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20160827 《小谎言》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56561/
读完全书,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从小说的角度来说,这确实一本耐看的也很招人看的书。
常精巧的故事结构,情节确实丝丝入扣,心理描写的的确确幽微而逼真。
结尾也着实令人惊异唏嘘,非常有宫斗戏里那种看似平常细思极恐的味道。
题目就有几分耐人寻味的意思。
Big Little Lies.
小谎言。
对某个人来说,确实只是一个小谎言。
但是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却是生活无法承担的重担,或者说是,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
纯粹的女性小说,只有女人才能闻得到那字里行间隐隐约约的味道。
只有女人才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的压抑的痛楚。
大约天下所有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如果不是有一个糟糕的父亲,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个恐怖的母亲。
幸福美满的画中仙境永远是别人家的生活,我们,注定要面对千疮百孔的人生。
三个家庭,三台戏。
特立独行敢爱敢恨的玛德琳,始终不能摆脱前夫的噩梦。
试想,又有哪个女人,面对和她一样的困境会不发疯呢?
阴魂不散的前夫。
从前不折扣不的渣男,现在一副改过自新的样子,再婚生子,俨然一个模范父亲。
叛逆疏离的女儿。
一度相依为命互相扶持的女儿,竟然觉得继母什么都比亲娘好。
渐行渐远也就算了,竟然还包袱款款的跑到那个曾经许多年都对她的存在不闻不问的亲爹家去住。
这种无法压抑控制的刺痛愤怒哀怨,时时冲击着玛德琳的神经。
而最要命的是,自己的孩子还要和前夫的孩子上同一个幼儿园。
面对着夺走亲亲女儿的狗男女,还要保持一个成年人的社交礼仪,真是让人狂乱的节奏。
哦,上帝啊,连我都忍不住想替她尖叫一声。
我承认,我不喜欢邦尼,尤其不喜欢她那时时刻刻都淡定从容普度众生的样子。
美丽非凡衣食无忧的塞莱斯特,活脱脱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
海景豪宅,锦衣华服,丈夫体贴,孩子可爱。
灰姑娘成功完美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
只是,谁又会想到,风度翩翩的王子到了晚上就变身为暴戾的野兽呢?
狂暴的家庭暴力,然后又是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又是百般抚慰爱护。
面对王子第一次这样失控的行为,灰姑娘选择了默默忍受。
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压力大,非常的焦虑。
于是,很自然的,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无数个一次又一次。
看似完美无缺的生活,实质上早已破烂不堪。
伤痕累累的身躯,寂寥绝望的心情。
再没有充满阳光活力的笑容,日复一日,行尸走肉般僵硬迷惘的飘荡在人世间。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塞莱斯特,你的生活早已在一个个掩饰暴行的小谎言中分崩离析。
当然,还有孤独疏离弱不禁风的单亲妈妈,珍。
面对生活中的雨打风吹,为了五岁的儿子,珍只能咬紧牙关冲上战场。
只有母亲,才会明白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的辛苦。
开学第一天的机缘巧合,紧张困窘的珍和热心开朗的玛德琳成了朋友。
在珍的故事里,最喜欢那些属于玛德琳的片段。
这个真性情的女人啊,真是可爱的一塌糊涂。
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惜挑起和女强人的派系斗争。
半夜里收到消息二话不说亲自上门送硬纸板救急救难。
这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啊,为珍母子两个操碎了心。
可是珍,你知道吗,纵然在这个故事中,你确实是受害者,却也是那个让人觉得恐怖的加害者。
你那从来没有说出口的隐秘打算,和那说出口的谎言,足以毁灭一众人的生活。
如果这是一场宫斗的戏码,那么你一定会是最后胜出的那一个。
毕竟,最完美的谎言,就是一半真实。
而邦尼,这个基本上从开始就让我厌恶的女人,最后竟然彻底反转成不折不扣的英雄。
哦邦尼,你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能够直面内心的恐惧,并勇于承担自己种下的因果,你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如果世界上能够多一些像你这样的女人,那么家庭暴力必定能发生的少一些。
正是那些沉默的“好女人”,纵容了家庭暴力的滋长。
老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玛德琳,塞莱斯特,珍,邦尼,还有那些面目模糊的“金色蘑菇头”们。
说到底,不过都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看似是遥远的国度不相干的人群虚构的故事。
其实却是切近的正在发生在每个人生活周围的真实事件。
“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可怕的不是谎言。
也不是谎言造成的后果。
而是在谎言中灭顶消失的自己。
当谎言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下意识的行为。
还有什么不能成为谎言?
或者,还有什么是残留的真实?
童话里故事的结局总是大团圆的。
我们已经没有多少结实的心肠能够接受不团圆的结局。
玛德琳的女儿回到身边,和前夫一家的矛盾也烟消云散。
塞莱丝特的家暴丈夫坠落阳台,所有的事情一笔勾销。
珍也解决了自己的心结,还遇到了珍爱的男人,生活总算能够翻过从前的那一页。
然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真的有勇气去打破那似乎牢不可破的谎言禁锢吗?
Big Little Lies.
Little Lies.大雾弥漫。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756561/
读完全书,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从小说的角度来说,这确实一本耐看的也很招人看的书。
常精巧的故事结构,情节确实丝丝入扣,心理描写的的确确幽微而逼真。
结尾也着实令人惊异唏嘘,非常有宫斗戏里那种看似平常细思极恐的味道。
题目就有几分耐人寻味的意思。
Big Little Lies.
小谎言。
对某个人来说,确实只是一个小谎言。
但是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却是生活无法承担的重担,或者说是,压倒骆驼的那根稻草。
纯粹的女性小说,只有女人才能闻得到那字里行间隐隐约约的味道。
只有女人才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的压抑的痛楚。
大约天下所有不幸的家庭都是相似的。
如果不是有一个糟糕的父亲,那么就一定存在一个恐怖的母亲。
幸福美满的画中仙境永远是别人家的生活,我们,注定要面对千疮百孔的人生。
三个家庭,三台戏。
特立独行敢爱敢恨的玛德琳,始终不能摆脱前夫的噩梦。
试想,又有哪个女人,面对和她一样的困境会不发疯呢?
阴魂不散的前夫。
从前不折扣不的渣男,现在一副改过自新的样子,再婚生子,俨然一个模范父亲。
叛逆疏离的女儿。
一度相依为命互相扶持的女儿,竟然觉得继母什么都比亲娘好。
渐行渐远也就算了,竟然还包袱款款的跑到那个曾经许多年都对她的存在不闻不问的亲爹家去住。
这种无法压抑控制的刺痛愤怒哀怨,时时冲击着玛德琳的神经。
而最要命的是,自己的孩子还要和前夫的孩子上同一个幼儿园。
面对着夺走亲亲女儿的狗男女,还要保持一个成年人的社交礼仪,真是让人狂乱的节奏。
哦,上帝啊,连我都忍不住想替她尖叫一声。
我承认,我不喜欢邦尼,尤其不喜欢她那时时刻刻都淡定从容普度众生的样子。
美丽非凡衣食无忧的塞莱斯特,活脱脱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
海景豪宅,锦衣华服,丈夫体贴,孩子可爱。
灰姑娘成功完美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童话故事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
只是,谁又会想到,风度翩翩的王子到了晚上就变身为暴戾的野兽呢?
狂暴的家庭暴力,然后又是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又是百般抚慰爱护。
面对王子第一次这样失控的行为,灰姑娘选择了默默忍受。
他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压力大,非常的焦虑。
于是,很自然的,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无数个一次又一次。
看似完美无缺的生活,实质上早已破烂不堪。
伤痕累累的身躯,寂寥绝望的心情。
再没有充满阳光活力的笑容,日复一日,行尸走肉般僵硬迷惘的飘荡在人世间。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塞莱斯特,你的生活早已在一个个掩饰暴行的小谎言中分崩离析。
当然,还有孤独疏离弱不禁风的单亲妈妈,珍。
面对生活中的雨打风吹,为了五岁的儿子,珍只能咬紧牙关冲上战场。
只有母亲,才会明白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的辛苦。
开学第一天的机缘巧合,紧张困窘的珍和热心开朗的玛德琳成了朋友。
在珍的故事里,最喜欢那些属于玛德琳的片段。
这个真性情的女人啊,真是可爱的一塌糊涂。
为了朋友两肋插刀,甚至不惜挑起和女强人的派系斗争。
半夜里收到消息二话不说亲自上门送硬纸板救急救难。
这个风风火火的女人啊,为珍母子两个操碎了心。
可是珍,你知道吗,纵然在这个故事中,你确实是受害者,却也是那个让人觉得恐怖的加害者。
你那从来没有说出口的隐秘打算,和那说出口的谎言,足以毁灭一众人的生活。
如果这是一场宫斗的戏码,那么你一定会是最后胜出的那一个。
毕竟,最完美的谎言,就是一半真实。
而邦尼,这个基本上从开始就让我厌恶的女人,最后竟然彻底反转成不折不扣的英雄。
哦邦尼,你真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能够直面内心的恐惧,并勇于承担自己种下的因果,你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
如果世界上能够多一些像你这样的女人,那么家庭暴力必定能发生的少一些。
正是那些沉默的“好女人”,纵容了家庭暴力的滋长。
老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玛德琳,塞莱斯特,珍,邦尼,还有那些面目模糊的“金色蘑菇头”们。
说到底,不过都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看似是遥远的国度不相干的人群虚构的故事。
其实却是切近的正在发生在每个人生活周围的真实事件。
“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
可怕的不是谎言。
也不是谎言造成的后果。
而是在谎言中灭顶消失的自己。
当谎言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是下意识的行为。
还有什么不能成为谎言?
或者,还有什么是残留的真实?
童话里故事的结局总是大团圆的。
我们已经没有多少结实的心肠能够接受不团圆的结局。
玛德琳的女儿回到身边,和前夫一家的矛盾也烟消云散。
塞莱丝特的家暴丈夫坠落阳台,所有的事情一笔勾销。
珍也解决了自己的心结,还遇到了珍爱的男人,生活总算能够翻过从前的那一页。
然而,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我们,真的有勇气去打破那似乎牢不可破的谎言禁锢吗?
Big Little Lies.
Little Lies.大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