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分享
对于“4+2+1”家庭模式来说,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是孩子一个人的,习惯于独享,似乎不需要和任何人分享什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自私自利,也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长辈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当然,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就像生活写真1中的小林, 他愿意把好东西跟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并没有真的接受他的分享,有可能传递给他一个错误的信号:爷爷奶奶不会真的要我的东西,它最终都是属于自己的。相比之下,姑姑的方式就很恰当,分享应该是双方的互动过程,一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方愿意接受分享的东西。
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觉得与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获得。如果你不愿意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就会有人与你一起分享、分担,自然就会赢得分多人的欢迎和喜爱。
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长辈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当然,培养孩子分享的好习惯,不能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就像生活写真1中的小林, 他愿意把好东西跟爷爷奶奶分享,但爷爷奶奶并没有真的接受他的分享,有可能传递给他一个错误的信号:爷爷奶奶不会真的要我的东西,它最终都是属于自己的。相比之下,姑姑的方式就很恰当,分享应该是双方的互动过程,一方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另一方愿意接受分享的东西。
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觉得与人分享就意味着失去。对此,我们要明确告诉孩子,分享并不是一种失去,而是一种获得。如果你不愿意与人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就会有人与你一起分享、分担,自然就会赢得分多人的欢迎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