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侯说心理(之五):心理成长规律——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我国民间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这话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人类的幼儿期是最长的,刚出生时是一个十足的“半成品”,需要漫长的十几年的养育才能独立生活。而人类的大脑也是所有动物中最为复杂的。
在人刚出生时,大脑的细胞数量已接近成人的95%,到六个月大时,大脑细胞从数量上就已经达到成人的标准,但是大脑皮层的发育和完善却要到三周岁左右。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三岁之前是不记事的,这主要原因就是,外显性的记忆存储是在大脑皮质层,而将一般的外显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的功能由海马区完成,而海马的发育完善基本上要到三周岁左右。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三岁前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记忆,尤其是对于情绪情感、身体感受等等信息的存储是在杏仁核部位,杏仁核在胎儿期就已经发育成熟,这些记忆是无意识的,却也是更为牢固和不可控的。
心理学的研究也反复验证了人在生命早期的遭遇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水平和性格特点,三岁之前受到良好照顾的孩子,情绪相对平衡、心态也比较积极,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在三岁之前的照料有缺失的,则往往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困难,有些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精神障碍;而这样的缺失越早、越严重,之后修复的可能性就越小,也越困难。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在医学和心理学发展比较好的很多欧洲国家,妈妈可以带薪休产假到孩子满三周岁,这是真正对孩子负责、对家庭甚至国家的未来负责的态度。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资料更是表明,如果做父母的人自己早年不曾得到足够良好的照料,那么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时,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难,这是很多心理创伤会在家族的代际间隐性传递的根本原因。
看到这些,有人会问:“我的早年成长不是很如意,那我是不是就不能跳出家族悲剧轮回的命运了呢?”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绝对,人生的际遇也充满了不确定。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有明显的性格偏差,那么寻求专业帮助也许是更为理性和有效的选择。
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中,人类的幼儿期是最长的,刚出生时是一个十足的“半成品”,需要漫长的十几年的养育才能独立生活。而人类的大脑也是所有动物中最为复杂的。
在人刚出生时,大脑的细胞数量已接近成人的95%,到六个月大时,大脑细胞从数量上就已经达到成人的标准,但是大脑皮层的发育和完善却要到三周岁左右。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三岁之前是不记事的,这主要原因就是,外显性的记忆存储是在大脑皮质层,而将一般的外显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的功能由海马区完成,而海马的发育完善基本上要到三周岁左右。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三岁前的孩子并不是没有记忆,尤其是对于情绪情感、身体感受等等信息的存储是在杏仁核部位,杏仁核在胎儿期就已经发育成熟,这些记忆是无意识的,却也是更为牢固和不可控的。
心理学的研究也反复验证了人在生命早期的遭遇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人格水平和性格特点,三岁之前受到良好照顾的孩子,情绪相对平衡、心态也比较积极,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并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而在三岁之前的照料有缺失的,则往往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多困难,有些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精神障碍;而这样的缺失越早、越严重,之后修复的可能性就越小,也越困难。
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在医学和心理学发展比较好的很多欧洲国家,妈妈可以带薪休产假到孩子满三周岁,这是真正对孩子负责、对家庭甚至国家的未来负责的态度。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资料更是表明,如果做父母的人自己早年不曾得到足够良好的照料,那么当他们自己成为父母时,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可能遭遇更多的困难,这是很多心理创伤会在家族的代际间隐性传递的根本原因。
看到这些,有人会问:“我的早年成长不是很如意,那我是不是就不能跳出家族悲剧轮回的命运了呢?”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绝对,人生的际遇也充满了不确定。但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自己有明显的性格偏差,那么寻求专业帮助也许是更为理性和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