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虚荣”吗?
![]() |
“我女儿最近特别爱攀比,怎么办呢?”这是最近我们知子花的微信问答里面一个宝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其他宝爸宝妈的关注,今天就来谈一谈关于孩子虚荣心过度的问题。
“我只穿××牌子的衣服。”
“妈妈,大家都有××款式的书包,我也要!”
“别的同学家里都是豪车!”
“我爸爸是局长”、“我爸爸是大老板”
“我妈妈给我买了好多玩具;我爸爸给我买了更多的!”
……
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吗?注意!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些表现,并且还很频繁,那么宝爸宝妈们注意了,过度的攀比就是虚荣心过度了,你的孩子虚荣心已经有点过了。
儿童虚荣心的表现:
1、常在同学和伙伴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
2、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喜欢班门弄斧,不懂装懂。听到表扬就得意非凡,而对于批评则不以为然、拒不接受,拼命要把方的说成圆的。
3、讲阔气赶时髦,特别注重穿着打扮,不关心衣服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貌,只关心衣服是不是名牌。
![]() |
孩子小小年纪是怎么养成虚荣心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的熏陶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往往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当家长抱怨孩子爱慕虚荣时,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以身作则,是否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有些父母觉得一切都要给孩子最好的,喜欢在吃穿打扮、玩具图书等方面与他人攀比。另外,如果家长自己平时就在意外表和名牌,那么也就怪不得孩子想要穿得更好,用得更好。
2、同伴的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渐渐从家长转为同伴。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分群以后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趋向同化。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
3、希望引起周围的关注
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爱慕虚荣,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孩子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及家人的外貌和物质条件。此外,“爱面子”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在大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有盲目的从众性。孩子向别人炫耀自己家的物质条件多么优越的时候,其目的大多在于引起大家的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尊重事实、爱慕虚荣的习惯。
4、过高的自我评价
处于幼儿和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自我认知有限,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往往过高评价自己,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另外,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味地“吹高”、“捧高”,孩子做的任何事情在家人口中都是“你是最棒的!”久而久之,孩子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
但是,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体后,原本在家里备受夸赞和关注的孩子会发现在新集体里自己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员,自尊和自信备受打击。相比之下,穿名牌、攀比、争第一同样可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和关注,让自己从这些方面重新获得自信。
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点虚荣心可能还会促进孩子的争强好胜,当然可以,但是凡事不能过犹不及,如果孩子的虚荣心过强了,就会有一些危害了!
孩子的虚荣心过强,不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己。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习惯。
![]() |
想要纠正孩子的虚荣心,不如就试试以下方法吧!
1、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想要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示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调整好自己关注的事物的态度和观点,对周围的人事物也要有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也不要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对比,如果这样,孩子很容易模仿家长,爱与人攀比。
2、引导孩子攀比的方向
孩子用自己与别人比较也不都是坏事,家长要多加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当孩子出现爱攀比的虚荣心理的时候,父母要引导孩子所关注的事情的方向,比如要和小朋友比谁更有爱心、谁更勇敢……而不要比谁吃得好、穿得好、谁父母有钱之类的。
3、 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有的父母也是独生子,这样的家庭孩子必然是全家人的中心,什么都顺着他的心意,什么吃的用的都先紧着他来,慢慢的孩子就会习惯的觉得别人有的自己就应该有。
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应该要注意为孩子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用钱方面,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共同协商,要让孩子有机会通过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另外,必要的话让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也体验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
其实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有虚荣心的,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孩子适当有点儿攀比心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等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心。
因此,父母面对孩子的攀比行为时,要注意度的把握,既要给予鼓励,保护童心,又不要过分溺爱,对孩子百依百顺,防止出现攀比惯性。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品行、技能等,也要引导孩子忽略物质上的欲望,还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或得到。
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