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任何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在隔代教育中,祖辈们应该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的事情帮着做,集体的事情抢着做。唤起他们的劳动意识,强化劳动行为,不断增强劳动观念。
老人们必须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祖父母的只想让孩子生活舒适,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那么祖父母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做,也不会做。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就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不但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孩子年龄小,缺乏技能和经验,做事难免会出差错,但是只要我们耐心教他们做,孩子就能逐渐把事情做好。如果仅仅因为怕孩子出错,就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无法提高,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4岁: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在洗衣篮里,捡起玩具,饭后把自己的盘子放到水槽中,给手纸筒装上新的纸卷。
5-7岁:清晨整理自己的床,给地毯吸尘,从邮箱中拿回邮件或报纸,给宠物的食盘盛上食物,喂金鱼,擦拭踢脚板和饭桌,擦拭窗台和窗沿,捡起院子里的树叶,整理书包,保持卧室整洁。
8岁以上:装好带到学校的午餐,擦拭家具,吸尘,饭前摆设饭桌,饭后收拾饭桌,把盘子放入洗碟机,烘干盘子,叠好洗干净的衣物,把衣物分类收好,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户外。
其次,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孩子在集体劳动中,不仅能提高劳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小伙伴共同努力完成工作,可以学会如何与人配合协作,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让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这样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会过得很开心。
老人们必须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要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做祖父母的只想让孩子生活舒适,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那么祖父母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孩子什么事都不能做,也不会做。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工作,就没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不但会给孩子今后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
孩子年龄小,缺乏技能和经验,做事难免会出差错,但是只要我们耐心教他们做,孩子就能逐渐把事情做好。如果仅仅因为怕孩子出错,就剥夺他们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劳动能力就无法提高,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教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4岁: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在洗衣篮里,捡起玩具,饭后把自己的盘子放到水槽中,给手纸筒装上新的纸卷。
5-7岁:清晨整理自己的床,给地毯吸尘,从邮箱中拿回邮件或报纸,给宠物的食盘盛上食物,喂金鱼,擦拭踢脚板和饭桌,擦拭窗台和窗沿,捡起院子里的树叶,整理书包,保持卧室整洁。
8岁以上:装好带到学校的午餐,擦拭家具,吸尘,饭前摆设饭桌,饭后收拾饭桌,把盘子放入洗碟机,烘干盘子,叠好洗干净的衣物,把衣物分类收好,扫地,拖地,把垃圾带到户外。
其次,父母应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劳动。孩子在集体劳动中,不仅能提高劳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小伙伴共同努力完成工作,可以学会如何与人配合协作,增强集体观念。同时让他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集体劳动,这样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孩子会过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