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看台湾人为何如此热爱虱目鱼
虱目鱼是台湾人的传统食物,便宜却又营养,是早年台湾人摄取营养的重要鱼类之一。谈到台湾的虱目鱼,也总会令人想起日本人的秋刀鱼。
秋刀鱼是日本人饮食与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在日本文化中,秋刀鱼是秋天代表性的鱼类,代表着时令与饮食文化的结合。秋刀鱼和台湾的虱目鱼一样相当便宜,但同样也是极富营养的食材。
秋刀鱼不仅是日本人的庶民生活文化,也见诸于文艺创作中。诗人佐藤春夫在其作品「秋刀鱼之歌」(秋刀鱼の歌)中,开头就写着「唉!秋风啊,你若有情,请传达信息,有个男人在晚餐时,独自吃着秋刀鱼,陷入沈思。」佐藤春夫的「秋刀鱼之歌」,就是借用秋刀鱼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借以引伸描述男女、家庭与故乡饮食习惯间的复杂情感。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秋刀鱼之味」(秋刀鱼の味)则是许多台湾电影人推崇的作品。这是一部以庶民生活为背景,描写日本战后父亲嫁女儿的故事,以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娓娓道来人生的缩影。虽然「秋刀鱼之味」全剧都没有任何凸显秋刀鱼的镜头,但如同秋刀鱼滋味般的人生,正是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平淡且真实的日本庶民生活。
秋刀鱼之于日本的意义,或许,对许多台湾人而言,就好似虱目鱼之于台湾的意义。
台湾和许多东南亚国家同样都有食用虱目鱼的习惯。在台湾,17世纪荷兰人殖民台湾时,就曾经记载台湾有养鱼用的「塭仔」(oenij),清国文献则是记载台湾鱼塭养殖的「虱目」。台语中的「虱目」(sat-ba̍k)一词发音来源有不少说法,有一说是来自菲律宾语的虱目鱼发音Sabalo;因为根据考证,台湾的虱目鱼应该是来自于东南亚。
虱目鱼不仅是许多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也是现今饮食文化的进行式。2011年,中国与台湾展开为期5年的虱目鱼契作,2016年期满不再续约。不续约是政治因素还是市场因素,令人费猜疑,因为中国人不吃虱目鱼。2015年起,中国负责承销台南契作虱目鱼的福建海魁水产集团,在收购虱目鱼后就全数留在台湾贩售。毕竟,鱼刺细且多的虱目鱼并不得中国人胃口,台湾人才有吃虱目鱼的传统。
台湾人的虱目鱼料理方式非常多元,包含内脏、鱼皮等等在内的整只鱼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虱目鱼的料理,当然以台南一带最有名,台南的街头巷尾都有贩卖虱目鱼料理名店。很多台湾人,或许像我一样,很羡慕台南人;只要一出门,令人垂涎的虱目鱼是处处唾手可得的小吃。
在台湾钱淹脚目之前的年代,那时尚不富裕的台湾,苹果是卧病在床者专属的水果。小时候,为了一尝苹果的滋味,希望自己也能生病都算是一种奢求。台湾尚未富裕的彼时,便宜的虱目鱼也是台湾人营养摄取的最佳来源之一。对于许多台湾人的记忆而言,当归黄耆虱目鱼汤是记忆中的妈妈味道,现在也是汉医师推荐改善体质的一帖便宜良方。许多人的小时候,在冬天的夜晚,每当闻到当归的香味,就知道电锅里有一盅令人温暖的当归虱目鱼汤。
虱目鱼,从数百年前就是台湾庶民文化的一部份。对许多人来说,虱目鱼之味对台湾人的意义,就如秋刀鱼之味对日本人的意义一样──平凡但真实。现在的虱目鱼,虽然因为两岸关系染上了政治色彩,媒体以中国拒绝再续约契作台湾虱目鱼来解读两岸政治议题。不过,虱目鱼终究是属于台湾人特有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不喜爱虱目鱼,再如何强销虱目鱼到中国,充其量也只是满足中国的台湾人餐厅需求,以及在中国经商或工作的台湾人思乡之情吧?
终究,虱目鱼还是台湾人的味道。在国外念书时,曾经寄居在一位台侨的家里;这位台侨总是从台湾带着处理过的虱目鱼肚来到异乡,冰箱冷冻库满满的虱目鱼肚,是台侨对台湾的记忆,其实也是台湾人的共同记忆。「虱目鱼之味」,不仅是台湾人的记忆,也是现在进行式的饮食之味、生活之味,更是深层的台湾文化之味。因为,虱目鱼之味一直纪录着那个朴实与真实的台湾。
原文来自:庐陵阅读
秋刀鱼是日本人饮食与生活文化的一部份。在日本文化中,秋刀鱼是秋天代表性的鱼类,代表着时令与饮食文化的结合。秋刀鱼和台湾的虱目鱼一样相当便宜,但同样也是极富营养的食材。
秋刀鱼不仅是日本人的庶民生活文化,也见诸于文艺创作中。诗人佐藤春夫在其作品「秋刀鱼之歌」(秋刀鱼の歌)中,开头就写着「唉!秋风啊,你若有情,请传达信息,有个男人在晚餐时,独自吃着秋刀鱼,陷入沈思。」佐藤春夫的「秋刀鱼之歌」,就是借用秋刀鱼在日本文化中的意义,借以引伸描述男女、家庭与故乡饮食习惯间的复杂情感。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秋刀鱼之味」(秋刀鱼の味)则是许多台湾电影人推崇的作品。这是一部以庶民生活为背景,描写日本战后父亲嫁女儿的故事,以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娓娓道来人生的缩影。虽然「秋刀鱼之味」全剧都没有任何凸显秋刀鱼的镜头,但如同秋刀鱼滋味般的人生,正是这部电影所描述的平淡且真实的日本庶民生活。
秋刀鱼之于日本的意义,或许,对许多台湾人而言,就好似虱目鱼之于台湾的意义。
台湾和许多东南亚国家同样都有食用虱目鱼的习惯。在台湾,17世纪荷兰人殖民台湾时,就曾经记载台湾有养鱼用的「塭仔」(oenij),清国文献则是记载台湾鱼塭养殖的「虱目」。台语中的「虱目」(sat-ba̍k)一词发音来源有不少说法,有一说是来自菲律宾语的虱目鱼发音Sabalo;因为根据考证,台湾的虱目鱼应该是来自于东南亚。
虱目鱼不仅是许多台湾人的共同记忆,也是现今饮食文化的进行式。2011年,中国与台湾展开为期5年的虱目鱼契作,2016年期满不再续约。不续约是政治因素还是市场因素,令人费猜疑,因为中国人不吃虱目鱼。2015年起,中国负责承销台南契作虱目鱼的福建海魁水产集团,在收购虱目鱼后就全数留在台湾贩售。毕竟,鱼刺细且多的虱目鱼并不得中国人胃口,台湾人才有吃虱目鱼的传统。
台湾人的虱目鱼料理方式非常多元,包含内脏、鱼皮等等在内的整只鱼都有不同的料理方式。虱目鱼的料理,当然以台南一带最有名,台南的街头巷尾都有贩卖虱目鱼料理名店。很多台湾人,或许像我一样,很羡慕台南人;只要一出门,令人垂涎的虱目鱼是处处唾手可得的小吃。
在台湾钱淹脚目之前的年代,那时尚不富裕的台湾,苹果是卧病在床者专属的水果。小时候,为了一尝苹果的滋味,希望自己也能生病都算是一种奢求。台湾尚未富裕的彼时,便宜的虱目鱼也是台湾人营养摄取的最佳来源之一。对于许多台湾人的记忆而言,当归黄耆虱目鱼汤是记忆中的妈妈味道,现在也是汉医师推荐改善体质的一帖便宜良方。许多人的小时候,在冬天的夜晚,每当闻到当归的香味,就知道电锅里有一盅令人温暖的当归虱目鱼汤。
虱目鱼,从数百年前就是台湾庶民文化的一部份。对许多人来说,虱目鱼之味对台湾人的意义,就如秋刀鱼之味对日本人的意义一样──平凡但真实。现在的虱目鱼,虽然因为两岸关系染上了政治色彩,媒体以中国拒绝再续约契作台湾虱目鱼来解读两岸政治议题。不过,虱目鱼终究是属于台湾人特有的饮食文化,中国人不喜爱虱目鱼,再如何强销虱目鱼到中国,充其量也只是满足中国的台湾人餐厅需求,以及在中国经商或工作的台湾人思乡之情吧?
终究,虱目鱼还是台湾人的味道。在国外念书时,曾经寄居在一位台侨的家里;这位台侨总是从台湾带着处理过的虱目鱼肚来到异乡,冰箱冷冻库满满的虱目鱼肚,是台侨对台湾的记忆,其实也是台湾人的共同记忆。「虱目鱼之味」,不仅是台湾人的记忆,也是现在进行式的饮食之味、生活之味,更是深层的台湾文化之味。因为,虱目鱼之味一直纪录着那个朴实与真实的台湾。
原文来自:庐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