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金融翻译:阐释与实践》节选:数词的翻译
本文docx版本:http://pan.baidu.com/s/1kURAmX5
《财经金融翻译:阐释与实践》
第一部分 上市活动及证券交易
第三章 上市公司年报的翻译
2. 相关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节选
注意:本书为香港出版,有些翻译方法与内地不同,比如125 million,香港可能翻译成125百万,而内地一般翻译为1.25亿。
2.2数词的翻译
年报是上市公司回顾过去一年业绩的纪录。为使投资者清楚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上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有关财政年度的业绩表现,与前一年的表现作一比较,因此,年报内经常出现数字比较的句式,表示数量增减的动词,以及比较级的形容词。
2.2.1 百分数的翻译
年报内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达数量的增减。使用百分数的好处在于英汉对译时,无须进行数字上的转换,避免了出错的可能性。英语表达百分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汉语的表达方法则大抵上不外乎是:“较……+表示增减的词语+ n%”、“表示增减的词语+n%”、“是……的n%”或“增至/减至n%”。现将英汉百分数的对译方法载列如下:
(1) “n% +比较级形容词+than...”表示净增减
The turnover in 2000 is 10% higher than that of last year.
2000年的营业额较去年高出10%。
(2) “表示增减的词语+by n%”表示净增减
Operating profit from local operations before depreciation increased by 5,8% from last year’s HK$3,301 million to HK$3,493 million.
未计折旧前本地经营溢利较去年的3,301百万港元,上升5.8%至3.493 百万港元。
(3) “n% +increase/decrease” 表示净增减
Local demand in 2000 reached 10,000, a 4.5% increase over 1999.
2000年所录得的本地需求量为10,000,较1999年增加4.5%。
(4) “n%+(of)+名词(代词)”表示增减,当中包括基数在内
Operating costs stood at HKS3,759 million, 92.1% that of last year.
营运开支为3,759百万港元,是去年的92.1%。
(5) “表示增减的动词+to+n%”表示增减后的数量
Our average interest cost decreased to 7.6%.
平均利息开支减至7.6%。
有些上市公司在刊发新闻稿或其他对外公布时喜欢用“……成”来翻译百分数,例如:“20%”,译作“两成”。这种表达方式较适用于由两位整数组成的百分数(如:“75%”翻成“七成半”;“38%,译作“三成八”)。然而,年报内的百分数不单有出现个位数,有时还带有小数,这类百分数较难以“……成”来表示,为统一起见,年报内通常沿用阿拉伯数字再加上“%”符号来表达,而有少部分公司则会以文字来表达百分数,例如将“25.5%”译成“百分之二十五点五”。
因应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年报内偶尔会出现负百分数。译者除了可 以采用直译法外,还可以以委婉的笔触来处理,以减低负数数值可能对读者带 来的消极及负面影响,例如:
With the widening economic recovery in Asia, Hong Kong registered a 2.9% GDP growth for the year, up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raction of - 5% in 1998.
随着亚洲经济广泛复苏,香港一九九九年的生产总值增长2.9%,较一九九八年的5% 负增长显著改善。
At the year-e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stood at 6%, down from a mid-year high of 6.3% while the CPI was - 4%.
本港年终的失业率为6%,与年中高峰期的6.3%比较,已略为下跌:消费物价指教则出现4%的负增长。
以上两个例子运用了委辞语“负增长”来翻译负百分数,以期减轻负增长对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冲击。
2.2.2 倍数的翻译
在年报里,虽然倍数的使用情况不及百分数广泛,但倍数的翻译却尤需译者格外留神,因为英语与汉语在倍数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别。英语的倍数表达方法变化多端,但当中的共通之处是倍数一般包括基数在内;然而汉语的表达手法则较复杂,可以透过不同的句式来表示倍数包括基数,又或不包括基数。因此翻译时必须明确表示出是否包括基数,而译文与原文所指的实际倍数也必须吻合。
一般来说,汉语表示倍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甲比乙+表示增加的形容词或副词倍(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较去年高出近两倍。
a) 甲比乙增加了 n倍(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自较去年上升近两倍。
b) 甲是乙的n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是去年的三倍。
c) 甲增加到乙的n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增加至去年的三倍。
英语的基本表达法则有以下几种:
(1) n +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ice higher than that of last year.
(2) n + times + as +形容词+ as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o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last year.
(3) n + times + the (或 its,that of) + Nou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o times that of last year.
(4) 表示增加的动词(例如:increase、grow、rise、be raised、multiply、be up to) + n + times (包括基数)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ncreased by two times.
(5) 动词 double、treble、quadruple 或 duplicate + the + noun 或 be twice the + nou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double that of last year.
(6) 动词+ by a factor of 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2.
鉴于英汉在表达倍数上的差异,译者要表达数字不包括基数时,应在原文的倍数上减1,成为n-1倍。现将英汉倍数的对译表载列如下:
英语 汉语
1)n +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句式
2)n + times + as + 形容饲 + as 句式
3)n + times + the (或 its, that of) + noun 句式 甲比乙增加了 n-1倍
甲是乙的n倍
甲n倍于乙
(4)表示增加的动词(例如:increase、grow、 rise、be raised、multiply、be up to) + n + times 句式 甲比乙增加了 n-1倍
甲增加到原数的n倍
(5)动词 double+ the + noun
动词 treble+ the + noun
动词quadruple + the + noun
be twice the + noun
翻了一番
增加了两倍
增加了三倍
增加了一倍
有语法家认为,从语法上看,“n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句式中 “n”,应较“n + limes + as +形容词+ as”句式中的“n”高出一倍;然而,基于约定俗成,尽管这两句句式在语法和逻辑上出现不合理的地方,但这两句现已广泛接纳为可以互相通用。
2.2.3 英汉表达数字减少的方法
英语表示数字减少时沿用倍数“times”的概念,但汉语则不然,原因是传统上汉语只有“倍增”及“递减”的概念,而没有“倍减”的说法。汉语表达递减的基本句式包括:
(1) 甲(比乙)减少了几分之几;及
(2) 甲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译者由英语表示减少的倍数,转换为汉语表示递减的分数时,可循以下的 公式处理:
(1) 表示净减数时应写成“减少了(n-1/n)”,例如:
Net gearing ratio decreased 3 times to 18.2%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2005 (2005:75.8%)
与2005年同期相比,净资产负债比率低了三分之二至18.2%。2005年同期比率为75.8%。
(2) 当数字包括基数在内时(亦即当表达剩余的数字时),应写成“减少到(1/ n)”,例如:
The operating profit in 2000 is twice less than last year.
二零零零年营运溢利跌至去年的一半。
2.2.4 大位数的英汉转换
年报所载的数字往往相当庞大,为方便阅读,在英语原文中,数额低于百万的数字一般会以阿拉伯数字表达,如果数字在1000或以上,则会从个位数起,每三位数加上“,”号(如1,256或25,589.2)。倘若数额髙达百万或以上,则会以文字“million”或“billion”为基本单位,然后在“million”或“billion”之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有关的数字,不足百万或十亿的余数,则以小数点表示(例如:125.25 million 或10.5 billion)。
然而,英美数目制度不同,英国数目制度称为“British system”或“Million system”,在英德通行;而美国则采用“Continental system"(或称“Thousand system”),在美法俄等地较为通行;两者对于“billion”、“trillion"、 “quadrillion”及“quintillion”等数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现把两者的差别载列如下:
英国数制 美国数制
billion
billion 1012 (万亿) 109 (十亿)
trillion 1018 (百万兆) 1012 (兆)
quadrillion 1024 1018
quintillion 1030 I024
香港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致采用美国数制,因此翻译时极少出现歧义,但在表达手法上却出现以下三种不一致的情况:
(1) 使用数字+“百万” / “亿”来表达大数额的数字;如:“125 million”转 换为“125百万” ;“3 billion”则写作“30亿”;
(2) 将原文完全转换为阿拉伯数字;如:“125 million”转换为“125,000,000”; “3 billion” 则写作“3,000,000,000”;
(3) 用文字来表达大额数字;如:“125 million”转换为“一亿二千五佰万”;“3billion,则写作“三十亿”。
以上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译者应按每间公司编写数字的惯例,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处理。
2.2.5 约数的翻译
约数在年报中十分常见,常用的约词包括以下几种:
英语 汉语
about, around, some; 几、多、余、不到、不足;
odd (放在数词之后) 左右(放在数词后)
more, over, above, more than 超过,超逾
less than, under, below 少于、低于、以下、不到
no more than 不超逾、不超过
no less than 不少于
上市公司在年报里使用约数,有时是由于上市公司无法把确实的数字列出,但有时则是为了要淡化具体数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用词得当的译文往往可带出原文的弦外之音。翻译约数的技巧,在于要先掌握原文想要强调的是数字偏髙的一面,还是数字偏低的一面,然后再以直译法,或反译法,以汉语常用的词汇来翻译。例如:
(1) Mr. Chan previously worked in Canada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in the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about 24 years.
陈氏于加拿大工作超逾十年,并于香港政府工务局任职达二十四年之久。
例1摘录自年报高层管理人员简介。句中的约数“more than 10”和“about 24 years”分别译作“超逾十年”和“达二十四年之久”,强调陈先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如果这两个数词分别译作“十多年”和“约二十四年”,陈先生深厚的资历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出。
(2) Our website topped the 10 million mark at the year-end. This represented a daily rate of nearly 10,000.
本公司网页的浏览人次已突破1000万大关,每日浏览人次接近10,000。
(3) The return is also satisfactory and the equity IRR (Internal Rale of Return) is in the high teens.
回报可观,权益投资回报率接近20%。
例2和例3分别强调网页浏览人数之多,以及权益投资回报率之高。译文都运用了“接近”一词来突显数字之大,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 Operating costs were well-contained with an increase of less than 2.1% to HKS3.759 million.
由于成本控制措施奏效,营运开支为3.759百万港元,上升不足2.1%。
原文的重点是要褒奖公司在节流方面的成就,译者运用反译法,以“不足” 来翻译“less than”,突出了上升幅度实在微不足道。
节选结束。
《财经金融翻译:阐释与实践》
第一部分 上市活动及证券交易
第三章 上市公司年报的翻译
2. 相关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节选
注意:本书为香港出版,有些翻译方法与内地不同,比如125 million,香港可能翻译成125百万,而内地一般翻译为1.25亿。
2.2数词的翻译
年报是上市公司回顾过去一年业绩的纪录。为使投资者清楚了解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上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有关财政年度的业绩表现,与前一年的表现作一比较,因此,年报内经常出现数字比较的句式,表示数量增减的动词,以及比较级的形容词。
2.2.1 百分数的翻译
年报内一般使用百分数来表达数量的增减。使用百分数的好处在于英汉对译时,无须进行数字上的转换,避免了出错的可能性。英语表达百分数的方法多种多样,汉语的表达方法则大抵上不外乎是:“较……+表示增减的词语+ n%”、“表示增减的词语+n%”、“是……的n%”或“增至/减至n%”。现将英汉百分数的对译方法载列如下:
(1) “n% +比较级形容词+than...”表示净增减
The turnover in 2000 is 10% higher than that of last year.
2000年的营业额较去年高出10%。
(2) “表示增减的词语+by n%”表示净增减
Operating profit from local operations before depreciation increased by 5,8% from last year’s HK$3,301 million to HK$3,493 million.
未计折旧前本地经营溢利较去年的3,301百万港元,上升5.8%至3.493 百万港元。
(3) “n% +increase/decrease” 表示净增减
Local demand in 2000 reached 10,000, a 4.5% increase over 1999.
2000年所录得的本地需求量为10,000,较1999年增加4.5%。
(4) “n%+(of)+名词(代词)”表示增减,当中包括基数在内
Operating costs stood at HKS3,759 million, 92.1% that of last year.
营运开支为3,759百万港元,是去年的92.1%。
(5) “表示增减的动词+to+n%”表示增减后的数量
Our average interest cost decreased to 7.6%.
平均利息开支减至7.6%。
有些上市公司在刊发新闻稿或其他对外公布时喜欢用“……成”来翻译百分数,例如:“20%”,译作“两成”。这种表达方式较适用于由两位整数组成的百分数(如:“75%”翻成“七成半”;“38%,译作“三成八”)。然而,年报内的百分数不单有出现个位数,有时还带有小数,这类百分数较难以“……成”来表示,为统一起见,年报内通常沿用阿拉伯数字再加上“%”符号来表达,而有少部分公司则会以文字来表达百分数,例如将“25.5%”译成“百分之二十五点五”。
因应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年报内偶尔会出现负百分数。译者除了可 以采用直译法外,还可以以委婉的笔触来处理,以减低负数数值可能对读者带 来的消极及负面影响,例如:
With the widening economic recovery in Asia, Hong Kong registered a 2.9% GDP growth for the year, up 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raction of - 5% in 1998.
随着亚洲经济广泛复苏,香港一九九九年的生产总值增长2.9%,较一九九八年的5% 负增长显著改善。
At the year-e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stood at 6%, down from a mid-year high of 6.3% while the CPI was - 4%.
本港年终的失业率为6%,与年中高峰期的6.3%比较,已略为下跌:消费物价指教则出现4%的负增长。
以上两个例子运用了委辞语“负增长”来翻译负百分数,以期减轻负增长对投资者可能带来的冲击。
2.2.2 倍数的翻译
在年报里,虽然倍数的使用情况不及百分数广泛,但倍数的翻译却尤需译者格外留神,因为英语与汉语在倍数的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别。英语的倍数表达方法变化多端,但当中的共通之处是倍数一般包括基数在内;然而汉语的表达手法则较复杂,可以透过不同的句式来表示倍数包括基数,又或不包括基数。因此翻译时必须明确表示出是否包括基数,而译文与原文所指的实际倍数也必须吻合。
一般来说,汉语表示倍数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甲比乙+表示增加的形容词或副词倍(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较去年高出近两倍。
a) 甲比乙增加了 n倍(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自较去年上升近两倍。
b) 甲是乙的n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是去年的三倍。
c) 甲增加到乙的n倍(包括基数)
如:本年度的客户数目增加至去年的三倍。
英语的基本表达法则有以下几种:
(1) n +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ice higher than that of last year.
(2) n + times + as +形容词+ as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o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last year.
(3) n + times + the (或 its,that of) + Nou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two times that of last year.
(4) 表示增加的动词(例如:increase、grow、rise、be raised、multiply、be up to) + n + times (包括基数)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ncreased by two times.
(5) 动词 double、treble、quadruple 或 duplicate + the + noun 或 be twice the + nou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s double that of last year.
(6) 动词+ by a factor of n (包括基数)
The profit recorded this year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2.
鉴于英汉在表达倍数上的差异,译者要表达数字不包括基数时,应在原文的倍数上减1,成为n-1倍。现将英汉倍数的对译表载列如下:
英语 汉语
1)n +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句式
2)n + times + as + 形容饲 + as 句式
3)n + times + the (或 its, that of) + noun 句式 甲比乙增加了 n-1倍
甲是乙的n倍
甲n倍于乙
(4)表示增加的动词(例如:increase、grow、 rise、be raised、multiply、be up to) + n + times 句式 甲比乙增加了 n-1倍
甲增加到原数的n倍
(5)动词 double+ the + noun
动词 treble+ the + noun
动词quadruple + the + noun
be twice the + noun
翻了一番
增加了两倍
增加了三倍
增加了一倍
有语法家认为,从语法上看,“n times +比较级形容词+ than,句式中 “n”,应较“n + limes + as +形容词+ as”句式中的“n”高出一倍;然而,基于约定俗成,尽管这两句句式在语法和逻辑上出现不合理的地方,但这两句现已广泛接纳为可以互相通用。
2.2.3 英汉表达数字减少的方法
英语表示数字减少时沿用倍数“times”的概念,但汉语则不然,原因是传统上汉语只有“倍增”及“递减”的概念,而没有“倍减”的说法。汉语表达递减的基本句式包括:
(1) 甲(比乙)减少了几分之几;及
(2) 甲减少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译者由英语表示减少的倍数,转换为汉语表示递减的分数时,可循以下的 公式处理:
(1) 表示净减数时应写成“减少了(n-1/n)”,例如:
Net gearing ratio decreased 3 times to 18.2%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eriod of 2005 (2005:75.8%)
与2005年同期相比,净资产负债比率低了三分之二至18.2%。2005年同期比率为75.8%。
(2) 当数字包括基数在内时(亦即当表达剩余的数字时),应写成“减少到(1/ n)”,例如:
The operating profit in 2000 is twice less than last year.
二零零零年营运溢利跌至去年的一半。
2.2.4 大位数的英汉转换
年报所载的数字往往相当庞大,为方便阅读,在英语原文中,数额低于百万的数字一般会以阿拉伯数字表达,如果数字在1000或以上,则会从个位数起,每三位数加上“,”号(如1,256或25,589.2)。倘若数额髙达百万或以上,则会以文字“million”或“billion”为基本单位,然后在“million”或“billion”之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有关的数字,不足百万或十亿的余数,则以小数点表示(例如:125.25 million 或10.5 billion)。
然而,英美数目制度不同,英国数目制度称为“British system”或“Million system”,在英德通行;而美国则采用“Continental system"(或称“Thousand system”),在美法俄等地较为通行;两者对于“billion”、“trillion"、 “quadrillion”及“quintillion”等数词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现把两者的差别载列如下:
英国数制 美国数制
billion
billion 1012 (万亿) 109 (十亿)
trillion 1018 (百万兆) 1012 (兆)
quadrillion 1024 1018
quintillion 1030 I024
香港上市公司的年报一致采用美国数制,因此翻译时极少出现歧义,但在表达手法上却出现以下三种不一致的情况:
(1) 使用数字+“百万” / “亿”来表达大数额的数字;如:“125 million”转 换为“125百万” ;“3 billion”则写作“30亿”;
(2) 将原文完全转换为阿拉伯数字;如:“125 million”转换为“125,000,000”; “3 billion” 则写作“3,000,000,000”;
(3) 用文字来表达大额数字;如:“125 million”转换为“一亿二千五佰万”;“3billion,则写作“三十亿”。
以上三种处理方法各有利弊,译者应按每间公司编写数字的惯例,采用适当的方法去处理。
2.2.5 约数的翻译
约数在年报中十分常见,常用的约词包括以下几种:
英语 汉语
about, around, some; 几、多、余、不到、不足;
odd (放在数词之后) 左右(放在数词后)
more, over, above, more than 超过,超逾
less than, under, below 少于、低于、以下、不到
no more than 不超逾、不超过
no less than 不少于
上市公司在年报里使用约数,有时是由于上市公司无法把确实的数字列出,但有时则是为了要淡化具体数字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用词得当的译文往往可带出原文的弦外之音。翻译约数的技巧,在于要先掌握原文想要强调的是数字偏髙的一面,还是数字偏低的一面,然后再以直译法,或反译法,以汉语常用的词汇来翻译。例如:
(1) Mr. Chan previously worked in Canada for more than 10 years and in the Public Works Department of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for about 24 years.
陈氏于加拿大工作超逾十年,并于香港政府工务局任职达二十四年之久。
例1摘录自年报高层管理人员简介。句中的约数“more than 10”和“about 24 years”分别译作“超逾十年”和“达二十四年之久”,强调陈先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如果这两个数词分别译作“十多年”和“约二十四年”,陈先生深厚的资历就不会显得十分突出。
(2) Our website topped the 10 million mark at the year-end. This represented a daily rate of nearly 10,000.
本公司网页的浏览人次已突破1000万大关,每日浏览人次接近10,000。
(3) The return is also satisfactory and the equity IRR (Internal Rale of Return) is in the high teens.
回报可观,权益投资回报率接近20%。
例2和例3分别强调网页浏览人数之多,以及权益投资回报率之高。译文都运用了“接近”一词来突显数字之大,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4) Operating costs were well-contained with an increase of less than 2.1% to HKS3.759 million.
由于成本控制措施奏效,营运开支为3.759百万港元,上升不足2.1%。
原文的重点是要褒奖公司在节流方面的成就,译者运用反译法,以“不足” 来翻译“less than”,突出了上升幅度实在微不足道。
节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