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故事
一直想给爷爷写个传,纯粹记录,不想忘记。
前些日子翻出了家里的户口本,看到爷爷的生日,1929年,就记了个年份,高中学历。
我记事起爷爷就自己住在离我们两三公里外农场旁的一个瓦房里,而奶奶一直和我们住一起,帮父母照看我。奶奶是不和爷爷住一块的,住一块会又打又吵。小时候我也是不亲爷爷的,小孩子总会受大人的影响,只有在爷爷说带我去小卖铺买糖的时候,我才牵着爷爷的手屁颠屁颠地走。平时我都要上幼儿园,爷爷大概就一个星期见我一次,每次都会带我去,有时还会塞我几毛钱,由我自由支配。那时候的一毛可以有两颗糖,五毛就有一瓶汽水,汽水不常有,但糖常有,已很满足。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都有段偷拿父母钱的时期,也可能平时爷爷奶奶惯的,馋虫上脑,我就在妈妈平时放零钱的口袋里拿几毛钱,有次胆儿肥了,四五岁的我翻了老妈的钱包,拿了五块钱,竟拉着小朋友跑到镇上买零食,下午老爸看我没回,骑着单车满农场找人,镇上回的人说看见我。买了啥我忘了,只记得我爸拿着棍推着车一路打一路骂,我一路挨着棍一路哭着回......估计以前的小偷小摸父母也是知道的,但金额不大也就放过,但这次实在是胆大妄为了。之前买零食我爸没少说我爷爷,这以后我在爷爷得到的福利才渐渐少了。父母不知道,当面次数少了,可背地里爷爷还是会给几毛我解馋,直到一二年纪,搬到镇上去住,远离了爷爷,见爷爷次数就更少了,可是每次见到爷爷,竟然都条件反射地理所当然地伸手问爷爷:"我要买零食....."
家里的大人对爷爷都是冷脸相待的,懂事了才知道,六十几岁的爷爷,只要手里有点闲钱,就会去排挡吃吃喝喝,请熟的不熟的,喝醉之后还会骂人,说事——对外人评论着家里每一个人,对家里人大大声声数落着不是,还会说胡话,有时说的话难听至极,还会惹奶奶和他生气对骂,甚至打架。大家都是向着奶奶的,估计这样的日子在我出生前就一直是这样了,大家对爷爷都没有好脸色。爸爸妈妈结婚早,我出世后的七八年里就我一个小孩,大家都很宠爱我,我虽然也会受到大家对爷爷态度的影响,但小孩就是小孩,有糖便是亲,大概因为我是唯一一个不会给脸色的,又是他第一个孙女,所以爷爷对我从来也是极喜爱的。
户口本是1929年的爷爷,高中学历,可能觉得没什么概念,那我换一下,爷爷会作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作对子,草书很好,行书也行,时事政治也能评说,心算也行,让我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鸡兔同笼。每年过年,爷爷都会上镇里卖春联的铺子帮忙写春联,我不知道那时候有多少家门贴的是我爷爷写的春联呐。长大了每次和老妈说到爷爷,就感叹,要放以前,爷爷可算个秀才了。九几年那会儿算是爷爷老年时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了,靠着写春联每年都有一小笔收入,平时儿女也有给生活费,六十几岁身体还好,脚力也行,每天走上几里路到镇上吃吃喝喝。但现在想想,爷爷也是孤独的,跟随儿女离开家乡,儿女又不待见,来的地方竟然还有方言,同乡的极少,再者能和他喝酒作诗,聊历史那就是没有了,背井离乡,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心里积怨难消,大概就只能喝酒才能舒服一点。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市区里,弟弟那个时候出生,我在忙着重新熟悉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环境。爷爷奶奶也被接过来一起住,一大家子真是热闹啊,可我对于那段时期爷爷的印象却是极少的。现在不禁好奇,七十古来稀的爷爷那时候的日子是怎样的呢,迎来第一个长孙的心情又是怎样?
前些日子翻出了家里的户口本,看到爷爷的生日,1929年,就记了个年份,高中学历。
我记事起爷爷就自己住在离我们两三公里外农场旁的一个瓦房里,而奶奶一直和我们住一起,帮父母照看我。奶奶是不和爷爷住一块的,住一块会又打又吵。小时候我也是不亲爷爷的,小孩子总会受大人的影响,只有在爷爷说带我去小卖铺买糖的时候,我才牵着爷爷的手屁颠屁颠地走。平时我都要上幼儿园,爷爷大概就一个星期见我一次,每次都会带我去,有时还会塞我几毛钱,由我自由支配。那时候的一毛可以有两颗糖,五毛就有一瓶汽水,汽水不常有,但糖常有,已很满足。不知道小孩子是不是都有段偷拿父母钱的时期,也可能平时爷爷奶奶惯的,馋虫上脑,我就在妈妈平时放零钱的口袋里拿几毛钱,有次胆儿肥了,四五岁的我翻了老妈的钱包,拿了五块钱,竟拉着小朋友跑到镇上买零食,下午老爸看我没回,骑着单车满农场找人,镇上回的人说看见我。买了啥我忘了,只记得我爸拿着棍推着车一路打一路骂,我一路挨着棍一路哭着回......估计以前的小偷小摸父母也是知道的,但金额不大也就放过,但这次实在是胆大妄为了。之前买零食我爸没少说我爷爷,这以后我在爷爷得到的福利才渐渐少了。父母不知道,当面次数少了,可背地里爷爷还是会给几毛我解馋,直到一二年纪,搬到镇上去住,远离了爷爷,见爷爷次数就更少了,可是每次见到爷爷,竟然都条件反射地理所当然地伸手问爷爷:"我要买零食....."
家里的大人对爷爷都是冷脸相待的,懂事了才知道,六十几岁的爷爷,只要手里有点闲钱,就会去排挡吃吃喝喝,请熟的不熟的,喝醉之后还会骂人,说事——对外人评论着家里每一个人,对家里人大大声声数落着不是,还会说胡话,有时说的话难听至极,还会惹奶奶和他生气对骂,甚至打架。大家都是向着奶奶的,估计这样的日子在我出生前就一直是这样了,大家对爷爷都没有好脸色。爸爸妈妈结婚早,我出世后的七八年里就我一个小孩,大家都很宠爱我,我虽然也会受到大家对爷爷态度的影响,但小孩就是小孩,有糖便是亲,大概因为我是唯一一个不会给脸色的,又是他第一个孙女,所以爷爷对我从来也是极喜爱的。
户口本是1929年的爷爷,高中学历,可能觉得没什么概念,那我换一下,爷爷会作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作对子,草书很好,行书也行,时事政治也能评说,心算也行,让我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鸡兔同笼。每年过年,爷爷都会上镇里卖春联的铺子帮忙写春联,我不知道那时候有多少家门贴的是我爷爷写的春联呐。长大了每次和老妈说到爷爷,就感叹,要放以前,爷爷可算个秀才了。九几年那会儿算是爷爷老年时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了,靠着写春联每年都有一小笔收入,平时儿女也有给生活费,六十几岁身体还好,脚力也行,每天走上几里路到镇上吃吃喝喝。但现在想想,爷爷也是孤独的,跟随儿女离开家乡,儿女又不待见,来的地方竟然还有方言,同乡的极少,再者能和他喝酒作诗,聊历史那就是没有了,背井离乡,怀才不遇,知音难觅,心里积怨难消,大概就只能喝酒才能舒服一点。
在我三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市区里,弟弟那个时候出生,我在忙着重新熟悉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环境。爷爷奶奶也被接过来一起住,一大家子真是热闹啊,可我对于那段时期爷爷的印象却是极少的。现在不禁好奇,七十古来稀的爷爷那时候的日子是怎样的呢,迎来第一个长孙的心情又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