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隐形的团队——AOG
一支隐形的团队——AOG 2016年8月4日23:10,B-2662飞机广州发现启动APU时超速灯亮,急需APU控制组件附件装置和三速电门。由于广州是过站配备无该航材配备,MCC立即通知航材AOG立刻在广州附近寻找航材。AOG值班员王奎收到通知后旋即联系南航,得到有该航材库存的通知后,立即反馈MCC告知联系方式与提货地点,在二十分钟内迅速解决紧急缺件,保障了航班运营。就在完成此项工作的同时,AOG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技术支援室告知B-5072在深圳下仓烟雾探测面板前分流活门预位灯不亮,急需双出口分配活门,夜色渐深,值班员王奎再次忙碌起来……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夜晚,而AOG值班员在岗位坚守努力维护着航材保障。 AOG( Aircraft On Ground)是什么? “AOG直接翻译就是飞机停在地面。实际是指飞机因自身故障且不能立即修复,故不能完成正常飞行任务而停飞在机坪上,等待修理的状态。现每个航空公司都有专设的AOG科室,在出现飞机故障停飞的紧急情况时相互支援。”而对于货机的机龄高、故障率高的特点,在飞机紧急故障处理中AOG支援的价值更显得尤为突出。 AOG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一个合格的AOG工作者面对紧急事件时,需要清晰的思路,冷静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果决的判断。不管多么紧张的情况下要保持克制与淡定,在飞机航班延误的巨大压力下,要明白器材质量的重要性,要清楚适航要求、清晰行业标准、运输环节、工作程序、航站特点、国内主要器材的分布情况等等。 在整个民航业都追求保航班保正点的时候,这个责任和实名自然也执行到了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在高压力任务和面临安全生产的时候。往往在这个期间没有人会纠结于绩效考核的压力,或者次日早会的点评,更多的是内在的责任感和畏惧未完成工作的惭愧感。在AOG岗位上更是如此,每一个人视飞机故障如临大敌人,22架飞机和三十个站点的航材周转调配就是我们的战场。每天的航班问题、航班保障就是一场场无声的战役。 当然在航空安全运营的前沿阵地中,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排故本领,没有驰骋蓝天的飒爽英姿,没有挥斥方遒的指挥风采,但是这个群体却在为机务维修工作提供着全方位的航材保障,在夜晚灯火初亮的时候正是忙碌工作的开始。 邮航AOG团队中有成熟稳健、处事老练老师傅;有善打硬仗、雷厉果断的年轻人;有从业多年、平稳冷静的中生代;他们工作中热情却不失冷静,用自己的技能和沟通快刀斩乱麻,暴风骤雨中掌舵撑帆稳住船头。他们不仅要保障航班运营,在值班中也要成为多面手,库房管理、定检跟踪、送修管理、计划订货、航材运输配备等,全部需要得心应手。 在多年的摸索中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流程,总结规划各种可能的信息和要点,做到一卷在手天下我有的自信效果。让一部AOG百科全书树立成灯塔照亮前方。有人开玩笑的说AOG从叉车装卸,航材盘库上架,协议签订,求援借件发货运输无所不会,但核心精神是三代航材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我也曾清晨去货站发紧急排故器材,在空荡的物流大厅偶遇正在发私人物品的世界乒乓球冠军王浩,这也成了值班生涯中津津乐道的趣闻。在每一位AOG计划员的职业生涯中,有的人熬坏了颈椎,电话接到耳痛,深夜容易醒来误以为值班电话响。但这都不足为惧,积极乐观一直贯穿在AOG团队的工作之中,正是乐观让AOG更加团结紧密面对各种困难。 我们从来不是“高大全”,我们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人为差错,我们也会在数件缺件并行时遗留疏忽,但是我们用最大的努力保障最多的工作任务,用最严苛的流程减少因航材原因导致延误的事件发生。AOG常常自喻为足球队中的门将,比赛中打了胜仗必然是前锋赢得喝彩,但是输了球门将球迷必然兴师问罪,曾有一部影片叫做《一球成名》,我说这个名是因为进球,而如果AOG要成名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你丢一个球、犯一次错误,可这一次错误的后果必将是严重的,而你扑出的千万个球也必将前功尽弃,所以每一位值班员打出120%的精神面对日常工作,严防死守杜绝错误。 AOG团队负责管理邮政航空三十个外站22架飞机的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的航材保障,在每一日、每一夜的值班中持续的处理每一项航材所遇到的问题,让航材周转和航材保障达到365天24小时的持续控制。 在多少个春节、国庆节飞机停航时,各部门大门封条紧闭,楼外鞭炮齐名,无处不张灯结彩的时候,空楼人去后的孤独身影便是这些最可爱的AOG工作者,他们默默忍受着寂寞,他们将目光投向飞机停场的工作,继续热情饱满的保障飞机的各项需求,埋下与家人团聚的热切心情,用忙碌的激情充填办公室内的萧瑟,进而阻挡外界歌舞升平举国欢庆的喧嚣。工作不舍昼夜,坚守舍弃节假日,他们自然不是第一个冲锋陷阵排故高手,但他们绝对是坚持到最后一个提供航材保障的卓绝战士。 偶从民航总局路过,常常仰望于高耸的大楼,感叹于民航事业屹立之宏伟,赞叹民航业今日发展之迅速。可心中也在想距离此地30公里外的机坪附近,有一栋小办公楼,这里有一群工作不舍昼夜的团队,他们位于民航业的末梢,他们却内心充盈,无比骄傲,他们在用自己的青春书写一段无畏奉献的动人传奇。 曾国藩言:不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是在形容每一位工作在民航一线的同仁,更是对我们AOG自身的最好评介。 在深夜值班联络AOG支援是有难度的,而邮政航空正是夜航模式的航空公司。所以AOG团队经常遇到深夜求援的任务,特别是对方因为占线或其他原因难以联络的时候,心急如焚时脑海中旋转出各种方式,只为解决当时的故障缺件。每一位AOG值班员心中都有一副全国航空航材库的分布图,哪些城市的航材库存充足,哪些公司具有哪些机型的航材,在这样的知识储备下,他们会从容的在心中画出最清晰的解决方案,最便捷的运输路径。 从事AOG行业的人如果外出偶遇知道对方是同行时必然是互留联系方式。这种默契无意是背后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惯性,好似久不见面的故人一般。平日公司之间的沟通中更是能感受到AOG行业中所有异常的热情和团结。天下机务是一家人,航材AOG更是一家人。他们之间都知悉在紧急情况下,寻求彼此的帮助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同行有可以深入聊天的机会,更多的是谈论管理上的经验,操作上的改进,因为彼此了解AOG的艰难之处,懂得其中的滋味。任何一个行业无疑都在激烈的竞争,但AOG正好相反,在面临航班保障,对待航空安全的时候,AOG行业具有超强的凝聚力。 在国内航空货运中邮航与顺丰无疑互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上市融资等方面都在你追我赶不落人后,全国城市的物流争夺战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即便在这样一个硝烟弥漫,战鼓震天的大环境中,两个公司的航材部门的交流、支援、互助却从未停止,无论是刹车电瓶还是周转、消耗都会倾力相助。这种团结协作在其他行业是罕见的异类。 我想这也是中国民航航材人的优良传统,或许竞争中我们做不到锦上添花,但历来的雪中送炭却从不含糊,安全和保障航班的大局意识上从不糊涂,坚守了以为航材人的优秀品质。正应了《红楼梦》中的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如果几位AOG人员一同在食堂吃饭的话,值班手机一响,你会看到这几位同时掏手机,这是一种潜意识的工作习惯,对于工作警报的必然反映,更是多年工作的养成的无法改变的习惯。大家常常会因此相视一笑,心中了然。 时光流逝,多年的AOG工作改变了我们许多,让我们更为理解了责任心、使命感,让我们更为认真的对待生活、工作,更有力量的担负起人生的重担。我们是一直服务一线的后勤部队,我们没有聚光灯的照射,我们默默而行,努力而做。面对AOG坐席工作的苦辣酸甜,我们无怨无悔。从小处讲是为了赢得自己事业的尊重,从大处讲是为了中国自己的邮政事业添砖加瓦。 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