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些话给自己听
说一些话给自己听
没事时翻出一部老电影来看,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
传于吾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
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初读便深有感触。大学四年,三年已经过去了,可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收获,与刚入学时一样无知。三年,逐渐褪去了青涩、懵懂,但同时也丢掉了勤奋和勇气。和高三相比,更觉彷徨。心中弥散着浓密的不安和不满,须一场狠厉的大风吹一夜才好。
大学几年,浮名在外,可毫无建树,所获得的还不如别人半年努力所得。四级考试,已经考了四次,未过,讲起来真是惭愧。天生对英语没有感觉,这是一个不过的理由,也是一个不努力的借口。古人云:“知耻而后勇。”可惜,以前并不觉得是一种耻辱,只认为是先天不足,后来慢慢感觉:英语,不过是一种语言。语言都学不好,莫若学犬吠。天生无感,不能当做不努力的借口。正因为对英语不敏感,所以才须更加努力。现在将耻辱发露于此,取“后勇”之意。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大学,就是教授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地方。可惜我专业选的不是甚有“钱途”。本科毕业,工资不过二三千,只能蔽体果腹,上不能赡老,下不能育幼。想起来还不如一蜗牛,安居甚难!初学药学专业,很不喜欢,时间久了,反而能接受了。生产实习本来是学习职业技能、职场技巧的好时候,可偏偏实习的地方不是我想去的。想起近一年发生的事情,事事不顺,不知是小人所绊,还是上辈子坏事做的太多,业果成熟于今世。行为不端,语言有失,诸天护法,厌离不佑。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我历来不主张将兴趣爱好发展成职业,不然会扼杀这个爱好。毕竟职业是谋生手段,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协。兴趣做为职业时,肯定会有所限制,就像屋子里骑马,总不能得到飞驰的妙处。但是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把爱好成为职业能激起对工作的热情。这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观古今名人,凡有大成就者,都爱他做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对的。
扬长避短,是智者的一个特殊技能。人,不必成为全能型人才。自己对比,短着使长者愈长;与他人对比,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职场,每暴露一个短处都可能成为握在别人手中的把柄。所以,扬长是首要,避短是必要。可能会有人想到木桶原理,的确,短板会成为限制条件。短板之所以成为短板,肯定是没有意乐,不擅长,用尽一生的努力可能还不及别人的十分之一。正确的做法我认为是保持长处的前提下,尽量弥补短处,不可舍本逐末。
三心二意是成就者的大忌。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必须是慎重做出的决定,如果是心血来潮,不如不做),就一定要坚持。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的晚上。”所以,坚持是成功的利器,很可惜,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多坚持一秒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小时候放鞭炮,由于炮捻封得太死,临到炮口的时候灭了,其实不是灭了,只是燃得慢一些,千万不要靠近,再等等,会是满地红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晨。”年轻时代的重要性不需我多说,历代名人都有言论可查。什么才算是年轻?年轻,只是某个年龄段的笼统描述。“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的确,年轻,精力好,俗事也不甚多,正是学习的好时候。但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年轻努力,年龄稍大些就不学习了,这是不对的。活到老,学到老。年轻的时候的学习是基础,决定了格局大小,后来的学习才是地面建筑。不止奋斗,才能登峰造极。
人想要成就,“六字真言”必须时刻铭记于心。何为“六字”?目标、坚持、努力。说起来都是极简单的词,实行起来却非常不易。要从每一件小事中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另外,信息不等于知识。有些人信息很丰富,知识却很贫乏,这是很可悲的。如同叶与牡丹花,绿叶固然重要,但牡丹花才是精华部分。叶至秋才落,可牡丹花会只在四月。
以上种种,与诸君共鉴自省。
没事时翻出一部老电影来看,里面有这样一段台词:
传于吾辈门人,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
吾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
初读便深有感触。大学四年,三年已经过去了,可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收获,与刚入学时一样无知。三年,逐渐褪去了青涩、懵懂,但同时也丢掉了勤奋和勇气。和高三相比,更觉彷徨。心中弥散着浓密的不安和不满,须一场狠厉的大风吹一夜才好。
大学几年,浮名在外,可毫无建树,所获得的还不如别人半年努力所得。四级考试,已经考了四次,未过,讲起来真是惭愧。天生对英语没有感觉,这是一个不过的理由,也是一个不努力的借口。古人云:“知耻而后勇。”可惜,以前并不觉得是一种耻辱,只认为是先天不足,后来慢慢感觉:英语,不过是一种语言。语言都学不好,莫若学犬吠。天生无感,不能当做不努力的借口。正因为对英语不敏感,所以才须更加努力。现在将耻辱发露于此,取“后勇”之意。
“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计之能。”大学,就是教授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地方。可惜我专业选的不是甚有“钱途”。本科毕业,工资不过二三千,只能蔽体果腹,上不能赡老,下不能育幼。想起来还不如一蜗牛,安居甚难!初学药学专业,很不喜欢,时间久了,反而能接受了。生产实习本来是学习职业技能、职场技巧的好时候,可偏偏实习的地方不是我想去的。想起近一年发生的事情,事事不顺,不知是小人所绊,还是上辈子坏事做的太多,业果成熟于今世。行为不端,语言有失,诸天护法,厌离不佑。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我历来不主张将兴趣爱好发展成职业,不然会扼杀这个爱好。毕竟职业是谋生手段,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妥协。兴趣做为职业时,肯定会有所限制,就像屋子里骑马,总不能得到飞驰的妙处。但是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把爱好成为职业能激起对工作的热情。这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观古今名人,凡有大成就者,都爱他做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对的。
扬长避短,是智者的一个特殊技能。人,不必成为全能型人才。自己对比,短着使长者愈长;与他人对比,以己之长攻其之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无论是在生活还是职场,每暴露一个短处都可能成为握在别人手中的把柄。所以,扬长是首要,避短是必要。可能会有人想到木桶原理,的确,短板会成为限制条件。短板之所以成为短板,肯定是没有意乐,不擅长,用尽一生的努力可能还不及别人的十分之一。正确的做法我认为是保持长处的前提下,尽量弥补短处,不可舍本逐末。
三心二意是成就者的大忌。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必须是慎重做出的决定,如果是心血来潮,不如不做),就一定要坚持。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的晚上。”所以,坚持是成功的利器,很可惜,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多坚持一秒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小时候放鞭炮,由于炮捻封得太死,临到炮口的时候灭了,其实不是灭了,只是燃得慢一些,千万不要靠近,再等等,会是满地红的。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晨。”年轻时代的重要性不需我多说,历代名人都有言论可查。什么才算是年轻?年轻,只是某个年龄段的笼统描述。“以后名扬四海,根据即在年轻。”的确,年轻,精力好,俗事也不甚多,正是学习的好时候。但学习不是一劳永逸的,年轻努力,年龄稍大些就不学习了,这是不对的。活到老,学到老。年轻的时候的学习是基础,决定了格局大小,后来的学习才是地面建筑。不止奋斗,才能登峰造极。
人想要成就,“六字真言”必须时刻铭记于心。何为“六字”?目标、坚持、努力。说起来都是极简单的词,实行起来却非常不易。要从每一件小事中检查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另外,信息不等于知识。有些人信息很丰富,知识却很贫乏,这是很可悲的。如同叶与牡丹花,绿叶固然重要,但牡丹花才是精华部分。叶至秋才落,可牡丹花会只在四月。
以上种种,与诸君共鉴自省。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