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心窗 借童年欢畅
明天,便是2016年的九月一号,呵,编辑到这里才发觉,原来明天也是一个巴打的生日,也是有好几年没见的初中同学了,不管怎么着,既然恰好让我想起来了,应该送上生日祝福才对啊。可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凭吊我那一去不复还的初中岁月,扯远了说,更深沉更深刻的回忆,来自那陪伴我六年成长的小学。今天借着陪同弟弟注册新班级的契机,有幸带上相机在故地重游,不得不说,短短几十分钟的停驻,令我思绪涌动,想起了过往的许多人,做过的许多事,所幸这些依稀的印象里面绝大多数都是欢声笑脸,并没什么会让人痛彻心扉的事情,或许这些事情发生过,我却已忘记,甚至,忘记了忘记,就好像人们总会做过许许多多附带着不同色彩的梦,我们曾经如此身临其境,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但总逃脱不了醒来,会逐渐忘记了做过的梦,就任凭着每一寸蛛丝马迹都随着逐渐清醒而渐行渐远,我们没法握紧这于掌心的流沙,到最后,我们甚至记不起我们曾在这一天做过梦。
说小学这六年是个梦其实并不为过,未实现的梦想,确实也算一个忘记了忘记的梦,承载了太大的野心,包含了太多的希望,这些或许都不会再被我们记起。我们就像一个操作并不稳健的飞机师,在飞机随着偏离的航道滑翔时,我们只能抛下机舱里面的负荷防止它下坠,抛下梦想,抛下冲动,抛下野心,我们或许还会面临抛下男乘务员的抉择。到最后,只有两个结果,我们成功掌控失控的飞机,但机舱内却空空如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弃机跳伞,这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失去驾驶飞机的机会。这便是成长。
“热烈欢迎师生回校上学”不知我们还能看到几次这样的字样,到我们发现日后的生活并不是由简单上下课组成,并没有一年两度的长假可供消遣,并没有在九月一号这天的诚惶诚恐时,会是什么感觉,这种生活,经已不远,但我又不敢去想象。 曾经开学总被微博调侃成为全国同步上映的灾难片巨制,我们日后惊觉不会再出现时,会否笑话当时自己何等的焦虑。
学校最粗最壮的那一棵橡胶榕不知怎的已不见踪影,这么大的一棵树,被挪平之后连个树坑都没有留下来纪念,那可是可以几个小孩子环抱起来都牵不起小手的大榕树,我不敢想象这么粗壮的一颗榕树这么快就被虫给蛀空了。我只能主观认为是人心作祟吧,毕竟陪同着这这颗大榕树消失的还有给我们护荫的植物园。那些陪伴着我们玩自由木,玩捉迷藏的小伙伴都已不再,只剩下那几幢石制的蘑菇状的遮阳伞,顶上的颜色都已秃落得所剩无几了。以往我们在植物园游走时的空气都会氤氲着鸡蛋花的香气,头顶总会有周围这丛绿构成的蓝替我们遮阴,如今在站在这个只有零丁几许竹子的所谓园子,不仅连空气都是闷热的,环境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白花花的水泥地蒸腾上来的热浪让人待不下去。
偶遇了这个熟悉的班牌,一(7)班,这个数字跟随了我小学初初三年,直到四年级的分班才作变更。班级里的面容还能依稀记得几个,说真的,这个童稚时期的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对班级上仪容整洁,谈吐得体的女生产生好感,如今虽记不起名字,但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深刻的。或多或少也会有好几个玩伴,你们会互相把玩对方心仪的玩具,下课后相约到那黑得似乎要吃人的厕所解决生理需求,周末相约到各自的家中做客,更多的是在当时仅有着电脑的孩子家中玩着那现在看起来很幼稚的4399小游戏。但说到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个照料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春秀。是不是小学的班主任总要规定是语文老师,若换来数学老师那些刻薄的形象或是英语老师那些滑稽的形象都貌似显得不合适,能带着我们接触古诗,带我们认识拼音,这才是班主任该有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好老师都得叫做Miss Chan,标准的普通话,永远不生气的态度,总是保持着微笑的圆脸,以及那容易令人产生亲切感的圆润身材,还有她在下雨天为我们收起在屋檐下的鞋子却不慎摔断腰骨头那个感人事迹。我所能记住的都是这位启蒙老师的好,换个说法,在我脑海中,一个满分的老师就应该要这样。
运动场上的欢欣,恩,对于当时还是一个胖的懒得动一动的我,做运动似乎是一种节假日的昂贵吧,更多的对于汗水蒸发的记忆定格在了高中三年谁去霸场,打完球后叫什么外卖的争执当中吧。
这一段楼梯,印象尤为深刻,楼梯的尽处右拐,是那个供学生们表演彩排的舞蹈室,左拐,便是文艺汇演的舞台,如今看来这个楼梯真的是一个很梦幻的存在,虽然这不过是一个个小孩子的光彩绽放,但舞台上面的风姿卓绝,确确实实都是在楼梯另一头的舞蹈室日夜打磨出来的。连接着后台和舞台的便是这么一段窄窄的楼梯,阶级之下便是翘首以待的师生。
校园外面的小吃街已面目全非,再也不是我高二和孔思哲吹嘘的那一条汇聚中外小吃文化精华的竹园小吃街。那时候,有洋溢着肉桂气味的牛杂,一切我们想吃的都可能在这泛着热气的牛杂锅中找到,香肠,萝卜,面筋林林总总。有总是噼里啪啦的油锅,所有我们想吃的裹上炸粉下锅,过一会便能吃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憨厚的肥姨,很多不怀好意的小朋友都仗着她生意红火而吃完走单,不知道她那慈祥的眸子里透露出来的是真不知道还是包容呢。还有那拌上辣椒粉让人好吃得为难的豆芽,那五毛钱便能有一大袋吃到家门口刚好解决的薯条,那在煎锅里不断翻滚的双汇火腿肠,以及那每当嫌学校早餐难吃就会簇拥去的一块钱炒粉。最不能忘怀的是朋友的阿姨经营的零杂店,我们那时候都很喜欢趁着晚托放饭的空闲到她那里蹭坐一会。无求什么,只因为她那里有一部旧式电视,还有那用塑胶碗装盛的华丰拉面,加上那酸辣具备的自制辣椒酱,真的暖彻心扉。不过听朋友说,他阿姨如今经已不再经营,不仅如此,街上的小吃店也买少见少,最多的是随处可见的课后补习中心。真的感叹如今的小朋友会丧失多少乐趣,没有了这些小吃店来支撑童年,甚至课后都被补习和作业蚕蚀。
怀念睡饱了的羊,到乐园学懂拍手掌。
软软的未需要坚强,有爱分享,有星星闪成勋章。
是啊,童年的星空,貌似也特别明亮。
![]() |
说小学这六年是个梦其实并不为过,未实现的梦想,确实也算一个忘记了忘记的梦,承载了太大的野心,包含了太多的希望,这些或许都不会再被我们记起。我们就像一个操作并不稳健的飞机师,在飞机随着偏离的航道滑翔时,我们只能抛下机舱里面的负荷防止它下坠,抛下梦想,抛下冲动,抛下野心,我们或许还会面临抛下男乘务员的抉择。到最后,只有两个结果,我们成功掌控失控的飞机,但机舱内却空空如也,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弃机跳伞,这意味着我们将永远失去驾驶飞机的机会。这便是成长。
![]() |
“热烈欢迎师生回校上学”不知我们还能看到几次这样的字样,到我们发现日后的生活并不是由简单上下课组成,并没有一年两度的长假可供消遣,并没有在九月一号这天的诚惶诚恐时,会是什么感觉,这种生活,经已不远,但我又不敢去想象。 曾经开学总被微博调侃成为全国同步上映的灾难片巨制,我们日后惊觉不会再出现时,会否笑话当时自己何等的焦虑。
![]() |
学校最粗最壮的那一棵橡胶榕不知怎的已不见踪影,这么大的一棵树,被挪平之后连个树坑都没有留下来纪念,那可是可以几个小孩子环抱起来都牵不起小手的大榕树,我不敢想象这么粗壮的一颗榕树这么快就被虫给蛀空了。我只能主观认为是人心作祟吧,毕竟陪同着这这颗大榕树消失的还有给我们护荫的植物园。那些陪伴着我们玩自由木,玩捉迷藏的小伙伴都已不再,只剩下那几幢石制的蘑菇状的遮阳伞,顶上的颜色都已秃落得所剩无几了。以往我们在植物园游走时的空气都会氤氲着鸡蛋花的香气,头顶总会有周围这丛绿构成的蓝替我们遮阴,如今在站在这个只有零丁几许竹子的所谓园子,不仅连空气都是闷热的,环境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白花花的水泥地蒸腾上来的热浪让人待不下去。
![]() |
偶遇了这个熟悉的班牌,一(7)班,这个数字跟随了我小学初初三年,直到四年级的分班才作变更。班级里的面容还能依稀记得几个,说真的,这个童稚时期的我们总会或多或少地对班级上仪容整洁,谈吐得体的女生产生好感,如今虽记不起名字,但留在脑海里的印象是深刻的。或多或少也会有好几个玩伴,你们会互相把玩对方心仪的玩具,下课后相约到那黑得似乎要吃人的厕所解决生理需求,周末相约到各自的家中做客,更多的是在当时仅有着电脑的孩子家中玩着那现在看起来很幼稚的4399小游戏。但说到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个照料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陈春秀。是不是小学的班主任总要规定是语文老师,若换来数学老师那些刻薄的形象或是英语老师那些滑稽的形象都貌似显得不合适,能带着我们接触古诗,带我们认识拼音,这才是班主任该有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好老师都得叫做Miss Chan,标准的普通话,永远不生气的态度,总是保持着微笑的圆脸,以及那容易令人产生亲切感的圆润身材,还有她在下雨天为我们收起在屋檐下的鞋子却不慎摔断腰骨头那个感人事迹。我所能记住的都是这位启蒙老师的好,换个说法,在我脑海中,一个满分的老师就应该要这样。
![]() |
运动场上的欢欣,恩,对于当时还是一个胖的懒得动一动的我,做运动似乎是一种节假日的昂贵吧,更多的对于汗水蒸发的记忆定格在了高中三年谁去霸场,打完球后叫什么外卖的争执当中吧。
![]() |
这一段楼梯,印象尤为深刻,楼梯的尽处右拐,是那个供学生们表演彩排的舞蹈室,左拐,便是文艺汇演的舞台,如今看来这个楼梯真的是一个很梦幻的存在,虽然这不过是一个个小孩子的光彩绽放,但舞台上面的风姿卓绝,确确实实都是在楼梯另一头的舞蹈室日夜打磨出来的。连接着后台和舞台的便是这么一段窄窄的楼梯,阶级之下便是翘首以待的师生。
![]() |
![]() |
校园外面的小吃街已面目全非,再也不是我高二和孔思哲吹嘘的那一条汇聚中外小吃文化精华的竹园小吃街。那时候,有洋溢着肉桂气味的牛杂,一切我们想吃的都可能在这泛着热气的牛杂锅中找到,香肠,萝卜,面筋林林总总。有总是噼里啪啦的油锅,所有我们想吃的裹上炸粉下锅,过一会便能吃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憨厚的肥姨,很多不怀好意的小朋友都仗着她生意红火而吃完走单,不知道她那慈祥的眸子里透露出来的是真不知道还是包容呢。还有那拌上辣椒粉让人好吃得为难的豆芽,那五毛钱便能有一大袋吃到家门口刚好解决的薯条,那在煎锅里不断翻滚的双汇火腿肠,以及那每当嫌学校早餐难吃就会簇拥去的一块钱炒粉。最不能忘怀的是朋友的阿姨经营的零杂店,我们那时候都很喜欢趁着晚托放饭的空闲到她那里蹭坐一会。无求什么,只因为她那里有一部旧式电视,还有那用塑胶碗装盛的华丰拉面,加上那酸辣具备的自制辣椒酱,真的暖彻心扉。不过听朋友说,他阿姨如今经已不再经营,不仅如此,街上的小吃店也买少见少,最多的是随处可见的课后补习中心。真的感叹如今的小朋友会丧失多少乐趣,没有了这些小吃店来支撑童年,甚至课后都被补习和作业蚕蚀。
![]() |
怀念睡饱了的羊,到乐园学懂拍手掌。
软软的未需要坚强,有爱分享,有星星闪成勋章。
是啊,童年的星空,貌似也特别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