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生五十载,岂有不灭之物?——《战国鬼才传》群像(上篇)
蛮喜欢的旧作,补一篇记录。
历史和茶道,这两个看似有些“艰深”的元素使得《战国鬼才传》这部剧一直比较冷。然而如果能跨越或忽略这些外围的“障碍”,完整看下来的话,会发现它描绘的是历史中的个人命运,但最终探讨的是欲望、价值、文化的走向这些超越时空限制的话题。(话说回来,各种名物展示就当成鉴宝节目来看也挺逗的不是。)
下面开始大规模剧透。
故事开始于1577年,结束于1591年,可以以织田信长之死分为两部分,前一部主要是本能寺之变的前奏与爆发,后一部则以羽柴秀吉上台后的发展为背景。故事走向与人物形象大多符合历史记载,但阴谋论、部分人物性格虚构占多。文中没有特别说明,则人名指代剧中人而非历史人物。
引子:松永久秀 vs 荒木村重(荒木道粪)
开篇涉及了两次叛变,分别来自松永久秀和荒木村重。二人均失败,然而面对失败做出的选择截然不同。
第一集松永久秀叛变。松永久秀自归顺织田信长后几度叛变,但每次又可获得信长的宽恕,可见信长对其看重。这最后一次,信长仍然希望留住他,便派出主角古田左介前去议和,条件是松永久秀让出信长渴望已久的茶器——平蜘蛛。然而松永久秀已然下定决心,见胜利无望,最终选择了一种极为绚丽的死法:将火药放入平蜘蛛捆在身上,于天守阁上自爆而亡。
此种“精彩的死法”引得其他武士暗中钦佩,同时也是对织田信长的报复:信长所渴望的两样东西——松永久秀的忠诚与茶器平蜘蛛,都在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了。
荒木村重则不同。在眼看要被歼灭之时,他简单乔装后背着家里的名物钻入了地道,身后抛弃的却是全族老少与麾下武士的性命。荒木村重半路碰上主角,很直接地说,“虽然松永久秀那样的做法很惊人,但老夫可是命不该绝啊。” 对他来说,活着才是最要紧的,烟花让别人去放吧,自己看一看就好。
荒木村重后来仍然走在自己信仰的道路上。及至信长被灭,秀吉上位,荒木村重前来献上名器(不过那瓶子叫“桃尻”真没问题吗,猴子屁股什么的),请求放生。此时的荒木村重已经剃度,并且有了个更响亮的法号: 荒木道粪!他对秀吉说,“请您就把我当作是道边上风吹日晒的一坨粪吧”。荒木村重对于自己“生存第一”的理念颇为得意,对古田左介说,“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活着才能享受好东西”。荒木村重之后遂以茶人身份度过余生。在染病快死时,他托付古田左介帮自己寻找遗落民间的儿子,允许左介挑选一样名器作为报酬。然而等左介选好,他却不舍,与其争抢,将名物掰坏。这时候荒木村重决定把这个名物让给左介。他说,“请告诉我那个儿子吧,告诉他我在人生最后一刻仍然贪婪。”
荒木村重的做法恐怕为当时武士及后世诸多人不齿。在他人眼中,跟松永久秀的“精彩瞬间”相比,其“苟活”的余生暗淡憋屈。但这部剧比较出彩的一点是在这方面并没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松永久秀与荒木村重虽然做法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按照它的指引毅然做出了抉择。做出了选择,就不再畏惧旁人的言语。从染病的荒木村重那里出来,主角感叹,“这种忽然到来的清爽是怎么回事。” 应当是与自我和解之人所有的清爽吧。
除这二人外,片中还刻画了战国时期其他诸多传奇人物。无一例外地,片子的重点都是通过人物对于茶道的态度表现他们的价值观。几种富有象征性的颜色被分别赋予几个核心人物,用于体现其人格特点。
赤色的织田信长:“我还没遭雷劈呢!”
织田信长作为战国中晚期最强大名,始终是传奇中的传奇。他的故事太多,在此无法详述。围绕本片内容,只选取几个关键词: 鲜血、 野心、爱、火焰。
因为织田信长的强大,人们崇拜他;但因为强大背后的残酷,人们也畏惧他。最能体现信长性格的举动在第一集便出现了:当信长向众人展示自己得意的巨型战船时,一名商人窃窃私语发出嘲讽,发现信长注意到自己后连忙改口。但信长的刀已经落下,并且评价道,“既是真心,便不要撤回。” 信长习惯率性而为,再加上之后大权在手,愈发张狂。正是此种毫不收敛,使得他与一些家臣产生间隙。
信长在片中也是喜好名物的,除了公认的名物,他还热爱各种稀奇古怪的舶来品,所以每次出现都是一场时装秀。猎奇向的品味与他性格十分匹配,却被推崇寂静之美的千利休所排斥。另外,对于经典名物,与其说信长是喜爱赏玩,不如说他更看重的是名物背后的权力标志。对“天下三肩冲”的执着,也是因为它们是“天下”的象征。路过富士山时,他说富士山也是一个大名物,而他想要拿下它。在这种欲望驱使下,他立下统一日本、征战大明和天竺、成为“天主”的宏愿。俯瞰灯火通明的安土城时,他信誓旦旦地说要攻略四方,成就霸业。可惜其昭昭野心,不久即在本能寺之变中尽数作废。
本片对于历史谜团本能寺之变采用的是复杂的合谋说法:千利休怂恿之下,明智光秀杀向本能寺,但后被羽柴秀吉算计夺走成果。历史上织田信长的尸首没有被发现,应当是烧尽在大火中。本片遂杜撰了一段羽柴秀吉腰斩织田信长的超现实桥段。织田信长被腰斩,却淡定地用茶碗接了一杯自己的血敬给已被吓尿的秀吉。信长最后说,自己想要跟所有人都建立起一种有来有往的关系,之所以想这么做,是出于——爱。双手沾满众人鲜血的信长大谈“爱”,让人觉得这一段话实在过于浪漫。不过,这里所说的“爱”也许是信长所理解的形式:对丰满的、激烈的生命体验的狂热(就像主角说他“口味重”)。其野心也就是此种狂热的体现。葬身于火海的信长的一生,就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
白色的明智光秀: “寂静的月啊 如同明智对妻子的 丝丝之细语”
历史上的明智光秀是谜一样的人物,由于后世史书记载有被丰臣秀吉粉饰篡改的嫌疑,对其生平与评价人们众说纷纭。本片则对明智光秀毫不掩饰欣赏与同情。明智光秀被设定为武艺与风雅兼备的名士,并且心怀家臣与百姓,希望建立起儒雅的太平盛世,使家臣有报,百姓安居。由于对织田信长的诸多不满,以及其他人的旁敲侧击,他决意反抗。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归西,明智光秀成为统领。曾经漆黑的天守阁被光秀染成了白色。然而这不过是“七日天下”。其他势力由于胆怯和羽柴秀吉从中作梗,并未表示支持。明智光秀陷入孤立,后兵败,被追杀。最讽刺的是,光秀原本一心为平民着想,最后却是被想要获得赏金的平民所追杀。
光秀的风雅却在生命尽头体现得淋漓尽致。粮草已尽,武士割草绳煮汤,光秀从庭院中取来桔梗花放入汤中,又以石子作筷枕。此番苦中作乐,体现的是光秀对于温柔之美的不懈追求。负伤弥留之时,光秀反而终于获得了寂静之感。望着明月,光秀吟出绝世辞。过于理想化的明智光秀的愿望就像月光一样柔和皎洁,却也是缺乏力度且难以企及的。一旦触及血与汗,白色的梦立刻便脏了。
对片中明智光秀的评价,倒是站在其反面的羽柴秀吉说的在理:光秀正是因为太伟大,反而被怀疑;人的行为里只有掺杂了私欲私利,才能被其他人理解接受。这一段话同时展现了羽柴秀吉对于人性的洞察,悲观却敏锐。
金色的丰臣秀吉:“说我沐猴而冠又如何!”
秀吉是和织田信长一样的传奇人物,然而信长似乎天生带有霸王属性,秀吉却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向巅峰。从底层走到关白之位,实力、谋略与幸运均不可少。他的底层出身与一路晋升为人惊叹,但也招致了许多嘲讽。不论是当时活着的织田信长还是后世的人,说起秀吉都带有一丝轻蔑与戏谑,“猴子”“猴子”地叫他(当然也因为长相猥琐)。秀吉可以嘴硬,说 “就算说我沐猴而冠又怎样!” 但这种嘲讽所导致的深入骨髓的自卑,显然终生都在影响秀吉。
信长死后,秀吉总算登上“天下人”之位。几番胜仗使得秀吉达成了诸如“平定九州”、“集齐天下三肩冲”等信长未能完成的愿望。然而在秀吉刺杀完信长之后,他曾默默感叹,“如今我心中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空洞”。战功无法填补这个空洞,秀吉便转向以茶道为标志的风雅领域。然而风雅在当时是贵族的、需要学习的、代表某种高级趣味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教育有限的秀吉的短板。茶道艺术、名物鉴赏,秀吉并不了解。曾经生活在信长阴影下的他,在信长死后也仍然摆脱不掉信长的梦魇。不出意外地,秀吉先是沿袭了信长的审美,以华贵为美。信长喜爱艳色,秀吉则更进一步,推崇耀眼的黄金。打压天主教之后,秀吉声称不再喜爱舶来之物,而想宣扬本国之美,也就是千利休所主导的寂静之美。然而秀吉主办北野大茶会,借机展出诸多名物,邀各方茶人比拼。这样制定规则与等级的做法,对于那时已主张“茶道随个人喜好即可”的千利休而言,是本末倒置。可见无论如何,人的思维模式与其早年成长的环境与教育息息相关,期盼秀吉与千利休的思想达成一致,是不可能的。
在片中,秀吉不仅样貌滑稽,城府极深(影帝级别),且在千利休等人看来品味粗鄙,因此始终是被人暗中嘲讽的对象。但本片没有忽略秀吉的悲哀与无奈。当秀吉向主角承认是他杀了信长,并胁迫主角归顺自己时,主角心里感叹,“多么孤独的人啊,只能以这种方式留住朋友。” 这样的胁迫,之后又一再发生。和大部分一路踏着鲜血走上去的英雄一样,秀吉无法信任他人(除了弟弟秀长),噩梦缠身,并深受自卑之苦。对刺目的金黄色的追求也好,晚年的四处征战、迎娶名门之女也罢,或许都是其用以掩饰内心深深焦虑的手段罢了。
德川家康、织田长益、boss千利休、主角古田左介将在下篇登场,别走开,广告之后更精彩。
历史和茶道,这两个看似有些“艰深”的元素使得《战国鬼才传》这部剧一直比较冷。然而如果能跨越或忽略这些外围的“障碍”,完整看下来的话,会发现它描绘的是历史中的个人命运,但最终探讨的是欲望、价值、文化的走向这些超越时空限制的话题。(话说回来,各种名物展示就当成鉴宝节目来看也挺逗的不是。)
下面开始大规模剧透。
故事开始于1577年,结束于1591年,可以以织田信长之死分为两部分,前一部主要是本能寺之变的前奏与爆发,后一部则以羽柴秀吉上台后的发展为背景。故事走向与人物形象大多符合历史记载,但阴谋论、部分人物性格虚构占多。文中没有特别说明,则人名指代剧中人而非历史人物。
引子:松永久秀 vs 荒木村重(荒木道粪)
开篇涉及了两次叛变,分别来自松永久秀和荒木村重。二人均失败,然而面对失败做出的选择截然不同。
第一集松永久秀叛变。松永久秀自归顺织田信长后几度叛变,但每次又可获得信长的宽恕,可见信长对其看重。这最后一次,信长仍然希望留住他,便派出主角古田左介前去议和,条件是松永久秀让出信长渴望已久的茶器——平蜘蛛。然而松永久秀已然下定决心,见胜利无望,最终选择了一种极为绚丽的死法:将火药放入平蜘蛛捆在身上,于天守阁上自爆而亡。
此种“精彩的死法”引得其他武士暗中钦佩,同时也是对织田信长的报复:信长所渴望的两样东西——松永久秀的忠诚与茶器平蜘蛛,都在一声巨响中灰飞烟灭了。
![]() |
看,烟花! |
荒木村重则不同。在眼看要被歼灭之时,他简单乔装后背着家里的名物钻入了地道,身后抛弃的却是全族老少与麾下武士的性命。荒木村重半路碰上主角,很直接地说,“虽然松永久秀那样的做法很惊人,但老夫可是命不该绝啊。” 对他来说,活着才是最要紧的,烟花让别人去放吧,自己看一看就好。
荒木村重后来仍然走在自己信仰的道路上。及至信长被灭,秀吉上位,荒木村重前来献上名器(不过那瓶子叫“桃尻”真没问题吗,猴子屁股什么的),请求放生。此时的荒木村重已经剃度,并且有了个更响亮的法号: 荒木道粪!他对秀吉说,“请您就把我当作是道边上风吹日晒的一坨粪吧”。荒木村重对于自己“生存第一”的理念颇为得意,对古田左介说,“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活着才能享受好东西”。荒木村重之后遂以茶人身份度过余生。在染病快死时,他托付古田左介帮自己寻找遗落民间的儿子,允许左介挑选一样名器作为报酬。然而等左介选好,他却不舍,与其争抢,将名物掰坏。这时候荒木村重决定把这个名物让给左介。他说,“请告诉我那个儿子吧,告诉他我在人生最后一刻仍然贪婪。”
荒木村重的做法恐怕为当时武士及后世诸多人不齿。在他人眼中,跟松永久秀的“精彩瞬间”相比,其“苟活”的余生暗淡憋屈。但这部剧比较出彩的一点是在这方面并没有强烈的价值判断。松永久秀与荒木村重虽然做法迥异,却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按照它的指引毅然做出了抉择。做出了选择,就不再畏惧旁人的言语。从染病的荒木村重那里出来,主角感叹,“这种忽然到来的清爽是怎么回事。” 应当是与自我和解之人所有的清爽吧。
![]() |
老夫去也。 |
除这二人外,片中还刻画了战国时期其他诸多传奇人物。无一例外地,片子的重点都是通过人物对于茶道的态度表现他们的价值观。几种富有象征性的颜色被分别赋予几个核心人物,用于体现其人格特点。
赤色的织田信长:“我还没遭雷劈呢!”
织田信长作为战国中晚期最强大名,始终是传奇中的传奇。他的故事太多,在此无法详述。围绕本片内容,只选取几个关键词: 鲜血、 野心、爱、火焰。
因为织田信长的强大,人们崇拜他;但因为强大背后的残酷,人们也畏惧他。最能体现信长性格的举动在第一集便出现了:当信长向众人展示自己得意的巨型战船时,一名商人窃窃私语发出嘲讽,发现信长注意到自己后连忙改口。但信长的刀已经落下,并且评价道,“既是真心,便不要撤回。” 信长习惯率性而为,再加上之后大权在手,愈发张狂。正是此种毫不收敛,使得他与一些家臣产生间隙。
信长在片中也是喜好名物的,除了公认的名物,他还热爱各种稀奇古怪的舶来品,所以每次出现都是一场时装秀。猎奇向的品味与他性格十分匹配,却被推崇寂静之美的千利休所排斥。另外,对于经典名物,与其说信长是喜爱赏玩,不如说他更看重的是名物背后的权力标志。对“天下三肩冲”的执着,也是因为它们是“天下”的象征。路过富士山时,他说富士山也是一个大名物,而他想要拿下它。在这种欲望驱使下,他立下统一日本、征战大明和天竺、成为“天主”的宏愿。俯瞰灯火通明的安土城时,他信誓旦旦地说要攻略四方,成就霸业。可惜其昭昭野心,不久即在本能寺之变中尽数作废。
本片对于历史谜团本能寺之变采用的是复杂的合谋说法:千利休怂恿之下,明智光秀杀向本能寺,但后被羽柴秀吉算计夺走成果。历史上织田信长的尸首没有被发现,应当是烧尽在大火中。本片遂杜撰了一段羽柴秀吉腰斩织田信长的超现实桥段。织田信长被腰斩,却淡定地用茶碗接了一杯自己的血敬给已被吓尿的秀吉。信长最后说,自己想要跟所有人都建立起一种有来有往的关系,之所以想这么做,是出于——爱。双手沾满众人鲜血的信长大谈“爱”,让人觉得这一段话实在过于浪漫。不过,这里所说的“爱”也许是信长所理解的形式:对丰满的、激烈的生命体验的狂热(就像主角说他“口味重”)。其野心也就是此种狂热的体现。葬身于火海的信长的一生,就像火焰一样熊熊燃烧。
![]() |
爱我你怕了吗。 |
白色的明智光秀: “寂静的月啊 如同明智对妻子的 丝丝之细语”
历史上的明智光秀是谜一样的人物,由于后世史书记载有被丰臣秀吉粉饰篡改的嫌疑,对其生平与评价人们众说纷纭。本片则对明智光秀毫不掩饰欣赏与同情。明智光秀被设定为武艺与风雅兼备的名士,并且心怀家臣与百姓,希望建立起儒雅的太平盛世,使家臣有报,百姓安居。由于对织田信长的诸多不满,以及其他人的旁敲侧击,他决意反抗。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归西,明智光秀成为统领。曾经漆黑的天守阁被光秀染成了白色。然而这不过是“七日天下”。其他势力由于胆怯和羽柴秀吉从中作梗,并未表示支持。明智光秀陷入孤立,后兵败,被追杀。最讽刺的是,光秀原本一心为平民着想,最后却是被想要获得赏金的平民所追杀。
光秀的风雅却在生命尽头体现得淋漓尽致。粮草已尽,武士割草绳煮汤,光秀从庭院中取来桔梗花放入汤中,又以石子作筷枕。此番苦中作乐,体现的是光秀对于温柔之美的不懈追求。负伤弥留之时,光秀反而终于获得了寂静之感。望着明月,光秀吟出绝世辞。过于理想化的明智光秀的愿望就像月光一样柔和皎洁,却也是缺乏力度且难以企及的。一旦触及血与汗,白色的梦立刻便脏了。
对片中明智光秀的评价,倒是站在其反面的羽柴秀吉说的在理:光秀正是因为太伟大,反而被怀疑;人的行为里只有掺杂了私欲私利,才能被其他人理解接受。这一段话同时展现了羽柴秀吉对于人性的洞察,悲观却敏锐。
![]() |
桔梗草绳汤,好喝不贵。 |
金色的丰臣秀吉:“说我沐猴而冠又如何!”
秀吉是和织田信长一样的传奇人物,然而信长似乎天生带有霸王属性,秀吉却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向巅峰。从底层走到关白之位,实力、谋略与幸运均不可少。他的底层出身与一路晋升为人惊叹,但也招致了许多嘲讽。不论是当时活着的织田信长还是后世的人,说起秀吉都带有一丝轻蔑与戏谑,“猴子”“猴子”地叫他(当然也因为长相猥琐)。秀吉可以嘴硬,说 “就算说我沐猴而冠又怎样!” 但这种嘲讽所导致的深入骨髓的自卑,显然终生都在影响秀吉。
信长死后,秀吉总算登上“天下人”之位。几番胜仗使得秀吉达成了诸如“平定九州”、“集齐天下三肩冲”等信长未能完成的愿望。然而在秀吉刺杀完信长之后,他曾默默感叹,“如今我心中只剩下一个巨大的空洞”。战功无法填补这个空洞,秀吉便转向以茶道为标志的风雅领域。然而风雅在当时是贵族的、需要学习的、代表某种高级趣味的东西,而这恰恰是教育有限的秀吉的短板。茶道艺术、名物鉴赏,秀吉并不了解。曾经生活在信长阴影下的他,在信长死后也仍然摆脱不掉信长的梦魇。不出意外地,秀吉先是沿袭了信长的审美,以华贵为美。信长喜爱艳色,秀吉则更进一步,推崇耀眼的黄金。打压天主教之后,秀吉声称不再喜爱舶来之物,而想宣扬本国之美,也就是千利休所主导的寂静之美。然而秀吉主办北野大茶会,借机展出诸多名物,邀各方茶人比拼。这样制定规则与等级的做法,对于那时已主张“茶道随个人喜好即可”的千利休而言,是本末倒置。可见无论如何,人的思维模式与其早年成长的环境与教育息息相关,期盼秀吉与千利休的思想达成一致,是不可能的。
![]() |
老板的华服你也敢给差评?! |
在片中,秀吉不仅样貌滑稽,城府极深(影帝级别),且在千利休等人看来品味粗鄙,因此始终是被人暗中嘲讽的对象。但本片没有忽略秀吉的悲哀与无奈。当秀吉向主角承认是他杀了信长,并胁迫主角归顺自己时,主角心里感叹,“多么孤独的人啊,只能以这种方式留住朋友。” 这样的胁迫,之后又一再发生。和大部分一路踏着鲜血走上去的英雄一样,秀吉无法信任他人(除了弟弟秀长),噩梦缠身,并深受自卑之苦。对刺目的金黄色的追求也好,晚年的四处征战、迎娶名门之女也罢,或许都是其用以掩饰内心深深焦虑的手段罢了。
德川家康、织田长益、boss千利休、主角古田左介将在下篇登场,别走开,广告之后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