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读书记—八月
马海甸《我的西书架》 新世界出版社
子张《一些书 一些人》 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立民《文人》 上海辞书出版社
钟叔河《左右左》 上海辞书出版社
徐鲁《温暖的书缘》 上海辞书出版社
毛乐耕《书缘深深深几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陈子善《自画像》 上海辞书出版社
董宏猷《江南淘书记乙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沈昌文《八十溯往》 海豚出版社
子聪《开卷闲话七编》
以上皆为谈书之书,小品散文,藏书买书编书出书读书之记录,文史轶事,文章边角,多短小有趣,有时能读到一些干货(文坛八卦),以上最喜欢钟叔河先生的小书,文字古雅,鲜少赘语。也有些滥竽充数的文字,实在草草翻看即可,董宏猷与徐鲁的两册书有讲武汉的淘书经历,有几家我也去过,董列了几处汉口淘书之所在,此去经年,也不知还有没有。
《忆》 俞平伯 海豚出版社
内有民国原版的诗文影印,装帧清丽可人,俞平伯诗文忧伤甜蜜,丰子恺插画也熠熠生辉,皆充满美好的童趣,最爱的一首:“月儿度过中天,\向清苦的西方直落下去。\晓风吹动耿耿的长庚,\摇摇的好像一盏灯。\家鸡还要睡呢,\但远处已喔喔然了。\窗子里,帐子里,\恋着痴甜的梦的我们,\可还是没有醒”
《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写得很平庸,不外乎说明读书有多好,人要多读书,引文倒是很经典。(如引奥登的“读书就是翻译”说)
《东京塔》 日|江国香织 青岛出版社
本书最近有南海出版社的再版,名叫《寂寞东京塔》,也是,这是一部以寂寞为主题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两个年轻男孩各自喜欢上了已婚的大龄女性,两个男孩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两位成熟女性一个热情如火一个沉静似水,他们的故事注定是悲剧,江国香织写爱情都是这样,甜腻腻湿哒哒而最后总是苦兮兮的,姐弟恋+婚外情,是我非常喜欢的题材,再加上江国如此细腻不凡的书写,让心里氤氲起暧昧的情绪。真想去看看夜雨中的东京塔啊。
《哪儿哪儿神去村》 日|三浦紫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同名电影很早就看过了,拍得很有意思,但作为小说则太差劲了,三浦的职业介绍系列水平参差不齐,《编舟记》写得也不过尔尔,但真幌站前三部曲非常有意思,《多田便利屋》不论小说原著还是改编的影视作品都值得一看。
《茶花女》 法|小仲马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为世界名著中的一份子,这本书真算不得伟大,但我天生对“世界名著”犯怵,索性这本书不长,我还是拖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才感叹,“真不愧为世界名著啊!”阿乙说阿尔芒掘尸一幕对他影响颇深,我倒是没注意,我觉得整篇都非常流畅伤感,回忆与现实交织,在阿尔芒的讲述中玛格丽特是真正的女神,爱情,只有当它残破又不灭时,它最美。
《那一天》 法|维利-罗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名法国摄影家的影集,文字简单,但其实不太必要,那黑白影像自会对人诉说。
《王安忆说》 王安忆 湖南文艺出版社
收录了王安忆的一些对话访谈讲座等文稿。我觉得访谈很能观察到一位作家作品之外的东西,对了解其作品也有帮助。书中可窥她对自己上世纪的某些经历的想法、对自己写作的认识、对其他作家及作品的评价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阅毕,你会发现这个作家真是聪明,果敢,非常踏实和固执。
《睡觉大师》 朱岳 三联书店
今年出版的《蒙着眼睛的旅行者》倒是很俏,而此书正收有其中数篇。朱岳写小说非常好玩,你甚至会觉得他在玩小说,我蛮欣赏这样的态度的,在文学中,严肃有时候并不是一种美德。一篇一篇下来,你真的会为他玩笑似的细节与虚实不分的故事吃吃直笑。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毕飞宇 明天出版社
毕飞宇回顾自己少年时代,将自己的苏北农村生活事无巨细地写出来。但整体感觉过于无聊,若不是毕老师的书迷或研究者恐怕没谁有兴趣细读。毕飞宇语感有特色,和余华一样有追求“陌生感”的企图,但是他又坦言他非常爱在作品中议论表态度,利弊均很明显(如《推拿》),但他的中短篇则刚刚好,很好看。(我是看毕老师长得好看才看下去的!)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编倒是完整收录了几篇著名的演讲,下编则从杂文中东拼西凑扯出一堆“柏杨观点”,整体可以了解柏杨的观点与态度,“酱缸文化”那几篇振聋发聩,想反驳都觉得特没劲。柏杨算是搔痒搔到点子上了,但总觉得他不行。柏杨这个人我喜欢不起来,不可爱。
《我们》 俄|尤金-扎米亚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为小说,它是无聊的;作为长篇叙事诗,它是伟大的。
《观念的水位》 刘瑜 江苏文艺出版社
刘瑜周濂这两口子都写,之前看过周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刘瑜倒是第一次读,她讲政治。我一听政治就头晕,政治就是反复讲简单的道理,因为现实总是复杂的。同名文章不错,讲观念的变化,观念随时间变化而改变这是简单的道理,但就是有些人冥顽不化,没办法,就需要刘瑜这些人翻了花样讲道理。很无奈,是不是?“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我也很想问。
《故事开始了》 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译林出版社
万事开头难,而开头以后会更难。反正说明开头很重要就是啦。奥兹也兼职文学教授,作为一个专业作家与专业读者,对其在文本开头处的发现体会洋洋得意,一看就是那种“偷着乐”的阅读状态。细读之乐,唯阅读者自知。
《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美|安妮-拉莫特 商务印书馆
本书所述已超过“关于写作”的话题。(提及奥康纳时有言:任何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又,有位作家说,他每早坐下,便会好声好气告诉自己:“并不是你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
《野蛮生长》 盛可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盛可以是我最近几年发现的宝藏,她的短篇犹如利匕淫毒,酣畅淋漓。到《野蛮生长》这种长篇这里,文字依旧生猛迷人,但作为小说,无疑不算成功。和《第七天》是一路的,但没有《第七天》中的“地狱”作为虚构背景,就显得非常“现实过头”了。盛可以野心很大,如果减少社会新闻的量,而立足某两个事件当做素材往深处写,将会更加迷人。
《食指的诗》 食指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个别名篇足称经典,而其余诗歌几乎只是文学青年的业余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更大。
《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南海出版公司
整个八月最美的收获。聂鲁达从自己的少年时代讲起,叙述了他与诗歌和现实相伴的漫长岁月。他讲述自己穿着黑袍子游荡的少年时代,讲述坎坷传奇的大使生涯,讲述洛尔迦曾为他与女友的野战望风而摔断了腿,讲述他与巴列霍和保罗艾吕雅的友谊,讲述他与爱伦堡阴差阳错的相识过程,讲述他访问中国期间如何发现国宴上朝他热情劝酒的朱德将军其实酒杯中竟是白开水的,讲述中国诗人艾青陪伴他乘船畅游扬子江,讲述他如何用自己的诗感动工人农民,如何加入共产党,如何被人民所尊敬爱戴......他使我看见诗人的魅力与其存在的意义。
《万有引力之虹》 美|托马斯-品钦 译林出版社
厚厚的砖头书,没日没夜看了三天。虽然没怎么看懂,虽阅读过程非常折磨人,可是你知道这是你自己太笨,是你自己太没耐心,而不是这部杰作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就算了,这些理科术语和文字花招,还是个百科全书式写作的细节控,很崩溃,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礼拜二午睡时刻》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第一二篇定调,最后一篇霸尾,其余也都算是名篇了。喜欢这种稠湿阴郁的热带氛围,总觉得会发生什么莫名其妙的古怪事情,给人难以顺畅呼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一篇同名小说最好,极具画面感,情绪含而不露。
《拥抱》 几米 海豚出版社
我好想好想好想给你一个涌抱哦(最早看几米的漫画是在初中,那敏感的心思碰上几米的书几乎就是双倍的悲催,几米的“治愈”总是要经历苦涩与忧郁,他的“童真”总是带着他故意表现出来的小邪恶,那时最爱,现在也最爱那本《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你就知道我内心住着一个怎样的小孩儿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这个诗人的可爱可恨都在于他的顽固。
“一首诗是对混乱的暂时抗争。”“诗即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这些观点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但废话更多。
《索尔-贝娄访谈录》 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中信出版社
对谈的二人都是犹太作家,整本书关于犹太作家及其他犹太人的话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关于自己的作品以及家事都有聊到,还有对于其他作家的评论,比如与辛格的恩怨和对拉尔夫-埃里森所表示的遗憾。有一个画面很动人,菲利普-罗斯走向年迈的贝娄,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背诵诗歌。(而那本《赫索格》还被我放在柜子里养灰)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 美|苏珊-桑塔格 利兰-波格 编 译林出版社
话题广泛,抗拒访谈的桑塔格其实说起话来和写文章一样犀利,让我不禁感叹:真不愧为土象星座的人啊。(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喜欢她的日记,那里面有她的疯狂与柔情)书中关于女权主义运动的回答很有意思,嘻嘻。
《苏童散文》 苏童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南方啊南方(建议阅读苏童谈话录《南方的诗学》)。不过苏童还是适合虚构,散文不适合他,但对于他的阅读史(《麦田里的守望者》、《伤心咖啡馆之歌》)感到亲切,也有对于自己写作历程的回顾,可以一看。
《昼行灯闲话》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李先生作为老知日写起日本风物轻而易举,从古到今,文武食用,无不入文,本来内容就吸引人。再加上他写起文章摇曳生姿,嬉笑怒骂,更是觉得可爱。《纸上声》与《吃鱼歌》也推荐,这几本书装帧就非常喜人。
《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 中信出版社
给的满分。都在不言中。
《杀手界》 日|伊坂幸太郎 南海出版公司
非常精彩!
《杀手界-疾风号》 日|伊坂幸太郎 南海出版公司
更加精彩!我爱托马斯小火车!我爱戈达尔!可是为什么伊坂老师还没有得到直木奖!
《美洲豹阳光下》 意大利|卡尔维诺 译林出版社
真-官能小说。三则短篇,分别写了三种感觉,味觉、听觉、嗅觉。都是非传统叙事,卡尔维诺晚期作品,最爱第二篇《国王在听》,第二人称叙述,用欧洲童话模式,文字非常美。
《第二空间》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花城出版社
同名诗优美肃穆玄妙,上品。整部诗集都是宗教主题,探寻时空,追问上帝,研讨神学......因此除了同名短诗,其他作品都欣赏不能。
《沉默女王》 法|玛丽-尼米埃 译林出版社
去年作者访华,我去过她的新书宣传会,然而今年我才开始读这本“新书”。自传小说,絮絮叨叨,时空跳跃,关于父亲和自我和解(作者的父亲是法国轻骑兵派的作家之一,于其年幼时与情妇车祸而亡)
《探寻孤独斗室的灵魂》 澳|拉莫娜-科瓦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访谈对象都是大咖,约瑟夫-海勒、索尔-贝娄、诺曼-梅勒、哈罗德-品特、伊恩-麦克尤恩......但我觉得,非常无聊
《我书架上的神明》 山西人民出版社
名人学者列书单。
《石头书》 池莉
这位武汉老嫂子非常辣,文字硬邦邦的,书名也硬邦邦的,谈性,谈爱,谈婚姻,谈吃喝,谈幸福,谈故人,虽然少了点灵气,但观点中肯,蛮蛮。(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汉口老男孩”这个梗让我笑了好久)
《好小猫》 顾湘 江苏文艺出版社
有猫的无聊好过于无猫的无聊(文字还行,自有动人处,画可爱,有猫咪)
《香港文学初探》 黄维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是87年的老书了,作为“初探”,自有其闪光之处,对于一些概念的梳理(例如“香港作家”的定义)很明确,基本上将85年之前的香港文学状况清晰整理出来,也有单独论述的文章,不过一般。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V-S-奈保尔 译林出版社
故事很长,叙述平静,沉稳大气,不投机取巧,不玩文字游戏,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写毕司沃斯先生的一生,上部精彩,下部稍显冗长,读过之后,非常空虚,很耗精力。全书气氛如下:“他总是会想起他所惧怕的未来。这未来不是第二天或者是下个月,甚至不是明年,那些是他所能理解的时间范畴,因而就不会让他恐惧;他恐惧的未来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它是一种空虚,一种惆怅,就像梦里的一样,那未来超越了明天和下星期、明年,那是让他茫然的未来。”
《女生徒》 日|太宰治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太羞耻了,太痛苦了。我想要撒娇,我不要变老变丑,我要做一个美丽的无赖。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本集子无与伦比的纯净,非常孩子气。辑录:“只要想到无法再对人撒娇,眼前便净剩痛苦。”)
《神不楞登》 罗蛋塔 作家出版社
八月末那个夜晚看完这两本诗集偷偷去微博上偷看了张稀稀的微博,印入眼帘的就是他现在的自拍,他应该会幸福吧?而我却有些伤感,于是再次取关了他。并在豆瓣上给这两本诗集五星。
子张《一些书 一些人》 上海辞书出版社
周立民《文人》 上海辞书出版社
钟叔河《左右左》 上海辞书出版社
徐鲁《温暖的书缘》 上海辞书出版社
毛乐耕《书缘深深深几许》 上海辞书出版社
陈子善《自画像》 上海辞书出版社
董宏猷《江南淘书记乙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沈昌文《八十溯往》 海豚出版社
子聪《开卷闲话七编》
以上皆为谈书之书,小品散文,藏书买书编书出书读书之记录,文史轶事,文章边角,多短小有趣,有时能读到一些干货(文坛八卦),以上最喜欢钟叔河先生的小书,文字古雅,鲜少赘语。也有些滥竽充数的文字,实在草草翻看即可,董宏猷与徐鲁的两册书有讲武汉的淘书经历,有几家我也去过,董列了几处汉口淘书之所在,此去经年,也不知还有没有。
《忆》 俞平伯 海豚出版社
内有民国原版的诗文影印,装帧清丽可人,俞平伯诗文忧伤甜蜜,丰子恺插画也熠熠生辉,皆充满美好的童趣,最爱的一首:“月儿度过中天,\向清苦的西方直落下去。\晓风吹动耿耿的长庚,\摇摇的好像一盏灯。\家鸡还要睡呢,\但远处已喔喔然了。\窗子里,帐子里,\恋着痴甜的梦的我们,\可还是没有醒”
《读书这么好的事》 张新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写得很平庸,不外乎说明读书有多好,人要多读书,引文倒是很经典。(如引奥登的“读书就是翻译”说)
《东京塔》 日|江国香织 青岛出版社
本书最近有南海出版社的再版,名叫《寂寞东京塔》,也是,这是一部以寂寞为主题的爱情小说。讲述了两个年轻男孩各自喜欢上了已婚的大龄女性,两个男孩一个外向一个内向,两位成熟女性一个热情如火一个沉静似水,他们的故事注定是悲剧,江国香织写爱情都是这样,甜腻腻湿哒哒而最后总是苦兮兮的,姐弟恋+婚外情,是我非常喜欢的题材,再加上江国如此细腻不凡的书写,让心里氤氲起暧昧的情绪。真想去看看夜雨中的东京塔啊。
《哪儿哪儿神去村》 日|三浦紫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同名电影很早就看过了,拍得很有意思,但作为小说则太差劲了,三浦的职业介绍系列水平参差不齐,《编舟记》写得也不过尔尔,但真幌站前三部曲非常有意思,《多田便利屋》不论小说原著还是改编的影视作品都值得一看。
《茶花女》 法|小仲马 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为世界名著中的一份子,这本书真算不得伟大,但我天生对“世界名著”犯怵,索性这本书不长,我还是拖了几个星期断断续续看完的,看完才感叹,“真不愧为世界名著啊!”阿乙说阿尔芒掘尸一幕对他影响颇深,我倒是没注意,我觉得整篇都非常流畅伤感,回忆与现实交织,在阿尔芒的讲述中玛格丽特是真正的女神,爱情,只有当它残破又不灭时,它最美。
《那一天》 法|维利-罗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名法国摄影家的影集,文字简单,但其实不太必要,那黑白影像自会对人诉说。
《王安忆说》 王安忆 湖南文艺出版社
收录了王安忆的一些对话访谈讲座等文稿。我觉得访谈很能观察到一位作家作品之外的东西,对了解其作品也有帮助。书中可窥她对自己上世纪的某些经历的想法、对自己写作的认识、对其他作家及作品的评价以及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阅毕,你会发现这个作家真是聪明,果敢,非常踏实和固执。
《睡觉大师》 朱岳 三联书店
今年出版的《蒙着眼睛的旅行者》倒是很俏,而此书正收有其中数篇。朱岳写小说非常好玩,你甚至会觉得他在玩小说,我蛮欣赏这样的态度的,在文学中,严肃有时候并不是一种美德。一篇一篇下来,你真的会为他玩笑似的细节与虚实不分的故事吃吃直笑。
《苏北少年“堂吉诃德”》 毕飞宇 明天出版社
毕飞宇回顾自己少年时代,将自己的苏北农村生活事无巨细地写出来。但整体感觉过于无聊,若不是毕老师的书迷或研究者恐怕没谁有兴趣细读。毕飞宇语感有特色,和余华一样有追求“陌生感”的企图,但是他又坦言他非常爱在作品中议论表态度,利弊均很明显(如《推拿》),但他的中短篇则刚刚好,很好看。(我是看毕老师长得好看才看下去的!)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上编倒是完整收录了几篇著名的演讲,下编则从杂文中东拼西凑扯出一堆“柏杨观点”,整体可以了解柏杨的观点与态度,“酱缸文化”那几篇振聋发聩,想反驳都觉得特没劲。柏杨算是搔痒搔到点子上了,但总觉得他不行。柏杨这个人我喜欢不起来,不可爱。
《我们》 俄|尤金-扎米亚金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为小说,它是无聊的;作为长篇叙事诗,它是伟大的。
《观念的水位》 刘瑜 江苏文艺出版社
刘瑜周濂这两口子都写,之前看过周的《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刘瑜倒是第一次读,她讲政治。我一听政治就头晕,政治就是反复讲简单的道理,因为现实总是复杂的。同名文章不错,讲观念的变化,观念随时间变化而改变这是简单的道理,但就是有些人冥顽不化,没办法,就需要刘瑜这些人翻了花样讲道理。很无奈,是不是?“别说什么’关了灯都一样’,21世纪了,为什么总要关着灯呢?”我也很想问。
《故事开始了》 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译林出版社
万事开头难,而开头以后会更难。反正说明开头很重要就是啦。奥兹也兼职文学教授,作为一个专业作家与专业读者,对其在文本开头处的发现体会洋洋得意,一看就是那种“偷着乐”的阅读状态。细读之乐,唯阅读者自知。
《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美|安妮-拉莫特 商务印书馆
本书所述已超过“关于写作”的话题。(提及奥康纳时有言:任何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又,有位作家说,他每早坐下,便会好声好气告诉自己:“并不是你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
《野蛮生长》 盛可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盛可以是我最近几年发现的宝藏,她的短篇犹如利匕淫毒,酣畅淋漓。到《野蛮生长》这种长篇这里,文字依旧生猛迷人,但作为小说,无疑不算成功。和《第七天》是一路的,但没有《第七天》中的“地狱”作为虚构背景,就显得非常“现实过头”了。盛可以野心很大,如果减少社会新闻的量,而立足某两个事件当做素材往深处写,将会更加迷人。
《食指的诗》 食指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个别名篇足称经典,而其余诗歌几乎只是文学青年的业余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意义更大。
《我坦言我曾历经沧桑》 智利|巴勃罗-聂鲁达 南海出版公司
整个八月最美的收获。聂鲁达从自己的少年时代讲起,叙述了他与诗歌和现实相伴的漫长岁月。他讲述自己穿着黑袍子游荡的少年时代,讲述坎坷传奇的大使生涯,讲述洛尔迦曾为他与女友的野战望风而摔断了腿,讲述他与巴列霍和保罗艾吕雅的友谊,讲述他与爱伦堡阴差阳错的相识过程,讲述他访问中国期间如何发现国宴上朝他热情劝酒的朱德将军其实酒杯中竟是白开水的,讲述中国诗人艾青陪伴他乘船畅游扬子江,讲述他如何用自己的诗感动工人农民,如何加入共产党,如何被人民所尊敬爱戴......他使我看见诗人的魅力与其存在的意义。
《万有引力之虹》 美|托马斯-品钦 译林出版社
厚厚的砖头书,没日没夜看了三天。虽然没怎么看懂,虽阅读过程非常折磨人,可是你知道这是你自己太笨,是你自己太没耐心,而不是这部杰作的关系。(后现代主义就算了,这些理科术语和文字花招,还是个百科全书式写作的细节控,很崩溃,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礼拜二午睡时刻》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第一二篇定调,最后一篇霸尾,其余也都算是名篇了。喜欢这种稠湿阴郁的热带氛围,总觉得会发生什么莫名其妙的古怪事情,给人难以顺畅呼吸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第一篇同名小说最好,极具画面感,情绪含而不露。
《拥抱》 几米 海豚出版社
我好想好想好想给你一个涌抱哦(最早看几米的漫画是在初中,那敏感的心思碰上几米的书几乎就是双倍的悲催,几米的“治愈”总是要经历苦涩与忧郁,他的“童真”总是带着他故意表现出来的小邪恶,那时最爱,现在也最爱那本《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你就知道我内心住着一个怎样的小孩儿了)
《罗伯特-弗罗斯特校园谈话录》 美|罗伯特-弗罗斯特
这个诗人的可爱可恨都在于他的顽固。
“一首诗是对混乱的暂时抗争。”“诗即翻译过程中失去的东西。”这些观点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但废话更多。
《索尔-贝娄访谈录》 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中信出版社
对谈的二人都是犹太作家,整本书关于犹太作家及其他犹太人的话题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关于自己的作品以及家事都有聊到,还有对于其他作家的评论,比如与辛格的恩怨和对拉尔夫-埃里森所表示的遗憾。有一个画面很动人,菲利普-罗斯走向年迈的贝娄,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开始背诵诗歌。(而那本《赫索格》还被我放在柜子里养灰)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 美|苏珊-桑塔格 利兰-波格 编 译林出版社
话题广泛,抗拒访谈的桑塔格其实说起话来和写文章一样犀利,让我不禁感叹:真不愧为土象星座的人啊。(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更喜欢她的日记,那里面有她的疯狂与柔情)书中关于女权主义运动的回答很有意思,嘻嘻。
《苏童散文》 苏童 浙江文艺出版社
南方啊南方(建议阅读苏童谈话录《南方的诗学》)。不过苏童还是适合虚构,散文不适合他,但对于他的阅读史(《麦田里的守望者》、《伤心咖啡馆之歌》)感到亲切,也有对于自己写作历程的回顾,可以一看。
《昼行灯闲话》 李长声 译林出版社
李先生作为老知日写起日本风物轻而易举,从古到今,文武食用,无不入文,本来内容就吸引人。再加上他写起文章摇曳生姿,嬉笑怒骂,更是觉得可爱。《纸上声》与《吃鱼歌》也推荐,这几本书装帧就非常喜人。
《南京大屠杀》 张纯如 中信出版社
给的满分。都在不言中。
《杀手界》 日|伊坂幸太郎 南海出版公司
非常精彩!
《杀手界-疾风号》 日|伊坂幸太郎 南海出版公司
更加精彩!我爱托马斯小火车!我爱戈达尔!可是为什么伊坂老师还没有得到直木奖!
《美洲豹阳光下》 意大利|卡尔维诺 译林出版社
真-官能小说。三则短篇,分别写了三种感觉,味觉、听觉、嗅觉。都是非传统叙事,卡尔维诺晚期作品,最爱第二篇《国王在听》,第二人称叙述,用欧洲童话模式,文字非常美。
《第二空间》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花城出版社
同名诗优美肃穆玄妙,上品。整部诗集都是宗教主题,探寻时空,追问上帝,研讨神学......因此除了同名短诗,其他作品都欣赏不能。
《沉默女王》 法|玛丽-尼米埃 译林出版社
去年作者访华,我去过她的新书宣传会,然而今年我才开始读这本“新书”。自传小说,絮絮叨叨,时空跳跃,关于父亲和自我和解(作者的父亲是法国轻骑兵派的作家之一,于其年幼时与情妇车祸而亡)
《探寻孤独斗室的灵魂》 澳|拉莫娜-科瓦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访谈对象都是大咖,约瑟夫-海勒、索尔-贝娄、诺曼-梅勒、哈罗德-品特、伊恩-麦克尤恩......但我觉得,非常无聊
《我书架上的神明》 山西人民出版社
名人学者列书单。
《石头书》 池莉
这位武汉老嫂子非常辣,文字硬邦邦的,书名也硬邦邦的,谈性,谈爱,谈婚姻,谈吃喝,谈幸福,谈故人,虽然少了点灵气,但观点中肯,蛮蛮。(不知道为什么,其中“汉口老男孩”这个梗让我笑了好久)
《好小猫》 顾湘 江苏文艺出版社
有猫的无聊好过于无猫的无聊(文字还行,自有动人处,画可爱,有猫咪)
《香港文学初探》 黄维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是87年的老书了,作为“初探”,自有其闪光之处,对于一些概念的梳理(例如“香港作家”的定义)很明确,基本上将85年之前的香港文学状况清晰整理出来,也有单独论述的文章,不过一般。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V-S-奈保尔 译林出版社
故事很长,叙述平静,沉稳大气,不投机取巧,不玩文字游戏,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写毕司沃斯先生的一生,上部精彩,下部稍显冗长,读过之后,非常空虚,很耗精力。全书气氛如下:“他总是会想起他所惧怕的未来。这未来不是第二天或者是下个月,甚至不是明年,那些是他所能理解的时间范畴,因而就不会让他恐惧;他恐惧的未来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它是一种空虚,一种惆怅,就像梦里的一样,那未来超越了明天和下星期、明年,那是让他茫然的未来。”
《女生徒》 日|太宰治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太羞耻了,太痛苦了。我想要撒娇,我不要变老变丑,我要做一个美丽的无赖。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本集子无与伦比的纯净,非常孩子气。辑录:“只要想到无法再对人撒娇,眼前便净剩痛苦。”)
《神不楞登》 罗蛋塔 作家出版社
八月末那个夜晚看完这两本诗集偷偷去微博上偷看了张稀稀的微博,印入眼帘的就是他现在的自拍,他应该会幸福吧?而我却有些伤感,于是再次取关了他。并在豆瓣上给这两本诗集五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