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节
五月初五这天,南方开始热起来,空气里带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令人作呕的霉味。
五点多钟的时候,她醒过来,其实她是个比较喜欢睡懒觉的人,年轻的时候总能在某个不干活的雨天躺床上昏睡个一整天,现在快老了,事情倒是多起来了。其实说老吧,四十多岁,充其量也只是算一个中年妇人,可她知道,自己干活时候的力气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她起床,趁着窗外微微亮的光穿着衣服,夏天的衣服少,三两下就穿完了,还没等转身走开,床上的小孙子就醒了,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穿着个黄色肚兜,兜了个尿不湿,用略带哭腔的声音说道:奶奶,抱,奶奶,抱……她只好坐在床沿上,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拍着他后背,哄他:天还没亮,再睡会儿,奶奶去给你们做早饭。说完,准备把小孙子放在床上,让他再睡会儿,可是小家伙的哭声越来越大,一个劲的嚷着奶奶,抱抱的话。没办法,她只好给孙子穿上衣服,带他起床。
来到厨房,打开灯,从堂厅里端来一把椅子,让小孙子坐在椅子上玩着玩具,她在厨房里,打米舀水煮粥。灶堂底下火还没生好,小孙子就玩的有点不耐烦了,起身从椅子上起来,像灶台后走去,她连忙小声说道:别过来,小心烫着。小孙子还是喊着:奶奶,抱抱的话。在小孙子喊了几声后,她生好火,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抱起他,说道:自己乖乖下来玩好不好,奶奶还要烧菜,不然等下你跟妈妈还有弟弟吃什么?小孙子一个劲的摆头,她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干着活。昨天晚上在池塘里洗干净了的蔬菜放到水龙头下用自来水冲洗了遍,她记得早上要炒个蔬菜是在小孙子开始断奶吃粥的那天开始的,那天,媳妇从电话里说:早上吃粥的时候,烧点新鲜的蔬菜,小孩子不能吃过夜菜,腌菜也不能吃……在电话里说了很多,其实她差不多都知道,想回她一句:我又不会委屈自己的孙子。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她小孙子一个多月的时候,儿子跟媳妇在正月初三,就去南方那边开店做生意去了,走的那天,媳妇一个劲的抹眼泪,她在旁边安慰着:放心吧,我会好好带他的,你们只管在外面赚奶粉钱就行了。最后,媳妇带着眼泪上火车的,这个小孙子她也就带了一年多,恍眼间,就这么大了,自己也老了。
她打开液化气,先烧了切好的腌菜,在炒锅里倒上香油,炝一个火菜就好了,然后炒完蔬菜。给小孙子洗漱好,自己也随便的简单洗漱了下。哄下小孙子,给他穿上吃饭的套褂,拿了根腌菜,让他吃了玩。脸盆打好温热的水,牙刷挤上牙膏,一起端着推开楼下主卧的房门,媳妇已经醒了,正在给另一个孩子喂奶,见她进来了,问道:大的醒了?她假装带着埋怨的语气说道:你说呢?自己养的好儿子。媳妇笑嘻嘻的答道:那也不是你的小孙子啊?两个人这样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
媳妇和儿子结婚四年了,她们婆媳之间还没拌过一次嘴,外人都夸他们相处的好,婆婆聪明,媳妇乖巧,她每次都说是媳妇会讨她开心。其实,她也明白,这四年要不是儿子媳妇偶尔回来待个把礼拜,指不定要吵多少次了,好歹她也都放在心里了,撕破了脸再想缝上就难了。这几年,有什么事她就让让,她是一个能看出别人脸色的人,哪天媳妇的脸色不对,她就能猜对七八分为什么事,总是骂儿子,劝儿子去陪声对不起。媳妇也一个劲的跟人说,她的好。
她给另外一个小孙子洗好澡,媳妇也已经洗漱完了,她推开窗户,拉上窗纱,打开房门,把盆里的水倒到门口的菜地里,又从厨房为媳妇盛好粥端到房间,带着小孙子来到堂厅喂她吃粥,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媳妇聊着。她一边很小心的把鸭蛋用勺子弄碎,拌上粥,吹凉了送到小孙子嘴里,一边说道:这几天大的有点上火,今天早上给你们一人煮了个咸鸭蛋,吃了不知道能不能败下火。媳妇也一边吃了一边回答道:门口有人来卖的?多少钱一个啊?她回道:是啊,上次看你快回来了,大的又容易上火,就买了八十块钱的腌了,现在吃怎么样?媳妇说道:挺好吃的。她用毛巾擦去小孙子嘴里的粥,说道:你今天中午等我回来再吃,等下我把开水拿到你房间,给你拿点吃的水果,我让那边烧早点,吃完就回来带给你吃。房间传了媳妇的声音:好卖,那你怎么去啊。她说道:这几天右眼皮一直跳动,骑车过去带着小孩怕路上出事,坐公交吧。房间里的声音说道:那你路上慢点,不行中午我中午自己起来下点面条吃,你昨天给我杀的那只鸡不还有吗,我刚好下面。她回道:没事,月子得一个月不能下床呢,你这才二十来天,我早点回来,来得及。房间里的声音回答她道:那你路上慢点,别太赶了。外婆生病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好了没?一边催促小孙子快点吃完,一边说道:诶,谁知道,说带她去大医院检查,她又不去,怕家里没人在医院服侍她,我们家这边刚有个小孩,又走不了。前两天打电话,听声音好像好了,今天过去再看看。不跟你说了,晚点车上人多,衣服我回来再洗了……
喂完小孙子吃过倒,她自己扒拉了两口粥,来卫生间梳过头,给自己和小孙子换了身衣服,叮咛了媳妇几句。带着小孙子向公交车站走去,两三里的路,小孙子走几步就说走不动了,她背着向前走去。
这几天她特别心慌,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前几天晚上问过媳妇,要不要今天带着小孙子去小孩外婆家一趟,媳妇说,她妈今天也去外婆家,让她带着小孩去娘家。在她们那边,五月节这天都是回娘家的。前几天打打电话跟电话那头的母亲说了这事,母亲让她带着孙子去她亲家那边,说她这头,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再来。其实,相处了四年,她还是知道媳妇是个比较直性格的人,既然这样说了,她今天才带着小孙子回娘家。只是不知道胸口这几天为什么像是有东西堵在那边。
她记得头班公交车是六点半开车,这都等了好长时间怎么还没过来,她只好抱着小孙子像前走去,也许走到始发站,车上就有座位了,也说不定。她想,大概有了半里路,还没到始发站,公交车就来了,她停下,招手,然后等车子停稳后上去,车上人并没有她想象当中的多,也许是还比较早的缘故。
她找到了位子坐下去,胸口闷得慌,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车子开了会儿,小孙子在她身上睡着了。她想起,父亲在她出嫁几年后就过世了,当年母亲才四五十岁,也像她这个年纪,一直没有改嫁,农村人在乎脸面,母亲一生都这样,要脸面,不管活的多么艰难,总是打扮的一副干干净净得样子,母亲说:不要老了老了,就让人觉得这老太太怎么弄得邋里邋遢得……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车子到了母亲家那站,她抱下小孙子,像母亲家走去。小孙子慢慢醒来,带着兴奋语气说道:婆婆,婆婆家。她说道:是啊,到了婆婆家了。太阳已经出来了,她抱着小孙子走的有点热了,于是放下小孙子,牵着他的手走到母亲家门口。敲了半天的门,也没人回应,喊了一遍又一遍母亲,也没人答应。她突然有点慌了,连忙叫隔壁几个还在睡觉的哥哥嫂嫂,撞开母亲的房间,果然,如她所想那般。
母亲的身体已经冷了多时了,眼睛还是睁的,农村有个说辞,人走的时候还有什么心愿没达成的话是不会闭眼的。她不知道母亲是不是怪她们几个做女儿的没有送终,耳边传开几个哥哥嫂嫂的推辞,你说着我,我骂着你,谁又抱怨谁不过来看望下,谁又和谁解释推辞,像是一场闹剧般。小孙子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原本那些和蔼的舅爹爹舅奶奶们一下变得面目狰狞起来,他有些害怕似的,抱着奶奶的腿,想往她怀里钻。
她抱起小孙子,走到母亲的床前,双腿突然跪下,把头埋在小孙子的脖子里,眼泪都就流到小孙子的脖子里,喃喃的说着一些话。床上的人是永远也听不见,小孙子却听到了:“奶奶再也没有妈妈了。”
五点多钟的时候,她醒过来,其实她是个比较喜欢睡懒觉的人,年轻的时候总能在某个不干活的雨天躺床上昏睡个一整天,现在快老了,事情倒是多起来了。其实说老吧,四十多岁,充其量也只是算一个中年妇人,可她知道,自己干活时候的力气越来越不如从前了。
她起床,趁着窗外微微亮的光穿着衣服,夏天的衣服少,三两下就穿完了,还没等转身走开,床上的小孙子就醒了,是一个两三岁的小孩,穿着个黄色肚兜,兜了个尿不湿,用略带哭腔的声音说道:奶奶,抱,奶奶,抱……她只好坐在床沿上,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拍着他后背,哄他:天还没亮,再睡会儿,奶奶去给你们做早饭。说完,准备把小孙子放在床上,让他再睡会儿,可是小家伙的哭声越来越大,一个劲的嚷着奶奶,抱抱的话。没办法,她只好给孙子穿上衣服,带他起床。
来到厨房,打开灯,从堂厅里端来一把椅子,让小孙子坐在椅子上玩着玩具,她在厨房里,打米舀水煮粥。灶堂底下火还没生好,小孙子就玩的有点不耐烦了,起身从椅子上起来,像灶台后走去,她连忙小声说道:别过来,小心烫着。小孙子还是喊着:奶奶,抱抱的话。在小孙子喊了几声后,她生好火,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抱起他,说道:自己乖乖下来玩好不好,奶奶还要烧菜,不然等下你跟妈妈还有弟弟吃什么?小孙子一个劲的摆头,她无奈的叹了口气。
一手抱着小孙子,一手干着活。昨天晚上在池塘里洗干净了的蔬菜放到水龙头下用自来水冲洗了遍,她记得早上要炒个蔬菜是在小孙子开始断奶吃粥的那天开始的,那天,媳妇从电话里说:早上吃粥的时候,烧点新鲜的蔬菜,小孩子不能吃过夜菜,腌菜也不能吃……在电话里说了很多,其实她差不多都知道,想回她一句:我又不会委屈自己的孙子。最后想想,还是算了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在她小孙子一个多月的时候,儿子跟媳妇在正月初三,就去南方那边开店做生意去了,走的那天,媳妇一个劲的抹眼泪,她在旁边安慰着:放心吧,我会好好带他的,你们只管在外面赚奶粉钱就行了。最后,媳妇带着眼泪上火车的,这个小孙子她也就带了一年多,恍眼间,就这么大了,自己也老了。
她打开液化气,先烧了切好的腌菜,在炒锅里倒上香油,炝一个火菜就好了,然后炒完蔬菜。给小孙子洗漱好,自己也随便的简单洗漱了下。哄下小孙子,给他穿上吃饭的套褂,拿了根腌菜,让他吃了玩。脸盆打好温热的水,牙刷挤上牙膏,一起端着推开楼下主卧的房门,媳妇已经醒了,正在给另一个孩子喂奶,见她进来了,问道:大的醒了?她假装带着埋怨的语气说道:你说呢?自己养的好儿子。媳妇笑嘻嘻的答道:那也不是你的小孙子啊?两个人这样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
媳妇和儿子结婚四年了,她们婆媳之间还没拌过一次嘴,外人都夸他们相处的好,婆婆聪明,媳妇乖巧,她每次都说是媳妇会讨她开心。其实,她也明白,这四年要不是儿子媳妇偶尔回来待个把礼拜,指不定要吵多少次了,好歹她也都放在心里了,撕破了脸再想缝上就难了。这几年,有什么事她就让让,她是一个能看出别人脸色的人,哪天媳妇的脸色不对,她就能猜对七八分为什么事,总是骂儿子,劝儿子去陪声对不起。媳妇也一个劲的跟人说,她的好。
她给另外一个小孙子洗好澡,媳妇也已经洗漱完了,她推开窗户,拉上窗纱,打开房门,把盆里的水倒到门口的菜地里,又从厨房为媳妇盛好粥端到房间,带着小孙子来到堂厅喂她吃粥,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媳妇聊着。她一边很小心的把鸭蛋用勺子弄碎,拌上粥,吹凉了送到小孙子嘴里,一边说道:这几天大的有点上火,今天早上给你们一人煮了个咸鸭蛋,吃了不知道能不能败下火。媳妇也一边吃了一边回答道:门口有人来卖的?多少钱一个啊?她回道:是啊,上次看你快回来了,大的又容易上火,就买了八十块钱的腌了,现在吃怎么样?媳妇说道:挺好吃的。她用毛巾擦去小孙子嘴里的粥,说道:你今天中午等我回来再吃,等下我把开水拿到你房间,给你拿点吃的水果,我让那边烧早点,吃完就回来带给你吃。房间传了媳妇的声音:好卖,那你怎么去啊。她说道:这几天右眼皮一直跳动,骑车过去带着小孩怕路上出事,坐公交吧。房间里的声音说道:那你路上慢点,不行中午我中午自己起来下点面条吃,你昨天给我杀的那只鸡不还有吗,我刚好下面。她回道:没事,月子得一个月不能下床呢,你这才二十来天,我早点回来,来得及。房间里的声音回答她道:那你路上慢点,别太赶了。外婆生病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好了没?一边催促小孙子快点吃完,一边说道:诶,谁知道,说带她去大医院检查,她又不去,怕家里没人在医院服侍她,我们家这边刚有个小孩,又走不了。前两天打电话,听声音好像好了,今天过去再看看。不跟你说了,晚点车上人多,衣服我回来再洗了……
喂完小孙子吃过倒,她自己扒拉了两口粥,来卫生间梳过头,给自己和小孙子换了身衣服,叮咛了媳妇几句。带着小孙子向公交车站走去,两三里的路,小孙子走几步就说走不动了,她背着向前走去。
这几天她特别心慌,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前几天晚上问过媳妇,要不要今天带着小孙子去小孩外婆家一趟,媳妇说,她妈今天也去外婆家,让她带着小孩去娘家。在她们那边,五月节这天都是回娘家的。前几天打打电话跟电话那头的母亲说了这事,母亲让她带着孙子去她亲家那边,说她这头,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再来。其实,相处了四年,她还是知道媳妇是个比较直性格的人,既然这样说了,她今天才带着小孙子回娘家。只是不知道胸口这几天为什么像是有东西堵在那边。
她记得头班公交车是六点半开车,这都等了好长时间怎么还没过来,她只好抱着小孙子像前走去,也许走到始发站,车上就有座位了,也说不定。她想,大概有了半里路,还没到始发站,公交车就来了,她停下,招手,然后等车子停稳后上去,车上人并没有她想象当中的多,也许是还比较早的缘故。
她找到了位子坐下去,胸口闷得慌,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车子开了会儿,小孙子在她身上睡着了。她想起,父亲在她出嫁几年后就过世了,当年母亲才四五十岁,也像她这个年纪,一直没有改嫁,农村人在乎脸面,母亲一生都这样,要脸面,不管活的多么艰难,总是打扮的一副干干净净得样子,母亲说:不要老了老了,就让人觉得这老太太怎么弄得邋里邋遢得……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车子到了母亲家那站,她抱下小孙子,像母亲家走去。小孙子慢慢醒来,带着兴奋语气说道:婆婆,婆婆家。她说道:是啊,到了婆婆家了。太阳已经出来了,她抱着小孙子走的有点热了,于是放下小孙子,牵着他的手走到母亲家门口。敲了半天的门,也没人回应,喊了一遍又一遍母亲,也没人答应。她突然有点慌了,连忙叫隔壁几个还在睡觉的哥哥嫂嫂,撞开母亲的房间,果然,如她所想那般。
母亲的身体已经冷了多时了,眼睛还是睁的,农村有个说辞,人走的时候还有什么心愿没达成的话是不会闭眼的。她不知道母亲是不是怪她们几个做女儿的没有送终,耳边传开几个哥哥嫂嫂的推辞,你说着我,我骂着你,谁又抱怨谁不过来看望下,谁又和谁解释推辞,像是一场闹剧般。小孙子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原本那些和蔼的舅爹爹舅奶奶们一下变得面目狰狞起来,他有些害怕似的,抱着奶奶的腿,想往她怀里钻。
她抱起小孙子,走到母亲的床前,双腿突然跪下,把头埋在小孙子的脖子里,眼泪都就流到小孙子的脖子里,喃喃的说着一些话。床上的人是永远也听不见,小孙子却听到了:“奶奶再也没有妈妈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