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在记忆深处
今天晚上,饭桌上的红薯米粥是我煮的,我望着碗中蒸腾而出的白雾,思绪缈缈飘到远方。
在切红薯的时候,我拿起一小片放在嘴里,青涩、微甜,回味缠绕于舌尖久久不散,说起来好笑,有点像大家眼中的初恋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久久未曾体味的了,在记忆深处丝丝缕缕,百转千回,无法言明,又无法释怀。说起来红薯,我便想起了那个在漫山遍野撒欢的年代,想起了炊烟袅袅的小烟囱,想起了手捧着的炭黑金黄莹白香喷喷的烤地瓜;芬芳四溢,在记忆深处飘香。
那个欢乐的时代该从何说起,是小伙伴们手拉手一起爬过的小土坡,是一群疯孩子无所顾忌地逮蚂蚱,还是一起在小角落里搭砖建灶烤的小地瓜呢? 逮蚂蚱可是春天干的事儿,春夏交接时我们不敢随便在野外生火,烤不成地瓜就逮蚂蚱来玩耍好了。不过烤地瓜的适宜季节也还是冬季,别的季节虽说也有贮藏下来的地瓜,但是不如刚收成下来的新鲜;而且冬季烤地瓜保暖御寒,实为本馋猫的首要娱乐手段。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馋猫,我决定从诱人的烤地瓜开始讲述我的光荣历史。
农家的地瓜都是自个家里种的,味正,果儿实,水分足,安全放心。当地的品种有红黄两种地瓜,红地瓜的表皮是浅紫红,瓤肉是白色;黄地瓜外表是土黄色,里面是金黄色,烤出来黄灿灿的,那叫个香甜。姥爷是烤地瓜的好手,姥爷家的地里每年都会种上地瓜、山药、山楂、花生等很多好吃的来满足我这个小馋猫的馋虫。记忆中我第一次见识家人烤地瓜是5岁左右,那时家中的土炉灶很好用,做好饭后,炉膛中还会有很多被烧得通红的柴火,据姥爷说,要想烤地瓜在做饭时在炉膛中放的柴火必须得是“硬火”,硬火的火星不会很容易就熄灭,这样将地瓜埋在火星下面才能很好地长时间保温,这样用时间烤出来的地瓜外焦里嫩,不必担心被急火烤糊;火力一点点浸入地瓜的每一条脉络,地瓜受热均匀,烤出来的瓤肉自然也好吃。姥爷每每烤地瓜时都会笑着望着,将一个个洗好擦干的小地瓜放在炉膛摊开的火星中间,然后用烧火钩或者烧火棍子将周围的火星慢慢堆到地瓜的肚子上面,炉膛的火光映在姥爷长满皱纹的脸上,一闪一闪,炉台上的烟囱炊烟袅袅,每到这时,我就觉得姥爷是神,是爱我疼我的我的守护神。吃过饭玩一会,香喷喷的烤地瓜也就出炉了,小馋猫又能饱餐一顿啦!后来姥爷病逝,街上卖烤地瓜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的人会在寒冷的冬季花上这么些心思去烤地瓜,当然也再没有人为我烤过炭黑金黄莹白的地瓜。
7岁之前,我的生命还是自由的!得姥爷的真传,我在烤地瓜领域的造诣非凡。6岁半时,我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一群不大的孩子们在小土坡上面建立我们的专属根据地,用红色砖块搭建我们的灶台,向他们传授我的烤地瓜绝学,当然学费是一块地瓜。最小的炉台只需要6块砖头,恰好是个长方体形状的,其内容即我们的炉膛;地瓜越大,炉台所需砖头越多,毕竟一群小孩子家家不富裕,一次烤一块地瓜足矣。这次阿甲从家里搜罗一块地瓜,下次是阿丙,在不富裕的农家里,这样是最好的方式,熊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开心。我们将拿来的地瓜用水清理干净,拿使用过的本子纸擦干,放在炉膛里,炉灶视地瓜大小而定。砖头是从小土坡上面捡来的,被铲子铲干净的,姥爷说,你给地瓜一个干净舒适温暖的被窝,地瓜才会变得更香更甜。柴火是四处捡来的枯树枝。我们先生了火,围成一圈烤火取暖,等炉膛中有足够多的“硬火”后才慢慢将我们的地瓜放到炉膛中。每每放进去不到五分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馋虫就开始问地瓜好了没好了没,直问到地瓜肉进嘴才肯罢休。那时我虽小,可跟随姥爷烤了无数次地瓜之后,也渐渐烤出了耐心,就笑着看着他们,笑着望着炉膛中袅袅升起的白烟。鉴于所烤地瓜是我教授烤地瓜绝技的学费,所以当地瓜熟了怎样分是我说了算。
地瓜熟了也不能马上打开炉灶,此时的地瓜太烫,容易烫伤手。我们先将组成炉灶的砖头一块块拿开,让凛冽的北风给地瓜降温。稍等一会便好。我先拿起烤好的地瓜,拍拍灰,从头上掰开一点看看地瓜的肉色。外头炭黑,里头金黄,掰开的地方像是地瓜裂开的嘴,猛调我们的馋虫。我用黑乎乎的爪子一点点的将黑皮包裹着的黄灿灿的地瓜肉撕下,送到一个个小馋猫的口中,入口即暖即烫,心中即乐极爽。每个人的手上脸上身上都有着几抹黑道,那是回家炫耀的证据,就着狂暴的北风,我们笑着吃着,格外祥和。
记忆中的农家是个温暖熟悉可亲的地方;记忆中的姥爷是位长满皱纹的慈爱的老人;记忆中的地瓜是炭黑金黄莹白的美食,仔细一嗅,有种淡淡的让人满足让人陶醉让人留恋于此不愿离去的芬芳,飘香在记忆深处。
在切红薯的时候,我拿起一小片放在嘴里,青涩、微甜,回味缠绕于舌尖久久不散,说起来好笑,有点像大家眼中的初恋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久久未曾体味的了,在记忆深处丝丝缕缕,百转千回,无法言明,又无法释怀。说起来红薯,我便想起了那个在漫山遍野撒欢的年代,想起了炊烟袅袅的小烟囱,想起了手捧着的炭黑金黄莹白香喷喷的烤地瓜;芬芳四溢,在记忆深处飘香。
那个欢乐的时代该从何说起,是小伙伴们手拉手一起爬过的小土坡,是一群疯孩子无所顾忌地逮蚂蚱,还是一起在小角落里搭砖建灶烤的小地瓜呢? 逮蚂蚱可是春天干的事儿,春夏交接时我们不敢随便在野外生火,烤不成地瓜就逮蚂蚱来玩耍好了。不过烤地瓜的适宜季节也还是冬季,别的季节虽说也有贮藏下来的地瓜,但是不如刚收成下来的新鲜;而且冬季烤地瓜保暖御寒,实为本馋猫的首要娱乐手段。
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馋猫,我决定从诱人的烤地瓜开始讲述我的光荣历史。
农家的地瓜都是自个家里种的,味正,果儿实,水分足,安全放心。当地的品种有红黄两种地瓜,红地瓜的表皮是浅紫红,瓤肉是白色;黄地瓜外表是土黄色,里面是金黄色,烤出来黄灿灿的,那叫个香甜。姥爷是烤地瓜的好手,姥爷家的地里每年都会种上地瓜、山药、山楂、花生等很多好吃的来满足我这个小馋猫的馋虫。记忆中我第一次见识家人烤地瓜是5岁左右,那时家中的土炉灶很好用,做好饭后,炉膛中还会有很多被烧得通红的柴火,据姥爷说,要想烤地瓜在做饭时在炉膛中放的柴火必须得是“硬火”,硬火的火星不会很容易就熄灭,这样将地瓜埋在火星下面才能很好地长时间保温,这样用时间烤出来的地瓜外焦里嫩,不必担心被急火烤糊;火力一点点浸入地瓜的每一条脉络,地瓜受热均匀,烤出来的瓤肉自然也好吃。姥爷每每烤地瓜时都会笑着望着,将一个个洗好擦干的小地瓜放在炉膛摊开的火星中间,然后用烧火钩或者烧火棍子将周围的火星慢慢堆到地瓜的肚子上面,炉膛的火光映在姥爷长满皱纹的脸上,一闪一闪,炉台上的烟囱炊烟袅袅,每到这时,我就觉得姥爷是神,是爱我疼我的我的守护神。吃过饭玩一会,香喷喷的烤地瓜也就出炉了,小馋猫又能饱餐一顿啦!后来姥爷病逝,街上卖烤地瓜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的人会在寒冷的冬季花上这么些心思去烤地瓜,当然也再没有人为我烤过炭黑金黄莹白的地瓜。
7岁之前,我的生命还是自由的!得姥爷的真传,我在烤地瓜领域的造诣非凡。6岁半时,我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带着一群不大的孩子们在小土坡上面建立我们的专属根据地,用红色砖块搭建我们的灶台,向他们传授我的烤地瓜绝学,当然学费是一块地瓜。最小的炉台只需要6块砖头,恰好是个长方体形状的,其内容即我们的炉膛;地瓜越大,炉台所需砖头越多,毕竟一群小孩子家家不富裕,一次烤一块地瓜足矣。这次阿甲从家里搜罗一块地瓜,下次是阿丙,在不富裕的农家里,这样是最好的方式,熊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开心。我们将拿来的地瓜用水清理干净,拿使用过的本子纸擦干,放在炉膛里,炉灶视地瓜大小而定。砖头是从小土坡上面捡来的,被铲子铲干净的,姥爷说,你给地瓜一个干净舒适温暖的被窝,地瓜才会变得更香更甜。柴火是四处捡来的枯树枝。我们先生了火,围成一圈烤火取暖,等炉膛中有足够多的“硬火”后才慢慢将我们的地瓜放到炉膛中。每每放进去不到五分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小馋虫就开始问地瓜好了没好了没,直问到地瓜肉进嘴才肯罢休。那时我虽小,可跟随姥爷烤了无数次地瓜之后,也渐渐烤出了耐心,就笑着看着他们,笑着望着炉膛中袅袅升起的白烟。鉴于所烤地瓜是我教授烤地瓜绝技的学费,所以当地瓜熟了怎样分是我说了算。
地瓜熟了也不能马上打开炉灶,此时的地瓜太烫,容易烫伤手。我们先将组成炉灶的砖头一块块拿开,让凛冽的北风给地瓜降温。稍等一会便好。我先拿起烤好的地瓜,拍拍灰,从头上掰开一点看看地瓜的肉色。外头炭黑,里头金黄,掰开的地方像是地瓜裂开的嘴,猛调我们的馋虫。我用黑乎乎的爪子一点点的将黑皮包裹着的黄灿灿的地瓜肉撕下,送到一个个小馋猫的口中,入口即暖即烫,心中即乐极爽。每个人的手上脸上身上都有着几抹黑道,那是回家炫耀的证据,就着狂暴的北风,我们笑着吃着,格外祥和。
记忆中的农家是个温暖熟悉可亲的地方;记忆中的姥爷是位长满皱纹的慈爱的老人;记忆中的地瓜是炭黑金黄莹白的美食,仔细一嗅,有种淡淡的让人满足让人陶醉让人留恋于此不愿离去的芬芳,飘香在记忆深处。