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阶段 应用阶段 测试阶段
纠错阶段
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在联想阶段,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的联系推导而来。
比如说,用生物进化作为模型来模拟公司的演变(这是比喻法,是一种纵向拓展,它在生物进化作和公司的演变之间建立了高速公路),这是个很有用的比喻,不过因为是比喻,也存在不够精确的问题,自然选择要通过数千代的淘汰。生物复制过程中,错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公司经过几代就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现较高的错误发生率。除非你明白比喻的局限,否则就会推理出错误的结果,比如你得出公司的变化也要经过数千年的结论,显而易见,荒谬之极,谁都知道,世界上公司的产生也不过百年。(译者:相信你在用比喻法时,不会这么傻,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喻法的确让人得出自以为正确,实则荒谬的结论,不过科学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否定错误中发展成长的)纠错可以看做是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个完美的过程,但是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纠错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的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你的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在本书的前面,我提到过是怎样应用模型(有3D背景的红格子)来理解子空间的,除此之外,一定还有其他理解子空间的比喻。红格子的比喻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纠错的目的就是要修正这些错误。
小贴士
纠错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你做的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可能会缩短,关于纠错的更多建议,请参阅模型纠错一节。
应用阶段
应用是学习最终完成之地,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如果你学习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那肯定比纸上谈兵学得好。如果你学习统计学,而又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验设计上,那你对统计学的理解一定更深刻。
(译者:不过应用的目的又岂止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刻地理解只是得到的副产品,因为学习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但是如果你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读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学的概念,但是如果能亲自管理企业,那么对概念就不仅仅是理解,而且是一种感觉。(知识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体会,什么是体会,体会就是结合实践细细品味。)
创造新的途径,应用所学知识到你的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
测试阶段
无论五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都需要进行测试。不管你何时尝试新的方法,知识都有可能发生丢失和误解的现象。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我用了比喻法吗?用了几个?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了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会让你清楚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你可能获取了某个知识,也明白了知识的基本意思,而且将它与其他知识进行了联系-但是你没有进一步的检查,删除那些错误的联系,因此你现在的水平也仅仅是完成了拓展阶段而已。
测试并不是什么复杂过程,但是它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请再读一遍五个阶段的定义,对照定义进行检查,这样你会更清楚知识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在联想阶段,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你以为理解正确,实际上是从错误的联系推导而来。
比如说,用生物进化作为模型来模拟公司的演变(这是比喻法,是一种纵向拓展,它在生物进化作和公司的演变之间建立了高速公路),这是个很有用的比喻,不过因为是比喻,也存在不够精确的问题,自然选择要通过数千代的淘汰。生物复制过程中,错误发生率相对较低,而公司经过几代就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现较高的错误发生率。除非你明白比喻的局限,否则就会推理出错误的结果,比如你得出公司的变化也要经过数千年的结论,显而易见,荒谬之极,谁都知道,世界上公司的产生也不过百年。(译者:相信你在用比喻法时,不会这么傻,但是某些情况下,比喻法的确让人得出自以为正确,实则荒谬的结论,不过科学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否定错误中发展成长的)纠错可以看做是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这不是个完美的过程,但是修剪工作是必要的。
纠错可以采取很多种方法,包括阅读那些与你的观点相反的书籍,以及把你的结论放入现实世界中看看等方法。
在本书的前面,我提到过是怎样应用模型(有3D背景的红格子)来理解子空间的,除此之外,一定还有其他理解子空间的比喻。红格子的比喻可能会导致一些错误的结论,纠错的目的就是要修正这些错误。
小贴士
纠错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你做的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可能会缩短,关于纠错的更多建议,请参阅模型纠错一节。
应用阶段
应用是学习最终完成之地,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如果你学习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那肯定比纸上谈兵学得好。如果你学习统计学,而又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验设计上,那你对统计学的理解一定更深刻。
(译者:不过应用的目的又岂止是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深刻地理解只是得到的副产品,因为学习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但是如果你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存在于潜意识中,这部分知识如果不去运用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读了图书馆里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也只是理解了管理学的概念,但是如果能亲自管理企业,那么对概念就不仅仅是理解,而且是一种感觉。(知识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体会,什么是体会,体会就是结合实践细细品味。)
创造新的途径,应用所学知识到你的生活中去,这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
测试阶段
无论五个阶段中的哪一个都需要进行测试。不管你何时尝试新的方法,知识都有可能发生丢失和误解的现象。测试可以让你了解弱点是什么,该如何改进它。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至少是字面上的意思)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我用了比喻法吗?用了几个?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了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会让你清楚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你可能获取了某个知识,也明白了知识的基本意思,而且将它与其他知识进行了联系-但是你没有进一步的检查,删除那些错误的联系,因此你现在的水平也仅仅是完成了拓展阶段而已。
测试并不是什么复杂过程,但是它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请再读一遍五个阶段的定义,对照定义进行检查,这样你会更清楚知识到底处在什么样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