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样放过不被爱的自己?
没有安全感的人是怎样一种体验呢?就是卑微到连自己都无法瞧上自己。和朋友聊天,发现其实生活中没有安全感的人特别多,通常是在女生当中,这种来源可能是小时候家庭原因。比如,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留守儿童,比如,从小失去父母亲的孩子,又比如,即使在父母身边成长,却因为家庭不和谐或者父母忙碌从未得到过父母关爱与陪伴的孩子。
一个人总是要先得到爱,被爱过,才能被开启体内的爱人的潜能,去爱别的人。一个从未得到关怀与爱的人,长大了,就不会爱人,并且在得到别人的关爱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受宠若惊,亏欠了别人,表现出极度自卑自己不配得到关爱的心里。从而不敢接受别人的关爱。然后自己在卑微与孤独里渴望爱。
我从小便是在别人家寄居长大的,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鲜少得到父母的陪伴,虽然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但自然也很少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暖与乐趣。这让我学会像野草一样独立顽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很快适应,并且很好的生活下来,我能很快的交到朋友,对于家庭,并没有太大的依恋。更多的重心是在身边的朋友身上。
所以,从高中开始寄宿,到大学到毕业,我一般难得主动给家里打几次电话,直到母亲进行肿瘤割除手术以后,每周都会电话回家慰问。然而,隔三差二的电话,都是母亲千篇一律的絮絮叨叨旧事,也会厌烦,除了生活中身体的问候与近况,也没有太多调笑与话聊。
我从小就一直认定,我长大后是要去远方,看大世界。并且我不会回到家乡的。因为寄居,老家也不常呆,也并没有割舍不了的朋友与故乡情。长大以后,飘飘荡荡,就觉得无所归处。不知道以后会在哪里?如果辞了工作会去哪里?如果退了出租房能去哪里?如果弟弟结婚,我的家又在哪里?总觉得自己无依无靠的。
有想过会不会遇见爱的人,然后跟着他到他的家乡去生活,然而这样,却仍然还是他乡,那属于我的在哪里呢?
一个人总是要先得到爱,被爱过,才能被开启体内的爱人的潜能,去爱别的人。一个从未得到关怀与爱的人,长大了,就不会爱人,并且在得到别人的关爱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受宠若惊,亏欠了别人,表现出极度自卑自己不配得到关爱的心里。从而不敢接受别人的关爱。然后自己在卑微与孤独里渴望爱。
我从小便是在别人家寄居长大的,待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并不多,鲜少得到父母的陪伴,虽然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但自然也很少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暖与乐趣。这让我学会像野草一样独立顽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能很快适应,并且很好的生活下来,我能很快的交到朋友,对于家庭,并没有太大的依恋。更多的重心是在身边的朋友身上。
所以,从高中开始寄宿,到大学到毕业,我一般难得主动给家里打几次电话,直到母亲进行肿瘤割除手术以后,每周都会电话回家慰问。然而,隔三差二的电话,都是母亲千篇一律的絮絮叨叨旧事,也会厌烦,除了生活中身体的问候与近况,也没有太多调笑与话聊。
我从小就一直认定,我长大后是要去远方,看大世界。并且我不会回到家乡的。因为寄居,老家也不常呆,也并没有割舍不了的朋友与故乡情。长大以后,飘飘荡荡,就觉得无所归处。不知道以后会在哪里?如果辞了工作会去哪里?如果退了出租房能去哪里?如果弟弟结婚,我的家又在哪里?总觉得自己无依无靠的。
有想过会不会遇见爱的人,然后跟着他到他的家乡去生活,然而这样,却仍然还是他乡,那属于我的在哪里呢?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