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家闺秀在家怎样招待客人? -【食道旧寻】
文/汪曾祺
抗战胜利,大学复员。我曾在北大红楼寄住过半年,和学人时有接触,他们的生活比抗战时要好一些,但很少于吃喝上用心的。谭家菜近在咫尺,我没有听说有哪几位教授在谭家菜预定过一桌鱼翅席去解馋。北大附近只有松公府夹道拐角处有一家四川馆子,就是本书李一氓同志文中提到过许倩云、陈书舫曾照顾过的,屋小而菜精。李一氓同志说是这家的菜比成都还做得好。我无从比较。除了鱼香肉丝、炒回锅肉、豆瓣鱼… …之外,我一直记得这家的泡菜特别好吃,——而且是不算钱的。
(小编注: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州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和书法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图片来自网络)
(小编注:许倩云、陈书舫都是川剧名伶,图为1953年时的许倩云。她有“川剧皇后”的称号。图片来自网络)
(小编注:北大红楼地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1916~1952年期间,是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掌柜的是矮胖子,他的儿子也上班,不知为了什么事,两父子后来闹翻了。常到这里来吃的,以助教、讲师为多,教师是很少来的。除了这家四川馆,红楼附近只有两家小饭铺,卖觔面炒饼,还有一种叫“炒和菜戴帽”或“炒和菜盖被窝的菜——菠菜炒粉条,上面摊一层薄薄的鸡蛋盖住。从大学附近饭铺的菜蔬,可以大体测量出学人和准学人的生活水平。
(小编注:觔念jīn,同“筋”。炒和菜戴帽是传统京菜,主料是豆芽、木耳、鸡蛋、胡萝卜、猪肉等,营养均衡,又不会太贵,比较经济实惠。图片来自网络)
教授、讲师、助教忽然阔了一个时期。国民党政府改革币制,从法币改为金元券,这一下等于增加薪水十倍。于是,我们几乎天天晚上到东安市场去吃。吃森隆、五芳斋的时间少,常吃的是“苏造肉”——猪肉及下水加砂仁、豆蔻等药料共煮一锅,吃客可以自选一两样,由大师傅夹出,剁块,和黄宗江在《美食随笔》里提到的言慧珠请他吃过的爆肚和白汤杂碎。东安市场的爆肚真是一绝,脆,嫩,绝对干净,爆散丹、爆肚仁都好。白汤杂碎,汤是雪白的,可惜好景不长,阔也就是阔一个月光景。金元券贬值,只能依旧回沙滩吃炒和菜。
(小编注:最早的苏造肉据说是乾隆年间苏州籍御厨张东官首创,是五花肉加了丁香、肉桂、甘草、砂仁等各种香料烹制。苏造肉传到民间,渐渐发展出放了下水的苏造肉+火烧=【卤煮火烧】的吃法,光绪年间,河北人氏陈玉田把卤煮火烧推到更高境界,其中设在珠市口的摊位受到名角梅兰芳、张君秋、侯宝林等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被赠与名号——小肠陈。)
(小编注:言慧珠,1919~1966,京剧四大须生言菊朋的女公子,四大花旦之一梅兰芳的女弟子,京剧昆曲著名演员,生前被誉为“坤旦皇后”,文革中自杀身亡。图片来自网络)
教授很少下馆子。他们一般都在家里吃饭,偶尔约几个朋友小聚,也在家里。教授夫人大都会做菜。我的师娘,三姐张兆和是会做菜的。她做的八宝糯米鸭,酥烂入味,皮不破,肉不散,是个杰作,但是她平常做的只是家常炒菜。四姐张充和多才多艺,字写得极好,曲子唱得极好,—— 我们在昆明曲会学唱的《思凡》就是用的她的腔,曾听过她的《受吐》的唱片,真是细腻宛转;她擅写散曲,也和会做菜。她做的菜我大都忘了,只记得她做的“十香菜”。“十香菜”,苏州人过年吃的常菜耳,只是十种咸菜丝,分别炒出,置于一盘,但是充和所制,切得极细,精致绝伦,冷冻之后,于鱼肉饫饱之余上桌,拈箸入口,香留齿颊!
(小编注:汪曾祺的老师是大作家沈从文。张兆和,1910~2003,出身合肥籍名门张家。父亲张武龄,是清末淮军主将张树声的孙子,有四女六子,四个女儿,个个相貌出众,才学兼备,被称为“合肥四姐妹”。长女元和,精通昆曲,丈夫顾传玠是昆曲名家。次女允和,擅长诗书格律,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是文学编辑,丈夫是大作家沈从文。四女充和通书法昆曲,执教于耶鲁等大学,丈夫是汉学家傅汉斯。图片来自网络)
(四女张充和,1914~2015,出生于上海,生前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被称为民国“最后的才女”。)
(小编注:八宝糯米鸭是苏州地方名菜,填入馅料前,需要将光鸭从头到腿将鸭骨全部剔除但保持鸭皮完整无损。乾隆年间成为宫廷名菜。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节选自汪曾祺著《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
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 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号@唯美味食尚
2. 关注我们的微信服务号:唯美味商城
3. 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唯美味
4. 浏览我们的网站: www.vmeiwei.com
5. 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抗战胜利,大学复员。我曾在北大红楼寄住过半年,和学人时有接触,他们的生活比抗战时要好一些,但很少于吃喝上用心的。谭家菜近在咫尺,我没有听说有哪几位教授在谭家菜预定过一桌鱼翅席去解馋。北大附近只有松公府夹道拐角处有一家四川馆子,就是本书李一氓同志文中提到过许倩云、陈书舫曾照顾过的,屋小而菜精。李一氓同志说是这家的菜比成都还做得好。我无从比较。除了鱼香肉丝、炒回锅肉、豆瓣鱼… …之外,我一直记得这家的泡菜特别好吃,——而且是不算钱的。
![]() |
(小编注:李一氓,1903~1990,四川彭州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和书法家。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图片来自网络)
![]() |
(小编注:许倩云、陈书舫都是川剧名伶,图为1953年时的许倩云。她有“川剧皇后”的称号。图片来自网络)
![]() |
(小编注:北大红楼地址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1916~1952年期间,是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掌柜的是矮胖子,他的儿子也上班,不知为了什么事,两父子后来闹翻了。常到这里来吃的,以助教、讲师为多,教师是很少来的。除了这家四川馆,红楼附近只有两家小饭铺,卖觔面炒饼,还有一种叫“炒和菜戴帽”或“炒和菜盖被窝的菜——菠菜炒粉条,上面摊一层薄薄的鸡蛋盖住。从大学附近饭铺的菜蔬,可以大体测量出学人和准学人的生活水平。
![]() |
(小编注:觔念jīn,同“筋”。炒和菜戴帽是传统京菜,主料是豆芽、木耳、鸡蛋、胡萝卜、猪肉等,营养均衡,又不会太贵,比较经济实惠。图片来自网络)
教授、讲师、助教忽然阔了一个时期。国民党政府改革币制,从法币改为金元券,这一下等于增加薪水十倍。于是,我们几乎天天晚上到东安市场去吃。吃森隆、五芳斋的时间少,常吃的是“苏造肉”——猪肉及下水加砂仁、豆蔻等药料共煮一锅,吃客可以自选一两样,由大师傅夹出,剁块,和黄宗江在《美食随笔》里提到的言慧珠请他吃过的爆肚和白汤杂碎。东安市场的爆肚真是一绝,脆,嫩,绝对干净,爆散丹、爆肚仁都好。白汤杂碎,汤是雪白的,可惜好景不长,阔也就是阔一个月光景。金元券贬值,只能依旧回沙滩吃炒和菜。
![]() |
金元券长酱式儿的,你们感受下。图片来自网络 |
![]() |
(小编注:最早的苏造肉据说是乾隆年间苏州籍御厨张东官首创,是五花肉加了丁香、肉桂、甘草、砂仁等各种香料烹制。苏造肉传到民间,渐渐发展出放了下水的苏造肉+火烧=【卤煮火烧】的吃法,光绪年间,河北人氏陈玉田把卤煮火烧推到更高境界,其中设在珠市口的摊位受到名角梅兰芳、张君秋、侯宝林等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被赠与名号——小肠陈。)
![]() |
图为小肠陈南横街老店。图片来自网络 |
![]() |
图片来自网络 |
![]() |
(小编注:言慧珠,1919~1966,京剧四大须生言菊朋的女公子,四大花旦之一梅兰芳的女弟子,京剧昆曲著名演员,生前被誉为“坤旦皇后”,文革中自杀身亡。图片来自网络)
教授很少下馆子。他们一般都在家里吃饭,偶尔约几个朋友小聚,也在家里。教授夫人大都会做菜。我的师娘,三姐张兆和是会做菜的。她做的八宝糯米鸭,酥烂入味,皮不破,肉不散,是个杰作,但是她平常做的只是家常炒菜。四姐张充和多才多艺,字写得极好,曲子唱得极好,—— 我们在昆明曲会学唱的《思凡》就是用的她的腔,曾听过她的《受吐》的唱片,真是细腻宛转;她擅写散曲,也和会做菜。她做的菜我大都忘了,只记得她做的“十香菜”。“十香菜”,苏州人过年吃的常菜耳,只是十种咸菜丝,分别炒出,置于一盘,但是充和所制,切得极细,精致绝伦,冷冻之后,于鱼肉饫饱之余上桌,拈箸入口,香留齿颊!
![]() |
(小编注:汪曾祺的老师是大作家沈从文。张兆和,1910~2003,出身合肥籍名门张家。父亲张武龄,是清末淮军主将张树声的孙子,有四女六子,四个女儿,个个相貌出众,才学兼备,被称为“合肥四姐妹”。长女元和,精通昆曲,丈夫顾传玠是昆曲名家。次女允和,擅长诗书格律,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兆和,是文学编辑,丈夫是大作家沈从文。四女充和通书法昆曲,执教于耶鲁等大学,丈夫是汉学家傅汉斯。图片来自网络)
![]() |
(四女张充和,1914~2015,出生于上海,生前在哈佛、耶鲁等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被称为民国“最后的才女”。)
![]() |
(小编注:八宝糯米鸭是苏州地方名菜,填入馅料前,需要将光鸭从头到腿将鸭骨全部剔除但保持鸭皮完整无损。乾隆年间成为宫廷名菜。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节选自汪曾祺著《故乡的食物·食道旧寻》。
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 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号@唯美味食尚
2. 关注我们的微信服务号:唯美味商城
3. 关注我们的微信订阅号:唯美味
4. 浏览我们的网站: www.vmeiwei.com
5. 或直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