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把顺境观为彩虹 在一切对境中坚持下去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想修福报,要具足布施、持戒、忍辱三个条件,如果做不到,不可能得到福报,相反只能减少原有的。
×××××××××××××××××××××××××××××××××××××××××
我们在顺境当中要注意什么?
达真堪布上师解答:当我们遇到一些顺境,或者一些世间的利益和福报的时候,一定要观为彩虹一般,不能贪执。虽然这些名誉、地位、财富、权势,显得非常有益,非常美妙,我们可以享受也可以拥有,但这都像彩虹一样,都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消失;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空的,都是虚假的,不可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被诱惑、被干扰、被染污,一定要保持自心清净。
我们这些凡夫容易被顺境所诱惑,心随着境转动,经常沉迷在贪嗔痴这些烦恼当中。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在逆境当中会好一些。因为在逆境当中,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容易调整心态,但是在顺境中非常难把握。我们得到了一些帮助,一些好处,一些表扬,春风得意的时候,都非常的执着,沉溺其中。这个非常可怕,一定要注意!
×××××××××××××××××××××××××××××××××××××××××××
我们要学习米拉日巴尊者,别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追求这个追求那个;别在乎这些,好也好,坏也好,无所谓,一切随缘。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有的时候会遇到顺境,但是没有必要追求;有的时候会遇到逆境、障碍、违缘,也没有必要拒绝。对那些顺境也没有必要去追求。
关键是自己的心。烦恼、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如果你不在乎这些,什么事都没有。有事又怎么了,都是自己找的么,都是自己的业力,都是因业力所感,因业力所现。
×××××××××××××××××××××××××××××××××××××××××××
你真正能够放下的时候,不可能放弃一件事,也不可能放弃一个人。该做的一定会做,该接触的一定会接触。现在在你的相续中有好坏、有好人有坏人的分别,所以有的你能接触,有的你不能接触;有的你能接待,有的你不能接待,这都是逃避。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没办法还得做,这也是一种痛苦与烦恼,没有必要这样做。所以应该接受,应该接待,应该承担,应该随缘。
这一切都是逃避心,不是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是敢面对、敢接触的心。你已经懂得了因果关系,已经懂得了因缘的关系,已经懂得了缘起的作用,就应该随缘,一定要分清楚。
********************************************************************
遇到一种障碍,能增加一种智慧;遇到一种违缘,能增加一个层次。
有智慧的人,怕造恶业,不怕感受果报。没有智慧的人,就怕感受果报,不怕种恶业的因。你种这个因了,将来肯定要受这个果;你现在受这个果,是你以前种过的因,这是消业、还债,也是去病、驱魔,好事!你现在种这个因,以后还要感受果报;没有因,将来就不会受果报了。
有佛法、有修行、有智慧,怎么都是个快乐。有家也快乐,没家也快乐;有钱也快乐,没钱也快乐;有权也快乐,没权也快乐;如果没有修行,怎么都是个痛苦。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任何人都有苦恼的事,活得一定累。我们学佛了,有修行了,有智慧了,真看懂了,那个时候才能解脱啊!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现在连自己都没有认识到。什么事都是,你把它当事,它就是事;你不把它当事,它就不是什么事。我们自己把这些事看得特别重,特别执着这些,所以它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其实你真看破了,真看淡了,什么事都没有。
×××××××××××××××××××××××××××××××××××××××××××
http://bbs.dymf.cn/dispbbs.asp?boardid=2&Id=50165&page=2
老实念佛的人 是什么样子的?(几个标志)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实念佛,功夫就不可能向上提升,往生就没有把握。
那么,我们要问,老实念佛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试作描述,供学人参考。
第一,在在处处践行“老实念佛”,却没有“老实念佛”之想。
因为有这个念头,就是我慢,就是烦恼,与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表现得十分慈祥、朴实。
第二,恒顺众生。
小事恒顺,大事也恒顺;重要的事恒顺,不重要的事也恒顺。从来没有生起“众生顺我”之念。假使偶然起念,也能立刻醒悟,立刻修正。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个性。
第三,不执著佛法,不分别好坏。
在他们眼里,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与学佛念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更不会以为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业障深重。与众共修,不做他想,只是管住自己;不会觉得这人有功夫,那人没有功夫。他们总是那样的慈悲,那样的低调。
第四,常做还债想。
身处逆境,遇到挫折,自然生还债想。所谓逆来顺受,甘愿吃亏,不怨天尤人。他们心平气和,不烦不躁。
第五,时时修正心行。
心境如水,照彻内外。杂念起,能觉察;行有过,即忏悔。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有不慎,必定痛改前非。真诚待人,战战兢兢。
第六,心中有佛,随时念佛。
嘴上不一定有佛号,心中则必定有佛号。做事认认真真,对人恭恭敬敬。事毕,人去,心中必起佛号。他们沉默寡言,不随便说话。
第七,境界现前,不忘念佛。
遇好事,无喜;遇坏事,无忧。恶境现前,不会动心;或者在将动未动之际,赶紧提起佛号,消除不好的情绪。他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总之,老实念佛的人,就像虚云老和尚开示的那样:
“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最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与无念是同一件事。
×××××××××××××××××××××××××××××××××××××××××
我们在顺境当中要注意什么?
达真堪布上师解答:当我们遇到一些顺境,或者一些世间的利益和福报的时候,一定要观为彩虹一般,不能贪执。虽然这些名誉、地位、财富、权势,显得非常有益,非常美妙,我们可以享受也可以拥有,但这都像彩虹一样,都是无常的,很快就会消失;而且它们本身就是空的,都是虚假的,不可靠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能被诱惑、被干扰、被染污,一定要保持自心清净。
我们这些凡夫容易被顺境所诱惑,心随着境转动,经常沉迷在贪嗔痴这些烦恼当中。其实作为一个修行人,在逆境当中会好一些。因为在逆境当中,容易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容易调整心态,但是在顺境中非常难把握。我们得到了一些帮助,一些好处,一些表扬,春风得意的时候,都非常的执着,沉溺其中。这个非常可怕,一定要注意!
×××××××××××××××××××××××××××××××××××××××××××
我们要学习米拉日巴尊者,别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追求这个追求那个;别在乎这些,好也好,坏也好,无所谓,一切随缘。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有的时候会遇到顺境,但是没有必要追求;有的时候会遇到逆境、障碍、违缘,也没有必要拒绝。对那些顺境也没有必要去追求。
关键是自己的心。烦恼、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如果你不在乎这些,什么事都没有。有事又怎么了,都是自己找的么,都是自己的业力,都是因业力所感,因业力所现。
×××××××××××××××××××××××××××××××××××××××××××
你真正能够放下的时候,不可能放弃一件事,也不可能放弃一个人。该做的一定会做,该接触的一定会接触。现在在你的相续中有好坏、有好人有坏人的分别,所以有的你能接触,有的你不能接触;有的你能接待,有的你不能接待,这都是逃避。
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做但没办法还得做,这也是一种痛苦与烦恼,没有必要这样做。所以应该接受,应该接待,应该承担,应该随缘。
这一切都是逃避心,不是出离心,真正的出离心是一种勇敢的心,是敢面对、敢接触的心。你已经懂得了因果关系,已经懂得了因缘的关系,已经懂得了缘起的作用,就应该随缘,一定要分清楚。
********************************************************************
遇到一种障碍,能增加一种智慧;遇到一种违缘,能增加一个层次。
有智慧的人,怕造恶业,不怕感受果报。没有智慧的人,就怕感受果报,不怕种恶业的因。你种这个因了,将来肯定要受这个果;你现在受这个果,是你以前种过的因,这是消业、还债,也是去病、驱魔,好事!你现在种这个因,以后还要感受果报;没有因,将来就不会受果报了。
有佛法、有修行、有智慧,怎么都是个快乐。有家也快乐,没家也快乐;有钱也快乐,没钱也快乐;有权也快乐,没权也快乐;如果没有修行,怎么都是个痛苦。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任何人都有苦恼的事,活得一定累。我们学佛了,有修行了,有智慧了,真看懂了,那个时候才能解脱啊!我们学佛修行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我们现在连自己都没有认识到。什么事都是,你把它当事,它就是事;你不把它当事,它就不是什么事。我们自己把这些事看得特别重,特别执着这些,所以它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其实你真看破了,真看淡了,什么事都没有。
×××××××××××××××××××××××××××××××××××××××××××
http://bbs.dymf.cn/dispbbs.asp?boardid=2&Id=50165&page=2
老实念佛的人 是什么样子的?(几个标志)
祖师大德总是苦口婆心劝人“老实念佛”。这句看似简单,实则深妙的箴言,人人道得,却未必人人行得。然而,行人若不能老实念佛,功夫就不可能向上提升,往生就没有把握。
那么,我们要问,老实念佛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试作描述,供学人参考。
第一,在在处处践行“老实念佛”,却没有“老实念佛”之想。
因为有这个念头,就是我慢,就是烦恼,与佛陀的教诲背道而驰。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表现得十分慈祥、朴实。
第二,恒顺众生。
小事恒顺,大事也恒顺;重要的事恒顺,不重要的事也恒顺。从来没有生起“众生顺我”之念。假使偶然起念,也能立刻醒悟,立刻修正。他们好像没有什么个性。
第三,不执著佛法,不分别好坏。
在他们眼里,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与学佛念佛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更不会以为不学佛不念佛的人业障深重。与众共修,不做他想,只是管住自己;不会觉得这人有功夫,那人没有功夫。他们总是那样的慈悲,那样的低调。
第四,常做还债想。
身处逆境,遇到挫折,自然生还债想。所谓逆来顺受,甘愿吃亏,不怨天尤人。他们心平气和,不烦不躁。
第五,时时修正心行。
心境如水,照彻内外。杂念起,能觉察;行有过,即忏悔。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一有不慎,必定痛改前非。真诚待人,战战兢兢。
第六,心中有佛,随时念佛。
嘴上不一定有佛号,心中则必定有佛号。做事认认真真,对人恭恭敬敬。事毕,人去,心中必起佛号。他们沉默寡言,不随便说话。
第七,境界现前,不忘念佛。
遇好事,无喜;遇坏事,无忧。恶境现前,不会动心;或者在将动未动之际,赶紧提起佛号,消除不好的情绪。他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
总之,老实念佛的人,就像虚云老和尚开示的那样:
“不起人我分别见,以一声佛号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时中,念念不忘,绵绵密密。”最后,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与无念是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