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重如山
和三小姐在马路上散步,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走回来,再走出去……大概就这样走了三个小时,一直聊小时候的事情,聊我们觉得愧对的人。
舅舅:那个时候每个星期要去舅舅家领生活费,但舅母生病了,再去拿钱已经觉得很愧疚。那个星期已经实在没有钱了,妹妹去了舅舅家,舅舅不在家,但在外面打工的表哥回来了,表哥一个人在家,并不知妹妹的来意,哥哥问妹妹有什么事,妹妹说没事,我就是来看看,哥哥去屋子里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妹妹,妹妹死都不要,她让哥哥留给生病的舅母吃,但哥哥一定要给,并给她塞进书包里。那时的表哥不到二十岁,他看上去很颓废,不怎么说话,也不看人,给妹妹塞苹果时,也是把头偏一旁,看上去肩膀上压了好重的担子。妹妹想着生病的舅母,什么都没提,离开时,偷偷把苹果放回去,走到田埂上就忍不住哭了,她说,她永远都忘了表哥那忧郁的神情。 走到大路上时,刚好看到舅舅扛着锄头回来了,舅舅问她有没有事。她说没事,我就来看看。舅舅问她有没有钱。她说有钱的。舅舅说肯定是没钱了,跟我回去拿钱吧。妹妹突然忍不住哭泣,她说舅舅,舅母生病了,我不拿钱。舅舅说,舅母再生病,也不能花你们上学的钱啊。 妹妹说,现在想想,当时那么艰难的环境,舅舅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替我们操心,想来以后也不能常回去探望,感觉一直很愧疚。
二姨:那个时候因为家里没电视,但是又很爱看电视,总是跑到二姨家看电视,心里非常清楚一直巴着电视机前,看二姨一个人忙碌很不好,即便是心里愧疚死了,在电视机前坐立不安,也要巴着电视,最终没有起身。
三姨:每年暑假三姨会和三姨夫开着大车来接我们去玩,加上表哥和表姐,算下来一共有四五六个小孩,我们一住一个暑假,互相打打闹闹,每一餐还相互比吃饭,我们每人每顿都能吃四五碗,也不是真能吃,就是觉得比着好玩,就那样傻吃,三姨每餐要做一大锅饭也还不够,还要另外再煮一锅粥。我们感受不到大人的辛苦,只顾自己傻乐着。
四姨:大概是我九岁那年,从四姨家玩回来,路上出了车祸,住了俩个月的医院,四姨在医院照顾我,家里表姐脸上出水痘,她来回两头跑,忙的不可开交,实在忙不过来时,她让只大我俩岁的小表姐来医院陪我,表姐陪着我一起在医院里饿的哇哇直哭。
二姐:同样也还是少女的她,像一个大人一样为我们处理生活琐事,送我们上学。
三妈:特别印象深刻的事说不出来,但是想起来就像母亲一样亲,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照顾。
姑姑:那么多那么多的堂姐妹一起去玩,大概七八个,我们相互打架,一生气就自己往家里跑,但是并不知道家里路,她让姑父在后面追,追到这里哄回来了,那个又生气跑掉了……那时候他们要干田里的活,要煮我们的一日三餐,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追我们。关键是我们姐妹间,脾气都很大,个个都爱生气,轮流着来。
李嬷嬷:留守儿童,性格都非常敏感,村里一般没人敢给我们东西,但李嬷嬷好像是我记忆中唯一一个会让我们欣然接受她东西的人,有时候是一篓蒸红薯,有时候是一碗花生,有时候是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她知道当面给我们不会要,她就是在我们没起床前放在门外,就颤着小脚回去。 这俩年回去,我都去看她了,她的背都驼成90度了,站在我面前还没我一半高,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说她老了看着邋遢,没想到我们还去看她。我心想我怎么可能不去看她,我怪自己不能经常去看她。除了我自己的亲人,我对那个村子最挂念的就是她。我拿钱给她,她死活都不要,我偷偷放在桌上跑开了,她看见了又拄着拐杖追过来。
哎,欠的恩情太多,全都不是钱都能偿还的,以前不能理解,现在和妹妹互相感叹着,真是真切体会的到什么叫恩重如山。
舅舅:那个时候每个星期要去舅舅家领生活费,但舅母生病了,再去拿钱已经觉得很愧疚。那个星期已经实在没有钱了,妹妹去了舅舅家,舅舅不在家,但在外面打工的表哥回来了,表哥一个人在家,并不知妹妹的来意,哥哥问妹妹有什么事,妹妹说没事,我就是来看看,哥哥去屋子里拿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给妹妹,妹妹死都不要,她让哥哥留给生病的舅母吃,但哥哥一定要给,并给她塞进书包里。那时的表哥不到二十岁,他看上去很颓废,不怎么说话,也不看人,给妹妹塞苹果时,也是把头偏一旁,看上去肩膀上压了好重的担子。妹妹想着生病的舅母,什么都没提,离开时,偷偷把苹果放回去,走到田埂上就忍不住哭了,她说,她永远都忘了表哥那忧郁的神情。 走到大路上时,刚好看到舅舅扛着锄头回来了,舅舅问她有没有事。她说没事,我就来看看。舅舅问她有没有钱。她说有钱的。舅舅说肯定是没钱了,跟我回去拿钱吧。妹妹突然忍不住哭泣,她说舅舅,舅母生病了,我不拿钱。舅舅说,舅母再生病,也不能花你们上学的钱啊。 妹妹说,现在想想,当时那么艰难的环境,舅舅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替我们操心,想来以后也不能常回去探望,感觉一直很愧疚。
二姨:那个时候因为家里没电视,但是又很爱看电视,总是跑到二姨家看电视,心里非常清楚一直巴着电视机前,看二姨一个人忙碌很不好,即便是心里愧疚死了,在电视机前坐立不安,也要巴着电视,最终没有起身。
三姨:每年暑假三姨会和三姨夫开着大车来接我们去玩,加上表哥和表姐,算下来一共有四五六个小孩,我们一住一个暑假,互相打打闹闹,每一餐还相互比吃饭,我们每人每顿都能吃四五碗,也不是真能吃,就是觉得比着好玩,就那样傻吃,三姨每餐要做一大锅饭也还不够,还要另外再煮一锅粥。我们感受不到大人的辛苦,只顾自己傻乐着。
四姨:大概是我九岁那年,从四姨家玩回来,路上出了车祸,住了俩个月的医院,四姨在医院照顾我,家里表姐脸上出水痘,她来回两头跑,忙的不可开交,实在忙不过来时,她让只大我俩岁的小表姐来医院陪我,表姐陪着我一起在医院里饿的哇哇直哭。
二姐:同样也还是少女的她,像一个大人一样为我们处理生活琐事,送我们上学。
三妈:特别印象深刻的事说不出来,但是想起来就像母亲一样亲,润物细无声的那种照顾。
姑姑:那么多那么多的堂姐妹一起去玩,大概七八个,我们相互打架,一生气就自己往家里跑,但是并不知道家里路,她让姑父在后面追,追到这里哄回来了,那个又生气跑掉了……那时候他们要干田里的活,要煮我们的一日三餐,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追我们。关键是我们姐妹间,脾气都很大,个个都爱生气,轮流着来。
李嬷嬷:留守儿童,性格都非常敏感,村里一般没人敢给我们东西,但李嬷嬷好像是我记忆中唯一一个会让我们欣然接受她东西的人,有时候是一篓蒸红薯,有时候是一碗花生,有时候是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她知道当面给我们不会要,她就是在我们没起床前放在门外,就颤着小脚回去。 这俩年回去,我都去看她了,她的背都驼成90度了,站在我面前还没我一半高,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说她老了看着邋遢,没想到我们还去看她。我心想我怎么可能不去看她,我怪自己不能经常去看她。除了我自己的亲人,我对那个村子最挂念的就是她。我拿钱给她,她死活都不要,我偷偷放在桌上跑开了,她看见了又拄着拐杖追过来。
哎,欠的恩情太多,全都不是钱都能偿还的,以前不能理解,现在和妹妹互相感叹着,真是真切体会的到什么叫恩重如山。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