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
作者多年演讲经验的总结 |
书名:演讲之禅(原书第2版)
作者:斯科特·博克顿
译者:宋睿 / 赵俐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
采用电子书的形式阅读是出于方便,信手拈来,不用等待,事实证明是一本引人思考的好书。作者是以演讲和写书为生的自由工作者,虽说收入并不比其之前的工作高,但可以拥有自由自配的时间。而看似台上几分钟的功夫,却蕴含着台下十年功的用心准备。文章开头作者便列出,害怕演讲的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练习,俗话说勤能补拙,当我们在台下都练习无数次之后,正式的登台演讲便不再是第一次,与紧张胆怯相比,换来的不一定是自信满满,但至少对演讲内容和进度了如指掌。这点我深有体会,正式上台后,面对无数双熟悉或是陌生的眼神,确实有可能会短暂失忆,忘记自己想要说什么。如果之前在演讲的地点彩排过几次,这种情况确实会得到缓解。
选择这本书的读者或许和我一样,平时接触演讲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却渴望拥有这样在台上不怯场可以自由发挥的本领,作者切身体会的心路历程,呈现给我们从选题准备到登台演讲的整个过程。演讲之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不光是文稿的准备,还有场地和观众心理研究的准备。这样我联想到曾经自己也做过培训师,好像那时自己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把我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给听众,而非是了解听众想要了解一些什么,我会把PPT做得很精美,现场布置得干净整洁,虽说演讲结束会有一些互动,但总是很难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书中的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你认为这些东西很棒,你想炫耀,或者更差劲的回答是为了填补时间)。文中作者的演讲几乎都是命题演讲,选定主题以后,他会去思考:人们之所以来听的原因只有几个,
1.希望能学到知识
2.希望收到激励
3.希望获得快乐
4.希望你能满足他们的某种需要
5.希望结实同样对某个主题感兴趣的人
6.希望能与他人有共同的积极经历
7.被他人所迫,如老板、父母、老师或者配偶
8.被拷在座位上,好几天都没有离开过演讲厅
只有用同理心换位思考去了解听众的需求之后,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将有用的信息传播给听众,在尽短的时间内及早的结束演讲。
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一旦开口讲话,就是在讲一个故事。所有的交流都是一段叙述,有开端、过程和结尾。在演讲过程中积极的和观众采取互动,可以向观众提问并发一些小的礼品。向观众询问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我,要谨慎,因为会带给观众压力,可换为“哪些方面还需要我解释一下?”会更好。
书中尽量还原了在准备演讲和演讲过程中作者面临的一些真实的情景,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演讲是一门身体力行的技术,这就意味着需要练习。我的一步计划,去观看一些名人的演讲,结合书中的论点,学习名家演讲的逻辑是如何的。
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