所不要,却亲手把七月推向死神。她们踩着对方的影子,没能永远相伴却活成了对方的样子,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另一种陪伴。正如七月說的,她们的友情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些人来来去去,却留下了影子,我们最终活成了他们样子,他们也活成了我们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大抵如此。
我们又能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甚至是,我们有选择吗?这个是故事中较为深刻的问题。太多人随波逐流,活成了大多数人的样子;也有太多人固执己见,却活的无比辛苦接受着来自内心的审问。这也大概是青春特有的迷茫和挣扎,年龄大了些,在一条路上已经走得太远无法回头了,或者是挣扎累了,也就不必反复思量这个问题,反正谁也都有好有坏,有悲有喜。有些问题从来没有真正的答案,我们坚持并相信自己的认知才最重要。还有,抱着宽容谅解的心看待生活,有时给它另一种可能也未尝不可。
庆山的故事里大都有一种女性主义的玩味。七月和安生有不同的性格和追求,却又一样的勇敢和善良,安生一直为七月妥协甚至牺牲,七月选择原谅安生并托以新生。有人看了电影会觉得七月在婚礼之前让家明替自己逃跑是种软弱,可是,这是她告别既往人生中安分乖巧的一大步,一种里程碑式的告别;又有多少人,心里清楚却没有勇气不嫁给没有那么爱自己或者自己没那么爱的人。安生的善良就体现在,给了七月另一种结局,独自抚养着七月的孩子,当然,这也是对她自己内心的宽慰。她依然深爱家明,深知不能用七月的死去伤害他,所以编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确实,相比得知一个人死亡,我们有时宁可不知道他在哪里,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来。但这对于安生来说是一种无比痛苦的隐瞒和担当,这未尝不是一种坚强而隐忍的女性力量的体现。
关于这个故事的感悟目前就是这些,走出电影,走出故事,回到自己的生活里,抬头看了眼浑圆的月亮,月光洒在空旷的街道上,思绪划过路边的树木和河流,有些想念那些在我生命中留下影子的人,拯救过我的人,感激你们成就了现在的我。依旧相伴在身边的人,真庆幸你们还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